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临床医学论文范文,临床医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50例老年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疗效与心血管并发症临床分析

  • 投稿忆片
  • 更新时间2015-09-16
  • 阅读量926次
  • 评分4
  • 25
  • 0

王昆伟

云南昆钢医院肾内科,云南安宁 650302

[摘要] 目的 分析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行血液透析治疗的实际疗效以及出现心血管并发症的情况,探寻提高生存率的办法。方法 选择该院进行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治疗的老年患者和青年患者进行对比分析,其中老年患者50例为观察组,青年患者3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液透析前后血尿素氮量(BUN)及血肌酐(Scr)情况以并观察血液透析过程心血管并发症出现的情况,记录两组患者。结果 观察组血液透析前后尿素氮量、血肌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素氮量、血肌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液透析后平均存活时间为(46.2±25.2)个月,对照组液透析后平均存活时间为(67.9±42.1)个月;观察组出现心血管并发症例次多于对照组,其中以低血压、心力衰竭、高血压出现的例次最多。结论 在老年慢性肾衰竭的治疗中,血液透析治疗效果值得肯定,但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须重视对心血管并发症的监测,发现异常要及时处理。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老年患者;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治疗效果;心血管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7(b)-0051-02

[作者简介] 王昆伟(1976.10-),男,云南宣威人,本科,主治医师, 研究方向:肾脏内科。

慢性肾衰竭是由于发病过程出现肾小球的过滤率达不到正常的过滤值同时出现其他肾脏功能损伤后导致机体代谢紊乱从而表现出各种临床症状的综合征。为了全面了解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行血液透析治疗的实际疗效以及出现心血管并发症的情况,探寻提高生存率的办法,该研究选取了自身工作医院在2007年1月—2012年1月5年间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50例老年肾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同时选取同一时期进行血透治疗的30例青年患者与其进行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参与该组研究的均为该院收治的慢性肾衰竭并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共80例。老年组50例,以该组为观察组,组内男性患者36例,女34例;年龄60~81岁,年龄60~69岁共29例,年龄70~79岁17例,80岁以上4例,平均年龄(65.1±7. 8)岁;经入院检查检出原发性慢性肾炎5例,高血压肾病10例,糖尿病肾病7例,慢性肾间质性肾炎6例,梗阻性肾病4例,痛风性肾病6例,多发性骨髓瘤肾病5例,药物性慢性间质性肾炎7例;青年组30例,以该组为对照组,年龄19~35岁,平均年龄(27.9±5.7)岁,年龄20岁以下9例,20~29岁14例,30岁以上7例;原发病慢性肾炎19例,慢性肾盂肾炎5例,32糖尿病肾病1例,狼疮性肾炎2例,急进性肾炎2例,间质性肾炎1例。两组在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资料入选标准

Ⅰ所用的患者都符合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诊断标准[1]。

Ⅱ肾小球过滤率在6~15 mL·min·(1.73 m2)-1 范围内,肾功能无法达到正常值的15%。

Ⅲ患者临床上有食欲不振、贫血、夜尿多、血磷水平上升、血钙下降、代谢性酸中毒,有明显的心衰、恶心、呕吐、纳差、气促、营养不良、凝血异常等症状。

Ⅳ心血管并发症中,低血压的入选标准为<90/60 mmHg(12/8 kPa),高血压的判断标准为>140/90 mmHg(/12 kPa),若有原为高血压,血液透析治疗过程血压持续升高需用药物进行降压的也判定为高血压。

1.3 治疗方法

该院使用费森尤斯4008S血液透析机,4008S机可提供超纯度透析液,DIASAFE滤过膜在有效期内可清除透析液中残存的所有微生物,减少病人在透析过程中被感染的危险,从而使血透,特别是使用高通膜的血透变得更加安全。在透析开始时,机器会自动对DIASAFE滤过膜进行检测,以保证安全。为了确保透析液不被污染,4008S机上还安装了不同的程序,用于清洗及消毒,操作人员可设置不同的程序进行自动清洗消毒。根据患者特点,选择不同的血管通路形式,其中使用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共60例,其中观察组43例,对照组17例,其余20例使用泰科带Cuff导管行长期管置入术。选择该术的患者预期存活时间都>3个月,术前心血管检查各项指标相对稳定,手术部位优先选择上肢、不惯用肢、远离心脏一端的选择办法,选择适当的血管吻合方式。手术时患者根据所选手术部位采用坐位或卧位进行手术,确保手术肢平放于手术台上,消毒、麻醉后进行手术,最后吻合血管。患者在建立血管通路后血液透析频率为每星期2~3次,个别经医生鉴定可每星期1次,每次时间在4 h左右,透析过程透析液流量控制在500 mL/min,血液流量控制在200~250 mL/min,超滤量不能超过干体重理想状态的5个百分点。肝素个体化、体内肝素10~20 mg,追加肝素1~5 mg/h。每次血液透析均要导出患者的各项记录,对有诊治需求的部分血液透析进行前后均需采集血液样本送往实验室检查肝功能。治疗过程要实时关注患者情况,酌情给予降压、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纠正酸中毒、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方面的治疗。观察两组血尿素氮量(BUN)及血肌酐(Scr)指标变化情况及治疗过程中心血管并发症出现的情况,随访2年,统计患者的存活率。

