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教育技术学论文范文,教育技术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关于加强军队院校计算机课程教学实践紧贴部队需求的几点思考

  • 投稿二月
  • 更新时间2015-10-09
  • 阅读量769次
  • 评分4
  • 55
  • 0

张 昕,王新国,吴 迪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计算机学院,湖南 长沙 410073)

摘 要:教学实践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延伸,也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关键环节。文章针对当前教学实践“军”味不足的问题,分析如何“围绕实战搞教学、聚焦打赢育人才”,提出一方面通过加强导师部队和开展对抗式毕业设计缩小部队与院校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通过搭建Match平台畅通部队与院校之间的渠道,从而更好地完成向部队靠拢、向实战靠拢的教学改革和转型。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教学实践;导师部队行; Match平台;对抗式毕业设计

第一作者简介:张昕,女,研究方向为计算机教育管理,xinzhang_pst@163.com。

0 引 言

院校教学通常包括课堂教学和教学实践环节。课堂教学侧重于对知识的掌握,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教学实践环节包括课后作业、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以“创新杯”“挑战杯”为代表的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与课堂教学关系密切,侧重于提升学员实际操作能力,有助于激发创造力。对于军队院校而言,要时刻绷紧“明天的战争打响在今天的课堂”这根弦,打牢学员“学为战”的思想基础。因此,军队院校教学实践环节不仅仅是课堂知识的简单延伸,还需要选取贴近部队、贴近实战的课题开展研究,是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2013年11月5日,习主席在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视察时,提出“名师必晓于实战”的科学论断,加速了军队院校教学改革和转型的进程。作为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的“播火者”,军校教员不仅承担着普通高校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还肩负着未来高技术战争指挥员的重担。“战争需要什么就教什么”,教员只有了解部队、了解实战才能把握好教学这一主阵地,耳濡目染地夯实学员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的素质本领。

1 军队院校计算机课程教学现况

海、陆、空、天、电一体化联合作战的大背景对我军院校开设的计算机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授课对象已不仅限于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才,而是全军官兵;另一方面课程教学不仅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和课后实践,还要强化军事特色,尽可能缩小院校与部队之间的距离。通过多次卓有成效的改革,军队院校计算机课程在课堂教学方面已日趋成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在教学实践环节还存在“军”味不足的问题。

1.1 课堂教学日趋成熟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的计算机课程教学已紧跟国际前沿,走在全国高校前列,这主要得益于两方面的举措:一是“引进来”,如在教材设置上引进境外原版或影印书籍和各高校经典教材,在师资力量上引进知名外教和科研领域的专家,在备课环节引进具有革新意义的思维导图,在教学手段上引进小班教学、翻转课堂、双语教学、MOOC在线教育等形式,在课程设置方面,广泛参考境内外高校的特色做法[1];二是“走出去”,当前军校已较好地平衡了保密与学术交流合作之间的关系。以国防科大计算机学院为例,从该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2014年工程认证自评报告可见,教员出国进修的比例逐年提升,目的地涵盖英国、加拿大、法国、美国、澳大利亚、瑞典等国家和中国香港地区的诸多名校,赴境内外参加学术交流的比例更是达到了100%。教员在与境内外高校交流的过程中,不但能够拓宽视野,提升学术科研水平和英语能力,还可以汲取一系列可运用在我军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经验。

1.2 教学实践“军”味不足

相较于课堂教学,当前的教学实践环节仍显滞后,除了形式较为单一、内容更新缓慢外,最主要的问题是军事特色不突出,与“名师必晓于实战”的强军目标存在以下4方面的差距。

(1)课后作业。军队院校计算机课程的教材大多为通用教材,课后作业也主要选自教材所附习题,基于自身科研、演习编写的内部资料较少。由于计算机技术更新速度比教材更新速度快,所以教材的习题时代感不强,也没有军队特色。

(2)课程设计。通过对多所军校近5年在数字系统、计算机原理、操作系统、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等课程设计选题的分析,发现实践环节习题单一且陈旧、难度偏低是普遍存在的问题。部分学员直接拿上届学员的成果复制修改,没有起到训练实践能力的作用。即便是独立完成任务,也很难达到让学员利用所学知识探索与军队需求相结合选题的目的。

