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职业技术教育论文范文,职业技术教育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关于新建高职院校辅导员培训机制的思考

  • 投稿沐子
  • 更新时间2015-09-07
  • 阅读量482次
  • 评分4
  • 52
  • 0

冯利

(辽宁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辽宁 沈阳 110122)

摘要:辅导员作为高职院校育人和管理活动的主体,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实现过程中担任着重要角色。因此,应分析新建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明确新建高职院校强化辅导员培训的重要意义,探讨构建新建高职院校辅导员培训机制的方法,据此提升新建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职业素质,促进辅导员职业的发展,提高辅导员服务于学生成长成才的工作水平。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新建高职院校;辅导员;培训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5)03-0043-04

作者简介:冯利(1962—),女,辽宁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心理辅导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德育工作委员会2013—2014年度德育工作专项课题“新建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5)

新建高职院校作为高职教育战线的新生力量,一般由中职学校、成人高校等转制升格而来,在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队伍建设滞后、配备不完善、队伍不稳定、结构不尽合理、职业认同感存在偏差、职业化程度较弱等问题,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建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因此,加强新建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实践探索,特别是从构建辅导员培训机制的角度进行辅导员队伍建设实效性的研究,对新建高职院校打造一支高水平、特色化的辅导员队伍具有积极的作用。

一、新建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2013年,笔者所在的学校申报了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德育工作委员会2013—2014年度德育工作专项课题“新建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实践研究”并获得批准。为做好此项课题的研究,课题组成员认真研究,反复切磋,精心设计了《辅导员队伍建设情况调查问卷》,通过网上答题的方式收集被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在问卷内容的安排上,共设计了40个题目,旨在真实了解新建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整体结构,进而分析辅导员在职业认同、素质提升、职业环境等方面真实的想法,为新建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依据。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客观分析,笔者认为,新建高职院校在辅导员队伍建设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一)队伍结构不尽合理

在课题组组织的《辅导员队伍建设情况调查问卷》问卷调查中,调查对象为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辽宁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辽宁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铁岭卫生职业学院等4所新建高职院校的辅导员,有44名辅导员参与了问卷调查。其中,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16人,辽宁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14人,辽宁卫生职业技术学院7人,铁岭卫生职业学院7人,分别占调查总人数的36.4%、31.8%、15.9%、15.9%;从调查对象的年龄结构来看,44名辅导员中,30岁以下的37人,占被调查总人数的84.1%,30~40年龄段的7人,占被调查总人数的15.9%;从调查对象受教育程度来看,硕士学历占20.5%、本科学历占77.3%、专科学历占2.2%;从调查对象的职称结构来看,具有讲师职称的人数占11.4%,具有助教及以下职称的人数占88.6%;从调查对象从事辅导员工作的时间来看,有1~2年工作经历的占63.6%,有2~4年工作经历的占29.5%,有4~6年工作经历的占2.3%,有8年以上工作经历的占4.6%;从调查对象的政治面貌来看,中共党员占70.5%,非党人士占29.5%。对以上数据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对新建高职院校而言,因高职院校办学时间短,辅导员队伍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辅导员队伍结构不尽合理,存在年龄较轻、学历层次不高、职称结构较低、从事辅导员工作年限较短等方面的问题。特别是辅导员队伍中有近30%的人不是共产党员,他们不具备参与学生党建工作的条件,在实际工作中会影响其对大学生政治方面的引导。

(二)职业认同存在偏差

职业认同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是指个体对于所从事的职业的肯定性评价。辅导员职业认同是指辅导员对于所从事的职业的自我认可与外界社会对其认可的肯定性评价。辅导员的职业认同和价值取向,一方面,可以影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另一方面,可以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在《辅导员队伍建设情况调查问卷》中,我们设置了关于辅导员职业认同方面的题目。如“您对自己所从事的辅导员职业的态度是什么”,在回答这道测试题时,选择“乐于从事辅导员职业,打算一直做下去”的辅导员只占被测试人数的22.7%;在回答“与专业教师相比,您感觉自己的地位如何”的问题时,25%的人认为“要低得多”,47.7%的人认为“相对低一些”;在回答“假如现在你有机会和条件重新选择工作岗位,你的首要选择是什么”这道测试题时,选择留在现岗位的人数只占被测试人数的34.1%,52.3%的人选择转向教学;在回答“您认为在当今社会中,当一名高校辅导员受人尊敬的程度如何”这道测试题时,15.9%的人认为“不受人尊敬”,47.7%的人认为“一般”;在回答“您对现在的收入是否满意”这道测试题时,75%的人选择“不满意”,在不满意的原因中,选择“收入与工作的付出不成比例”的人数占61.4%。从以上结果分析可知,学校对辅导员的要求高,辅导员的工作强度大,而其收入与工作的付出不成比例,特别是与专业教师进行横向比较时,会感觉自己地位低,从而倾向于向教学岗位转岗,加之受社会上对辅导员职业不理解以及尊敬程度不高等因素影响,导致辅导员缺乏归属感,出现了在职业认同方面的偏差,由此导致辅导员队伍的不稳定性。

