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教育毕业论文范文,教育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浅谈唐·伊德的人一技关系理论中的四种关系

  • 投稿柏舟
  • 更新时间2015-09-11
  • 阅读量1128次
  • 评分4
  • 86
  • 0

张璐

(燕山大学文法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4)

摘要:现在社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技术,但在发展技术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多问题。伊德教授从现象学的角度分析了技术哲学,将其人—技关系理论分为具身关系、解释关系、它异关系、背景关系四种。本文通过对这四种关系的具体介绍,试图将其与现代社会的具体问题相联系,形成更进一步的思考。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人—技关系理论;具身关系;解释关系;背景关系;它异关系

中图分类号:N0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9—0145—02

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越来越植根于人们的生活之中。日常生活中随时充斥着技术元素,手机、电脑、电视随处可见。应该说,技术的进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便利,但也正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环境污染造成的影响越来越严重。那么,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现在,转基因食品在市场的投放量越来越大,由于对转基因技术不了解,同时也因为转基因技术不成熟,人们对转基因食品的营养性持怀疑态度。那么,我们在应用技术的同时有没有被技术所限制?针对这些问题,现代现象学技术哲学家唐·伊德教授从一个新的视角提出了自己对于技术的认识。

一、唐·伊德技术哲学简介

唐·伊德,1964年获波士顿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现任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哲学系教授。[1]他是一位著述颇丰的当代哲学家,他的研究跨越了技术哲学和现象学,是美国有重要影响的现象学技术哲学家。

伊德的技术哲学着眼于人类经验和知觉的变化过程。他认为,当代科学在本质上是技术体现的。“伊德借助胡塞尔,特别是梅洛·庞蒂的现象学思想,论证了直觉在人的存在中的重要性,以及技术是如何改变人的知觉的,从而在继承海德格尔的基础上,实现了对海德格尔的超越与批判”。[2]

伊德的现象学技术哲学主要包括技术现象学、工具实在论、技术文化观和虚拟空间与体现现象学四部分。在这四个部分中,技术现象学是基石,为伊德的整个理论提供了基础。技术现象学又称人—技关系理论,伊德将人与技术的关系划分为四种:具身关系、解释关系、它异关系和背景关系。这四种关系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现代社会的一些问题。

二、具身关系

具身关系,就是指技术是人类身体的化身和具体体现。伊德教授以汽车为例,汽车就是使我们身体的感觉扩大化,从而与工具合二为一。这种关系更可以表达为“我”和技术融为一体来感受世界。其实,这种关系早在卡普的“技术体外器官理论”那里就有所体现;除此而外,马克思主义哲学那里也有关于人工智能和人类意识的关系的争论;另外,麦克卢汉在《媒体通讯——人体的延伸》中也提出了“媒体是人的延伸”。这些都应该说和具身关系有异曲同工之效。

在这种关系中要求这种技术“透明化”,完全为人们所掌握。为了达到合二为一的效果,当然人越是充分了解这种技术,合二为一以后发挥的作用就越大,所以,就有了这种矛盾,人们一方面希望技术能够像不存在一样,完全成为“我”的化身,这就如“皇帝的新装”一样,而另一方面,人们在借助于技术认识世界的时候,对某一方面的放大往往伴随着其他方面的缩小。人们使用电话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同时忽略了感受对方的动作、表情;后来,人们发明了可视电话,但可视电话能够听到对方的声音、看到对方的表情,却忽略了人与人相处的温情。以前过年,家家户户拜年祝贺,何等的热闹!现在过年,短信拜年隔绝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再也不能感受到那种过年的氛围。这些就如同我们希望技术能够推进社会的进步,同时又不希望受到技术发展的限制一样,这二者本身就是相互矛盾的。

三、解释关系

解释关系,是指文本解释,人们在阅读地图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在试图了解整个世界。人类的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做到真正的无所不能,往往我们获得的知识是描述性的,是通过技术的呈现或者转达给予我们的,这时候就是将技术与世界看作一个整体,人们去认识通过技术展现出来的这个世界。所以,无论是文字、图片甚至于后来电影的呈现,它们都是现实世界的一个反映。比如说天气预报给出的温度,可以给我们一个预测,告诉我们明天是热还是冷,可实际上,我们并没有亲身感受到。我们只是通过经验对天气预报给出的数字做出一个反应,并不是直接对于外界温度的一个感受,这就是解释关系。这种关系得到的关于世界的认识并不是世界本身,而是通过工具自身特征而展现出来的世界。

在这种关系中,技术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如果技术达不到一定的高度,就不能准确呈现世界。如地图,地图的精确程度可以说关系到军事的完善、社会的发展。在古代一场战争中,地图的精确度往往也是成败的关键。从古至今,地图的细致化也是随着朝代更替而一步一步发展的,并非一蹴而就的。这就说明了技术在国家、社会、政治、军事中的重要作用。

四、它异关系

它异关系就是“我”与技术成为两个客体,“技术成为他者”。[3]这就是技术自主性的一种体现,技术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规律发展、运行。这就和“科学革命的结构”一样,当它自身的发展遇到危机的时候,它就会发生科学革命,从而形成新的范式。不需要人的规范,技术与人具有同等的地位,二者的发展就如同两条平行线,互不干涉。伊德用“人工物人格化”一词来说明,在这种关系中,世界就成了一个大的背景。本来“我”是通过技术来认识世界的,这个世界是我们所说的天然自然,可在技术逐步发展,成为一个被“我”所认识的客体以后,世界弱化为背景,而“我”所认识的这种技术已经能够成为一个“他者”或者“准他者”而独立存在。而这个时候我们所认识的世界不过是经过我们加工的人工自然而已。

在这种关系中也存在着矛盾,人们一方面希望机器无所不能,帮人们买菜做饭、洗衣刷碗甚至于完成很多高度用脑的工作,可另一方面,因为人创造了机器,人决不允许机器来取代人,使得人类自身退化、灭绝。这样就提出了一个问题,技术是否可以取代人类成为世界的主宰?其实,现在这样的科幻电影屡见不鲜,机器人或者克隆人因为人们的大量制造,同时也因为人类对于大自然索求的越来越多,而贡献的却逐步减少,根据优胜劣汰原则,最终机器人或者克隆人将成为这个世界的主宰。

五、背景关系

背景关系是指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技术随处可见,可以说,我们从早上起床一直到晚上入睡,这一天随处可见技术,也离不开技术。这些我们离不开的技术也已经逐渐退化为我们生活的大背景,同世界一样,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当然,我们不能说所有的技术都已经成为背景,这样就失去了我们认识的客体,从而造成认识上的缺失。而实际上,现代技术使得我们的背景越来越多,而人们所追求的东西也有所限制。以前人们追求的就是吃饱穿暖,因为目标简单,所以很容易有满足感,而现在,吃穿已经逐渐融入到我们生活的背景中,当人们不再为衣食住行而发愁的时候,也就有越来越多的人不知道什么是幸福了。

伊德教授充分地阐述了这四种关系,他更“关心技术在人与世界关系中的地位”。[4]实际上,在这四种关系中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现在社会的很多问题并非无法解决,而从这种新的现象学的角度来解释世界,也为我们解决这些社会问题提供了很好的路径。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吴国盛.技术哲学经典读本[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2]曹继东.现象学的技术哲学——伊徳技术哲学解析[D].东北大学,2005.

[3]曹继东.现象学与技术哲学:唐·伊德教授访谈录[J].哲学动态,2006(12).

[4]曹观法.伊德的技术哲学[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8).

[5]李雪,任玲,陈亚楠.从唐·伊德的技术现象学透视教育技术中的人—机关系[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