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高等教育学论文范文,高等教育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专业教师在高校班主任工作中的优势

  • 投稿织锦
  • 更新时间2015-08-31
  • 阅读量770次
  • 评分4
  • 37
  • 0

刘海英,刘子英,邸明伟

(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摘 要:班主任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高校班主任的类别和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出发,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分析了专业教师在担任高校兼职班主任工作中的优势,提出了改善专业教师兼任班主任工作成效的一些措施。

关键词:班主任;专业教师;高等学校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5)08-0073-02

收稿日期:2014-11-28

作者简介:刘海英(1975—),女,黑龙江虎林人,东北林业大学材料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高分子科学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林业高等院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特色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G2013010112);黑龙江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与实

践”(JGXM_HLJ_2013009)

班主任是高等学校中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承担学生的德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学生管理工作,对指导大学生健康成长、促进健康成才及维护学校与社会改革、发展和稳定起着重要作用;作为学校教学思想的贯彻者和主流文化的倡导者及学生班级的管理者,其基本任务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强化大学生行为规范;指导开展学生班级建设,激发班集体整体潜能;引导大学生进行实践创新活动;为学生提供服务[1]。

一、高校班主任的类别

目前的高校班主任主要有专职、兼职、辅导员和助理班主任等几种类型,同时还有辅导员与导师制并存的现象,具体如下。

(一)专职班主任

校党委、校学工办委派的专门人员,其工作内容是为学生服务,为学校的办学目标服务。专职班主任可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保证工作时间,给予学业及思想方面的指导。

(二)兼职班主任

多为任课教师,可发挥专业优势,提升学生对专业的兴趣,提供就业建议,有助于吸引学生和开展工作,融洽师生关系,是目前我国高等院校普遍的管理模式[2]。

(三)辅导员班主任

“以教育为中心,以指导为根本,以管理为重点,以服务为基础”的集辅导员和班主任工作于一身的管理模式。

(四)助理班主任

在高年级学生中选拔综合素质较强的给班主任充当助手的管理模式,可协助班主任管理班级日常事务,及时向班主任反映动态,使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导师制取代班主任制

由专业造诣较深、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担当导师的管理模式,导师制有助于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术道德人格,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起积极的作用。

二、班主任队伍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班主任负有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指导学生的职责,为此各高校都制定了具体的班主任工作条例,但在政策的执行落实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一)职责和任务不明确

专职辅导员通常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集体建设工作,侧重于班风学风建设;班主任侧重于学生的专业教育、职业生涯规划与引导。当学生的思想、学业和生活问题交织在一起时,班主任和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和任务显得不清晰,疏忽了对学生的管理。同时,兼职班主任与专职辅导员沟通不够,政出多门,学生思想混乱,班主任工作未能充分发挥。

(二)能力素质有待提高

在新形势下,对高校班主任的能力和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而班主任多为专职教师,在管理方面多数未经专门的培训,在担任初期,尤其是年轻教师往往出现经验不足的状况,使教师丧失管理工作的积极性。

(三)班主任制度措施不完善

目前高校班主任工作中存在选拔制度、管理制度、培训制度、考评制度、保障制度和奖惩制度等有关班主任队伍建设方面制度的不完善,使班主任的管理缺乏长效机制,影响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3]。

三、当代大学生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1世纪的高校生中独生子女占有相当比例,面对市场经济和招生制度的影响,目前大学生的特点和面临的问题很多,具体表现如下。

(一)心理健康问题

当代大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强、创新、成才和创业等意识,但对事物的判断力和选择能力较差。受人生阅历的限制,并不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缺少艰苦奋斗精神、社会责任感和团结协作观念,面对学业、经济和就业的压力,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二)学习能力培养问题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面对海量数据的冲击及学习途径的更新换代,学生思维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是适应社会的一大课题。目前,大学生普遍存在学不能致用、学习方法不灵活等问题;学生知识结构偏颇,专业基础知识薄弱,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较差。

(三)目标缺失问题

社会环境的影响、学生生源不齐及不良社会风气对校园的侵蚀,使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缺乏前进的目标和动力。

