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儿科医学论文范文,儿科医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诱因观察及护理

  • 投稿PBsm
  • 更新时间2015-09-15
  • 阅读量603次
  • 评分4
  • 13
  • 0

王巧莲

山西省儿童医院心内科,山西太原 030013

[摘要] 目的 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疾病的诱因进行观察,且对其治疗与护理措施进行探讨。 方法 对2012年9月—2013年9月该院所接收并诊治的76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且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了解其发病的诱因。结果 该研究诱因中,32例上呼吸道感染(42.11%),19例消化道感染(25.0%),8例腮腺炎(10.53%),4例麻疹(5.26%),另有13例不明原因(17.11%);经护理治疗后,有59例患者治愈(77.63%),9例患者好转(11.84%),8例患者因治疗无效而死亡(10.53%)。 结论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诱因主要有上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腮腺炎以及麻疹等等。依据该疾病的发病诱因,对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手段,且强化综合护理措施,例如病情观察、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等,能够获得较为理想的疾病治疗效果。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病毒性心肌炎;诱因;护理

[中图分类号] R7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10(a)-0177-03

所谓的病毒性心肌炎( Viral myocarditis,VM) ,指的就是因流感病毒、ECHO(埃可)、柯萨奇病毒以及脊髓灰质炎等,所引发的一种心肌弥散性亦或者是局限性炎症病变,其包含急性病变与慢性病变[1]。一旦患有病毒性心肌炎,且不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与护理,那么将导致心肌发生永久性的损伤,进而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其生命健康带来极大的影响。因此,对病毒性心肌炎疾病的治疗方法与手段进行研究与探讨,具有极为重大且现实的治疗意义。该研究为了了解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诱因,以便为其临床治疗与护理提供有力的参考,回顾性分析该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所收治的76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76例,全部患者均满足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及心血管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所颁布的《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中有关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标准[2],其中男32例,女44例,年龄在2~13岁之间,平均年龄(6.3±2.5)岁,病程为11~51 d,平均病程为(23.4±6.7)d;临床表现为咽痛、发热、咳嗽、打喷嚏、流涕、腹痛、呕吐、胸痛胸闷、出汗、晕厥以及气促等。心电图检查显示:51例室性早搏,9例房性早搏,42例窦性心动过速,19例窦性心动过缓,69例ST-T发生变化,5例室性心动过速,3例Ⅱ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45例心肌酶谱CK-MB上升,55例患者的CK-MB/CK在6%以上。另外有7例患者,其心脏彩超显示心脏扩大。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该研究自制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调查表,对该组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调查的内容的主要有一般资料(年龄、性别、病程等)、临床表现(咳嗽、流涕、咽痛、晕厥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心电图检查、心肌酶检查等)以及患病前的感染史等等。

1.2.2 治疗方法 ①针对急性期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必须卧床休息,直至热消退之后的3~4周,心脏扩大恢复到正常状况,此时方可下床进行活动。恢复期,同样应当对其活动进行限制,在病情得以稳定之后,方可适度加大活动量。对于病情比较严重,且心脏扩大的患者,需卧床休息6个月,假使心脏并未出现显著缩小,可在一定程度上延长卧床休息的时间。

②抗氧自由基与营养心肌,可选择参麦注射液、维生素C、维生素E等[3]。

③对患者给予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400 mg/kg,1次/d,持续使用3 d。

④在病程早期,对患者给予抗病毒药物,例如病毒唑;对于伴有细菌感染的患者,可给予敏感抗生素予以抗感染治疗。

⑤针对重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可添加0.4~0.5 mg/kg的地塞米松,1次/d,持续治疗1个疗程,即14 d。

⑥依据患者的实际状况,进行针对性治疗,如抗心律失常、低氧血症纠正等等。

1.2.3 护理方法

①病情观察。医护人员应当定期对病房进行巡视,对患者的各种临床症状,例如乏力、呕吐、胸闷胸痛、发热等进行密切的观察,对于心律失常较为严重的患者,应当对其进行持续性的心电监护。另外,护理人员还应当对患者的精神状态、生命体征等进行严密的观察,一旦发现患者出现异常状况,例如四肢末梢发凉、脸色苍白、呼吸困难以及躁动不安等,应当在第一时间内告知临床医生。

②休息指导。医护人员应当对患者及其家属说明:减轻心脏负荷对疾病的治疗与康复的重要意义,使其意识到过量的体力活动,将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心脏的负荷,对心肌的恢复十分不利。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必须卧床休息,尤其是急性期,不管临床症状表现的是轻或者重,都必须卧床休息4周以上;伴有心脏扩大或者是心力衰竭的患者,更应当卧床休息,时间在6个月以上。由于患儿的年龄较小,天性好动,无法长时间的安静下来,此时,护理人员和家属应当采取各种方法,例如讲故事、听广播、看书等,以使患儿保持安静,进而得到充分的休息。

③用药护理。对于病毒性心肌炎伴有心律失常、胸闷以及气促等的患者,应当予以供氧,在对患者选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其特点、性能以及不良反应等[4];对于焦躁不安的患者,护理人员和家属应及时安慰、安抚患者,在必要的情况之下,可给予镇静剂;在对患者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的过程中,应当对其输液速度进行控制,以避免心力衰竭的发生。

