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高等教育学论文范文,高等教育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高校志愿者服务发展探析

  • 投稿馬总
  • 更新时间2015-09-11
  • 阅读量667次
  • 评分4
  • 87
  • 0

韦丽娃,谷昭阳,闫萍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辽宁抚顺,113001)

[摘要] 高校志愿服务是增添社会正能量和实现个人价值的有效形式,发挥着重要而积极的社会作用。高校志愿者服务存在着缺乏实效性、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积极性与主动性不高等问题。应通过建立严格的志愿者准入机制、选择丰富多样的适宜大学生志愿者的项目、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管理机制、建立长期的志愿者培训制度等途径来解决这些问题,以促进高校志愿者服务的发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高校志愿者服务;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C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5)02?0165?02

[收稿日期] 2014-12-16;[修回日期] 2015-03-26

[基金项目] 2013 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自选课题“创建辽宁高校志愿者服务机制研究”(L13DZZ075);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高等教育研究2013-2014 年度一般课题“新时期加强高校复合型辅导员的队伍建设研究”(GHYB13193)

[作者简介] 韦丽娃(1962-),女,壮族,广西柳州人,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高级实验师,主要研究方向:实验教学 ,辅导员管理;谷昭阳(1992-),男,辽宁锦州人,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学生;闫萍(1979-),女,辽宁辽阳人,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辅导员管理,教学研究

一、引语

“志愿者指的是在不为任何报酬的情况下,为改进社会而提供服务,贡献个人的时间和精神的人。”[1]我国的大学生志愿者活动自1993 年12 月发起以来,在各个省市的青年大学生的广泛参与下,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已从分散、零星的自发公益活动扩大为具有一定规模和组织的自觉公益服务活动。志愿者行动不仅满足了青年的自我发展需要,也实现了社会价值,为解决一些社会问题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渠道,增添了社会正能量。笔者在本文中主要探讨新时期高校志愿者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途径。

二、高校志愿者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实效性

目前高校志愿者活动形式单一,主要是献血、为敬老院或儿童福利院清洁卫生、义务劳动等传统志愿活动,活动内容较枯燥,且这些活动没有针对不同大学生志愿者的兴趣、专业、特点来开展,没有调动大学生们的积极性,此外还存在着社会服务意识培养不到位、队伍建设薄弱等问题。因此,目前的高校志愿者活动没能达到锻炼的目的,不能促进大学生实践能力和素质的提高。

(二)缺乏相应的激励和保障机制

许多高校没有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而且缺乏相应的长期保障,不少服务团队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如有关部门没有很好地协调,必要的活动经费和一般的服务设施都不能保证等。我们走访了一些大学,发现他们的志愿者服务组织没有工作制度和激励机制,更没有对志愿者的保障制度和措施。在调查时,一些大学的志愿者组织指出,学校没有相应的管理机构和志愿者管理人员,更没有奖励制度或激励机制。

(三)大学生志愿者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

由于忙于学习和各种等级考试,加上一些个人事务的缠绕,在大学生志愿者群体中,大三大四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明显低于大一大二的学生。大学生志愿者刚入校时,对志愿服务较好奇,报名时的热情较高,参加的人数比较多,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较高,但是随着年级的增长和学习任务的增加,大学生志愿者们的志愿服务热情减退,积极性急剧下降,甚至有的志愿者退出志愿者服务队伍。

在调研中,我们采访了一些大学生志愿者,当问到为什么退出时,一些志愿者说:“对有的活动没有兴趣,志愿者组织没有凝聚力,许多活动都是指令性的,我们有什么建设性的想法也没办法传达,而且也没有约束机制,谁想退就可以退。”还有部分志愿者说:“刚入学的时候不太懂,随大流就报名了,后来没什么有意思的活动,不怎么去了,有两次就自己觉得去了也收获不到什么,也就退了。”总结起来,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有些同学对志愿活动的预期较高,与现实情况差距较大;另一方面是组织内部的制度没有完善,使志愿者们的作用得不到更好地发挥;此外,在组织内部监督机制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三、完善高校志愿者服务的主要途径

