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职业技术教育论文范文,职业技术教育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论主题班会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运用

  • 投稿明月
  • 更新时间2015-09-07
  • 阅读量939次
  • 评分4
  • 92
  • 0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马怡菲

【摘 要】高校主题班会是高校开展德育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阵地。本文在分析主题班会定义及特征的基础上,探索高校主题班会的德育价值和功能,并针对现阶段高校主题班会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主题班会将来的发展路径——凸显主题班会育人性、系统性和规范性的课程化建设。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主题班会;高校德育;辅导员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20-0098-03

作者简介:马怡菲,女,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班级是大学生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组织载体。要着力加强班级集体建设,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等活动,发挥团结学生、组织学生、教育学生的职能。”正确定位高校班会课,不断丰富和创新主题班会的内容和形式,充分发挥其教育作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必修课。

一、高校主题班会的定义及特征

1. 高校主题班会的定义。当前各研究者对主题班会的定义和内涵的界定上有所不同,如李树琼、杨春华指出所谓主题班会,是有鲜明主题的、以班集体为单位进行的思想品德教育活动。赵人柱、薛薇将主题班会定义为学校根据德育大纲,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在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认知、情感规律的情况下,为宣传一个观点、培养一种品质、陶冶一种情操、训练一种行为而开展的品德教育活动。陈娟认为主题班会作为一种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指围绕一个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组织,全班积极参加,内容集中、针对性强、形式多样的一种德育活动。虽然现有研究对主题班会的定义在表述上有一定差异,但各种定义相互之间也存在共性之处。总结而言,对主题班会的理解有四个基本点:以班级为单位;有明确的主题;由班级辅导员指导进行;是一种道德教育活动。因而本文将高校主题班会界定为在班级辅导员的指导下,具有鲜明主题,以班级为单位展开的学校德育活动。

2. 高校主题班会的特征。相较于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高校主题班会一般在内容上更为丰富,形式上更加多样,学生的参与度也相对较高,以此也构成了高校主题班会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特点和优势。

首先,班会可选的主题范围广泛,可以围绕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价值观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业促进教育、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教育等多个主题开展。国家政策方针、社会焦点事件、校园热门话题、日常疑难困惑等,皆可作为主题班会的讨论内容。由于每次的主题班会主旨明确,具体内容集中围绕主题展开,同时,根据班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实际需求,主题的选择可以有更好的针对性。例如,对于大一学生主要以新生入学适应教育,团队凝聚力教育为主;大二大三则可进行学习经验交流指导方面、社会实践方面和人际交往方面的主题班会;大四学生面对求职和深造压力,可以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和创新创业教育。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有专门教材,内容主要是相关理论和历史的学习,时效性、灵活性和针对性不及主题班会。

其次,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进行相关理论和历史的传授讲解,以灌输说教为主,形式较为单一,容易影响课程教育的有效性。然而主题班会的形式设计丰富多样,不拘一格,如专题报告、文件学习、经验交流、社会考察、评比竞赛、专题演讲和辩论、素质拓展训练、才艺展示等等。在场所的选择上,主题班会也可突破在固定教室进行的限制,根据班会主题和活动形式的需要,依托校内外各种资源,有时走出教室,转移至操场、草坪等室外空地,有时更是走出校园,走入社会。形式上的合理设计与创新突破,往往能使主题班会更为生动,受到学生欢迎,从而取得更好的班会效果。

再者,主题班会中学生的参与度越来越高。如前文所述,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组织形式多为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学生的主动参与课堂内容的机会有限。而主题班会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需要学生广泛参与的形式设计,以及班级内部轻松熟悉的氛围都有助于学生参与和投入班会。过去,班会往往仅限于辅导员一人组织策划,班级同学按时到场听讲,而现在,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主题班会组织形式,让学生在班会中承担主要角色,由学生选定主题,策划班会形式,准备信息和材料,上台主持……这些工作有的交给班委会来开展,有的则调动全班学生的力量,学生分组轮流组织班会。

二、高校主题班会的德育功能与价值

1.主题班会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场域,有助于促进德育体系的不断完善。美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托马斯·里考纳在《完善人格教育》一书中提出进行完善人格教育的十二种实践途径。其中,班级会议被认为是操作性较强的一种方式。当前在我国高校,班级是大学生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学生共同学习、活动、生活的场所。高校班级组织负责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同时肩负着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化的重要职责。通过主题班会深入开展,辅导员一方面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另一方面能够把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等正确的价值判断标准蕴含在班级文化、班级互动氛围、多样的主题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指引班级学生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主题班会凭借其丰富且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新颖多样的形式,灵活性、时效性高等优势,很好地弥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的不足,一方面拓宽了德育内容的领域,另一方面创新出许多德育的新形式。正是这紧跟时代形势和学生特征的更新完善,使主题班会这一德育载体经久不衰,使学校德育焕发出生命力。

2.主题班会是人本主义德育理念的良好实践,有助于学生人格的整体发展。现代教育理念十分强调人的主体性和发展性,人本主义的德育观主张学校德育的人性化,坚持德育中的民主人道的新型师生关系,创造有利的道德气氛和课堂环境,在理解、尊重、引导、感化中达到德育的目的。德育工作者需以学生为本,创造环境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自由讨论问题,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扮演的是倾听和引导的“促进者”角色。