事实上,辅导员作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前沿的一线工作者,既要从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行为引导,还要承担学生管理、学生党团建设以及学生服务等方面的工作。这种职责分配使得辅导员在肩负重大责任的同时,也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加之辅导员的工作成效不具备短期效应,从而使辅导员在事业上缺乏成就感,由此导致辅导员在自身职业认同方面产生偏差。

(三)专业素质有待提升

辅导员是大学生成人成才的实践者和引领者,是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导力量,扮演着学生的楷模、学生事务的管理者、学生成才与发展的人生导师等多种角色。这就要求辅导员不但要具有德才兼备、爱岗敬业、关爱学生等基本师德素质,还应该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高尚的道德情操、精湛的业务能力等师德修养。在课题组组织的《辅导员队伍建设情况调查问卷》中,从调查对象第一学历专业类别来看,管理类专业的占13.65%,思政类专业的占29.5,文史类专业的占9.1%,艺术类专业的占15.9%,理工类专业的占13.65,其他专业的占18.2%。学科的多样化,导致辅导员专业素质的起点高低不同。从事辅导员工作年限短、工作经验不足、辅导员整体队伍较年轻、对自身的职业认同有偏差这样的调查结果,也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出新建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新建高职院校强化辅导员培训的重要意义

对于新建高职院校,要建立一支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辅导员队伍,提升辅导员队伍的整体水平,有效解决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强化辅导员培训是有效的途径。

第一,强化辅导员培训,有利于辅导员专业素质的提升。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决定了辅导员在工作过程中,既要具备较强的政治理论水平,了解国家时事及各方面的政策,也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高尚的精神追求、良好的职业操守,更要掌握一定的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及职业指导等多学科的知识,这样才能准确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做大学生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但如调查所知,新建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背景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应强化辅导员培训,通过系统和专业的培训,促使其更好地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事务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其专业素质,从而胜任辅导员的工作要求。

第二,强化辅导员培训,有利于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发展。高职院校的辅导员集政治指导、思想教育、行为引导、事务管理、沟通协调等职责于一身,是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因此,强化辅导员培训,帮助他们掌握主题教育、党团活动、个别谈心、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学业指导、社会实践活动、危机事件应对、网络思想教育以及职业指导等方面的职业能力,能有效促进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

第三,强化辅导员培训,有利于提升辅导员的职业认同。在高职院校,辅导员具有双重身份:其一,他们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二,他们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然而,通过调查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因为“辅导员工作缺乏成就感”、“职业压力太大”、“收入与工作的付出不成比例”、“社会认可度低”、“职称待遇方面不尽合理”等因素,辅导员在职业认同方面存在偏差。因此,强化辅导员培训,可以帮助辅导员正确认识辅导员的职责和其所扮演的角色,提升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从而全身心投入辅导员工作,稳定辅导员队伍。

第四,强化辅导员培训,有利于促进辅导员之间的学习交流。随着时代的发展,辅导员所面对的教育对象呈现出多元的特点。因此,强化辅导员培训,可以搭建辅导员之间的学习交流平台,拓展思路,有利于对学生共性和个性的研讨。通过培训,辅导员有机会聆听专家的指导,学习优秀辅导员先进的工作方法,开阔视野,增强他们对所从事职业的认同感和职业吸引力,进而激发自身的工作热情,努力使自己具备优秀辅导员的潜质,以创新的思维和工作方法履行教育人、引导人、服务人、管理人的职责。

