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职业技术教育论文范文,职业技术教育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论积极心理学取向的职校生生命教育

  • 投稿七睬
  • 更新时间2015-09-07
  • 阅读量869次
  • 评分4
  • 86
  • 0

郝永贞 崔景贵

[摘要]职校生积极生命教育以积极的生命情感、积极的生命品质、积极的生命关系、积极的生命意义为核心内容,旨在帮助职校生实现知识技能掌握与人生幸福追求的双赢。建构职校生积极生命教育,需要职业教育工作者树立积极生命教育的现代理念,开设校本化的生命教育模块课程,在职校生活中嵌入积极生命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努力提升职校教师的积极生命素养,拓展积极生命教育的网络平台。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职校生积极生命教育 积极心理学

[作者简介]郝永贞(1982-),男,山西寿阳人,江苏理工学院院长办公室,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德育与生命教育;崔景贵(1968-),男,江苏海安人,江苏理工学院副校长、职业教育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心理学。(江苏 常州 213001)

[课题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职校生心理与积极职业教育范式研究”(课题批准号:BJA13009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并得到江苏理工学院心理教育研究所资助。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5)19-0049-0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重视生命教育,这一国家教育战略层面的规定使得生命教育由“要不要开展”的理论阶段逐渐转向“如何开展”的实践探索阶段。近年来,生命教育在江苏、上海、湖北、辽宁、黑龙江、云南等地得到积极实施,但在实践过程中也面临诸多的困境,需要从全新的积极视角重新认识和建构职校生生命教育。

一、消极倾向:职校生生命教育实践的现实困境

(一)功利化的教育目的使职校生生命教育停留在乌托邦状态

受“何以为生”的功利化教育观念影响,职业教育工作者虽然知道生命教育对职校生生命成长的重要意义,但出于现实的考量,他们还是将知识技能的掌握作为职业教育的首要目的。因为学业、技能、就业是可以量化的指标,也是教育主管部门、社会、家长衡量学校教育质量的显性因素。虽然近年来职校生自杀、校园暴力、吸毒、厌学等现象屡见不鲜,但一些职业教育工作者认为只要强化教育管理,上述现象就能避免,生命教育充其量只是锦上添花的点缀。这种功利化的心态和侥幸心理忽视了职校生生命成长和发展的基本诉求,使生命教育很难在职业学校推广。

(二)问题化的教育模式使职校生生命教育沦为工具性教育

生命教育的兴起与发展大多源于应对青少年自杀、伤害他人及对异类生命的伤害等危机事件。这种取向的生命教育模式主要指向生命自身的安全和他人生命的安全,把保护生命、尊重生命作为教育的重点,试图通过开展安全教育、毒品预防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矫正青少年存在的各种生命问题,达到帮助青少年保护生命、珍惜生命的目的。不过,一些职业院校采取的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矫正教育模式,使得生命教育停留在珍惜生命、预防自杀的消极层面,大多仅作为一种权宜之计,而忽视了生命教育更为重要的激扬生命,使人活得有尊严、有价值的使命,使生命教育成为失去内在价值的工具性教育。

(三)同质化的教育内容使职校生生命教育有名无实

国内生命教育仍处在起步阶段,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实践层面都不够成熟。在这种情况下,有些职校简单移植套用中学生或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内容进行职校生生命教育。虽然不同教育对象的生命教育在内容上有一定的相似性,但职校生明确的职业定向性使其具有特定的心理和生命特征。与普通高中学生相比,职校生会更多地思考“我是谁”和“我将走向何方”等人生课题,在考虑未来发展及人生抉择时更具现实性;在对社会、他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上,他们易出现困惑、苦闷和焦虑,对家长、老师的管教表现出较普遍的逆反心理和行为;在情绪情感方面,不少职校生存在比较突出的自卑心理,容易给自己贴上“失败者”“淘汰者”“低能儿”“边缘人”的标签。职校生这些特有的心理和生命诉求,需要生命教育给予深切的回应与观照,而同质化的教育内容遮蔽了职校生独有的生命诉求。

二、积极范式:职校生生命教育的科学建构

(一)积极心理学视角:职校生生命教育的基本内涵

积极心理学主张心理学的研究要以人实际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和善为出发点,用积极的心态对人的心理现象做出新的解读,寻找其规律,从而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并利用这些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来帮助普通人或具有一定天赋的人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潜力并获得幸福生活。积极心理学关于人的积极力量和品质的研究,为现代教育注入了新鲜血液和积极因素。