主题班会是对人本主义德育理论的良好实践。第一,它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制定德育目标,实施人文关怀,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与认知整合。第二,学生越来越多地在班会中唱起主角,学生不仅仅是德育过程中的接受者,同时也可承担起组织者的角色,辅导员则起到指导作用。通过主题班会,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等。同时,师生在班会前后的合作与沟通中能够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美国道德心理学家科尔伯格曾提出新柏拉图德育模式,认为培养道德能力不能离开团体,团体的公正水平对个人道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学校也应当维护多数人的品德,而非培养少数道德超人。主题班会是面向全体班级成员的集体教育,在开展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了人际交往合作的平台,同学间的平等互动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他人,从而体谅和信任他人,不断推进彼此发展,共同提高。

3.主题班会是德育工作者提升自我的坚实平台,有助于高校德育的专业化。辅导员是德育工作的先锋,是与德育对象接触最为亲密的教育者,其肩负德育任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想从事好学校德育工作,发挥出第一线德育工作者的作用,辅导员必须具备理论学习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等较为全面的综合素质。在策划、筹备和召开主题班会的一系列过程中,班级辅导员需不断学习如何结合教育目的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选定合适的主题内容,并根据主题选择恰当的形式,如何调动全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如何让学生从主题班会中有所收获,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在这一过程中,辅导员的各项工作能力都能得到锻炼和提高。

因此,主题班会的举行为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建设搭建了一个坚实的平台,有利于推动辅导员的知识拓展和理论的研究深入,以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操控能力、教育感染能力的提升,从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整体工作水平。

三、高校主题班会的发展思路

1.当前高校主题班会开展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大学主题班会教育具有灵活性的特点,这也隐藏着主题班会安排的临时性和随意性。辅导员往往是针对近段时期反映较突出的问题,在班级中召开主题教育班会,虽然能通过开好这一次班会有针对性地解决某一个或几个突出问题,但这种教育活动往往是阶段式的教育,缺乏长期和系统的思考。其次,主题班会的形式把握不当,容易“极端化”,即不是过于枯燥和生硬,辅导员进行说教,学生兴趣不足,就是为了提高吸引力而把主题班会过度娱乐化,消解了班会课的教育本质。再者,班级对主题班会缺乏及时反馈和追踪,导致班会教育效果仅停留在课堂上,也不利于经验的总结和借鉴。

2.加强高校主题班会建设的思路与建议。要从根本上改进当前高校主题班会开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充分发挥出应有的德育功能,笔者认为需要首先正确认识主题班会,对其进行清晰合理的定位。当前,高校多是把主题班会看成一次会议、一场活动,将主题班会看作一门课程的理念在我国高校中还并不普及,因而主题班会未能形成课程体系,导致主题班会的系统性和长效性不足。高校首先要摒弃仅仅将主题班会作为一个会议、作为一个政策和老师话语上传下达阵地的消极传统班会建设理念,转而建立一种积极的班会建设理念,将班会作为一门课程纳入高校人才培养方案。这要求高校着力于进一步提升主题班会的育人性、系统性、规范性。

提升育人性是指作为学校德育的一种载体,主题班会必须凸显教育人的基本功能,达到发展人的最终目标。长期以来,班级在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中存在着重管理、轻教育的现象,班会内容也以事务性通知和强调居多,浪费了在班会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机会。“班会课”的属性不是“会”,而是“课”,作为一门课程,高校必须妥善选择班会内容和形式,充分发挥主题班会的育人价值。同时,班会课的育人性也提醒我们要把握好主题班会娱乐化的尺度。诚然,主动选择以娱乐、竞技为目的的文体活动,被动选择以引导、灌输为目的的思想教育活动,是由当代大学生的年龄、性格、心理等特征所决定的客观存在,也是一种普遍现象。教育者可以迎合学生的这种特点来设计主题班会,增加班会的趣味性和娱乐性,但切不可为了娱乐而娱乐,淡化主题班会的教育作用。

提升系统性是指主题班会的内容应前后呼应,相互衔接,一以贯之,构成一个教育系统的整体,同时内容设计应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这要求主题班会的开展要坚持灵活性与系统性、计划性的有机结合,要根据大学生的成长阶段,紧紧围绕学生不同的关注点和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关教育,从而将整个大学教育阶段的主题班会内容串联起来,形成整体,而非“打一枪换个地方”,缺乏对学生发展系统的、长远的思考。

提升规范性一方面是指要注重主题班会作为课程教学的规范化操作,另一方面是指要加强作为学校德育体系的制度规范建设。首先,主题班会的课程化建设要求学校对班会课应该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辅导员应充分备课,每学期确定一学期学生思想教育的主线,做好及时的工作总结。但是主题班会也不同于普通的课程教学,仍然可以保持其灵活多样的特点,在上课时间和地点的选择上有所创新。再者,主题班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有关职能部门应加强对各班主题班会的重视和指导,在方向原则上把关,在投入上给予支持。学校学工部(处)、各院系、校团委、学生会等部门和组织应与各班级通力合作,形成全员共建的良好局面,发挥主题班会在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把主题班会当作一门课程来建设,不断增强其育人性、系统性和规范性,这种积极的班会建设理念的确立将使全校师生重新认识和审视班会的重要作用,并进而在班会建设过程中不断创新班会建设内容和形式,达到良好的德育效果。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中发[2004]16号文件.

[2].李树琼,杨春华.充分发挥主题班会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的作用[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0,29(2):35-37.

[3]赵人柱,薛薇.新形势下对主题班会的几点思考[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07,21(2):67-68.

[4]陈娟.论高校新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班会载体建设[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0,19(3):133-135.

[5]冯增俊.当代西方学校道德教育[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1993.

(编辑:秦俊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