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高等教育学论文范文,高等教育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试论新形势下如何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 投稿馬总
  • 更新时间2015-09-21
  • 阅读量1051次
  • 评分4
  • 32
  • 0

陈龙

摘要 在新的形势下,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离不开心理学有关原理的运用和创新。这是当前学生思想实际的必然要求,也是当代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客观要求,同时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足也迫切需要高校引进心理学有关原理进行创新。在实际运用中,就是要运用心理学理论正确区分心理问题与思想问题、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运用个体差异理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心理学原理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实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生命线。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层转型,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趋明显,网络社会的到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新的问题。在新形势下,高校如何适应时代要求,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切实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大课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重新审视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结合时代要求,探索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学原理均以人及人的内心活动为研究对象,二者之间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我国社会全面转型的新时期,如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心理学原理,将二者结合为有机的整体,赋予思想政治教育以新内容、新手段、新形式,充分发挥其整体综合优势,是高校在创新与完善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中,需要认真加以探讨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学原理之间的关系

从理论上来讲,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思想观念施加系统影响的过程。具体表现为教育者将一定的社会思想、道德、观念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系统教育。可见,思想政治教育是将人的思想观念作为研究和工作对象,并紧紧围绕人的思想观念具体开展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而心理学是专门研究、揭示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体系。心理学原理基本研究对象是人及其人的心理活动、是从人类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角度去探寻人的心理活动现象及其发展规律。

一般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大多表现在具体的实践层面上,更多的是教育者针对受教育者已经表现出来的思想言行进行教化、引导、帮助的实际行为过程。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要求教育者必须始终坚持从理想、信念层面入手实施教育活动,必须深入受教育者的内心世界,避免隔靴搔痒、治标不治本的现象,这就使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学产生了密不可分的联系。而心理学原理则更多地侧重于对受教育者尚未完全表露出来、处于内隐状态的内心世界进行预测、梳理、推导的具体分析过程,这有助于教育者探寻、了解受教育者的思想、情感等内心世界。由此可见,运用心理学原理、方法可以更好地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提供方法论的指导,二者有机融合可以较好地取得相得益彰的整体综合成效。

二、运用心理学原理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教育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对于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以及公民责任感的形成,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长期以来,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人们往往只关注社会对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规范方面的要求,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有的甚至把学生的许多心理问题都误认为是思想政治问题,用解决思想政治问题的方法来解决学生的一切问题。因此,运用心理学原理创新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1. 运用心理学原理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学生思想实际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的全面转型期,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在这纷繁复杂的环境中经常感到迷茫,加之他们本身又正值心理波动极大的青春期,因此使得高校学生的人生问题和心理问题日益增多,道德实践中知与行脱节,多元化的价值观显现。事实上,这些问题很大一部分是心理问题。有调查表明,我国高校约20%以上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学生的思想日趋活跃,心理上的困惑也不断加剧。在这种情况下,单纯依靠思想政治教育已无法有效解决学生的思想和心理问题,这就要求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面对现实、正视现实,在保证学生心理健康的前提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2. 运用心理学原理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当代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客观要求。当代高校学生,政治状况总体上是良好的,主流价值观积极向上,成长成才愿望也很迫切,但在一些方面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如政治态度端正,但认识上难免存在偏差;理想信念明确,但价值观明显趋于多元;道德观念向善,但道德素质有待提升;个性特点鲜明,但集体意识淡薄,等等。针对这些特点,教育者必须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掌握其发展规律,才能将思想政治工作扎实展开,受到学生的欢迎、得到学生的认可并最终取得实质性的成效。

3.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足也迫切需要高校引进心理学有关原理进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但也必须注意到,进入新时期,在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主要是长期以来教育者往往重视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却忽略了教育对象人格和心理素质的培养;重视理论说教和灌输,而忽略了具体指导和教育对象的自身感受。这些问题导致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融入和适应社会,如果不加以适时创新就会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潮流。这就迫切需要高校在实际工作中改进不足,而要深入扎实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探索新的方法,这自然需要将心理学原理引入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切实改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三、运用心理学原理,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1. 运用心理学理论正确区分心理问题与思想问题。一般来说,心理和思想对人的行为的影响力不同,心理对行为的支配范围较窄,作用时间也较短,而思想对行为的影响则较为深刻持久,作用范围较大。在现实生活中,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往往交织在一起,许多思想问题的背后有着复杂的心理因素,正因为如此,某些心理问题可以通过思想教育的方式来解决,某些思想问题也可以通过心理咨询来改变。同时,有的思想问题,仅靠心理咨询是无法解决的,还必须依靠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灌输来实现,如法轮功、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的价值观等。心理问题处理不好与及时可演变为思想问题,而思想问题又可能加重心理问题。

因此,在实践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正确区分心理问题与思想问题,并理解两者的关系、找准它们的结合点,充分运用心理学的有关原理与方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2.运用心理学原理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新时期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主体意识都大大增强。如何避免大学生对抗心理,而将思想意识传递给学生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大任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是要相信大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思想觉悟。要实事求是地将大学生看成是一个不断追求成长与进步并能不断克服失误而又不断完美自身思想政治修养的个体。相信我们大学生整体的思想是积极向上的,不要把一些个别的事情整体化。其次是要以平等民主的态度对待大学生(心理咨询理念的应用)。要改变以前思想政治工作盛气凌人的毛病。要明白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体现在大学生能产生归属感、认同感。所以我们的正面灌输要允许大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要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与学生沟通与交流,教育者要学会运用生活的实际情况将学生不能理解的思想理论、意识浅显化,达到相互认识的统一。不能给提不同意见的学生上纲上线,这样又会回到与学生对立的境地。

3.运用个体差异理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心理学研究表明,由于人的先天素质、生活环境和教育条件不同,个体差异不仅是客观存在的,有些还相当悬殊。承认个体的差异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能做到因人而异,使教育更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与个体差异理论相匹配的教学方法是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指在教学中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这一规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虽然学生的身心发展在一定年龄阶段上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普遍性,但由于每个人的素质、环境和所受教育的影响不同,以及主观努力等诸方面的差异,使处在同一年龄阶段中的不同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又表现出其特殊性和差异性。即使是同一个学生,能力不同的方面、不同时间的体现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具体的人和具体的问题用不同的工作方式,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并注意扬长避短,把处在不同状态下具有不同能力的学生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S].2001.

[2]谢军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的心理机制研究[J].理论探索,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