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临床医学论文范文,临床医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内镜在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 投稿Erki
  • 更新时间2015-09-15
  • 阅读量837次
  • 评分4
  • 81
  • 0

梅成义1,孙树怀2

1.马鞍山市消防支队卫生队,安徽马鞍山 243000;2.马鞍山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安徽马鞍山 243000

[摘要] 目的 探究内镜在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及慢性萎缩性胃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4年9月份入该院就诊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60例,其中单纯性慢性萎缩性胃炎2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增生32例,均分别进行内镜诊断和病理诊断,分析比较内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情况,以及比较不同病理类型和不同萎缩程度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阳性率。结果 内镜对单纯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符合率为71.4%,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增生的诊断率较高为96.9%,内镜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增生符合率明显高于单纯性萎缩性胃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增生患者的HP感染阳性率明显高于单纯性慢性萎缩性胃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萎缩程度重者,HP感染阳性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研究可知,内镜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增生符合率较高,临床上内镜检查可作为慢性萎缩性胃炎重要的辅助诊断手段,且HP感染阳性率随着萎缩程度的加重而增高。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病理;诊断;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价值;阳性率;符合率

[中图分类号] R57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8(b)-0181-03

[作者简介] 梅成义(1971.6-),男,安徽苏城人,双学士,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消化内科。

孙树怀(1970.10-),男,安徽马鞍山人,本科,消化内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消化内科。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种,即胃粘膜固有腺体的一种慢性萎缩性改变。由于该疾病病程较长、迁延不愈且易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1]。另外,随着病程的延长,病情进展,很可能导致胃部组织的癌变,危及患者生命。因而,早期准确的诊断及治疗十分重要,且临床上关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和病因等相关性研究也逐渐涌现。目前,在诊断方面,伴随内镜技术的兴起,胃镜已逐渐成为胃病检查的主流[2-3]。就该疾病病因而言,更多的研究则倾向于HP感染。为此,该院随机选取2011年2月—2014年9月收治的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内镜诊断价值及其与HP感染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随机选取该院2011年2月—2014年9月就诊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60例,其中单纯性慢性萎缩性胃炎2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增生32例,均分别进行内镜诊断和病理诊断,患者均排除消化道溃疡、消化道肿瘤等疾患。单纯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组患者年龄范围为19~69岁,平均年龄为(49.9±5.2)岁,男性19例,女性9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增生组患者年龄范围为18~68岁,平均年龄为(48.6±4.9)岁,男性22例,女性10例。其中,单纯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组和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增生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内镜检查 该研究中选择北京康信同创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奥林巴斯奥智电子胃镜GIF-Q150,检查前须取得患者的同意与配合,嘱其检查前一晚禁食禁水。将一根前段装有内视镜的纤维软管,经患者的嘴巴伸入到胃部,可以清楚的观察患者各部位胃粘膜的情况。并符合以下诊断标准[4]:①胃粘膜红白相间,以白为主。②黏膜粗糙不平,发生颗粒样改变,甚至糜烂。③黏膜变薄。

1.2.2 病理检查 采取胃粘膜病变处组织5块左右,经甲醛固定,常规制片、HE染色。由专门病理医师检阅可从慢性炎症细胞浸润情况或固有腺体减少情况做出诊断。该研究中按照固有腺体萎缩程度可分为:①轻度:固有腺体减少1/3左右。②中度:固有腺体减少1/3~2/3。③固有腺体减少2/3以上。

1.2.3 幽门螺旋杆菌(HP)检查 收集患者的病理性标本,进行W-S银染色,约需3~5 d。

1.3 观察指标

1.3.1 诊断符合率 每位患者均取病理并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判定内镜对不同类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诊断符合率。

1.3.2 HP感染阳性率 经病理组织检查W-S银染色法测定阳性者例数占总例数的百分比。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内镜对不同病理类型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符合率

内镜对单纯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符合率为71.4%,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增生的诊断率较高为96.9%,内镜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增生符合率明显高于单纯性萎缩性胃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不同病理类型患者HP感染阳性率分析比较情况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增生患者HP感染阳性率明显高于单纯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萎缩程度与HP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重度萎缩患者HP感染阳性率显著高于轻、中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萎缩程度的增加,HP感染阳性率也随之增加。具体见表3。

