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职业技术教育论文范文,职业技术教育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论大学语文课程的专题式教学

  • 投稿丁丁
  • 更新时间2015-09-07
  • 阅读量364次
  • 评分4
  • 10
  • 0

张华 张永辉

[摘要]专题式教学是提升大学语文的课堂活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与批判意识的一种有效方法。它以教学目标的人文性、教学内容的立体性、思维空间的开放性、学习方式的探究性、学习过程的延展性、评价方式的综合性为基本理念,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大学语文专题教学

[作者简介]张华(1975-),女,河北徐水人,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基础部,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职语文教学与中国现当代文学。(北京 100015)张永辉(1971-),男,河北保定人,中华女子学院对外汉语系,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及中文教育。(北京 100029)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l1004-3985(2015)22-0094-03

传统的大学语文课程,常以文学史为线索,以单篇文章的分析讲解为内容,将授课环节禁锢在分析层次结构、体会作者情感、总结中心思想等八股套式中,内容枯燥乏味,教学方式刻板僵化,展现给学生的多是先人为主的最终结论,缺乏批判性思维及创造性观念的引导与培养,剥夺了学生深入思考、分析体悟、探究学习的权利。

如何使大学语文课堂富有活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是近年来大学语文课程改革所思考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专题式教学,是针对传统教学的弊端所进行的一项有益尝试,它将教师的知识传授与理论灌输转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与主动探究,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主性与积极性。

一、大学语文专题式教学的概念

大学语文的专题式教学,是教师捕捉富有时代感、现实性且具有讨论价值的热点问题,以此为主题在中外古今文学史中选取人文科学性与审美性兼具的若干佳篇名作,并以开放式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考与发现,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大学语文专题式教学追求教学目标工具性、审美性以及人文性的多重实现,通过立体式教学内容的构建,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锻造学生的文化品格,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大学语文专题式教学的基本理念

1.教学目标的人文性。在中小学教育中,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更侧重于工具性的实现,强调学生掌握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进人大学阶段,语文课程不再仅仅满足于此,而是将提升学生审美情趣、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作为重要目标,语文课程拥有了更为丰富的人文内涵。

如今,社会的改革与进步,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繁荣,都极大刺激了文化的蓬勃发展,文化成果呈现了丰富多元的特征,这些赋予了青年大学生更为广阔的视野、更为开放的心态以及更为鲜明的个性特征。如何在光怪陆离的文化丛林中不迷失自我,头脑清醒地进行优劣高下的甄别,并以包容宽广的心态接纳正面能量,自觉抵御不良信息的侵扰,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文化评判能力。而这一切的实现,都依赖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此外,社会的改革与经济的转型,带来了人们观念意识的震荡与价值信仰的摇摆,当代大学生的精神世界也出现了道德观念的模糊与价值理念的困惑,甚至出现了道德失范与价值错位的现象。因此,大学语文课程必须以文学经典“真善美”的正面能量引领学生分析社会与人生,用文学经典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熔铸正确的伦理道德与文化品格,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在大学语文的专题式教学中,教师围绕社会热点选取主题,将具有鲜明人文精神的经典文学作品归纳为不同的主题,引导学生进行专题式的探究性学习,更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2.教学内容的立体性。大学语文专题式教学不再局限于单篇文章的解读,而是在若干单篇经典仔细研读的基础上,对某一主题统领下的若干单篇进行比较阅读,从而使教学内容更具立体性和丰富性。

在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以某一主题做引导,以多元化的经典文学文本做参考,内容可能涉及古今中外的文学名作,学习范畴也可能涉及文学、历史、哲学、伦理等诸多学科。教师为学生搭建的不再是一个单一的平面空间,而是交错纵横、丰富多面的立体空间。在这里,既有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碰撞,又有传统文化与现代精神的交汇;既有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对接,又有文学与历史、哲学的相互融通;既有精神世界对物质世界的拷问,又有正义责任对青春生命的构筑。在专题式教学中,教学内容不是某一个简单的知识点或者能力点,也不是学习中遇到的某一具体问题,而是从若干经典文学篇目中提炼出来的“专题”,它能统领全部教学篇目,具有研究探讨的价值。“专题”既是教学的切入点,又是语文能力的整合点,还是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点。这个点,仿佛几何图形中锥体的顶点,撒出去就纵横成一个个丰富的平面;收回来,就凝聚成一个统领诸面的中心。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大学语文专题式教学在教学内容上涉及历史、哲学、科学、艺术等诸多人文领域,但这些专题的讨论必须建立在对经典文学作品仔细研读的基础之上,这个根本不能丢失,否则,大学语文就失去了自身的学科特点。而这一要求是可以实现的,因为语文作为语言性的工具文本和作为人文性的文化文本,二者之间从来都是水乳交融、不可分豁的。

3.思维空间的开放性。专题式教学中.要切实激活大学生创造性的审美发现以及深刻的批判反思意识,万万不可用一个先人为主的观念将学生的思想禁锢住。教师要给予学生一个广阔的思考空间,不断拓宽学生思维,用开放性问题适时地引导学生,促使学生深入思考。

