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职业技术教育论文范文,职业技术教育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教学情景下学生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关系的研究述评

  • 投稿仁言
  • 更新时间2015-09-07
  • 阅读量584次
  • 评分4
  • 57
  • 0

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曹晓君

【摘 要】内隐自尊这一概念提出以来,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的关系一直倍受研究者关注。传统观点普遍支持自尊的双重分离说,认为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是两个相对独立的结构,只存在低相关。但是两者之间的关系似乎并不那么简单,双重分离说也因此受到一些研究者的质疑与挑战。文章在教学情景下就此展开讨论,以期进一步澄清两者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这一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内隐自尊;外显自尊;双重分离说;单一结构说;相互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20-0011-01

作者简介:曹晓君,女,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和社会性发展。

内隐自尊是指个体对于同自我相关或不相关的事物做出评价时,通过内省而无法确认的自我态度效应,是针对主体自我的一种无意识的积极评价。内隐自尊这一概念的提出使人们也开始关注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的关系。传统研究认为,两者的关系符合双重分离假说,但由于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对此假说提出了挑战。因此,笔者通过教学拟对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的关系研究作一归纳与梳理,以期理清其中的发展脉络,并讨论了该领域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及争论点,指出其未来的可能走向。

一、教学情景下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关系的传统假说——双重分离说

双重分离说认为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是相对独立的,仅存在低的正相关,表现出结构性和功能性分离。这样看来,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反映的是两个完全独立的系统,从而为双重分离说提供了理论依据。然而,有学者认为直接验证的准确性和说服力不够,建议通过间接方式进行研究,即从内隐内尊与外显自尊分别与第三个变量的关系入手,间接推出两者之间的关系。同时,针对特殊群体(问题学生和抑郁个体)的自尊研究也为双重分离说提供了有力证据,说明了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的双重分离结构具有普遍性。

二、教学情景下对双重分离说的质疑与挑战

就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的关系问题,传统研究基本一致同意双重分离说,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对这一假说提出了质疑和挑战,归纳起来,挑战主要来自两个范畴的研究。

1.教学情景下自尊的结构是双重的还是单一的争论。

(1)自尊结构的双重性引来一些研究者的质疑,他们反对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结构分离的说法,提出了自尊的单一结构说,认为个体对自我和其他客体并非存在两种态度,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对应的是同一潜在的结构,不同的仅是表达的方式和条件。

(2)许多研究都显示出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的一致性由于受到一些因素的干预和影响,故而表现失常。这就提示我们有必要对调节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关系的因素进行分析讨论。第一,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测验结果之所以缺乏一致性可能是由于测量方法、测验材料内容、数据处理方法等不同造成的。第二,研究设计对两者的一致性有影响。第三,父母的养育行为对两者的一致性有影响。第四,性别对两者的一致性有影响。第五,文化差异对两者的一致性有影响。近来,跨文化研究发现,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表现出不同的关系。

上述研究,它们一定程度上支持了自尊的单一结构说,来自各方面的影响因素可能干扰了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的真实表现,所以两者有时呈现出不一致。但是,有人从另一个角度认为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一致性的产生是有条件的,它们的相关具有偶然性,而非必然。如果从这个角度理解的话,人们也许会更加认同双重分离说的理论观点。除了这两种关系假说外,是否存在着第三种假说更好地解释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的关系呢?有待进一步剖析。

2.教学情景下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之间相互作用的探究。

(1)内隐自尊的情境依赖性。内隐自尊是以内隐自我态度为基础的,双重态度理论模型认为内隐态度一经形成,将是十分稳定的。依此,内隐自尊应该是相当稳定的一种特质。但有研究发现内隐自尊并不稳定,一定程度上内隐自尊具有情境依赖性。此外,动机、认知资源等因素也会影响其稳定性。

(2)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的相互作用。双重分离说不承认内隐自尊具有情境依赖性,所以自然也就忽视了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之间的内在联系。有研究者发现,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不是毫无关联的两个独立结构,它们两者之间存在着以内隐自尊的情境依赖性为基础的相互作用。

三、评价与展望

纵观先前诸多研究,不难发现,双重分离说的主导地位经历了日趋激烈的批判与挑战。挑战之一是对自尊结构“双重性”的争论,单一结构说认为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自成一体,否定了自尊具有“双重”结构,不过,证据还显得不够充分;挑战之二是对自尊结构“分离性”的争论,挑战者证实了内隐自尊的情境依赖性,认为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但同时却承认了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双重性”,所以说,相互作用说某种程度上可看作是对双重分离说的修正和补充。为了进一步澄清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的关系,在未来教学的研究中可以从以下问题着手:

首先,基于目前较为充足的研究证据,研究者不应再去探讨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是否相关,答案显然是肯定的。未来的研究应重点解决以下问题:影响两者相关性的各种条件和因素如何起作用?这些条件和因素是否具有共性?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化与细化,仍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着一种当前还没有发现的新关系。

其次,在解释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的关系时,心理测量学因素应该重点加以考虑,因为心理测量学因素是影响两者真实表现的重要原因。一方面,两类测验间存在着矛盾,由于传统的自陈测验和内隐测验所用测量方法、材料内容不同,可能导致两类测量结果缺乏一致性。另一方面,每一类测验内部也存在着矛盾,可能影响测量结果的稳定性和适用性。

第三,内隐自尊的情境依赖性对双重态度理论模型提出了质疑和挑战,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的关系很可能不像双重分离说认为的那样简单,它们可能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如果以两者的相互作用作为研究切入点,相互作用的心理机制是怎样的?是否存在着一个潜在的中介变量来调控两者之间的作用力和作用方向?这些问题都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一一探讨。

第四,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表现出不同的关系,在东方文化背景下也许更支持自尊的双重分离说,但在西方文化氛围中的研究也许会倾向于自尊的单一结构说。为了深入考察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之间的关系,有关自尊结构的跨文化研究将是我们未来的重要研究取向之一。

最后,对两者关系的研究不能只停留在理论层面上,两者关系的应用研究可能会为两者关系实质的解释提供更多的现实依据。以往的研究大多是独立探究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对行为的影响,很少将两者整合起来,研究它们的关系对于个体心理和行为的意义,故这一领域研究结果的应用性和系统性不是很强。下一步的研究重心应放在两者的对应关系对其他心理和行为指标的预测和解释上。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杨福义.问题学生内隐自尊的初步研究[J].心理科学,2005,28(2).

(编辑:秦俊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