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高等教育学论文范文,高等教育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高校教师教学工作评价的问题与改进

  • 投稿国士
  • 更新时间2015-08-31
  • 阅读量897次
  • 评分4
  • 26
  • 0

曹受金,田英翠,李建奇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 长沙 410004)

摘 要: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为了引入竞争机制、对教师教学工作进行有效的监控和管理,竞相构建了教师教学工作评价体系,但其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评价功能不明确、评价主体忽视教师的主动参与、评价指标设置不规范、反馈机制存在缺陷,评价流于形式、只评不改,培训机制未能发挥有效作用等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规范。

关键词:高校教师;教学工作;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5)08-0045-02

收稿日期:2015-01-06

作者简介:曹受金(1972—),男,湖南常宁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副教授,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研究。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大学教师教学评价改革研究”(XJK013CGD002);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内控外审模式下的高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研究”(XJK014CGD101)阶段性成果;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校级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高校教师教学评价改革研究与实践”(2013B28)阶段性成果

对教师教学工作进行评价,是高校教学管理者的一项重要职责。然而目前教学工作评价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学生评价,使得师生关系变得微妙而紧张;同行评价,人际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评价结果的公正性;督导评价,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但由于评价者所学专业的差异,缺乏客观性,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无促进作用。因此,负责教学的管理者陷入了一种困境,教学工作评价的出路在哪?难道说就无能为力了吗?本文通过分析在教学工作的评价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工作评价的实际意义和最终目的出发,提出改进措施,还教学工作评价以本来面貌。

一、高校开展教师教学工作评价的必要性

教师教学工作评价是教学工作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举措之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高校“把教学工作作为教师考核的首要内容”,其意义就是要充分地发挥教学工作评价的作用,推动教师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高校开展教师教学工作评价的意义如下。

有利于充分调动教师的教学工作积极性。教学工作好坏直接取决于教师的教学工作积极性。教师如果在教学工作缺乏积极性及主观能动性,教学潜能就无法转变为现实的教学质量。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教学工作评价机制,可以充分调动教师教学工作的热情[1]。

有利于教学管理工作的改进。通过开展教师教学评价工作,管理者可以掌握教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加以改进,使教学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有利于促进教师自身发展。通过开展教师教学工作评价,教师本人可以清醒地认识到在专业知识结构及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总结经验,促进自我发展与提高。

二、高校教师教学工作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一)评价功能不明确,不重视教师专业成长

一直以来,忽视教师专业成长是教师教学工作评价中的通病,高校管理者一般将评价结果与奖惩直接挂钩,这种评价方式主要有两个功能:一是通过评价区分教师履行工作职责的优劣度,从而定论教师当前的能力和水平。二是根据教师的工作表现,与管理者制定的奖惩措施进行对比,为对教师教学工作的奖惩提供根据[2]。因此,这种高校教师教学评价功能不是鼓励教师把精力投入教学、改进教学方法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而是仅为学校管理者提供服务功能,从而导致教师专业成长受到了羁绊。

(二)评价主体缺失,忽视教师的主动参与

高校现行的教师教学工作评价功能主要为学校管理者提供服务。高校管理者通过预先设立评价标准及观测点,将教师“规范”的教学行为列入评价的范围之内。被评教师没有参与进来,更没有机会对评价标准、内容与评价者进行沟通,评价信息的收集与反馈更不知晓,评价结果的运用却与教师的利益休戚相关。这种评价形式,教师处于被操纵的地位,是被评判的对象,无法得到教师的普遍认同,也很难引起教师的共鸣,更难以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

(三)评价指标设置不科学,忽视评价客体的多样性

评价指标有硬性指标和软性指标。硬性指标,如教学基本文件完备情况、教材选用情况、上课迟到早退情况、课后辅导答疑情况、学生到课率情况等等;也有软性指标,如教师教学方式是否启发了学生思维、教学内容是否理论联系实际、重点问题讲解是否突出等等。但由于专业的不同,有些硬性指标不能一刀切,如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在工科和文科要求不能完全一样,而软性指标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同时,还要注意指标体系是否太烦琐,可操作性强不强等问题,更要能够有效反映课堂教学质量“核心指标”与“一般指标”的区分度,如果“核心指标”设置权重过低,使得不同教师的教学评价结果相差无几,教学评价结果无法得到应有的运用[4]。