上述问题的根源在于大学生错误的思想政治观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由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合力决定,高校有责任和义务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育正确的思想观念。面对新形势下的高等教育,作为大学生和学校管理联系纽带的高校班主任,必须切实履行自身的职责,将大学生培养成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协调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四、专业教师在高校班主任工作中的优势

专业教师是担任本专业授课任务的教师,负责向学生传授知识,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如果担任班主任工作,可具有以下优势。

(一)专业优势

专业教师具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可在专业发展前景方面给予学生指导[4]。以东北林业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为例,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可结合学科特色向学生介绍专业概况与发展前景,帮助学生选课;培养学生在化工及材料方面的兴趣,进行化工或高分子材料方向的创新项目研究;指导学生考研及就业,上述内容是辅导员班主任不能做到的。

(二)空间近距离优势

专业教师担任专业的授课任务,教学过程中可与学生近距离接触,及时得到学生信息。另外,学生有机会直接参与专业教师的科研项目,了解学科前沿,为从事相关行业工作打下基础。

(三)心理零距离优势

专业教师承担本专业的授课任务,学生对专业教师更有认知感,愿意接受专业教师班主任的管理,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另外学生还可以接受专业教师的思想与人格的陶冶,培养学习的意志品质。

五、提高专业教师兼任班主任管理成效的措施

“教书育人”是高校教师的本职工作,高校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更有利于“教书育人”工作的开展。新形势下,要用新的观点看待此项工作,在以下几方面做好工作,提高工作成效。

(一)专业教师要与时俱进,全方位提高自身素质

新形势新时期下大学生的特征发生变化,在价值取向方面,由精英意识转向平民意识,由单一选择转向多元选择;在学习和教育方面,更倾向于能力培养及掌握实用技能;在人际交往方面,交往心理更为主动、开放,人际交往受网络影响更大;在消费方面,趋于实用、多样、个性和前卫。作为班主任的专业教师,应及时了解把握学生的新特征,平等相处,换位思考,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品质方面应加强自身修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责任感;情感方面应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有效地解决学生的心理纠结,疏导不良情绪;人际关系方面应提升自身的影响力、组织认知能力,努力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认知方面应不断提升自身思维、学习、审美等能力[5]。

(二)管理部门应建立班主任培训制度

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除了要具备专业学科知识、基本的组织和管理能力外,更要拥有良好的沟通、激励、观察和协调能力。因此,高校要注重对班主任的系统培训工作,制定培训规划,加强教育理论培训,帮助班主任完善知识结构,掌握工作必备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工作能力[6]。

(三)建立完善系统的规章制度

班主任工作相关规章制度主要涉及学校和学院层面,其建立和完善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激励机制,即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激励措施,调动班主任的积极主动性;二是考核评价机制,即制定和完善相应的考核和评价体系。为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提供制度保障,切实保障专业教师兼任班主任及所带班级学生的切身利益。相关部门对优秀的班主任专业教师要加大表彰力度,保证各项制度的落实,营造“教好书更要育好人”的良好氛围,在奖励或评优中,充分考虑专业教师在育人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学校也要为制度的实施搭建好平台,加强班主任的交流和培训,加大班主任学期或学年的表彰。

综上所述,专业教师担职班主任管理工作,应协调好与辅导员管理工作的关系,真正发挥其专业优势作用;要从提高专业教师自身各方面素质、管理部门建立完善班主任的相关培训制度及相应规章制度,加强专业教师兼任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使专业教师怀着满腔的热情投身班主任工作,更有效地发挥专业优势,为培养人才搭建更高的平台,真正达到培养社会有用之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郭鑫.论高校班主任工作的“四个有”[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2).

[2]茆晓颖.浅谈从事高校兼职班主任工作的几点体会[J].高教论坛,2008,(12)

[3]库颖.高校班主任和辅导员队伍的关系及协作机制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2,(6).

[4]段新国,王洪辉,董伟.专业教师兼任大学新生班主任的优势分析[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5]王胡英,周国平.专业教师兼任班主任对大学生学业发展的影响[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2).

[6]肖进,徐明.辅导员工作模式下的高校班主任工作研究[J].中国林业教育,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