(3)毕业设计。形式较为固化,通常由指导教员从个人申请或承担的种类科研课题中抽取子课题安排学员完成,较少激励学员独立发掘和完成与军队需求相关的选题。这些选题有的比较抽象或枯燥,难以调动学员的积极性;有的是出自大项目下属的分支,学员即使完成了其中的部分工作也常常是管中窥豹,很少有机会了解整个项目的全貌。

(4)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当前高校学生都热衷于参加以“挑战杯”“创新杯”为代表的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但从“挑战杯”历年获奖情况看,军队院校学员获奖比例较低,这其中有涉军题材特殊性的原因,但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军校学员所处环境相对封闭,与社会接触较少,本可以通过与部队交流挖掘出军味十足的前沿课题,但由于交流渠道不畅而难以实现。“闭门造车”的成果,即使申请了专利,也很难转化为实用物品。

2 军队院校计算机课程教学实践的重要性

为了追踪毕业学员的发展情况,某军校计算机学院自1993年起,每年定期组织约5%的毕业学员回校交流座谈;自2010年起,每年定期组织导师、学员大队行管干部赴部队参观见习;自2013年起,每年不定期组织毕业学员参与网上问卷调查。通过收集整理分析用人单位和毕业学员反馈的情况,我们发现优势在于学员理论素质高、终身学习能力强,课程体系先进合理;不足之处是学员部队意识和整体实践动手能力偏弱,与一线部队交流需要进一步加强,希望军队院校能够充分了解部队建设现状和需求,突出服务意识。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是军校培养目标与部队实际需求存在差异,导致人才技能与紧贴部队、紧贴实战的强军要求不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目前在行政管理方面,全军院校正在按时间节点推进连队化管理的进程,连队化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要让所培养的学员更适应部队需求,这个“适应”不仅指管理模式这条线,教学这条线也至关重要,教学与管理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对人才培养起到良好的导向。

就计算机课程教学而言,课堂学习阶段主要是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不必刻意强调“军”味,但教学实践环节中如果教员能在指导学员的过程中让他们弄清所学知识将如何转化为军事应用,并尽可能在课后作业、课程设计、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以及毕业设计中予以体现,这将像指挥棒一般让学员潜移默化地绷紧“明天的战争打响在今天的课堂”这根弦,自主地开展学习,有侧重、有目标地锻炼个人能力。

3 如何促进教学实践与部队需求相结合

目前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教员来源较单一、任职经历较简单,军事职业经验、指挥专业素质相对较弱。有的教员专业水平很高,但对部队现代化建设情况不熟悉,缺乏部队工作经验和训练磨砺;有的教员对教学理论研究较深,但对战争理论、战争机理探索不够等 [2]。这些短板可以通过教学实践与部队需求的紧密结合得到改善,如采取导师部队行、搭建院校与部队之间的Match平台、组织学员开展对抗式毕业设计等多种途径作为增强教学实践环节“兵”味的重要抓手。

3.1 导师部队行

为了拉近教员与部队之间的距离,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学院每年都会安排教学一线教师赴部队调研。通过这种机制,教员了解到部队信息化建设现状和当前面临的重大现实需求,同时部队也了解到学校、学院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方面的新成果。

虽然导师部队行是一个很好的机制,但是也还存在一系列的不足,其一,少部分教员将导师部队行停留在参观层面,到部队走马观花,没有将部队的情况与个人的授课和研究相结合;其二,部分教员虽然曾尝试针对部队需求做出改变,但是最终因种种原因而搁浅;其三,还有部分教员开发出一个概括性的应用,针对性不强,不能满足特定部队的特殊需求。由于部队相关技术人员不足,以致对于教员而言可以轻易解决的问题或完成的升级维护,在部队却因没有技术力量而不能付诸实践。

军队院校应该组织教员系统地整理导师部队行搜集上来的信息,挖掘出部队需要的课题,按学科、难度分类,对于不同层次的课题采取不同的方式加以实现。例如,如果课题涉及知识点单一,可以考虑把它作为课后作业;如果课题涉及所修课程的多个章节,则可以考虑在课程设计中应用;如果该课题不仅涉及本学科知识,还涉及相关学科的知识,则可以考虑通过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或毕业设计实现。