在大学语文专题式教学的背景下,学生学习的最终结果不像判断题只有不对即错的生硬结论,也不像单选题只有非A即B的简单选择,学生们获得的是无数个思考的路径、多种角度的探索、无数种可能的追问,从而认识文学的丰富性、人类文明的复杂性以及人类思维的广阔性。

比如在《诗经》的教学中,笔者以“诗无达诂”作为专题,选取了《诗经》中的若干篇目展开教学。学生要通过查阅资料、分析解读、提炼观点、阐释交流等多个步骤完成学习过程。而学生认识问题的角度、评价作品的标准、认识事物的深浅有所不同,结论也自然各有差异,这是正常也是合理的。单单就《诗经·卫风·木瓜》这一篇作品,关于主题历史上就出现了“美齐桓公说”“男女赠答说”“朋友情谊说”“臣下报上说”“讽卫人报齐说”“礼尚往来礼俗说”等多种解读,古人通过多种角度阐释了自己学说的合理性。通过这一专题的学习与交流,学生掌握的不仅仅是《诗经》的相关文学知识,收获的还有解读文学作品的方法、思考问题的多种角度、思维空间的延伸拓展。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丰富了思想,拓宽了视野,掌握了鉴赏方法,相比于传统教学中若干知识点的获得,学生的收益无疑是巨大的。

4.学习方式的探究性。专题式教学,教师提供给学生多元化的阅读范本,并以开放式的问题带动学生进行研读比较,探究讨论,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以开放性的问题为引导,抛给学生的不是一个个僵化的标准答案或死板的思维路线,而是一条条珍贵的学习线索,它们犹如黑夜中的一点点星光,引导学生追随着这点光明。学生通过搜集整理信息、讨论交流、形成结论、展示成果等环节,完成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感悟、分析品鉴,逐步形成自己的认识与观点,从而拨开黑暗走向光明,实现对教学内容的自主探索,并水到渠成地完成学习目标。

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效果能否顺利实现,依赖于老师是否切实发挥了引导功能,如专题的确立、问题的引导、活动的组织、学习效果的反馈与评价等,都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巧心设计、细心安排,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更有效地推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热情,从而使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

5.学习过程的延展性。大学语文课时有限,仅仅依靠课堂时间是无法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专题式教学将学生的课下自主探究、课堂学习讨论、课外拓展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凸显了学生学习过程的延展性,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

为了更好地完成专题式学习任务,首先,学生要在教师提出的若干问题的引导下,在课前阅读多元化的文学范本,并通过图书馆、网络学习平台等资源查阅相关资料、阅读文献,在此基础上深入思考,提炼观点,形成自己的认识,以备在课堂上和同学进行讨论交流。在课堂上,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引爆学生的思维火花,让不同的想法相互碰撞,学生各抒己见,表达观点,展示思考成果。教师要努力构建一个积极活跃、轻松开放的思维空间,鼓励学生大胆表达,深入思考,相互质疑,将教学由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灌输转变成现代意义的认知互动。课堂上的思想碰撞和相互激发,会产生新的问题,这些问题会延展为更广阔的意义链条,链接起学生的课堂思考和课外拓展实践。学生将带着这些思考和疑问再次进行探究,利用图书馆、网络、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等方式做更为深入的学习。最终,学生通过收集资料、整理归纳、分析提炼等环节,形成自己的学习成果,并通过论文、专题报告、学习总结、专题手抄报等丰富多彩的形式,进行学习成果的展示。

6.评价方式的综合性。大学语文专题式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因此,在评价体系中,不应囿于单一的知识评价,要侧重能力评价与素质评价;也不应局限于单一的阶段性评价,避免“一张考卷定成绩”的武断做法,要侧重过程性评价,更为科学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

其一,评价要有针对性。大学语文专题式教学,教师会依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有的专题会侧重创新意识的培养,有的专题会侧重知识框架的构建,有的专题会侧重批判意识的形成,有的专题会侧重审美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的不同,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如创新意识的培养,可以采用专题报告会、专题讲座等形式的评价;知识框架的构建,可以采用论文或试卷等形式的评价;批判意识的形成,可以采用辩论、发言形式的评价;审美能力的提升,可以采用专题手抄报、学习展览等形式的评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选用评价方式,科学合理地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有效监控和准确评估。

其二,评价要有持续性。专题式教学能否顺利实施,和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认真投入具有非常重要的关系。单纯的终结性评价,容易造成学生“平时不努力,期末搞突击”的不良现象,不能有效控制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倦怠情绪,更不能及时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必要的鼓励或提醒。因此,为了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专题式教学采用过程性、持续性的评价方法。学生的最终成绩由每一次专题学习的成绩共同组成,而每一次专题的成绩又可以分为出勤成绩、课堂参与成绩、作业成绩三个部分。评价结果要在每一次专题学习结束后,及时向学生公布,使学习评价切实发挥诊断反馈、激励督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