积极心理学取向的职校生生命教育是立足于职校生生命的基本诉求,应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出发,充分借鉴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和方法,来激发职校生的积极生命体验,挖掘、培养职校生的积极生命品质,建构积极的生命关系,追寻积极的生命意义,以实现知识技能掌握与人生幸福追求双赢的教育。

1.积极心理学取向的生命教育是生命教育与积极心理学的深度融合。这种融合是源于生命教育与积极心理学在促进生命成长和发展方面共同的追求——幸福和丰盈的人生,在这一共同目标下,生命教育涵盖了更广的内容,而积极心理学提供了更有效的实现路径。

2.积极心理学取向的职校生生命教育是其他取向生命教育的有益补充。积极心理学取向并不排斥健康、伦理、社会、生死等取向的生命教育内容。当下,职校生确实存在着生命意识淡薄、生命观念扭曲、生命意义虚无等问题,需要对其进行保护生命、珍惜生命、提高生存技能的教育。积极心理学取向的生命教育从积极情绪体验、积极生命品质培养、积极生命关系建构等方面人手,更能激发职校生的积极力量,满足职校生的心理需求和生命诉求。

3.积极心理学取向的职校生生命教育是一种既教人“何以为生”,又教人“为何而生”的双赢教育。积极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的实践表明,积极情绪能产生更为全面的注意力、更加积极的思维,积极生命品质的培养和自身突出优势的发挥能带给学生更多的成就感、意义感、幸福感,而这种幸福感、意义感反过来又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这种双赢的教育能够更加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优势,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甚至可能带来职业学校精神面貌的彻底改变。

(二)职校生积极生命教育的核心内容

积极心理学取向的职校生生命教育更强调从积极的视角对学生进行积极力量的培养与挖掘。

1.积极的生命情感教育。积极的情感是个体在内外事物的影响之下而感受到快乐的、积极向上的情绪。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积极情绪能促使个体充分发挥积极主动性,使认知更全面、准确,特别是能产生一些创造性或创新性的思想和行为,而且这些思想和行为也更容易迁移到生活的其他方面。积极情绪可以扩展并建构人的智力、社会和身体资源,积极情绪的累积可以成为人们抵抗挫折与不幸的心理资本。面对职校生积极情绪体验的严重缺乏,积极的生命情感教育迫在眉睫,这也是生命教育最有效的切入点。

2.积极的生命品质教育。人性的积极品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要素,更有助于人类深刻地理解自己。长期以来,受功利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职业学校注重学生知识和技能的习得,而忽视了积极生命品质的培养与发现。积极心理学家用科学的方法归纳出各种不同文化都推崇的6种美德:智慧与知识、仁爱、正义、勇气、节制、精神卓越,并提出了拥有上述美德需要具备的创造性、勇敢、感恩等24种积极生命品质。这些积极生命品质的建构可以通过有效的教育来增强,但更为重要的是发现学生的积极品质,并在每天的生活中发挥这些品质。

3.积极的生命关系教育。人的生命与周围的事物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与周遭生命、所处环境的共在。这种共在包含了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社会的多重关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的生命本质上是一种关系性的存在。积极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更能积极地认识自我、接纳自我,也更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快乐与幸福,倾向于为他人与社会奉献爱心,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反观当下的职校生,或多或少存在着生命关系紧张的状态。因此,对职校生进行积极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物我关系的教育应该成为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

4.积极的生命意义教育。人的一切生命活动都以价值、意义和目标作为归宿。人之为“人”的本质,应该说就是一种意义性存在、价值性实体。人的生存和生活如果失去意义的引导,成为“无意义的存在”,那就与动物没有两样,这是人们不堪忍受的。积极心理学为我们指出了一条可以实现高远目的和生命意义的可靠之路一那就是追求幸福。积极心理学大师塞利格曼指出,幸福不在遥远的未来,幸福不只是愉悦,幸福来自每一天应用你的突出优势(积极的生命品质),并将优势用于增长知识、力量和美德,使自己的人生更加丰盈蓬勃。积极的生命意义教育可以引导学生体会到生命的真正含义,进而拥有乐观幸福的人生。

