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高等教育学论文范文,高等教育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应用型本科高校校企合作的探究

  • 投稿Smar
  • 更新时间2015-09-24
  • 阅读量315次
  • 评分4
  • 54
  • 0

赵丽莎

(宿州学院 数学与统计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

摘 要: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对于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是应用型本科高校自身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阐述了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培养目标与校企合作的联系,通过分析校企合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成因,提出了应用型本科高校校企合作的途径。以期为应用型本科高校深化校企合作,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提供参考和借鉴。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高校;校企合作;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8-0241-03

基金项目: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AH201410379112)

1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与校企合作的联系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在高新技术产业链中工作,可使研究工作深化、生产工艺水平和营销管理水平提高的“研究开发型”、“工程技术应用型”、“集成创新型”的中高级应用型人才[1]。这不仅需要学生拥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需要有工作要求的能力。而校企合作模式是利用学校与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采取理论教学与参加实训有机结合的方式,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具有全面素质与创新能力人才的教育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培养的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环节进行有机结合,提前经历了企业的锻炼,初步具备了企业需求的毕业后直接能够上岗的能力。从培养效果来看,学校培育出了优秀的毕业生,企业找到了合乎要求的人才,毕业生找到了满意的工作,达到了三者的共赢,实现了最优化培养目标。

2 目前应用型本科高校校企合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缺乏科学的实训安排和稳定的企业实习实训基地

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在企业中开展的实习期限短,时间安排不够合理。高校出于对实习实训这一教学环节的重视,通常会运用各种资源和有利条件,多方联系,建立实践基地,但真正有规模、定期接收实训学生的实践基地并不多。见习的主要形式以观摩、调查为主,一般在大三下学年安排两至四周不等的时间,使学生深入一线岗位,初步体验企业或公司的组织结构体系,了解企业或公司运营以及对人才的需求情况等。只有到了大四最后一个学期,才安排学生参加企业一个部门或一个工种的专业实习,检验与所学专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累计在校四年的实习时间,仅有一个学期是远远不够的[2]。

2.2 校企合作的结合点不多,导致企业单位的积极性不高

高校往往侧重考虑如何利用企业、社会资源,但忽略了自身能为企业提供的价值,没有在“双赢”上下功夫。比如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没有针对性的调研市场需求,培养出的人才规格和社会所需对接不上,造成了校企合作的困难;部分教师理论知识底蕴深厚,但对产业行业的新技术、管理运营模式与发展动态等不了解,实践能力、科研能力或理论转化为实际应用的能力不足,在与企业单位进行科研合作、技术攻关等时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3]。

2.3 学校没有专门的校企合作管理部门,校企合作基本处于浅层次的合作

校企合作应该是多层次、多方位和多形式的,要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就要与企业进行多样化的、全方位的合作。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校企合作的各项目一般由不同的职能部门开展,包括教务管理部门、学生管理部门、就业指导部门、创业指导部门以及各二级学院等。由于高校内部各管理机构有各自的分工和任务,负责的工作内容具有单一性和局限性,加之部门间缺乏良好的协调和管理机制,导致校企合作的深度不够、形式较单一,很多只停留在认知实习、参观实习或简单地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等层面,阻碍了校企合作的深层次发展。

2.4 校企合作的政策体制有待突破

学校和企业是两个不同的主体,追求的利益不相同,分管部门、管理的思路也不尽相同。学校的目标是培养人才,企业的目标是寻求经济效益和创造利润,双方的目标不一致是校企合作的主要障碍。校企合作总体上还是处于民间状态,主要的是双方的自发行为,政策保障措施不力的情况没能从本质上得以改善。目前还未能出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与企业参与的相关政策法规,权威机构、行业协会等类型的组织还没有真正参与到校企合作中来[4]。

3 应用型本科高校校企合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1 校企合作组织协调机构缺失

在合作模式上,参与主体只有学校和企业双方,大多以点对点的形式展开,一旦合作中出现利益不均的情况,就容易造成合作关系破裂。另外,大部分校企合作没有设置专门机构来协调工作,仅以双方现有的部门进行接洽,这样不利于信息沟通平台的搭建,不利于合作过程的控制和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合作的成本。因此,如果能吸纳多种不同类型的组织机构如培训机构、行业协会、社会团体等加入到合作教育中来,就可以构成一个利益共同体,自由度和灵活性大大提高,较之现行模式更易于利益的协调和风险的规避。

