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外科学论文范文,外科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肿瘤性与非肿瘤性机械性肠梗阻非手术治疗的临床诊治比较

  • 投稿石欣
  • 更新时间2015-09-16
  • 阅读量277次
  • 评分4
  • 36
  • 0

李忠辉1 王 颖2

1.内蒙古包钢医院肿瘤科,内蒙古包头 014010;2.内蒙古包钢医院老年病科,内蒙古包头 014010

[摘要] 目的 比较分析肿瘤性与非肿瘤性机械性肠梗阻的临床诊治效果,为临床治疗机械性肠梗阻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间来该院就诊的机械性肠梗阻患者96例,并根据诊断结果将46例肿瘤性机械性肠梗阻患者作为对照组,将50例非肿瘤性机械性肠梗阻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肠扭转患者10例,肠套叠患者11例,肠粘连患者25例,粪石患者2例,嵌顿疝患者2例。两组患者均先采取鼻肠管进行肠道减压和营养支持等非手术治疗,再根据病情采取手术治疗。结果 过3个月治疗,对照组46例患者非手术治疗效果不明显,其中治愈0例,好转10例,无效36例,有效率21.74%,后对治疗无效患者立即采取手术治疗措施,手术治疗后共治愈16例(34.78%),好转20例(43.48%),无效9例(19.57%),死亡1例(2.17%),总有效率78.26%;观察组患者经过非手术治疗,治愈18例(36.00%),好转21例(43.48%),其中有2例患者非手术治疗无效,经过手术治疗后情况好转,无效10例(20.00%),死亡1例 (2.0%),非手术治疗有效率74.00%,总有效率78.00%。对照组非手术治疗有效率21.7%明显低于观察组非手术治疗有效率74.00%,两组数据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械性肠梗阻根据病因可分为肿瘤性及非肿瘤性肠梗阻,肿瘤性机械性肠梗阻以手术治疗效果明显,非肿瘤性机械性肠梗阻则以非手术治疗手段居多,临床应根据具体病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机械性肠梗阻;肿瘤;诊断;经鼻肠导管;疗效

[中图分类号] R65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1(c)-0083-02

[作者简介] 李忠辉(1976-),男,内蒙古人,研究生,主治医师,主要研究肿瘤治疗方面。

王颖(1978-),女,内蒙古人,硕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内科综合治疗。

肠梗阻[1]是一种胃肠科常见病,临床以机械性肠梗阻为主,临床具有起病急、进展快等特点,其一般病理是肠道内机械性阻塞导致肠内容物通过障碍而引起腹部疼痛,病因则根据具体病因分为肿瘤占位、肠粘连、异物阻塞、结肠病、粪便阻塞和肠扭转等[2],发病后不但会影响人体肠管正常功能的实现,还能够引发人体其他生理改变,严重时甚至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及时入院治疗,把握最佳治疗时机,并根据患者具体病因采取最佳治疗手段是治疗肠梗阻的关键点,这能够最大限度降低患者肠穿孔、肠坏死、腹膜炎等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提高临床治愈率。该研究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该院收治的机械性肠梗阻患者96例,比较分析肿瘤性与非肿瘤性机械性肠梗阻在临床诊治和治疗效果的差异,为临床治疗肠梗阻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来该院就诊的机械性肠梗阻患者96例,并根据诊断结果将46例肿瘤性机械性肠梗阻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19~78岁,平均年龄(45.3±1.9)岁,其中小肠肿瘤患者11例,结直肠癌35例;将50例非肿瘤性机械性肠梗阻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18~77岁,平均年龄(44.6±2.1)岁,肠扭转患者10例,肠套叠患者11例,肠粘连患者25例,粪石患者2例,嵌顿疝患者2例。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肠梗阻类型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临床均表现除不同程度的腹胀、腹痛、呕吐、恶心、便秘症状,腹部听诊可闻肠鸣音、气过水声,体格检查可见腹部蠕动波及腹部膨隆,另结合腹部CT或X线检查确诊为肠梗阻,肿瘤患者同时伴有乏力、消瘦、食少、纳差症状。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需经过腹部彩超和腹部CT检查,详细观察患者肠管扩张情况、肠扭转的程度及位置[3],判断有无肠坏死、肿瘤转移等症状,根据检查结果和临床症状综合考虑,两组患者均先经过非手术治疗并观察效果,效果不明显患者则转为手术治疗。

