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职业技术教育论文范文,职业技术教育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高职院校后勤管理社会化重要性分析

  • 投稿空一
  • 更新时间2015-09-28
  • 阅读量740次
  • 评分4
  • 27
  • 0

余效龙

(福建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福州350002)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加快发展,高职院校对后勤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成为影响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因素。加强高职后勤管理建设,提高后勤管理科学化的整体水平已迫在眉睫。本文在分析了高职院校后勤管理概况的基础上,阐述了高职院校后勤管理社会化的重要性。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高职院校;后勤管理;社会化

[DOI]10.13939/j.cnki.zgsc.2015.13.099

从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高职院校进行后勤社会化改革呼声越来越高,全国各个地方陆续出台各种政策鼓励、支持地方高校迈出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步伐。时至今日,后勤社会化改革已经成为高校的共识。后勤管理理念也由过去行政性、任务性向现在的以人为本,重经济效益转变。“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一所高校后勤工作的地位以及其重要性,越来越为人们所认知。在国家倡导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新形势下,对高职院校的后勤建设水平和建设要求都有必要与时俱进。

1高职院校后勤管理概况

1.1改变小机关,大实体的管理理念

通过对福建生物工程学院、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的后勤管理人员的实际访谈了解到,存在几种不同的管理理念。一种是小机关,大实体理念,小机关指的是学校设立的后勤管理处,大实体指的是后勤服务集团,后勤采用下设若干后勤实体,有后勤集团对后勤各个实体部门进行管理,后勤处进行监督协调,目前,采取这种管理理念的主要有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另一种是“小机关、多实体”的管理理念,小机关为学校的后勤处,多实体即由后勤处下设的多个后勤实体部门,由后勤处集中管理学校后勤所有事务,目前采用这种理念的院校既设立后勤管理处,也设立后勤服务公司,两块牌子同一套领导班子。高职院校在管理理念上倾向于自由化管理,希望后勤管理部门拥有更多的自主权。高职院校在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大方向是一致的,都希望通过改革来减轻学校的负担,把更多的资源投入到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提升上,同时,也为师生员工提供更好更多的优质的后勤服务。

1.2改善离而不分的管理内容

福州市几所高职院校,存在管理上的一些共性,一般仅设有后勤管理处,管理人员不多,管理内容简单。出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高职院校后勤资产没有从学校剥离出去,进而后勤社会化改革也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而是处于一种“离而不分”的状态,后勤处作为学校的机构,最基本的职能就是对后勤各个实体部门进行监督管理,保证后勤稳定安全的运行。高职院校办学规模一般不大,在校学生大多不超过万人,我省高职院校的情况也是如此。与办学规模相对应的,高职院校在后勤部门设置和后勤管理内容上也比较简单。以福建生物工程技术学院为例,后勤管理设有一个后勤管理处,管理处的若干管理人员分别负责物资采购、食堂管理等。后勤实体部门通过招投标的方式引进,由后勤处对其进行管理。

1.3转变粗放式的管理工具

在信息化管理方式下,单位员工的技能水平、业绩高低等都可以非常准确、及时的反映出来,便于精细化管理。然而,对于高职院校的管理工具或管理方式而言,却远没有达到这个水平,大部分高职院校的管理方式还处于行政“命令式”的阶段,一般是通过划定职责范围、指定任务等方式进行后勤工作管理。高职院校这种管理方式属于粗放式管理,在当前情况下,很难调动后勤人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管理工具是由管理者采用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于管理对象,帮助管理者实现管理目标的方式方法。高校后勤管理目标是实现人力、财力、物力的优化配置,为师生员工提供更好的后勤服务,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高职院校往往还沿用了传统的管理方式,即行政命令式管理方式,通过划定任务、制定目标、分配职责的方式进行管理,管理方式粗放简单,管理效率低下。

1.4转换低效落后的管理程序

程序是管理中管理者实施管理的方针和步骤。高职院校的后勤工作管理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它的基本任务和总体要求,明确它的管理要素,发现并遵循它的内在的客观规律,就能够提高工作效能,促进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促使后勤工作更好地为开创高职院校整体工作新局面做贡献。我省高职院校一般仅设有后勤管理处,直接对后勤各个实体部门进行监督管理,与此同时,后勤处不仅仅是作为管理部门而存在,本身也还担负一些后期实体事务,相比较而言,高职院校的管理程序更接近于“小机关,多实体”的管理模式。管理程序合理得当,就可以加快管理速度,提高管理效率,取得好的管理效应;若管理程序紊乱,则会降低管理效率,不利于整体效益的提高。