3.2 对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动机认识不足

校企合作过程中,虽然学校和企业围绕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这一目标展开合作,但是双方在价值观、资源等方面的利益共同体还没有真正形成。因此,在合作过程中往往忽视各方利益的协调和平衡。例如,许多学生,确实经过系统的专业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逐渐具有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基本掌握解决一定技术问题的能力。但有些企业还是持传统观念,没有担当促进学生成为真正可用人才的责任。企业在提供实习岗位接纳学生时,更多是出于廉价劳动力的考虑,没有意识到对合作教育的投资实际上也是企业的生产性投资,最终企业才是直接受益者[5]。因此,学生实习实训的效果不甚理想。学校对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较少考虑企业的难处,过多地站在向企业输送人才的角度,自觉不自觉地以教育成本和社会责任分担来忽视企业应获得的利益。

3.3 保障校企合作的法规制度不完善

尽管国家已经制定了如《社会力量办学条例》、《职业教育法》等法律法规,但在校企合作、实习和就业等方面的相关法律还有待完善。用以规范、指导校企合作的法律法规的缺失,造成合作关系建立后,校企双方应承担的权利和义务未有法律保障;政府各部门对校企合作的支持缺乏自觉性;学生权益的保障问题无法实施等。

4 应用型本科高校校企合作的途径

4.1 以服务社会发展与地方经济为使命

地方性与应用性,是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两大主要立足点。培养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人才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办学的特色也是其核心竞争力所在。因此,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认真制定专业实习实践教学大纲,分层次分阶段设置实习项目,合理安排学生完成各种实训。把校内实训与企业实训有机结合,使校内实训从技术、方法和心理上为企业实训做好充分准备,又要使企业实训成为校内实训的全面拓展和有序延伸。引进现代技术,建立网络化实践教学资源库,通过开设仿真、模拟实践实训等方式辅助实践教学,提高实践基地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着力打造重点学科、特色学科、优势学科,构建实践教学队伍。鼓励“双师型”实训队伍,通过换位教学、轮岗培训等方式,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参与技术咨询、项目建设,接受实际锻炼。通过实践教学队伍的建设,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6]。

4.2 从内涵建设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途径

学校的内涵建设就是要谋求最佳办学质量,而办学质量就反映在人才培养质量上。应用型本科高校要想在校企合作中赢得稳定持久的关系,既要考虑培养的人才在专业技能上“用得着、做得好”,又要注重人才的社会适应力和责任感[7]。因此教育过程必须双管齐下,以求人才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这就需要构建一个行之有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图1所示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构建图。

4.3 围绕企业需求开展校企合作教育

不同类型的企业对开展校企合作的需求各不相同。完善的校企合作关系,应是学校与企业在互惠双赢的前提下产生的人才培养链条上的无缝对接。如果对这一原则缺乏清晰的认知与运用,就会影响企业的积极性,不利于校企合作的稳定。在建立实习实训基地时,学校应主动发挥知识科技优势,为企业提供行之有效的帮助,协助企业项目创新研发、产品或生产线升级、攻克技术难关等,挖掘合作深度,扩大合作范围,助力提升企业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力。久而久之,企业就会亲身体会到产教结合所带来的成果,认识到校企合作是提升企业人力资源与科技资源的有效途径。当然,还可以把企业“请进来”[8]。高校可以聘请行业专家和企业核心技术骨干担任专业教学顾问,可以邀请企业的高层管理者、项目带头人在校园举办专业知识讲座。

4.4 建立校企合作专门管理机构

要使校企合作有效、规范、可持续的开展,应用型本科高校有必要建立一个相对独立的职能部门校企合作管理处。校企合作管理处要全面了解学校的专业结构、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教学大纲;要与行业组织和企业等保持定期而广泛的联系,熟悉地区产业人才需求状况,进而统筹规划并合理安排校企合作教育项目。对内,校企合作管理处要建立规范的运行机制,确保实习实训保质保量有序进行。制订、健全专业实习管理规定、实习大纲、实习守则、实习成绩考核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建立一套以考核学生实践成果和实践能力的评估体系,加强质量监控,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的校企合作项目的建设管理经验,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对外,代表学校与企业联络合作教育事宜和签定合作协议,促成企业与学校达成合作教育项目。还要经常走访合作企业,征求企业对学生的意见,不断改善和促进学生、学校和企业三者之间的合作关系。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孔繁敏。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实证研究做强地方本科院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金国华。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探[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2.

(3)李化树,黄媛媛。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发展转型的战略选择[J]。高等教育,2013(7):44-51.

(4)彭林军。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J]。大连大学学报,2014(6):25-28.

(5)陈晓梅。全方位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探讨[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14(1):18-19.

(6)柳云飞,吴学松,等。产学研合作教育与应用型人才培养基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之视角[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73-74.

(7)陈飞,谢安邦。应用型本科人才应用能力培养之探索基于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考[J]。现代大学教育,2014(4):76-77.

(8)Xian Xiang,Academic Management and Administration System Reform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J]。 Higher Education,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