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教育毕业论文范文,教育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网络欺负与传统欺负的比较分析

  • 投稿种草
  • 更新时间2015-09-11
  • 阅读量860次
  • 评分4
  • 49
  • 0

沈晨

(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辽宁大连116029)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欺负作为一种新的欺负形式而出现。目前,国内对网络欺负和传统欺负进行的专门研究比较多,而对于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则较少。本文对两者进行了比较,主要从定义、类型、特征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以期对今后的研究有所帮助。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网络欺负;传统欺负;类型;关系研究

DOI:10.16083/j.cnki.22-1296/g4.2015.03.070

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3—0153—02

收稿日期:2014—10—12

作者简介:沈晨(1989— ),女,辽宁营口人。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道德教育。

一、网络欺负与传统欺负的定义的比较

目前,学术界对于网络欺负的定义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现有的定义和概念常常从两个方面来概括和归纳:一是从传统欺负的文献中归纳;二是从网络欺负所用的工具来论述。例如,Patchin和Hinduja认为:“网络欺负是利用电子文本这一工具实施的有意的和反复的伤害行为。”Qing Li认为:“网络欺负指的是通过电子交流工具,如电子邮件、电话、网络以及即时讯息等实施的伤害行为。”而对于传统欺负,国内一般采用Peter.K.Smith教授的定义,他认为:“传统欺负是占优势的一方在没有受到任何触怒的情况下对劣势的一方连续进行的攻击。”

二、网络欺负与传统欺负的特征、作用的比较

(一)特征的比较

1.扩散性。传统欺负一般发生在固定的时间或地点,而网络欺负以其强大的技术支持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发生。

2.了解网络欺负事件的人数。传统欺负一般发生在学校内,如操场或教室,对欺负事件有所了解的人较少;而网络欺负则不然,欺负者通过网络传播诋毁某人的信息,因而知道欺负事件的人相对较多。

3.匿名性。传统欺负一般是面对面地实施欺负行为,被欺负者一般会看见欺负者;而网络欺负是利用现代的网络技术实施欺负,受欺负者在很多情况下不知道欺负者的身份,这也给平时在传统欺负中不敢欺负或曾经受过欺负的人提供了一种有利的工具。

4.场所。传统欺负一般发生在校内,而网络欺负一般发生在校外。

5.目的性。二者都具有目的性,只是网络欺负通过使用现代网络技术报复某人,目的很明确,同时,又隐藏了自己真实的身份。

6.反复性。传统欺负也具有反复性,主要体现在欺负者实施的欺负次数上;而网络欺负的反复性主要体现在网络欺负者通过发布受欺负者的相关视频文件等,使其他人有可能多次地在网络上进行传播,从而多次对网络受欺负者造成伤害,因此,网络欺负的反复性集中地体现在网络欺负者对受欺负者所从事的欺负行为的频率以及受害者亲身经历的欺负行为的次数。

7.不平衡性。传统欺负也有欺负双方力量的不平衡性,但主要指欺负双方的身体力量;而网络欺负的不平衡性在这一点上体现得并不明显,主要体现在对网络技术的驾驭能力和网络技术的匿名性上。对网络技术的驾驭能力能使更多的人有机会欺负网络技术不太娴熟的人,同时,网络技术的匿名性使被欺负者无法知道欺负者的身份,只能任其欺负,而不能反击。

(二)作用的比较

无论是网络欺负还是传统欺负都会给人的身心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对于传统欺负的受欺负者而言,他们短期内会出现失眠、多梦、焦虑、抑郁等症状。对于网络欺负的受害者而言,他们一般会表现出生气、伤心、害怕、受挫等,严重的会导致自杀。

三、网络欺负与传统欺负的影响因素的比较

网络欺负与传统欺负的影响因素比较相似,主要表现在个体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等三个方面,现以网络欺负为例来进行分析。

