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高等教育学论文范文,高等教育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医学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 投稿变美
  • 更新时间2015-10-24
  • 阅读量386次
  • 评分4
  • 10
  • 0

张桂芝 泰国民 尹吉成 张晋(滨州医学院人文社科学院)

医学是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医学教育的过程也是医学生实践能力锻炼提高的过程。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高等医学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之一。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等医学教育的必修课,不仅对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教育,伺时也肩负着医学人文教育的重任。面对迅猛发展的医疗技术和复杂的医患矛盾,近年来,我校在实践教学方面做了大量的创新性的研究和探索,以此为契机,思政课的实践教学也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逐步形成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小实践与大实践、课内与课外相统一的立体化的教学模式。

一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定位

实践活动是与理论认识相对应的哲学范畴,是主体通过一定的中介同客体发生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其目的是改造世界。在这一过程中,实践活动和理论认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一方面,实践活动需要理论认识作指导,另一方面,实践活动是理论认识产生形成的源泉基础,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客观标准。因此,学校的教学实践活动本身就内在的包含着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它们都是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围绕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内容而开展的教学活动,其目的都是为人才培养服务。就实践教学而言,它不是与理论教学毫不相干、独立于理论教学之外的纯粹的教学活动,而是和理论教学相互转化、相互支撑、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一系列教学活动。因此,思政课的实践教学不是“课堂教学+社会实践”的简单叠加,而是实现二者的一体化,即在课堂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根据这一定位设计思政课的实践方案、实践内容和实践方式等。

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改革思路与方案

1改革思路

实践教学是医学类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短板,同时也是制约思政课教学效果进一步提升的瓶颈性难题。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既有师资力量、教学条件、学校管理、教育理念等客观因素的限制,又有人们对实践教学内涵主观认识上的误区,从而导致思政课实践教学定位错位。鉴于此,在探索医学类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我们遵循“在课堂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的教育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的育人导向,设计“课堂小实践”和“社会大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方案,采用动态、开放、持续性的形成性评价考核方式,纠正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彼此分离的错误认识,克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各自的片面性,使课堂成为实践的小社会,社会实践成为教学的大课堂,在课堂实践和社会实践的融合中构建医学类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新模式。

2 实践方案的构建

思政课教学内容对于大学生来讲并不陌生,从小学到大学一路走来都伴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尽管不同阶段思政教育的目的是一致的,但和中小学思政教育相比,大学的思政教育,内容上更加抽象深刻,形式上更加复杂多样。大学阶段的思政教育不仅注重系统理论讲授,使其“知其所以然”,还要通过多种形式实践被学生认同、接受,内化于日常人际交往和各种行为选择中,从而在大学阶段完善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此,我们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1)整合教材体系,优化实践内容

医学院校的政治理论课主要有四门主干课程: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四门课程的理论层次和维度有所差别,但课程性质相同,内容上具有交叉性和相通性,实践教学的设计既要通盘考虑四门课程之间的相通性,又要考虑各门课程自身的特色和教学目标。

大一新生的思政课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内容为核心,以解决新生刚步人大学时面临的诸如学习方式、人际交往、文化心理、自我管理等方面的不适应问题为重点,以新生入学教育为切人点,以提高新生适应能力为主线,进而优化、整合、拓展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在多彩的校园生活和多元的实践活动中,使学生获得环境认同、专业认同以及职业道德操守和法律规范等。

大二、大三的思政理论课的实践内容则更加广阔,不仅局限于日常生活,还要关注社会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不仅在理论上回答学生的思想困惑,而且还要在实践中回答个人的行为选择对个人和社会发展的影响等。由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在体系上是一脉相承的,在内容上是交叉相通的,因此,在理论教学中打破课程体系、章节体系,打造板块化教学内容。如世界观与哲学观,医学与哲学的融合,医患矛盾社会根源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演变等。侧重于意识形态教育和医学人文教育的融合。通过LBL( Lecture-based-Leaming简称LBL)教学法同学生交流。在实践教学中侧重于理论在生活中的具体运用,如对生命的尊重、医患沟通技巧、以药养医的社会弊端探索等,主要通过PBL(Problem-Based-Learning简称PBL)和TPTM(Transposition---Teac,hing--- Method简称TPTM)教学法、社会调查法的形式让学生参与课堂讨论、课堂讲授、课堂展示等活动,通过这些形式,学生将自己的思考、调研成果展现出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些探索和改革,一方面,实现了教材体系转化为课堂体系,优化了理论内容,有助于学生系统的、完整的掌握理论,克服了实践教学的片面性。另一方面,通过多彩的实践形式让学生自己动口、动脑、动手,在实践中检验、认证所学理论,在体验和挑战中获得实践经验,克服理论本身的局限性。从而实现了理论与实践、内容和形式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拓展教学路径,设计实践方法

