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职业技术教育论文范文,职业技术教育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网络公开课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及作用分析

  • 投稿周楷
  • 更新时间2015-09-07
  • 阅读量327次
  • 评分4
  • 78
  • 0

石家庄铁道大学交通运输学院 金龙 王兴举

【摘 要】网络公开课作为当今一种新型教育模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文章介绍了网络公开课的起源和发展现状,分析了网络公开课的特点以及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和作用。结合网络公开课自身特点分析,提出了适合我国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高等教育方式。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网络公开课;高等教育;开放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05-0026-02

作者简介:金龙,石家庄铁道大学教授,研究方向:土木工程。王兴举,石家庄铁道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交通运输工程。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北省高等学校教育规划项目“研究生seminar教育模式研究”(编号: GH122053)和河北省高等学校教育规划项目“基于国际教学资源共享的教学模式研究”(编号:GH132074)的研究成果。

一、网络公开课的起源与发展现状

“网络公开课”是指在把教师课堂上课的视频放到网络上让其他人免费观看的一种教学方式。早在200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就将该校的一部分课件在网络上公开,使全世界的人们都能无偿获取该校的这些课程视频,开创了网络公开课的先河。截止目前,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已经公开发布了33个系别超过2000门课程的材料,而国际开放课件联盟也开放了超过1.3万门的课程。继麻省理工学院之后,耶鲁、哈佛、剑桥、牛津等全球250多所大学和科研单位也先后加入网络公开课的建设中,但是,这些名校的网络公开课并没有在中国大范围地传播开来,究其原因,主要是语言沟通上存在着障碍。直到2010年,知名字幕组的涌现,填补了这个空白,将大量的外文网络公开课增添了中文字幕,在这种情况下,网络公开课在中国一步一步的流行起来。在全球,欧美高校的网络公开课至今已经达到数亿次的观看记录,为全世界的学子们提供了一个更加方便有效的学习途径。

目前,中国高校开展的网络公开课还相对较少,受到大家欢迎的更是少之又少。尽管我国教育部早在2003年就推出“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但是,由于教学视频质量参差不齐,所产生的反响不大。这种情况直到2011年3月才发生改变,复旦大学联手网易共同打造了国内高校网络公开课平台。随后国内其他知名高校也都先后加入网路公开课的行列中。国内网络公开课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二、网络公开课的特点

1.突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作为网络教育最基本的优势,网络公开课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制约,跨越了地理边界和文化差异的阻碍,极大地缩短了求学者同世界名校之间的距离。一方面,这些世界优秀的教育资源无偿对外开放。无论什么时候想学习,只要有台能上网的电脑就可以随时随地挑选自己需要的课程来学习。学习者不用缴纳任何费用,无需申请任何手续,就可以和世界名校的学生一样接受优秀的学习资源。另一方面,网络公开课可以完全真实再现课堂教学环境。由于大部分的课程都是在真实的、具有师生互动的教室中拍摄的。教师在真实的教室里,面对的是实实在在的学生,需要随时应付各类的教学问题。整个公开课可以说完全真实地记录了现场授课情况,学习者无论在哪观看都能感受到真实的教学环境。

2.完全公益性。网络公开课坚持不收取求学者任何费用,更不以寻求利益为最终目的,这是网络公开课开创时的宗旨。完全公益性是其核心价值。网络公开课坚持以学生为重,给予每个学生公平的教育机会,使其可以终身受益。这体现了如今大学的开放与普世价值,用实际行动完成了大学应该承担的社会义务,实现了回报社会的承诺。就像查尔斯.M.威斯特(麻省理工学院院长)所说的那样,我们应该尽自己最大努力,利用最新的科学技术手段,将知识传播到世界的各个角落,让教育更加的普及,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这个计划是建立在两个价值观之上的,分别为机会和开放性。坚持这两个价值观,我们的大学和国家才能变得更加强大,我们的世界才能更加的繁荣昌盛。

3.教学方式新颖。国外的网络公开课通常采用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对国内学习者有很大的吸引力。为了改变传统课堂内容的单调乏味,在课程的内容上,国外的网络公开课突破了单一学科的限制,多学科内容穿插交融,使本来枯燥乏味的知识立刻变得生动鲜活起来,帮助求学者充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三、网络公开课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及作用