(一)个体因素

1.年龄因素。对于网络欺负者的年龄特征,学术界还没有达成一致的观点,一方面,一些学者如Raskauskas和Stoltz发现,青少年中年龄较大的要比稍小的更容易成为网络欺负者;另一方面,也有研究者如Williams和Guerra发现,网络欺负在八年级易达到高峰,而随着年级的升高会逐渐下降。Slonje和Smith发现,15~18岁的青少年比12~15岁的青少年成为网络欺负者的比率要低。

Williams和Guerra曾经对五年级、八年级和十一年级的孩子做过实验,结果表明,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受欺负的比率最低,在4%左右,而初二学生受欺负的比率最高,在12%左右。他们还发现,高中阶段孩子的受欺负比率开始下降,大约保持在9.9%左右。

2.性别因素。目前的研究对网络欺负者的性别差异还没有得出清晰的结论。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Aricak和Slonje研究发现,网络欺负者绝大多数是男性,而Smith等人则没有发现网络欺负的性别差异。Kowalski和Limber发现网络欺负者中女性的数量要多于男性。

对于网络欺负中的受欺负者而言,一些学者认为男孩和女孩都有同样的可能性成为网络欺负的受欺负者。还有学者认为女孩比男孩更有可能成为网络欺负的受欺负者,这些是由他们先前的研究所证实的。

(二)家庭因素

家庭因素主要体现在父母的教养方式以及父母的监管力度两个方面。

1.家庭环境因素与儿童的身心有着紧密的联系。相关研究发现,童年时期家庭成员的不良对待,如撇之不顾、冷眼相待等,或者家庭环境不良、成员关系不如意,都可能使孩子将来成为别人欺负的对象。在传统欺负中,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不和谐会使孩子成为欺负者的概率有所增加。类似地,在网络欺负中,欺负者的行为与他/她和父母的关系有关,与父母关系稍差的青少年可能会实施较多的网络欺负事件。

2.父母控制也可以对使用网络的青少年起到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父母控制是指父母为了保护孩子,躲避网络危险而实施的活动。已有研究发现,如果青少年长期上网,则更容易遭受到网络欺负。同时,青少年反复地使用网上相关程序,特别是相关的聊天工具,也会使他们受到网络欺负的风险上升。所以,如果父母较多地参与到青少年的网络活动中去,青少年就会更少地显示自身的相关信息,如姓名、邮箱等,也会减少访问不好的网址、约见朋友的次数。

(三)社会环境因素

近年来,社会环境尤其是学校环境对欺负的影响作用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研究表明,学校环境会影响欺负及其有关行为的发生。而社会环境对网络欺负也有一定的影响。凯威特等人经研究发现,网络欺负与不良的环境因素呈正相关,与体验到的群体支持呈负相关。青少年越是处在信任、平等和快乐的学校环境中,他们从事网络欺负的概率就越低。而亲人、朋友的社会支持越少,青少年从事网络欺负的概率就越高。威廉姆和盖若也指出,体验到同伴是可依靠的、温暖的和有利的青少年,具有较少的网络欺负行为。

四、网络欺负与传统欺负的参与者角色的比较

有研究者通过研究国内外的相关情况认为,网络欺负中欺负者和被欺负者与传统欺负中攻击者和受害者相对应。传统欺负中的受害者是否为网络欺负中的攻击者,也许与调查样本的大小相联系,但网络欺负和传统欺负中的攻击者和受害者的角色是否一致则需要深入地进行了解和分析。Tanya Beran和Qing Li对加拿大的7~9年级的432名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受网络欺负的学生也有可能在网络上欺负其他人以及在校园中受欺负,比例大概是56%。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T.Aricak.The new form of Cyberbullying[J].Cyberbullying,2008(3).

[2]J.W.Patchin.Bullies Move Beyond the Schoolyard[J].Youth violence,2006(2).

[3]Q.Li.The Comparison of Adolescents’ Cyberbullying Experience[J].Educational Research,2008(3).

[4]孟月海,朱莉琪.网络欺负与传统欺负[J].心理卫生评估,2010(24).

[5]胡阳,范翠英.青少年网络欺负行为研究述评与展望[J].中国特殊教育,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