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专中职教育论文范文,中专中职教育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多平台共建 育航海人才——探寻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之路

  • 投稿Char
  • 更新时间2015-09-18
  • 阅读量410次
  • 评分4
  • 82
  • 0

文/本刊记者 朱玥璇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被誉为“航海家的摇篮”“交通人才的基地”,该校学生毕业即就业。这是一所怎样的学校,是何种魅力吸引着无数的学生和企业?记者带着些许疑问走进了这所神秘的学校,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袁卫国告诉记者:“在职业教育多样化的今天、在职业教育发达的江苏,学校立足交通,围绕水上运输产业链设置专业。现在各个企业缺的是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而学校培养的技能型人才,必须要适应市场的需求,满足企业的需要。为此,学校与企业密切合作共建育人平台,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

处处有合作,时时要创新。学校本着“依据需求、多元推进、模式各异”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创新校企合作平台,探索出一条适合航海类专业的校企合作之路。

创新办学平台,打造海上“教学工厂”

创新是发展的源泉,而创新的关键,一是创新思维,二是创新方法。作为一所扎根于江海平原的交通类院校,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之所以有良好的口碑以及高就业率,是因为学校与企业合作形式的不断创新。学校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思路,围绕国家航海人才市场重心东移给我国航海高等教育带来的发展机遇,直面《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实施带来的挑战,与南京江海集团有限公司共建“生产性教学船”,搭建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新平台,实现了校企双方互利共赢。

校企联合购置“生产性教学船”,打造海上“教学工厂”,并由校企双方主要领导组成“教学船”董事会,主要负责制定“教学船”的经营目标、重大方针和管理机制,并对“教学船”项目进行经营管理,监管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协调校企合作关系等。2013年1月和2月,两艘“生产性教学船”——“长阳门”号和“长春门”号散货轮在南京金陵造船厂先后下水,为校企深度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对于学校来说,通过海上‘教学工厂’项目建设,开展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改革试点,可以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有利于学校航海类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袁卫国告诉记者。学校根据“长春门”号和“长阳门”号散货轮从事国内沿海运输的特点,及时优化学校航海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精心策划与组织学生上船进行海上教学活动,探索出航海专业“双向四段”人才培养新模式。

“双向”即学校与生产性教学船之间循环互动,进一步实现“理论教学、实践操作、生产教学”一体化。“四段”即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各自的教学内容:第一个阶段是对航海技术专业的学生进行“模块化”渗透型课程教学,培养学生基本的航海素质,并获取国际海事组织(IMO)认可的《基本安全培训合格证书》,使学生具备上船学习与实习的资格;第二阶段是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被安排上船进行船舶航行认知实习,并由高级船员指导学生掌握甲板部船员工作的基本技能;第三阶段是当学生熟悉船上工作的基本技能之后,要返回学校再次进行“模块化”渗透型的航海专业课程学习,以培养海洋船舶驾驶员岗位职业能力,通过国家海事局组织的海船船员适任证书评估及考试;最后一个阶段就是学生到相关订单企业进行带薪顶岗实习。

“生产性教学船”为企业培养了一批适岗人才,提高了航运企业校企合作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创设“虚实交替”平台,零距离对接企业

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是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宗旨,为了使港口物流设备与自动控制专业的毕业生真正能满足当地企业的需求,学校根据企业需求,与企业紧密合作。为此,学校经过调研实施了基于校企合作的“虚实交替”培养桥吊、门机操作人才的培养模式改革。

何谓“虚实交替”?袁卫国说:“学生在学校‘虚拟工场’(模拟器)与企业真实设备间交替训练,取‘虚’‘实’之长,避‘虚’‘实’之短,促使学校港口物流设备与自动控制专业培养的大型港口设备操作人才能够‘零距离’对接企业。”而要真正实现“虚实交替”的关键是开发“虚拟工场”的“虚”设备——桥吊模拟器和门机模拟器。由于学校无法独自开发出符合企业要求的模拟器,因此,学校与南通港口集团和上海海事大学合作来解决设备上的问题。