对于症状较轻及非肿瘤性机械性肠梗阻患者一般采取保守治疗措施,临床上采取禁食、肠胃减压[4]的治疗方法,另外辅助滴注抗菌药物及胃粘膜保护剂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经鼻插入式肠导管[5-6]介导治疗,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采取平卧姿势,在加强导丝及X线引导下,将鼻导管置入胃内0.5 m左右处,在导管前囊内充盈蒸馏水10 mL,利用肠道自身蠕动将导管向远端推进,在回抽导管时,前囊蒸馏水充盈至后囊,进行造影观察肠道内部情况。将肠管在胃内停留0.5 h,导管体外部分则固定在鼻外面颊处,导管尾端则连接负压引流,借助鼻导管对肠梗阻给予治疗。一般在1 d内患者的临床症状就会得到有效缓解;对于保守治疗无效、肠梗阻反应剧烈、发病部位复杂及肿瘤性机械性肠梗阻患者则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1.3 观察项目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包括腹胀、腹痛症状消失时间、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以及肠管内积液、积气等状况,记录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是否出现肠出血、导管堵塞、咽部不适、肠穿孔等不良反应。

1.4 疗效评判标准

根据临床相关诊断标准和患者恢复效果将治疗效果分为治愈、好转、无效三个等级。治愈:经过治疗后患者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X线检查肠管内积液及积气消失,患者恢复排气、排便,能够进食;有效:治疗后患者腹痛、腹胀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偶有恶心、呕吐症状,X线检查肠管内梗阻现象明显减轻;无效:经过治疗后,患者肠梗阻的相关临床症状未缓解,甚至有加重现象,X线检查患者肠道内梗阻症状无明显改善[7]。

1.5 统计方法

所有患者的数据资料均经过spss19.0统计学处理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均经过t检验,数据采用(x±s)的形式表示,所有计数资料均经过χ2检验,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对比

两组患者均先采取鼻肠管介导的非手术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治愈0例,好转10例,无效36例,有效率21.74%,其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对无效患者立即采取手术治疗措施,1个月后,共治愈后16例(34.78%),好转20例(43.48%),无效9例(19.57%),死亡1例(2.17%),总有效率78.26%;观察组患者经过非手术治疗,治愈18例(36.00,好转19例(43.48%),无效13例,有效率74.00%,无效组患者立即进行手术治疗,其中有2例患者情况好转,1个月后总治愈18例,好转21例,无效10例,死亡1例 (2.0%),总有效率78.00%。对照组非手术治疗有效率21.7%明显低于观察组非手术治疗有效率74.00%,两组数据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后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不良反应结果对比

经过3个月治疗,对照组出现3例不良反应,其中肠出血1例,肠穿孔1例,咽部不适1例,总不良反应率6.52%;观察组患者出现4例不良反应,其中2例咽部不适,1例导管堵塞,1例肠出血,总不良反应发生率8.00%。两组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经过后期护理及治疗,其不良反应症状均消失。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有细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机械性肠梗阻是由肠道内不同的体内异物(结石或粪便)或肿瘤等障碍物机械性阻碍导致肠道不通,形成栓塞。这与患者先天机体状况、饮食习惯等存在关系,其中粪石性肠梗阻[8]通常是由于饮食问题引起,例如一次性进食过多的山楂和柿子,导致其中鞣酸和胃中蛋白质结合成难溶性沉淀而导致发病。根据肠梗阻的发病部位不同而划分为大肠梗阻和小肠梗阻,而按照发病时血运状况将其分为坏疽性肠梗阻和单纯性肠梗阻。当发生单纯性肠梗阻时,临床表现为上腹及脐周疼痛,并伴有腹泻、呕吐或便秘等症状。一般治疗肠梗阻手段第一步是进行胃肠减压,其目的是吸出梗阻部位的渗出液、消化液及气体,以降低胃肠道内压力,促进胃肠道血液循环,消除肠道管壁水肿、促进梗阻部位炎症吸收,排除肠道梗塞,使肠道再通恢复功能。

