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基础医学论文范文,基础医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改变的CT与MRI诊断价值比较

  • 投稿小瑞
  • 更新时间2015-09-18
  • 阅读量953次
  • 评分4
  • 90
  • 0

田 艳

济源市人民医院CT、MRI室,河南济源 454650

[摘要] 目的 分析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改变的CT及MRI影像表现,并比较其诊断价值,以指导早期诊断。方法 以2013年1~12月收治的48例髋关节异常患者为研究对象,先后行CT连续扫描、中场强MRI检验,分别将诊断结果归入CT组和MRI组,总结影像学特征;最后行骶髂关节病理学检查,以其为金标准,对比两种检测方案敏感度、特异度及约登指数。结果 ①MRI可显示骨结构改变,且能发现急性炎症反应;②病理诊断阳性患者31例;MRI诊断阳性31例,其中真阳性29例,敏感度93.5%,特异度88.2%,约登指数0.817;CT诊断阳性28例,其中真阳性23例,敏感度74.2%,特异度70.6%,约登指数0.448。结论 MRI可清楚显示髋关节的炎症反应,其敏感度及特异度均较高,可满足一般诊断需求,值得临床推广。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改变;CT连续扫描;MRI;病理诊断

[中图分类号] R814.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0(c)-0166-02

[作者简介] 田艳(1981-),汉族,河南济源,主治医师,本科,研究方向:CT、MRI诊断。

强直性脊柱炎发病原因不明且进展缓慢,但对人体健康威胁较大,其首先侵袭骶髂关节,并缓慢延伸至脊柱及髋关节,进而造成畸形或残疾。临床多建议行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以将病变影响控制在最小。常规诊断方法如CT或X线平片均具备一定的指导价值,但近期研究指出,MRI组织分辨率更高,且能有效显示骨结构变化,因此对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改变效果更佳[1]。为验证该论点,我院以48例髋关节异常,疑似为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改变患者为对象,开展对比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纳入48例髋关节异常,疑似为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改变患者,均于2013年1~12月收治,主要表现出典型临床症状:腰、脊柱、腹股沟、臀部等部位不适,晨起明显,运动后减轻,症状持续超过6周;实验室检测提示人类白细胞抗原、类风湿因子等关键因子阳性。男女比例31:17;年龄14~45岁,平均(26.8±4.1)岁;病程27d~11年,平均(1.8±0.4)年。

1.2 排除标准

体征及实验室检测可排除强直性脊柱炎;风湿及类风湿疾病患者;外周性关节炎患者;其它感染性疾病;其它严重器质性疾病患者;未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3 诊断方案

所有患者均先后行螺旋CT连续扫描及低场强MRI检查,最后穿刺取标本,以骶髂关节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确诊。螺旋CT检测方案:仪器为Discovery CT750 HD,通用公司生产;患者取仰卧位,头先腿后,扫描整个骶髂关节;扫描层厚及层间距均为2.5 mm,行骨窗观察。诊断标准参考1984年美国纽约修订标准[2],并以Ⅱ级及以上为阳性。MRI检查方案:MRI扫描仪为GE 1.0T超导扫描仪,通用公司生产;患者取仰卧位,展平双腿,扫描整个骶髂关节;取T1WI、T2WI、STIR及Fast SPGR为扫描序列,参数设置见仪器说明书。诊断标准参考Bollow等人提出的标准[3],并以Ⅰ级及以上为阳性。

1.4 研究方法

①由资深影像学医师评价两种操作难度及图像清晰度,并初步评价图像学特征;②以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计算两种检测方案灵敏度、特异度及约登指数。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计算百分比,并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影像学特征分析

CT诊断:0级13例,不可见关节病变;Ⅰ级7例,可见骨小梁紊乱,且关节表面毛糙;Ⅱ级12例,关节面模糊,间隙正常,可见骨质硬化,软骨微小馕变;Ⅲ级9例,骨质病变明显,多呈虫蚀或锯齿状,骨边缘毛躁,关节间隙狭窄;Ⅳ级7例,关节呈骨性融合。

MRI诊断:0级17例,不可见关节病变;Ⅰ级9例,可见少量脂肪沉积,软骨下无明显硬化,但软骨毛糙、扭曲;Ⅱ级10例,大量脂肪沉积,可见软骨明显硬化或骨髓水肿;Ⅲ级9例,骨关节破坏,脂肪沉积至关节面下,软骨信号不均匀;Ⅳ级3例,关节完全融合。