3 讨论

3.1 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胃病。任何原因导致胃粘膜屏障功能损害均可引起慢性萎缩性胃炎,如胃缺血、吸烟、酗酒等刺激[5-6]。其病理主要是胃粘膜固有腺体发生萎缩性改变,约占慢性胃炎的10%~30%[7-8]。临床上不仅表现为上腹胀满、疼痛、嗳气、食欲减退等不适感,更有研究表明,慢性萎缩性胃炎已成为胃癌癌前病变的一种[9-10]。因而,其早期诊断、早治疗受到广泛重视,对胃癌的预防有着重要的意义。

3.2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先进发展,内镜技术已逐渐成熟和不断完善,并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11-12]。胃镜技术利用前端安有内视镜的细长导光纤维经患者嘴部插入胃部,可清晰观察胃粘膜病变部位、萎缩程度、肠化生及不典型增生的程度,能直接反映检查部位的真实情况,对可疑病变部位进行病理活检及细胞学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目前,临床上将内镜检查已视为胃部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13-14]。该研究中,内镜检查在诊断不同病理类型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符合率方面,对于单纯性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符合率为71.4%,于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增生的诊断符合率达96.9%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内镜诊断虽具有简单、安全性高等优势,但部分明确诊断仍需依赖于病理检查。因而,两者的结合运用可显著提高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率,对于怀疑有单纯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应常规取病理作病理诊断。

3.3 HP感染

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微需氧细菌,多生存于胃部和十二指肠中。临床大量研究证实,幽门螺旋杆菌可诱导胃泌素过度分泌,致使患者出现反酸、烧心感,易反复发作,从而引起慢性胃炎的发生。另外,其可产生多种致病因子,损害胃粘膜。近年来,人们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因进行不断分析,发现HP感染也是不可忽略的病因之一。因而,慢性萎缩性胃炎与幽门螺旋杆菌之间的关联引起众多的关注。该研究中,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不同病理类型以及胃粘膜萎缩程度着手,探讨其与HP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轻中度萎缩患者HP阳性率为41.9%,重度阳性率则为82.4%,两组间的HP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另外,有相关研究表明,HP感染率与慢性胃炎的萎缩程度呈正相关[15]。该研究结果正与之相符,由此可知,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增生患者和萎缩程度重者HP感染阳性率均较高,这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及预后提供重要的信息。

3.4 小结

综上所述,内镜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有着一定的诊断价值,可结合病理诊断,更能提高诊断率。且HP感染阳性率的增高提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越是严重,需及时治疗,从而改善预后。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陈宏. 内镜在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4):208-209.

[2] 林根友,谢海萍.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下不同病理改变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J].中国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0):2400-2402.

[3] 王建生,李长峰,张宝刚.11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与病理诊断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1,15(8):1373-1375.

[4] 周思宁.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5):155-156.

[5] 李宁,彭亮,高琨,等.胆汁反流性残胃炎相关因素及干预性治疗的研究[J].中国医师杂志,2010,12(11):1508-1510.

[6] 俞高峰.残胃病变患者胆汁反流及幽门螺杆菌感染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0):2076-2077.

[7] 黄雅慧,郭菊清,刘越洋,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癌前病变病理变化与中医证型及HM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4,32(6):1381-1383.

[8] 蔡莉,王文富,陈菊平.内镜在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与幽门螺杆菌相关研究[J].四川医学,2010,31(9):1316-1317.

[9] 曲爱华.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0,14(20):255.

[10] 项建虎.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近况 [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0,32(1):137-139.

[11] 陈清波,王洪波,徐明,等. 慢性胃病伴肠上皮化生、胃癌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关系[J].实用癌症杂志,2010,25(2):170-171.

[12] 薄元恺,张金宝,何建霞,等.胃窦黏膜不平不同表现对萎缩性胃炎的诊断价值[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1,21(4):64-65.

[13] 徐斌,黄玉凯,周进.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下表现与病理诊断对照分析[J]. 中华全科医学,2014,12(9):1388-1390.

[14] 薄元恺,张金宝,何建霞,等.胃窦黏膜不平不同表现对萎缩性胃炎的诊断价值[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5(7):1928-1933.

[15] 蒋予,付娅,吴建维,等.醋酸增强内镜技术在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肠上皮化生诊断中的价值[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2,17(6):313-316.

(收稿日期:2015-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