第一,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实践教学。课堂实践是实践教学的主要场所和主阵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普遍性特点。“课堂小实践”是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的互动空间,课堂上,老师和学生围绕某个问题可以通过讨论、演讲、主题调研、论文写作、制作演示ppt讲授等形式完成。但不管何种形式,都有一个核心即“问题”。几乎每种形式的问题都是老师和学生根据思政课的课程特色和医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完成。问题的设计原则呈现如下特点:一是问题来源于学生生活,即使是社会的焦点或热点问题,也都和学生的专业或生活紧密相连;二是问题必须紧扣教材,能引出思政课相关的原理和概念;三是问题应该是开放的、真实的,具有较强的现实性、针对性、有足够的复杂性,能够包含许多相互联系的理论内容;四是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励他们去探索、学习。通过这样的问题设计,不管采取哪种形式的课堂实践,学生都会积极的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实现教与学的双向互动。实践证明,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实践教学改变了以往“理论+社会实践”的机械简单模式,将课堂变为学生实践的小社会,充分调动学生对理论学习的兴趣性和积极性,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说、写、做的能力得到提高。

第二,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中心的实践教学。将课堂实践教学延伸到校园实践教学,是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尝试之一。这不仅弥补课堂实践教学的不足,也拓展了实践教学的途径和渠道。随着实践空间的拓展,实践内容、形式、实践主体的层次也将发生变化。校园实践教学主要是由分管学生工作的院校有关部门来组织。从内容上讲,更倾向于学生的校园生活,从形式讲,更加丰富多彩,从学生主体层次来讲涵盖不同年级的学生,从教师主体来讲不仅仅是思政教师,还有辅导员、分管学生工作的有关工作人员。思政教师参与学生社团和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已成为常态,如护理学院的“天使在行动”、口腔学院的“读书生活会”、人文学院的“心灵阳吧”,校团委组织的“生命、生存、生活”的“三生”教育等。通过和多个部门的联动、配合,思政课实践教学以更广泛的内容和形式,在更大的空间,内化思政教育的理论内容,展现思政教育的强大功能。

第三,以社会为阵地的实践教学。关于思政课实践教学有一种认识上的误区,如一谈到实践教学,就是让学生离开课堂,走出学校,走向社会,参观考察,认为这是实践教学的唯一形式。这种认识将理论和实践、课堂实践和社会实践对立起来,是对实践教学的片面理解。对此,我们坚持“课堂是实践的小社会,社会是实践的大课堂”这一实践理念,摒弃了有关实践教学的片面认识,形成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社会实践与课堂实践相互渗透的实践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医学生的专业特点、年级层次和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设计出若干调研课题,组织并引导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开展社会调研。各小组在调研的基础上完成相应的调查报告,要求制作PPT课件,将调研成果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交流,学生和教师共同对其成果进行点评打分,由任课教师做形成性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择优推荐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和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竞标,如“大学生不良行为习惯调查”,“医患关系社会根源调研”、“医学生就业形势调查”等:通过这样的实践形式,促进意识形态教育与医学人文教育的结合,促进学生理论知识的转化和升华,引导学生关注和研究书本之外的社会问题,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探索实践教学考核方式

