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职业技术教育论文范文,职业技术教育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嵌入“生产式管理”的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原理与维修课程开发研究

  • 投稿冷凝
  • 更新时间2015-09-07
  • 阅读量1026次
  • 评分4
  • 92
  • 0

赵亮 崔树平 张冲 宋捷

(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 长治 046011)

摘要:在对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汽修专业教学现状研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现有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认为要培养有知识、有能力的实践应用型人才,需要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通过改革,认为嵌入“生产式管理”教学模式,既能开发出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项目教学课程,又能提高学生与社会岗位的贴近程度。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生产式管理;课程开发;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9-0106-03

作者简介:赵亮(1980—),男,山西运城人,硕士,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汽车电控发动机故障诊断。

基金项目: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2012年度立项课题“嵌入‘生产式管理’的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原理与维修课程开发与研究”(项目编号:JG2012034)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汽车产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而产业人才的短缺成为了突出矛盾之一。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十分重视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一批高等职业院校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尤其在课程结构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是,如何真正地将学生学习过程变成汽车维修的工作过程,如何把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嵌入到教学活动当中,如何正确选取教学内容,如何有效地用汽车专业理论指导汽车维修实践,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为此,本课题组选择了“嵌入‘生产式管理’的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原理与维修课程开发与研究”这一课题作为汽修专业课程改革的突破口。

课程改革研究的目标

本研究通过对高职高专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分析,结合本校课程建设实际,在总结国内外关于汽车电控发动机课程改革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分析探索适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汽车类课程的教学模式。通过对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构建以应用为主旨,与汽车行业和企业相适应的、符合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形成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建设需要,具有时代性、特色鲜明和高水平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课程具体目标及课改研究思路

以提高学生就业质量为核心,以目前高等职业院校课程改革作为切入口,在分析本校课程建设实际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高职院校汽车专业课程课程建设成功的经验,调研了解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基于汽车维修的七个流程,将原来分散在“汽车构造”、“汽车发动机原理与检修”、“汽车电控发动机检修”、“汽车发动机故障检测方法”等课程里的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和长治圆通奥迪4S店共同开发出一门全新的“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原理与维修”课程,该课程具备“双向性”,既能提高学生技能,又适用于企业员工培训。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嵌入企业文化和企业的现场6S管理模式,把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嵌入到教学活动当中,真正地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汽车维修的工作过程,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最终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

课题研究内容

(一)课程体系改革

根据既定的课程具体目标,对汽车行业职业进行分析,并将该行业工种、岗位所要求的操作技能、技术知识、操作顺序、工作态度等内容列出来,编成任务目录,根据任务目录行进教学内容的选择。选择内容要以职业素质为培养导向、职业技能为培养重点,与学生就业后在工作岗位所从事的主要工作任务相匹配,以任务引领学习,以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职业能力为主线,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嵌入企业现场6S管理模式,融入企业文化,对汽车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全面整合,构建适应现代汽车维修、检测、服务、营销的课程体系。通过与企业合作,分析并参照汽车维修岗位能力,以“工作岗位群和工作过程”为课程开发理念,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为原则,以汽车技术服务为主线,开发“典型工作岗位”——汽车检测维修、汽车维护保养环节中典型的工作任务。在此基础上,构建“任务引领、岗位对接”的实践课程教学内容。

(二)课程内容改革

教学内容本着“必需、够用、实用”的原则,以汽车维修岗位的七个流程为主线,围绕汽车维修的七个流程展开。每一个流程都以工程项目为引领,每一个工程项目都是每一个流程上真实的、典型的工程案例,每一个工程案例都与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共同确定,体现了在工作岗位上真实所需的汽车维修理论和操作技能。学生在学校学习时就把此项目作为必修项目,反复操练,到工作岗位上就能够熟练应用。同时,每一个工程项目的实施不仅体现对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还将添加如何更加高效、安全开展工作的教学内容。此外,对一些过时的课程内容予以摈弃,及时添加一些新知识和新技术,使教学内容与行业技术同步更新,使学生紧跟主流车型,保证课程内容的“新鲜”。如表1所示。