传统的肠道减压方法受到患者依从性、胃个体差异、胃管长度等因素限制,难以顺利通过幽门或到达胃部指定位置而无法实现治疗目的。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的医疗设备及仪器不断被应用于临床治疗,其中经鼻插入型肠导管就是一种新型应用于治疗肠梗阻的新技术。经鼻插入式肠管利用导管前囊肿充盈的蒸馏水的重力作用,借助肠道的自然蠕动作用将肠管带到指定部位,并不断相远端延伸,依靠导管不断吸取梗阻发生部位的炎症液体及气体,缓解肠粘膜水肿、减轻胃肠道内压力,以缓解肠梗阻症状。若以上方法仍不能达到有效治疗目的,则将导管前囊的蒸馏水充盈到后囊,经肠导管注入造影剂进行造影以观察肠道内具体情况,用于进一步判断肠道内梗阻的成因、部位及阻塞程度,为进一步手术治疗提供影像诊断基础,确保手术成功率。而对于机械性肠梗阻严重的患者,经鼻插入式肠梗阻导管不仅能够进行胃肠道的初步减压,还能够在后期手术治疗过程中作为肠内支架疏通肠管,改变严重扭曲和折叠的肠道的扭曲程度,以缓解肠梗阻症状,起辅助治疗作用。

在该研究中,对照组为肿瘤性机械性肠梗阻患者,先期采取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21.74%),后期均采用手术治疗措施,治疗效果良好,治疗总有效率达到78.26%,观察组为非肿瘤性机械性肠梗阻患者,经过非手术治疗效果明显,治疗有效率74.00%,其中有2例患者非手术治疗无效,经过手术治疗后情况好转,总有效率78.00%。两组患者的最终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相同,但肿瘤性机械性肠梗阻患者采取手术治疗效果更好。廖桦[9]等的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指出,肿瘤机械肠梗阻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在65%~80%之间,与该研究的治疗有效率相似,这就表明两种治疗方法均可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陈一红. 奥曲肽联合常规内科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及护理[J]. 海峡药学,2012,24(12):185-187.

[2] 韩世晓,孙淑梅. 肿瘤性与非肿瘤性机械性肠梗阻临床诊治的比较研究[J]. 中国卫生产业,2013,10(28):130,132.

[3] 崔小鹏,梁海滨,樊勇. 肿瘤性与非肿瘤性肠梗阻临床诊治的比较分析[J]. 重庆医学,2014,43(16):2065-2067.

[4] 黎胜伟. 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及预防进展[J].包头医学,2010,34(2): 72-75.

[5] 康春博,刘金洪,李旭斌,等.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在急性麻痹性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3,21(24):2470-2474.

[6] 农跃,甘嘉亮. 经鼻肠梗阻导管在机械性肠梗阻的应用研究[J]. 重庆医学,2013,42(12):1397-1399.

[7] 周斌,周振理.肠梗阻病因及治疗分析[J].吉林医学,2012,33(14): 3011-3013.

[8] 吴贺华,刘文平,张荔群,等.粪石性肠梗阻42例内科治疗分析[J]. 临床军医杂志,2011,39(3):583-584.

[9] 廖桦,方志红. 机械性肠梗阻的临床治疗体会[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20):88-89.

(收稿日期:2014-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