1.产生新的教育理念。

(1)大众化理念。美国社会学者马丁·特罗根据西方国家高等教育的历史发展,描述了高等教育发展的三个阶段,即“精英”、“大众”、“普及”三个阶段。马丁·特罗认为,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低于15%属于精英教育阶段,毛入学率大于15%而小于50%的属于大众化教育阶段,毛入学率大于50%的属于普及教育阶段。依据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来看,高等学校不光是培养少数精英的教育机构,更是推进整个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之源。网络公开课的出现改变这一格局,使高等教育不再是少数人的特权,普通人同样拥有学习的机会。借助网络公开课这一新的教育平台,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步伐会越来越快,从最初的“精英教育”逐步迈向“大众教育”的行列。

(2)国际化理念。如今的地球已经成为一个“地球村”。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而高等教育本身就是一项没有国界的事业。探寻真理以及获取知识是高等教育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力,而探寻真理和获取知识自身便是国际性的事业。同时英语作为国际语言,学好英语对于加强自身与世界的联系具有重要作用。在国外的网络公开课中,授课教师的英语口语都非常地道,因此对于培养我们的听说能力非常有利。相当一部分学习者在刚开始看这些公开课的时候,就是抱着学习英语的心态看的。同时,由于如今的网络公开课都配有中文字幕,这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观看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提高自身的听力水平。

(3)终身教育理念。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当今世界,科技水平日新月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个人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在知识更新日趋频繁的今天,“一劳永逸”的教育方式已经远远满足不了创新性人才的需要。网络公开课的出现恰好弥补了这点,不但拓宽人们接受教育的渠道和途径,而且满足了人们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使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合适的时间、地点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不断地充实自己。

2.改变传统教育关系。和相对封闭的传统班级授课模式相比,网络公开课对授课老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授课老师不但要把足够的知识传递给学生,而且还要顾及学生观看的感受,同时还要注意讲课的严谨性和条理性。传统的师生关系已经不再适用于开放的教学模式了,老师的地位不能再像以往那样靠伦理纲常来维系,而是通过与学生互动中获得。网络公开课的出现不但改变了师生关系,而且对师师关系也有很大影响。网络公开课作为教师和教师之间交流的平台,同时也使教师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竞争。良师可以通过网络公开课一讲成名,成为大师、名人,而庸师则会被世人冷落。网络公开课对生生关系也有影响。网络公开课也是学生们交流学习的平台。不再像传统课堂上那样,学生自己学自己的,各自为战。通过网络公开课,学生们可以根据各自的兴趣,自主结成学习小组,在相互探讨、帮助的过程中获取知识。

3.以兴趣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网络公开课的诞生开辟了获取知识的新途径,求学者在传统学习方式外还有了更多的选择。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专业的限制,使使求学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学习。日本十分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据说,日本的青少年从入学开始直到步入社会,期间要经历数百次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亲自实践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例如,有些喜欢运动而立志成为一名运动员的孩子,会在很小的时候就送到运动场训练,让他体会到做一名体育运动员所要付出的艰辛与汗水;那些喜欢看电影、电视剧,从小相当明星的孩子则会在中学时期安排到一些剧组参观,使他们体会到作为演员的劳累与辛苦。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也许很多孩子就会改变之前的想法,重新审视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作为职业是一件幸运的事情,同时可以更轻松地在这方面取得好的成就。

在线教育的理念应该是淡化面授,突出网上教学,网上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手段。等于把课堂搬到自己的身边,只要有网络就可以听老师讲课。在线教育不但可以学习国内一些老师的课程,而且可以学习许多国外老师的课程。不但可以学习自己所学专业的课程,而且可以学习自己感兴趣的课程。

网络公开课的出现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高等教育不再是少数人的特权,教育公平已经成为全世界的共识。作为一种开放的学习资源,网络公开课已经基本实现了在全球范围内优质教育资源的免费共享,这对于发展教育的公平性起到了积极作用。在这种全球化的环境下,我们更应该在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努力把中国网络公开课的事业做好,既要保持中国特色,又要能与国际接轨。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的核心价值观,实现思想与知识的共享。总之,我们应该积极鼓励网络公开课的发展,通过网络公开课这一手段促进我国教育的公平、均衡的发展,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做贡献。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李小刚,马德俊.我国大学视频公开课建设中的问题及其对策[J].现代教育技术,2012,(22):11-16.

[2]张治勇,李国庆.对建设网络公开课优质资源的思考[J].高等教育管理,2013,(1):91.

[3]张岸,汪岩.网络公开课:打破封闭的围墙教育[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18):23-25.

[4]周妍.网络公开课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3):17-18.

(编辑:秦俊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