(三)课程组织实施

在课程组织实施中,拟引进不同企业的一线维修主管和本校教师共同授课,把先进的维修理念和技术、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带进课堂。通过授课既能促进本校教师自身成长,也可以完成对企业员工的培训任务,实现企业教师校园化,学校教师企业化,达到校企互补。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双重身份,教师既是教师又是师傅,学生既是学生又是员工。教学中拟将一个班级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代表一个维修小组,每个小组设组长一名。学生在听完教师讲完每一个流程、布置完工程项目后,身份立刻转变,完全按照企业的6S管理模式进行维修工作。在师傅指导、组长带领下和企业文化的熏陶下,结合6S模式的管理,学生边查资料边学习,边学习边实际操作,理论实践穿插进行,做学一体,边学边练;教师则通过现场点评的形式,激励各个小组进行相互竞争。七个流程完成之后,学生能掌握就业后工作岗位上所要求的各种技能和能力,同时也能熟悉和适应不同企业的文化和管理模式,最终实现“零距离”上岗的教学目标。

(四)教学方法创新

该课程的特点就是它的实践性与实用性,既要将知识能力全面地传授给学生,又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拟综合采用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同时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通过QQ、E-mail等现代通讯手段,加强教师和学生的联系,构建师生交流互动平台。充分利用仿真模拟教学软件和各种实验台架,模拟设置各种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故障,让学生在仿真模拟教学软件和台架上反复操练,直到熟练掌握其操作流程和方法,提高学习效率,降低实训成本;采用与工作环境一致的实训场景,根据企业实际操作和职业资格鉴定考核要求进行严格的实操训练,使学生掌握的技能与企业要求一致,同时进行职业资格鉴定考核,实现“零距离”上岗。

(五)转变考核方式

在课程考核方法改革中,取消以往一份试卷定成绩的传统做法,全部采用过程考核方式,同时采用第三方(企业人员)介入参与考核的方法。由于和我院深度合作的企业有几十家,企业的技术经理同时担任核心课程的任课教师或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除共同确立课程内容外,也参与到该课程的具体考核当中。如表2所示。

课程改革成效

从近几年的模块教学过程和结果来看,此课程改革无论从学生的感受和评价,还是教师不断改进和完善的专业教学技能方面,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任务引领型的模块化教学比较适合我们培养一线应用技能型技术人才。

(一)促进了课程建设

本课程改革推动了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尤其是“嵌入‘生产式管理’的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原理与维修课程开发与研究”成功申报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2012年度立项课题,为其他课程的教学改革积累了经验,树立了榜样,更好地促进了本课程的建设和发展。 

(二)促进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得到校内外的良好评价

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明显地提高,进一步促进了师资队伍的建设。每学期学校教务处组织的学生教学评价,课程组教师优良率都名列前茅。2012年,在长春举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能大赛中,我院代表队在所参加的三个比赛项目中获奖,“汽车电气系统检修”荣获二等奖,“汽车检测与维修”和“汽车自动变速器拆装与检测”荣获三等奖,同时师资力量得到了提升,学生技能水平得到了强化。

(三)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

精诚办学的理念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整体提高了就业率,我院毕业生得到了企业和社会的认可,2010—2012年连续三年我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学生就业率达100%,形成了该专业学生在本地区供不应求的局面。

课程改革特色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课程改革,不仅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和评价,还形成了一些改革特色:(1)提出以工作过程引领课程改革;以工作典型案例架构课程内容;以企业式现场化模式建设教学环境;以工作能力目标作为课程培养目标的教学理念。(2)以典型工作任务为项目引领,整个教学过程嵌入“企业生产式”管理模式,融入“6S”管理方法,过程中学生既是学员又是员工;学习过程又是工作工程,缩短转型期,形成了“工学结合”的课程特色。(3)提出培养“三项能力”——工程实践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建立“四种意识”——合作意识、质量意识、效率意识、安全意识。(4)该课程具备“双向性”,既适合在校学生学习,又适合企业员工培训。

结语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作为高等职业教育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中的主干专业课程,采用嵌入“生产式管理”的教学模式,开发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项目教学课程,切实提高了学生与社会岗位的贴近程度,从而培养出更多受到用人单位青睐的高素质的汽车检测与维修人员。同时,对其他主干课程的改革也起到了促进及示范作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崔树平.项目教学法在《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机械职业教育,2009(33).

[2]崔树平.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开发和项目教学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8).

[3]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5]幺居标.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6]贺平.项目教学法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2).

[7]姜大源.学科体系的解构与行动体系的重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7).

(责任编辑: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