另外,许多高校管理者对教师的评价常常是通过易量化的数据来表现,那些需要通过主观判断、无法量化而又个性化的指标则被排斥在外。这样的评价往往忽略了教师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并且还可能误导教师为迎合评价指标而改变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导致教师变成“机械的”、“千篇一律的”、缺乏创新精神的简单临摹者。

(四)反馈机制存在缺陷,评价流于形式

目前许多高校教学工作评价还拘泥于奖惩性评价功能上,反馈机制存在较大不足,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没有得到反馈,教学质量就无法得到提高,评价的发展性目标没有发挥出来[5]。有些高校的教学工作评价无任何信息反馈机制,学生评价只对任课教师打分数;同行听完课后,不与被听课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学校管理部门对评价结果不公开,对课上得好的教师不表扬,上得不好的教师不批评,评价仅仅是为了获得一项数据,这样教师就不能获得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信息,教学工作评价只能流于形式。

(五)只评不改,培训环节未跟上

高校在教学评价中如发现教师在课程教学中专业知识结构有欠缺,学校应提供相应的培训,用以改善不足,提高教学质量。然而许多高校对于教学评价持续改进的意识比较淡薄,发现了这些问题不督促教师改进的现象较为明显,评价流于形式。

三、高校教师教学工作评价的改进措施

(一)突出教师的专业发展,开展卓有成效的培训工作

教师的专业发展应是构建教师教学工作评价体系的首要条件,也是改革教师教学工作评价制度的现实需要。评价指标、评价体系及评价结果的运用应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出发点,高校教师应将教学工作评价内化为促进自己专业成长、专业成熟的重要手段,理解、支持、认同评价,利用评价所反馈的信息来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6]。

高校应专门成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机构,培训内容主要以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为重点。培训形式以“示范课、观摩课”为主,开展教学经验、教学方法研讨会或举办教学竞赛。开展教学评价后的有针对性的培训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这能切实地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其提高教学质量。

(二)重视教师的积极参与,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评价中与教师的沟通本身就是促进教师转变、达到评价目的的重要手段,是一项应该被充分利用的资源。在教师教学工作评价中要重视教师的积极参与,必须把评价者与被评价者(教师)之间的关系变为“平等合作”的关系,使教师自觉地参与到教学工作评价中来,从而调动起教师工作的积极性[7]。

另外,评价主体应该多元化。首先,评价主体应包括学生。学生最具有发言权,他们是教师教学最直接的受益者,学生应该包括现在校生及毕业生。其次,评价主体应包括评估专家,分校内和校外两种,评估专家应该分专业进行评价,即同行评价,另外还要增加教师自评环节。

(三)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要建立科学、客观、公正、可操作性强的评价体系就应该改革教学工作评价指标,重新设计评价指标的观测点和评价内容。目前高校教学评价指标应该完善的主要有:一是以定量指标为主,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相结合;二是要能够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强调教学内容为主;三是以学生为本,突出教师对学生的教学效果;四是教学艺术不可或缺,但比值不宜过重。

(四)建立持续改进的反馈机制

在教学评价体系中建立持续改进的反馈机制是促进教师教学水平发展的有效保障。首先,教学信息反馈要及时。评价结束后,应第一时间反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得到纠正[8]。其次,信息反馈要有层次性。评价者将评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区分不同层次的评价信息,将宏观的、全面的信息反馈给教学评价机构,有利于学校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整体掌控。将微观的、具体的评价结果反馈给教师本人,让教师知道自己的评价结果,如评价项目的得分、失分及排名等情况,有利于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史晓燕.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机制探索[J].教育评论,2014,(3).

[2]王若梅.近十年国内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研究与实践综述[J].江苏高教,2008,(3).

[3]戴瑞亮.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体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7).

[4]刘玉丽,叶海莉,葛列众.高校教师教学评价改革的实证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3,(3).

[5]王强.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体系的现存问题及对策探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2,(3).

[6]张武勤,高金海.大学教师教学评价体系所面临的困境探析[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0,(6).

[7]郑晋.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工作的实施与思考——以大连东软信息学院为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9).

[8]孙永华等.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工作新探[J].中国农业教育,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