(三)职校生积极生命教育的实践策略

积极心理学取向的职校生生命教育既是一种积极的生命教育理念,更是一种积极的生命教育实践。它更注重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全方位的过程、全员化的投入来改善职校生的生命状态,激发职校生的生命活力,提升职校生的生命质量。

1.树立积极生命教育的现代理念。积极心理学取向的生命教育要求职业教育工作者改变过于关注知识技能掌握的传统理念,树立以人为本、育人至上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不仅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更让学生活出生命的精彩。具体来说,就是要从发现、矫正学生生命问题为主导的观念,转向挖掘、培养学生积极生命力量的新理念。坚持积极的教育价值观,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无限的生命潜能,每一位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突出优势,并且可以通过发挥和加强优势,增进生命积极品质。即使面对学生出现的生命问题,教师也应该以积极的视角、发展的眼光,予以正确引导。

2.开设校本化的积极生命教育模块课程。积极心理学取向的生命教育需要专门化的课程来实施与支撑。根据积极生命教育的核心内容,可开设积极情绪、积极品质、积极关系、积极意义等专题模块课程。这些课程需要职业教育工作者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对积极心理学的方法进行改造和改组,变成校本化的生命专题课程。例如,可通过每晚临睡前写下当天的三件好事、感恩、宽恕等练习,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通过寻找和运用自身突出优势练习,培养学生的积极品质;通过沉浸体验练习,引导学生发挥优势专注地做事情,体验成功后的满足感;通过积极主动回应练习,培养学生积极的人际交往能力;通过对不好的事情进行反驳,培养学生乐观的解释风格,形成乐观的人格;等等。这些模块课程都可以借鉴和运用积极心理学经过反复验证的各种量表,通过前后测验让学生感受积极的生命力量。

3.在职校生活中全方位嵌入积极生命教育。生命教育要取得实效,还要在学校生活中进行全方位的渗透。例如,可以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从积极的角度看待各种问题,找出不好事情的积极方面,培养学生的乐观品质;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引导学生寻找自己和同学的优点,进行积极地评价;通过德育课认识生命的积极力量,讨论生命的意义,如何活出生命的精彩;通过开展各类积极生命品质最突出人物评选等校园文化活动,发挥榜样的引领与示范作用;通过开展关爱孤寡老人、关注留守儿童等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体验生命的艰辛与美好,激发积极力量。

4.提升职校教师的积极生命素养。不管是开设生命教育专门课程,还是在教育教学中渗透积极生命教育,都需要教师掌握积极生命教育的理念和方法。教师自身的情绪、状态以及教学方法都能够影响学生们的整体学习氛围。因此,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和力量,首先要提升教师的积极生命素养。积极心理学取向的生命教育要求教师无条件地接纳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和态度去发现学生积极的品质及优势。同时,也要求教师改变自己的认知风格,增强积极的情绪体验,以乐观的态度面对工作、学生和家庭,进而增强自身的积极能量。

5.拓展积极生命教育的网络平台。今天的职校生置身于信息高度发达、价值多元的网络时代,网络已经成为职校生的一种生活方式。积极心理学取向的生命教育不能回避这一现状,而是要积极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的优势开展生命教育。如学校可以开通官方微博,宣传积极生命教育的理念、知识、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创建博客、微博,与学生分享生命经验与体会,坦诚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教育管理者可以通过微博、微信向学生推送积极生命的练习方法和案例,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积极的生命教育。此外,还可以开发积极生命教育的应用软件、游戏等,引导学生在有趣的网络文化与活动氛围中进行生命教育的自我学习、体验与感悟。

研究证实,在积极、和谐的氛围中,学生更有可能拥有积极的情绪和乐观向上的品质。积极心理学取向的职校生生命教育,需要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之间良性互动的教育支持与合作体系,来推动积极生命教育范式的科学建构与有效实施。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崔景贵,职校生心理教育论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2]任俊,叶浩生.积极: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价值核心[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4).

[3](美)马丁·塞利格曼.持续的幸福[M].赵昱鲲,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

[4]孟维杰,马甜语.积极心理学思潮兴起:心理学研究视域转换与当代价值[J].哲学动态,2010(11).

[5]郝永贞.90后职校生生命观存在的问题与教育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2011(9).

[6]高清海,人就是“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

[7]曹游繁.“我是决定性的因素”——浅谈如何发挥教师课程资源的作用[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6(9).

(栏目编辑:姚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