④饮食护理。由于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需长时间的卧床休息,因而其胃肠蠕动比较慢,消化功能有所下降,因此,在其饮食上应当注意营养搭配。患儿应当多食用一些容易消化,且脂肪低、维生素高、热量高以及蛋白高,特别是含有维生素C的食物,比如西红柿、苹果等[5]。饮食上应坚持少量多餐的基本原则,忌食辛辣、带有刺激性的食物。为了确保患者的大便畅通,避免心力衰竭的发生,应给患者食用一些如香蕉等润肠的蔬果。另外,倘若患者的心功能不全,那么应当对其摄入的水分、食盐等加以限制。

⑤心理护理。众所周知,心脏是人体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器官,因而患有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家属,往往会害怕留下后遗症,进而产生各种不良情绪,例如恐惧、烦躁以及焦躁不安等。而家属在照顾患儿的过程中,其负面情绪会对患儿造成影响,进而对疾病的治疗及其预后带来一定的影响。此时,护理人员应当用亲切、和蔼的态度,通俗的言语,耐心的与患者家属交流,以对其心理进行疏导,同时,向患者家属说明大多数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经过有效的治疗与护理,是可以治愈的,为加强其可信度,可列举一些成功治愈的案例给患者家属,以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提高接受治疗与护理的配合度与依从性。

⑥预防感染。经研究发现,病毒性心肌炎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受呼吸道感染的影响,所以,防范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对该疾病的治疗,具有极为重大且现实的意义[6]。因而,应当为患者打造良好、舒适的病室环境,即应当保持病室的安静,保持病室内空气的流通,以确保病室内空气的新鲜;定期对病室进行紫外线消毒;对病室内的地面进行消毒擦拭,2次/d,以防止交叉感染的出现。

⑦出院指导。患儿在出院之后,应按时按量的服用药物,不可进行一些较为激烈的运动。在病情有所改善时,可回学校上学。在疾病流行期间,应当尽可能的避免出现在公共场所,以减少与呼吸道感染者的接触,从而降低感染的发生率。在临床医生的指导之下,可适量服用一些提高机体免疫力的药物[7]。另外,需定期回院,大约每1~3个月,复诊1次;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回院进行检查并接受治疗。

2 结果

2.1 发病诱因分析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在该组76例患者中,有32例患者的发病诱因是上呼吸道感染,其所占比重最大,占总数的42.11%,其次是消化道感染19例(25.0%),另外还有腮腺炎8例(10.53%)、麻疹4例(5.26%)。见表1。

2.2 治疗情况分析

经治疗与护理后,有59例患者治愈(77.63%),9例患者好转(11.84%),8例患者因治疗无效而死亡(10.53%)。

3 讨论

在临床医学中,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较为多见的儿科疾病,其指的就是因感染病毒,而引发的心肌弥漫性(局限性)炎症病变,是一种感染性的心肌疾病。在病毒流行期或者是感染期,极易引发心肌炎。当前,该疾病的发病机制还未明确,普遍认为的观点是:因病毒直接入侵心肌细胞,亦或者是病毒触发了机体自身的免疫,进而对心肌细胞造成了损伤。而引发病毒性心肌炎的病毒有多种,其中以上呼吸道感染最为典型,在该次研究的76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中,就有42.11%(32/76)的患者其发病诱因为上呼吸道感染,其次是消化道感染25.0%。该研究结果与廖楚云等人的研究结果基本相符,其研究中有55.5%为上呼吸道感染(15/27),29.6%为消化道感染(8/27)。对于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并没有特异性的治疗手段与方案,临床治疗一般是采取对症治疗的方式,即对心肌炎症、病毒感染进行有效的治疗。大部分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通过积极、有效的治疗之后,都可痊愈,但是还有少部分的患者,在急性期由于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亦或者是心力衰竭等,最终导致死亡的发生[8]。在该研究中,通过有效的治疗与护理,59例患者治愈,好转9例,同时有8例死亡,该数据再一次上述观点。因此,加强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治疗与有效护理,是极为迫切且必要的。

4 结语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较为多见的小儿心脏病,一些患有该病的患者可能会引发扩张性心肌病。通过该研究发现,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诱因主要有上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腮腺炎以及麻疹等。依据该疾病的发病诱因,对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手段,且强化综合护理措施,例如病情观察、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休息指导以及出院指导等,能够获得较为理想的疾病治疗效果。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郭志琴,马卉,丁其兰,等.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及综合护理干预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29):3781-3782.

[2]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心血管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J]. 中华儿科杂志,2000(37): 75.

[3] 田晓梅,张今朝.病毒性心肌炎的护理体会[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7):1259.

[4] 王玥玲,彭宗生,孟宪文,等.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观察与护理[J].河北医药,2010,32(9):1172-1173.

[5] 高秀芹.果糖二磷酸钠联合人性化护理辅治小儿病毒性心肌炎48例[J].中国药业,2014,23(3):88-89.

[6] 王体欢.人性化护理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1):46-47.

[7] 张冰梅.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治疗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0,7(36):65-66.

[8] 李方荣,周大昕,刘洪芝,等.果糖二磷酸钠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162.

(收稿日期:2014-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