“在合作之初,我们与企业共同投入约500万元资金,历时三年,开发出桥吊模拟器和门机模拟器。其中,模拟器选配的驾驶室及联动台与南通港口集团下属的狼山港务集团、集装箱港务公司所使用的机型完全一致。”袁卫国表示,两个模拟器操作设备真实,视景感觉逼真,训练环境可控,已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南通港口集团对学校港口物流设备与自动控制专业不仅给予了“虚”设备上的支持,同时还实打实地与学校联合制定“虚实交替”的人才培养方案。

“虚实交替”的培养方案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一种实用模式,共分为五个阶段:一是熟悉训练阶段,该阶段学生在学校“虚拟工场”的桥吊、门机模拟器上进行为期两周的熟悉训练,让学生熟悉桥吊、门机各种操作手柄、按钮的安装位置以及模拟器操作的基本要领;二是体验阶段,当学生体验熟练程度达到一定水平时,学校则安排两周的时间让学生到企业去体验桥吊、门机操作的基本技能,企业则派专门的技术人员对学生进行指导;第三个阶段,学生再次回到学校的“虚拟工场”,针对在企业实训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为期三周的针对性严格训练,并在专业教师的帮助下将其在企业遇到的问题一一解决;第四个阶段,学生经过了在“虚拟工场”的针对性训练之后,再一次回到企业实训四周,进一步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以达到企业上岗水平;五是考证阶段,学生将通过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直接获得工种为桥门式起重机四级(项目代号为Q4)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

通过“虚实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实现了与企业岗位需求的“零距离对接”,提升了毕业生就业率和专业对口率。

搭建国际化教育平台,拓宽校企合作之路

“自勉自奋,祈通中西”的八字校训取自《张謇全集》,“祈通中西”即力求中西融通,胸怀世界,走向世界。此校训既激励师生自尊自强,励志笃学,也为师生指明了方向。多年来,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在实现从内河到海洋的跨越后,通过与国际企业接轨,带动学校的教育观念向国际化迈进,加强对外联系,主动适应国际航运市场的需求。为此,学校与新加坡海员联合会、新加坡森海海事服务有限公司联合共建“中新(南通)国际海事培训中心”,利用国外行业和企业的优质资源,搭建国际化教育平台,培养高级能航海人才。

“中新(南通)国际海事培训中心”是在“政府扶持、行业牵头、学校主导、企业参与”的合作模式下,按照学校、行业、企业三方合资共建的方式设立的。在整个项目中,学校占股34%,主要提供优质师资、实训基地等;新加坡海源联合会占股33%,主要提供国际化资源、行业政策信息和科技发展前沿信息等;新加坡森海海事服务有限公司占股33%,主要提供国际化人才培养理念与先进的培训管理经验。

在教学过程中,培训中心以海内外船东以及航运企业的人才需求为重点,借鉴和引进国际先进的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管理经验,构建课程、师资和实践三位一体的国际化教育教学平台,创新教学模式,实现在教学层面与教育发达国家接轨。“中新(南通)国际海事培训中心”实施全英文授课,为美国海鹰邮轮公司、马士基航运公司等20多家船运公司开展海事资源管理、驾驶台资源管理、电子海图培训和海事英语增强等8个培训项目,开发14个培训课程,开展航海高级能培训1273人次,促进了中外学校、企业和行业的紧密合作。

“中新(南通)国际海事培训中心”成立以来,为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师资队伍建设开展了一系列的“引智”合作。与加拿大、英国、荷兰等国的部分高校开展师资交流,聘请海外高层次人才来培训中心授课,促进教师的知识创新,使该中心的师资结构加快向高层次、国际化迈进。同时,学校还为教师创造国外或境外工作和学习的机会,打造具有国际视野的教学团队,聘请国内外资深船长、轮机长作为兼职教师,增强双师队伍建设,完善师资队伍结构。通过国际合作,打造国际化教学团队,提升学校毕业生境外就业的竞争力,提高了学校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在与国内航海企业密切合作的基础上,超越以往传统模式与国外企业、行业深度融合,培出养一批国际化水平的航海人才。学校不断突破合作模式,搭建起充满特色的合作平台,以育航海技能之人、守职业教育之道为办学内涵,全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塑造航院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