3.2 Match平台

由于导师部队行每年一般只能集中开展1~2次,覆盖面有限,因此一个更高效的方式是由军队院校牵头,开发一个畅通部队与院校交流渠道的Match平台,通过“开渠引水”让院校了解部队需要什么,打仗需要什么,从而开发出相应的软硬件。这个惠及全军官兵的Match平台可以搭建在军网上,搜集各单位在信息化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集中军队院校的技术优势,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采取相应的方式有针对性地为官兵开发个性化的计算机应用程序。这一举措既可以提高学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为创新注入活力和灵感,又能够增强他们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密切部队和院校的关系,促进部队与军校的良性互动。

要想让这个平台达到预期的效果,首先需要教研室组织相关教员对搜集上来的课题分门别类,提示出各种课题需要的知识储备;将整理后的课题以招标方式公布在Match平台上,见表1。其次,院校学员可以在Match平台上找到感兴趣的课题并进一步了解用户需求,以确定能否胜任。Match平台在竞标结束之后会公布所有竞标学员的方案,既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又有利于学员碰撞思维的火花。在竞标过程中,不同学员可以选择同一个课题,自主查阅资料或请教员指导,最后将方案交付“用户”审核,这一教学实践环节的评分很灵活,衡量标准的确定不再仅是教员,用户需求也成为考虑的重要因素。被部队采用(竞标成功)的方案将获得较高的分数,而对于其他落选的方案将根据技术点完成情况进行合理的评判。

这种在Match平台上招标、竞标的方式一方面能够增强学员的成就感,激发他们的潜力,培养其为兵服务的意识;另一方面利用院校资源有针对性地为部队开发需要的产品,既为部队节省成本,又没有失密的担忧,还能在很大程度上缩短产品从开发到应用、再到列装的周期。

3.3 对抗式毕业设计

计算机教学实践可以是小到一道课后作业题,大到结合海、陆、空、天、电多兵种,计算机与电子、指挥自动化等多个专业的毕业设计。无论是在课堂上编写代码,还是在模拟演习中历练,都需要坚持紧贴实战搞教学,使人才培养直接瞄准未来战场。以难度较高的对抗式毕业设计为例,教员应在指导的过程中改过去的主导式推进为启发式引导,让学员在对抗中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3]。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在2014年试点对抗式毕业设计的方式并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但在校园环境中实施对抗式毕业设计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搭建模拟演练环境和器材。事实上,部队每年都会搞类似的实战演练,而每届军队院校学员都会赴部队实习[4]。如果能把部队实习的时段安排在部队演习期间,既可以通过演习直接检验院校教学实践环节的效果,又能整合资源、节省开支;既能锻炼学员的实践能力,培育军人的“血性”,又能为军队信息技术建设服务,提升部队战斗力。

4 结 语

与部队接轨的教学实践是从校门迈向战场的第一步,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在对课程教学实践毕业设计环节进行改革试点的过程中,本着“打仗需要什么就教什么”的思想,面向科目学、贴近实战演、自主探索选、协同对抗研、集中交流辩,安排“军”味十足的对抗式毕业设计环节。以指挥军官教育学院为例,在对抗式毕业设计中引入了联合训练仿真(JtSim)系统,毕业设计的导师团队横跨包括计算机学院在内的7个学院、13个系所;在毕业设计过程中,还协同陆军军官学院、装甲兵学院、防空兵学院、南昌陆军学院、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等兄弟院校为学员进行军兵种战术应用培训,真枪实弹为学员“淬火成钢”,达到了预期效果,让学员在院校便 “触摸到战场的脉搏”,为部队任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毕业设计是检验学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通过试点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随着军校与部队的距离逐步缩小,军队院校还会继续针对课后作业、课程设计和课外科技创新活动进行与实战结合的改进,进一步促进院校教学与部队实战接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杨红梅. 计算机学科课程结构改革探讨[D]. 湘潭: 湖南科技大学, 2006: 59.

[2] 白云波. 军队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研究[J].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 2006, 28(增刊1): 96-98.

[3] 徐小龙, 王传汝, 黄海平. 关于建构主义指导下的对抗式教学法的研究[J]. 南京邮电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5(4): 48-51.

[4] 朱启满. 着眼部队需要深化院校教学改革: 实现人才培训与部队建设和未来战争需要接轨[J]. 中国集体经济, 2010(19): 184-185.

(编辑:宋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