第五,强化辅导员培训,有利于辅导员科研能力的提升。增强科研能力,注重学科研究,是辅导员向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对辅导员“过去的一个学年,你撰写与辅导员工作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论文的情况”的调查中,44名被调查对象中没有写过的有20人,占45.4%;撰写过1篇的有12人,占27.3%;撰写过多篇的有12人,占27.3%。对于“您平时阅读与辅导员工作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的书籍或论文吗”的调查,65.9%的辅导员选择“偶尔阅读”。由此看出,在新建高职院校,辅导员忙于日常事务,科研意识缺乏、学习科研理论的自觉性不足,最终表现为科研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强化对辅导员进行科学研究的意义、科研课题选择的途径、思想政治教育及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等内容的培训,可以帮助辅导员树立科研观念,强化科研意识,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一般方法和学术规范,从而提升辅导员的科研能力。

三、构建辅导员培训机制的实践探索

对辅导员进行全方位的培训和指导,是辅导员走向专业化的基本保障,也是辅导员提高胜任力的重要途径,更是辅导员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和管理服务水平的必然要求,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深远意义。因此,如何构建有效的辅导员培训机制,提高辅导员培训的效果,是新建高职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在实际工作中,笔者所在学院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

(一)制定培训规划,建立辅导员培训工作的长效机制

为贯彻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规划(2013—2017年)》,笔者所在学院从长远角度出发,制定了《2013—2016学年辅导员培训规划》,把辅导员纳入学院师资培训规划和人才培养计划中,在培训与进修、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等方面,与专任教师同等待遇。同时,鼓励辅导员结合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实践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开展研究,建立了学院辅导员培训工作的长效机制,为全面提高学院辅导员队伍的职业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拓宽培训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地开展辅导员培训

辅导员培训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实践性,为提高我院辅导员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院在切实做好校本培训的前提下,积极拓宽辅导员培训的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开展辅导员培训。例如,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推出的“辅导员工作课程化新模式”在辽宁乃至全国均处于领先地位,我院投入资金8万元,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合作,充分利用其在“辅导员工作课程化建设”方面的领先优势,对我院辅导员进行为期3年的培训,以优质的师资和前沿的工作理念,形成了我院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新格局。与此同时,学院还组织辅导员参加职业指导师、心理咨询师等职业资格培训,以达到强化辅导员专业培训的目的;为了对全面提高辅导员的职业能力提供有力的支持,在辅导员科研能力的培训方面,学院积极搭建培训、交流、研讨的平台,围绕辅导员工作专业化建设以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中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开展研究,推进理论探索和工作方式创新。在中国职业教育学会德育分会2013年优秀论文评比活动中,我院上报的11篇论文中,1篇论文获一等奖,2篇论文获二等奖,6篇论文获三等奖;在中国职教学会学生工作委员会2013年度职业院校学生工作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中,我院上报的8篇论文中,2篇论文获一等奖,5篇论文获二等奖,1篇论文获三等奖。这些数据说明,通过培训,辅导员的科研能力得到了稳步提升。

(三)精选培训内容,提升辅导员的专业素质及科学化水平

培训内容是实现辅导员培训目标的载体。精选培训内容是辅导员培训的核心,直接关系到辅导员培训目标能否实现,影响到辅导员培训的效率。在学院组织的校本培训中,我们精心选择培训内容,从辅导员角色定位、素质要求、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的把握、班团组织建设、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与方法、突发事件的应对与处理、学生工作的规律和方法、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现与疏导、如何提升科研能力、我的职业我规划等方面精选培训内容,既立足于辅导员工作的实际需要,也充分考虑了辅导员的职业发展,从而促进了辅导员的专业素质及科学化水平的提升。例如,新生入学教育是大学生教育的关键节点和重要环节,也是辅导员打开工作局面的有利契机。为此,我们对辅导员开展了“新生适应团体活动培训”,帮助辅导员掌握组织新生开展团体活动的方式和方法,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团体活动方案,以帮助其引领学生更快地融入班集体,增加班级凝聚力,为形成团结互助、互信互尊、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打好基础。通过培训,辅导员不仅了解了“新生活、心起点”的新生适应团体心理训练的整体思路,而且能够结合自身体验更好地理解团体活动的方式和效果。这种体验式的教学活动方式,实现了让辅导员体验一次活动、开辟一个工作新思路的目标。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蓝冬玉.高职院校辅导职业认同分析与途径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3(5):24-26.

[2]邢丽芳.正确处理三个关系加强辅导员师德建设[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3(2):85-87.

[3]范剑秋.专业化视角下的高校辅导员培训制度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7):225-227.

[4]刘长军,牟茁.浅析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提高[J].科学教育,2009(2):24-25.

[5]华秀梅.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需求研究[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0(5): 59-62.

(责任编辑:王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