考核模式是教学环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的指挥棒,学生往往根据考核方式选择对某一课程的学习方式,对于思政课来讲这一问题更加突出。随着实践教学模式在不同年级的试验与推广,思政课考核方式也不断调整和变化。首先,终结性评价不再是唯一的考核方式。以往思政课考试是终结性评价,学生学习成绩由一次闭卷考试完成。主要考察学生对思政课基本理论、基本概念机械记忆能力。这样的考核方式导致学生对政治理论课学习的兴趣不高,学生往往通过考前突击复习应付考试。不利于学生理论水平的提高和人文精神的培养,不能很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为此,我们采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解决这一问题。其次,课堂实践教学采取形成性评价的考核模式。课堂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课堂实践教学,理论教学的考评依然采取闭卷考试的形式,体现学习结果,侧重于基本理论的掌握和分析;而课堂实践的考评采用形成性评价的形式,注重学习过程。侧重于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第三,课堂以外的实践教学,如“早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大学生科技创新”等都要和所在班级的辅导员老师进行合作,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全校范围的竞标演讲,通过班级、学院、学校三级层层选拔,优者胜出,胜出者给予表彰和奖励,同时在班级的综合素质考评中获得加分。通过实行终极性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模式,思政课的考核模式由封闭僵化走向动态开放;学生的学习态度由“要我学”变成了“我想学”。

三实践教学效果评价

关于教学改革效果主要是学生的认可与评价。一方面,学生对教师的综合评价,另一方面,学生自己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评价。学校组织评教活动结果显示,实施教学改革的思政课教师的综合考评是优秀。这一结果和教师自己的调查结果相吻合。在对700名学生的调研中,学生对思政课总体教学效果的评价是:28.85%人认为非常好,49.79q人认J比较好,也就是说近80%的学生认可实践教学改革。关于思政课对学生自身影响也做了调查,如思政课对学生学习和生活帮助方面,43.22%人认为有很大帮助,55.lO%人认为有较大帮助;对学生人际交往和行为选择方面,38.74%人认为有很大影响,56.22%认为有较大影响;关于教学内容同学生生活和工作的相关性方面看,52.80%人认为有非常大的相关性,43.14%人认为有较大的相关性。另外,我们还组织毕业生同学进行交流座谈,听取他们的观点和看法。尤其是临床及相关专业的学生经过大四见习、大五实习和毕业找工作等环节对人生、社会有更多的感触和认识,对思政课在大学生中的位置和意义有更深刻的理解,他们根据自己的亲身体会对思政课的教学改革寄予极大的肯定。从学校的评教活动和教师的调研结果来看,学生认可和肯定我们的教学改革。

四对实践教学模式的再思考

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相对予以往单一的理论传授模式的 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但不能因此而否定理论讲授在教学过程 中的作用。在三年的教学改革过程中,我们深深体会到立体化 实践教学模式只有和传统理论教学模式相结合才能发挥其作用。

1 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密不可分

理论和实践教学是教学过程中两个不可或缺的方面,不能过度强化实践教学而忽视理论教学,反之,亦然。实际上,在理论教学中有实践操作,在实践历练中有理论升华,无论是课堂实践还是社会实践都应强调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如果单独强调其中的一个方面,将很难从宏观和整体上实现最终目的。所以,坚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具体统一,不仅是一种教学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

2实践教学不易泛化

不是思政课教材中所有的知识点都可以实施实践教学,也不是每堂课都搞实践教学,泛泛的毫无准备和目的的实践教学,会引起学生反感,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的。在多种实践形式中,无论是课堂中的PBL、TPTM,还是社会调查、研究报告撰写等都要花费学生大量时间和精力,如果.没有足够时间和老师的有效指导,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因而实践教学要坚持少而精的原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做准备。

3 实践教学的组织和运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探索实践模式不仅需要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选择妥当的教学方法、拓展合适的实践路径,还需要考核标准的制定以及相应的管理措施的配套。同时思政老师的执着、主管部门的支持、教学部门推动,主管学生工作部门的配合等。如果其中一个部门不积极、不配合都很难达到教学目标,实现改革目的。这就需要教师在实施实践教学过程中注意一些问题。如教师必须和学校有关部门和所在班级的辅导员合作,注重学生实践理念和方式的培训,实践结果的整理与归档等。如果方方面面的关系处理不好,考虑不周,或虎头蛇尾,都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经过三年的探索,在实践教学方面,我们收获了丰富的教学经验,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同时也经历了一些曲折与艰 ,辛,我们坚信随着改革的深化,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模式将会有进一步的提升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