两种检测方案均能小的骨破坏、慢性骨结构改变,如骨质侵蚀、骨质硬化等;MRI还可进一步显示出小的炎症型改变,如骨髓水肿、脂肪沉积等。

2.2 检测效果评价

病理诊断阳性患者31例。MRI诊断敏感度93.5%,特异度88.2%,约登指数0.817;CT诊断敏感度74.2%,特异度70.6%,约登指数0.448。MRI组诊断结果显著性优于CT组,见表1。

3 讨论

强直性脊柱炎为常见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累及中轴关节,可致畸形或残疾,其早期侵犯骶髂关节,因解剖关系,可进一步影响髋关节,因此临床可通过检测髋关节病变进一步诊断强直性脊柱炎,以指导开展早期治疗。

早期诊断方案包括X线平片及CT等,均具备一定的指导价值。但亦有研究指出,X线扫描对于髋关节的早期变化断价值较低,而CT扫描为断面影像,可避免图像重叠造成的误差,因此诊断价值较高,且改进型CT技术,如SPECT/CT融合图像等,进一步提升了其诊断价值[4]。本研究显示,髋关节异常的CT影像学表现主要包括:①关节间隙变窄甚至消失,这可能是因为滑膜发生炎性改变,生成血管翳所致,本例中可见此类患者16例;②关节囊积液,呈水样密度。这与软组织肿胀有关,且发展至晚期还会形成骨质虫蚀状影像。李永琴[5]的相关研究中也获得了类似结论。

然而髋关节改变除表现为慢性骨结构改变外,也可表现出急性炎症变化,如滑膜炎、骨髓水肿等,此类变化难以表现于CT影像。研究显示,MRI可有效显示出急性炎性变化,取T1WI、T2WI、STIR及Fast SPGR为扫描序列,效果较为显著。本研究能证实:MRI可显示出CT无法显示的软骨、滑膜、骨髓、肌腱改变,因此有助于在发现骨结构改变前,发现骨髓水肿、滑膜炎等急性炎症改变,实现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诊断,本研究可见骨髓水肿或软骨硬化10例,同时有9例少量脂肪沉积。在曾效力[6]等人的研究中也有相似的结论。

以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我们进一步发现,MRI诊断的敏感度高达90.3%,特异度亦高达88.2%,均显著性高于CT诊断74.2%、70.6%,这在高振华等人[7]的研究中也有类似的表现。因此我们建议,在临床中应该积极应用MRI作为早期检测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方案。

总之,本研究能够证实,MRI可显示骨结构改变,且能发现急性炎症反应,有助于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改变的早期诊断,值得推广。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黄振国,张雪哲,胡立斌,等.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改变的X线、CT和MRI对比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2,46(1):65-69.

[2]Van der Linder S, Valkenburg HA, Cats A. Evaluation of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ankylosing spondylitis: A proposal modification of the New York criteria [J]. Arthritis and Rheumatism, 1984, 27(4): 361-368.

[3]Bollow M, Braun J, Taupitz M, et al. CT guided intraarticular corticosteroid injection into the sacroiliac joints in patients with spondyloarthropathy: Indication and follow-up with contrast-enhanced MRI [J]. Journal of Computer Assisted Tomography, 1996, 20(4):512-521.

[4]耿会霞,赵德善,高桂珠,等.SPECT/CT融合图像和MRI在诊断髋关节良性病变中的比较[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0,26(2):337-339.

[5]李永琴.AS 髋关节改变的 CT 和 MRI对比研究[J].河北医学,2014,20(9):1472-1474.

[6]曾效力,黄钰坚,伍琼惠,等.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MRI诊断[J].中国CT和MRI杂志,2013,11(5):87-89,98.

[7]高振华,王猛,胡晓书,等.股骨头坏死的MRI、CT与病理表现对照研究[J].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2011,20(4):280-283.

(收稿日期:2014-08-20)

影响因子

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是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的期刊引证报告(JCR)中的一项数据,指的是某一期刊的文章在特定年份或时期被引用的频率,是衡量学术期刊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由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创始人尤金·加菲得(英语:Eugene Garfield)在1960年创立,其后为文献计量学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重大革新。影响因子即某期刊前两年发表(S, T)的论文在统计当年(U)的被引用总次数 X(前两年总被引次数)除以该期刊在前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 Y(前两年总发文量)。这是一个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