1.4 统计方法

该组资料均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资料中计量数据均用(x±s)的方式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所得数据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老年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结果

血液透析过程中,根据需要选择了血透前后两组的血尿素氮(BUN)及血肌酐(Scr)数值进行比较,以判断两组慢性肾衰竭的治疗效果,见表1。治疗后观察组治疗后血尿素氮(BUN)及血肌酐(Scr)的排除率分别为(49.9±16.0)%、(45.2±13.9)%,对照组治疗后血尿素氮(BUN)及血肌酐(Scr)的排除率分别为(50.0±15.8)%、(46.1±12.1)%。观察组血液透析前后尿素氮量、血肌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素氮量、血肌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在老年或青年的慢性肾衰竭治疗中,血液透析的疗效都是值得肯定的。

2.2 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两组心血管并发症统计结果

该组观察中的心血管并发症均为每次血液透析过程观察所得。记录表示,老年组心律失常出现频率随着治疗在不断减少,出现顺序基本为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室上速、心房纤颤。青年组出现顺序为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室上速,无心房纤颤心律失常情况出现。两组具体心血管并发症发病情况,见表2。

2.3 血液透析治疗后存活时间及存活率统计

血液透析治疗后,观察组存活时间最长为180.1个月,最短为5.6个月,平均存活时间为(46.2±25.2)个月;对照组存活最长时间为192.2个月,最短为5.9个月,平均存活时间为(67.9±42.1),两组存活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2年的随访,观察组存活时间大于1年,2年的存活率分别为90%(45例)、64%(32例);对照组则为93.33%(28例)、70%(21例)。

3 讨论

当慢性肾衰竭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就需要各种代替性的治疗以维持或代替肾脏的部分排泄功能,使生命得以延续,有计划的血液透析治疗能达到这样的效果[2]。该组研究中50例老年患者使用血透析进行肾衰竭的治疗,治疗前后BUN及Scr指标比较P值均<0.05,充分说了其疗效。血液透析对时机要求十分严格,过早或过迟都会引起不必要的医疗反应,若过早,不仅会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分担,还存着一定的医疗风险,若过迟,则有可能会造成营养摄入达不到机体要求,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也会有所增加,甚至会因延误治疗时机导致患者死亡,因此对血液透析治疗的实际需科学把握[3-4]。

血液透析过程出现心血管方面的并发症以心脏病变、高血压、低血压为主,这也是影响患者生存时间和持续血透治疗的重要因素[5-6]。在该组研究中,观察组血液透析前后尿素氮量、血肌酐比较有差异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素氮量、血肌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液透析后平均存活时间为(46.2±25.2)个月,对照组液透析后平均存活时间为(67.9±42.1)月;观察组出现心血管并发症例次多于对照组,其中以低血压、高血压出现的例次最多,分别占到比率的35%、32%,与邓德宏等人报道中的18.2%、73.5%也有较大区别[7],且均低于李奕龙报道中的 64.3%和39.8%[3],而这可能与血透治疗过程增强对低、高血压的有效监控有一定关系。而老年患者出现心脑血管异常的风险明显高于青年患者,因此在血液透析治疗的过程中,需增强对老年患者出现心血管并发症的监控。血透过程中,老年人出现低血压几率较大且一般症状相对严重,如患者出现心肌供血不足、心脏储备功能下降时,可运用透析后半阶段顺应超流量增加行快速超滤(但不能超过1 L/h)的方法进行处理,同时每30 min进行1次血压测量。老年患者出现高血压时,需增加对干体重测评的次数,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患者要定期检测血色素,血压一直无法控制者应使用药物降压[8]。出现心力衰竭、心绞痛、心律失常要积极寻找原因,心力衰竭一般与血压过高有关,心律失常、心绞痛一般与血压过低有关。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吴从美.血液透析抢救慢性肾衰竭并急性左心衰的临床疗效[J].求医问药,2013,11(8下半月刊):139-140.

[2] 邓德宏,王兰,张勇强.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临床分析[J].西部医学,2013,25(7):1027-1028.

[3] 李奕龙.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治疗的临床分析[J].广西医学,2012,34(1):117-118.

[4] 唐泰.无症状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透析效果分析[J].右江医学,2013,41(4):536-537.

[5] 唐雯,鲁新红,江涛.慢性肾脏病饮食营养管理[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0,30(6):516-517.

[6] 张军,李羽佳,曾春明.微创经皮肾穿刺输尿管镜取石治疗肾输尿管上段结石[J].中国内镜杂志,2012,23(5):522-523.

[7] 李红,高继宁,行延霞,等.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开始血液透析时机的观察[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3,15(2):177-178.

[8] 李勇,刘忠元,王三富,等.B超定位经皮输尿管镜治疗取石术并发症[J].湖南学院学报医学版,2011,29(1):39-40.

(收稿日期:2014-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