管理程序包括管理方案制定、执行、反馈、改进这四个环节。高职院校的后勤管理程序大体也是由这四个步骤构成,但鉴于高职院校后勤规模和人员的有限性,在具体实际操作上,则不一定有严格执行这些步骤。管理程序是管理中管理者实施管理的方针和步骤。高职院校存在几种不同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格局。

1.5改革职能单一的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这一概念源于企业管理,是指以产权为核心的企业组织制度和企业管理制度,其基本含义有两个;一是产权,二是组织。高职院校后勤管理制度的构成与企业相类似,主要涉及后勤内部的分工协作,权责分配关系以及在后勤管理人员、管理方式方面的安排。要根据高职院校后勤工作管理的实际,重点突出服务育人职能,主要完成如下后勤管理任务:维修服务;物资管理;校园绿化……既管好财物、美化环境等制度,使后勤工作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同时要明确后勤工作管理的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不断提高后勤管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和水平,充分发挥后勤管理部门的参谋、桥梁的作用。调动全体后勤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后勤工作符合时代要求。

2高职院校后勤管理社会化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后勤社会化中的制度改革,关键其在完善高职院校后勤组织结构社会化、科学化,提高管理效益和推进改革顺利进行。

2.1调动后勤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升工作效率

高职院校区别于其他社会部门,最重要的在于其集教书育人、科学研究与一体,教学、科研工作是高校的本质属性。高校后勤作为一个提供吃、住、行,水、电、暖等方面的部门,本质是一种“社会”职能部门。从本质意义上来说,无论从后勤运行还是管理上均应区别于教学、科研工作。高校后勤管理进行社会化改革,借鉴企业化管理方式,引进激励机制,使后勤员工的工作酬劳与工作业绩挂钩,这样就可以充分调动后勤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升工作效率。高校后勤作为基础性工作,对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正常开展,对全校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正常维续具有重要的意义。

2.2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都是采用学校办后勤进行管理运作,逐渐形成了“学校办社会”的后勤模式。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的后勤模式难以为继,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势在必行,后勤管理作为后勤最重要的因素,理所当然要顺应这种趋势,努力实现后勤管理社会化、科学化。政府对教育的投入虽然在逐年增加,但毕竟是有限的,另一方面,高校以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为第一使命,其主要的资源应用于这两个方面,因而真正投入到后勤的资源就非常有限了。后勤引进企业化经营管理模式,讲求“投入—产出”比,追求更好的经济效益,以实现对有限资源的优化配置。后勤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高校其他工作的正常开展,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后勤作为高校的“粮草”,能否做好,直接影响高校人才培养这场“战役”的成败。

2.3提高现有后勤资产的利用率,为师生提供更好的后勤服务

以往高职院校的后勤管理方式往往过于刻板,例如一些教室、活动场所的开放时间和开放范围一般都是一次性规定之后便很少再修改,不在规定的时间申请就很难借用这些场所,而师生的需求时灵活多元的,往往是不能够按照时间表来进行安排,这样就经常造成师生苦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缺失活动场所,而大量的教室和活动场所长时间闲置无用。因此,尽快进行后勤社会化改革,推进后勤管理科学化以提高后勤资产的利用率,更好地满足师生员工的不同需求,提供更好的后勤服务。

2.4推动高职院校发展进程

不管是本科还是高职院校,都把社会化作为后勤的改革大方向。而真正意义上的后勤社会化就是实现后勤人员和资产的剥离,让社会力量来办理高校后勤。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绝大部分高校不能做到后勤资产和人员的全剥离,后勤社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后勤管理作为后勤最为重要的因素,可以在社会化改革方面走在前面,可以先行先试。一般来讲,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指引进企业化管理方式,实行企业化管理。企业是最早进行管理革新的社会组织,有着深厚的管理历史经验和成熟的运营模式,现如今,后勤事务完全可以作为一种“企业”进行运行管理。高校后勤管理进行社会化改革可以为整个后勤改革奠定良好的管理基础,推进整个高等院校改革发展的进程。

3结论

高等院校后勤服务建设是一项长期并且复杂的工作,从高职院校的实际出发,向本科院校的综合性一体化后勤管理学习,客观地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借鉴本科院校后勤管理的科学性和先进性,未雨绸缪,更快更好地建设好高职学院的后勤工作,保障学校发展的需要,落实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精神。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徐理军.激励机制引入高校管理的对策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3).

[2]韩艺群.“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与高校教师管理[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9).

[3]曹晓丽.企业激励性薪酬制度设计[J].环渤海经济瞭望,2004(1).

[4]朱国洪.要重视职工心态的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3.

[作者简介]余效龙(1982—)男,汉族,福建古田人,硕士,讲师,副科长。研究方向:教育与文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