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高等教育学论文范文,高等教育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拓展科学思维提高高校教师科普研究能力

  • 投稿排骨
  • 更新时间2015-09-23
  • 阅读量909次
  • 评分4
  • 41
  • 0

郭小洁

(长治学院电子信息与物理系,山西 长治 046000)

【摘要】新时期高校教育发展过程中,高校教师的科普研究能力关乎高等教学的实施质量,成为了当前高校教育的风向标。为有效提高高校教师科普研究能力,拓展教师的科学思维作用重大,本文将在分析科学思维的内涵和原则的基础上,对提高新时期高校教师的科普研究能力进行积极探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科学思维;高校;科普研究能力

作为科普研究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思维能力对于当前高校教育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对于高校这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科学思维正是促进高校教师科普研究能力提高的有效策略,对于高校教师素质的提高和教学的有效性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科学思维的内涵和原则

在新时期发展的大背景下,所谓的科学思维,意指社会发展中形成并应用于科学认识活动、加工处理感性认识材料方式的理论体系,可形成对各种思维方法的有效整合,它是在科学领域认识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思维,是对世界整体性、复杂性及多样性的把握。

结合科学思维的发展来看,其必须要遵守三个基本原则,首先在体系上,要确保实现逻辑与历史的一致性,以期达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历史统一;其次在逻辑方面,这一思维要求须有严密的逻辑性,以此来实现归纳与演绎的统一,促进思维的发展;最后,在方法方面,要做到辩证地分析和综合两种思维方法,以期取得良好的效果[1]。

2 拓展科学思维,提高高校教师科普研究能力的对策

2.1 明确科普研究的意义,增强科普研究意识

基于高校教育发展的需要,新时期发展中提升教学实践的科学性及相关教学问题的解决,成为了高校教师进行科普研究的目的。通过拓展科学思维提升研究能力的过程,可以为新时期的教学质量提升提供有效的指导,使得当前的高校教学更趋向于科学化发展,体现了高校教师进行科普研究的价值。基于此,充分认识到科普研究的意义和价值,是高校教师积极投身科普研究的前提,在此前提下,才能从思想上重视起来,并投身教学研究,从而不断增强自己的科普研究能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进而更有效地开展高校教育。

2.2 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考核机制,提升其科普研究的积极性

结合笔者对大量文献的分析来看,当前我国的高校教师考核指标体系并不完善,具体说来,表现在忽略教学研究成果、注重学科专业研究成果等方面。这一现象导致的结果便是教师在科普研究方面的“畸形发展”,不能有效结合科学思维的拓展,更不能提升自己的科普研究能力。另外,由于相关的研究工作得不到有效的评价和认可,会在一定程度上挫伤教师科普研究的积极性。针对此现状,应当结合教师的发展需要,建立科普研究活动实施的评价标准,对其中涉及到的评级指标进行科学的制定,以形成对科普研究活动的有效指导,全面提升新时期高校教师的科普研究能力[2]。

2.3 加大对科普研究的经费投入,提供财力支撑

以积极拓展科学思维为基础,全面提升高校教师的科普研究能力,已经成为了当前高校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但由于长期以来对科普研究的不重视等原因,致使研究经费的不足这一现状成为了当前科普研究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针对此,高校应当从自身未来发展的高度出发,积极加大对科普研究方面的经费投入。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结合高校的具体发展及科普研究现状,抽出一部分教学经费中的资金用作科普研究经费,如改善相关仪器设备、增加科研资料等等,不断完善基础工作,为高校教师的科普研究进行提供良好的条件。此外,也要进行对科普研究经费的监督和管理,对其进行集中合理的分配,确保科研经费能真正意义上用到科普研究活动中,严厉打击挪用、挤占和截流科研费用的情况,为我国高校教师的科普研究创造一个有利的条件。

2.4 全方位培养科学思维,促进教师科普研究能力的提升

高校的教师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应当积极总结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不断培养自己抽象思维和综合思维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促进自己科学思维的形成,逐渐领悟到发现和创造思维的轨迹,养成现代的科学思维方法。随着自己教学的进行不断运用于教学实践,从中学到具体的研究方式,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从而能整体把握,系统思考和横向拓展,结合综合概括、案例分析等等方法,形成科普研究过程中科学思维的发散,以此来不断促使自己的科普研究能力的提升。

具体而言,在培养高校教师的科学思维方面,有人物引导法、背景引导法以及焦点引导法等等。其中,人物引导法重在教师了解相关领域内的科学家、发明家等伟人的基础上来激发自己发展个性,对这些伟大人物的创造思维品质和创新精神进行学习,了解其敏锐的思维力、勇往无畏的批判意识和创新精神,以此来引导自己,吸收科学家的成功经验、教训等,学习他们坚韧不拔的意志力,引导和培养自己的科普研究能力;背景引导法的依据是知识产生的历史背景,重在让高校教师大跨度纵向理解知识,对知识创造的环境、基础等进行了解,积极培养高校教师思维的广度品质。就像教师给学生讲历史,需要交代那一时期的文化、经济背景等,在了解背景的基础上,激发出其提出新的具有创见性的问题,才能更好地促进高校教师科普研究能力的提升。

2.5 高校教师要在学习和研究中有意识地训练思维能力

一般情况下,因学习而学习转变为为学习价值而学习的过程,区别开了早期认知发展和成年期认知发展水平。在当前高校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教师的深入研究不同于以往在学生时代的学习,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进行自我学习。为了有效拓展科学思维,应当注重对思维技巧的训练,这是一种在实践中培养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在平时的教学及研究活动中,高校的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去锻炼和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以此为重要的方式来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促进相关科普研究的进行。

2.6 高校为教师开设一些科学研究思维能力的训练课程

当前发展的大背景下,思维训练课的开展,对于高校的学生和教师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思维课的开展,可以使参与其中的教师直接感知周围世界中的画面、形象等,在其运用逻辑分析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思维的训练和科普研究能力的提高。综合看来,英美等国家在思维训练课的实施方面走在了我国的前列,如美国斯滕伯格的“思维教学”等。高校教学的发展的过程中,为了有效提升教师的科普研究能力,应当积极开展思维能力培养和训练的课程,扩展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在拓展自己科学思维的同时,也实现了对自身科普研究能力的提升,进而为我国高校教育的更有效实施奠定了基础[3]。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高校教育发展的大背景下,教师作为高校教育事业发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科普研究能力的提升对于教育事业的更有效发展意义重大。本文从拓展科学思维出发,结合高校教育发展的需要,从加大对科普研究的经费投入,提供财力支撑以及在学习和研究中有意识地训练思维能力等方面,对当前高校教师科普研究能力的提升进行了探讨,以期能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张佳鹏.高师开展科普教育的现状与发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2]余应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人文管理范式研究[D].西南大学,2014.

[3]吴君,李洋.高校教师对科普创作态度的调查与分析[J].科普研究,2014,02:66-72.

[责任编辑:薛俊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