高校志愿者服务存在着方方面面的问题。如认识不清的问题,一些大学生把志愿者组织看成是义务劳动组织,把青年志愿者活动仅仅当作“学雷锋活动”,等等。这就需要高校加强对志愿者服务的宣传,对大学生如何做一名志愿者,如何将零散的志愿服务转化为常态化的公益活动等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知识进行介绍。另外,一般来说志愿者行动的动力来源于对道德的追求,道德追求是志愿者参加活动的原动力。但大学生们仍处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阶段,正处在青年时期,仍在成长过程中,他们渴望得到锻炼,并为社会服务,得到社会的认可,从中得到收获和教育,但是如果没有一定的激励和奖励机制,而仅仅依赖于大学生志愿者道德上的觉悟,显然不能够给他们的志愿活动提供充足的动力。因此,完善高校志愿者服务激励机制,有益于提高志愿者们的积极性。还有一些大学生志愿者对志愿服务活动的价值存在着认识偏差,认为参加志愿服务是为了得到额外的收获或利益,因而在志愿活动中计较个人利益,阻碍志愿者服务活动的有效开展。所以,提高志愿者的思想觉悟,加强对志愿者的理想信念教育,发展高校志愿者的综合素质是必然选择。笔者认为,完善高校志愿者服务可以从以下途径着手。

(一)建立健全大学生志愿者准入机制

“大学生是志愿者服务的中坚力量”[2],高校要提高志愿服务活动的质量,就要建立严格的志愿者准入机制。从志愿者的管理过程来看,应引入激励、培训、考核等制度,而且都要制定相应的规范,使志愿服务的大学生们在符合相关条件、了解规定程序和相关义务的前提下成为志愿者。还要注重参与者的素质,如能力、品德和服务意识。高校可给报名志愿者的学生分配一些具体的工作任务,采用量化操作的方式对他们择优选拔,根据志愿者的贡献大小,有选择性地让优秀的大学生参加志愿者队伍。

(二)选择丰富多样的适宜大学生志愿者的项目

高校在选择志愿服务活动项目时,既要考虑到志愿者自身的专业优势和特长,还要挑选那些具有特色的合适的服务项目。由于各种因素如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等方面的制约,以往的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专业化水平不高,范围不广泛,参与人员较少。因此,在以后的高校志愿者服务活动中,可以更多地利用社会和高校资源,与校内外相关组织和机构加强协调和联系,为更多的大学生志愿者们创造形式多样的服务项目,让他们在更专业的项目中施展才华和能力。

(三)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管理机制

高校最好建立专门的志愿者组织机构,为更科学地管理志愿者服务,设置专人负责,统一管理,建立物质鼓励和精神鼓励相结合的常态化的激励机制。对志愿者的激励应该采取以精神激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的方式,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参与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扩大志愿者的影响力。“只有建立满足多层次需求的志愿者激励机制体系,才能实现有效激励”[3],此外,还可尝试将大学生的志愿者活动与就业、升学等联系起来。

(四)建立志愿者培训制度

“志愿者的专业素质、服务能力、民主意识和主体作用的发挥程度,集中反映和制约着志愿组织的自主能力和发展水平”[4]。高校应对志愿者进行长期和短期的培训,将岗前培训和提升素质的培训结合起来,为大学生志愿者的能力素质提高提供全面的指导,通过理论培训、专业化技能训练等提升志愿者的综合水平。此外,还应建立相应的考评机制来对志愿者进行考评,制定考评的规范和内容,考评后对优秀的志愿者进行一定的奖励。对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成绩的考评,应采取多样的方式,可以借鉴外国经验,建立个人和组织相结合的考评机制。考评内容应丰富全面,应涉及志愿者服务的各个方面。实现以科学的考评推进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的水平。还可以建立志愿者之家,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志愿者服务做准备。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韩淼.做志愿者[M].北京:金城出版社,2001(1).

[2]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转型·公平·发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11):310.

[3] 刘俊彦.共青团基本理论与工作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130.

[4] 安国启.志愿组织自主能力建设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9(8):40-43.

[编辑:何彩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