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职业技术教育论文范文,职业技术教育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注册入学模式下民办高职院校《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 投稿第三
  • 更新时间2015-09-07
  • 阅读量658次
  • 评分4
  • 11
  • 0

空军预警学院 陈 莉 姚 磊

[摘 要]大专士官(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课程采用了新的教学手段“录屏技术”制作操作演示视频插入到PPT中;采用了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在实践教学的教学组织与实施方面,提出了以实验素材为依托,以实验任务为驱动组织实验内容、分组实习、现场抽查和邮件发送相结合的考查评价方式及教员重点讲解和点评的一系列实践教学组织方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录屏技术;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4)35-0049-02

《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课程是大专士官学员的一门基础必修课,该课程主要介绍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知识、中文输入法、Windows XP操作系统基础、Microsoft Office办公软件、上网技术、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以及计算机安全及病毒防治,大部分都涉及到实践操作问题,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授课对象大专士官学员层次参差不齐,逻辑思维能力较弱,但动手能力较强。结合该课程及大专士官学员的特点,如何实现优质的课堂教学,如何组织和实施有效的实践教学,如何让学员快速掌握课程标准要求的操作。独立完成各种实验任务都是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原来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原来的教学手段存在着很多问题,首先,教学手段比较陈旧,PPT中枯燥的文字和静止的图片占据大幅版面。通常用文字描述了操作方法的过程,学员看到大片的文字,很难引起兴趣。图片虽然较直观地反映了操作过程,但静止的图片失去了操作过程和步骤的真实场景再现.因而PPT呈现文字的“枯燥感”、 “呆板感”和图片的“静止感”,不易激发学员学习的积极性,也和课程本身的“实践性”特点背道而驰。作为改进的措施,教员经常采用PPT中文字或图片讲解授课内容,并根据需要切换到实际的应用软件中,进行课堂的现场操作演示。但这种教学方法也存在诸多缺点,首先,先以文字或图片的形式进行讲解,然后进行操作演示,容易给学员造成割裂感,当操作演示的时候,学员往往已经忘记了前面的讲解;其次.PPT和应用软件之间的频繁的切换,分散了学员的注意力,降低了教学的效率;再次,教员现场进行操作演示,操作不可避免地具有随意性,该教学内容对多个期班重复讲授时,同样的操作演示要重复多次,不仅效率低下也容易发生操作失误问题;最后,操作过程具有现场性,学员如果不能在课堂上领会并掌握操作步骤,课下也不能通过课件重新温习教员的现场操作的内容。

在教学方法上,仍然以陈旧的、常规的课程标准要求的知识点的讲解为主,各个知识点之间缺乏联系,是孤立的、分散的和割裂的,和真实的实践应用还存在一定的距离。

二、新教学手段的应用

针对教学手段存在的问题,在教学中采用了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录屏技术”制作操作演示视频,教员在准备课件时,使用Camtasia studio软件进行操作演示的录屏,并把录屏后生成AVI视频格式文件插入到PPT中,完整呈现操作演示的全过程。采用播放操作演示视频的方式代替了教员的现场操作演示,实现了PPT讲解和操作演示之间的完美连接。幻灯片中插入的操作演示视频可根据需要停止播放、开始播放、重新播放和从任意位置播放。操作演示视频所展示的操作过程具有规范性、可重复播放性和动态性,大大提高了课件本身的生动性和开放性,提高了授课效率,增强了学员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方能改变了教员的教学及学员课下的温习。这种教学手段的使用丰富了多媒体课件的内涵,教员自主地根据授课的内容制作视频,而不是为了使PPT更酷更炫而绞尽脑汁寻找视频。制作的视频因教员的主动参与而更加贴合教学。

三、教学方法的改进

针对学员的特点和本课程实践性较强的特点,课堂教学采用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示意图见图1。情境教学法紧密切合学员的职业教育背景,采用学员熟悉或走向工作岗位后面临的职业情境为激发兴趣的切人点,寻找适合教学内容的案例,把学员置身于真实的案例背景中,直接搭建起知识和实践之间的桥梁,从而把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直接和案例中的实践结合起来。案例经常是一个综合的案例,要完成一个案例,则需要将其分解,以任务驱动的原则将案例分解为多个任务。 例如,讲授Excel函数部分时,选用案例见图2,该案例可分解为4个任务:任务一,完成“总分”列数据的计算填充;任务二,完成“平均分”列数据的计算填充;任务三,完成“名次”列数据的计算填充;任务四,完成“各科成绩大于90的个数”记忆“各科成绩小于60的个数”的计算。多个任务的完成则意味着案例的完成。每个任务成为一个综合案例所需要的基本单元。要完成一个任务则对应着一个或多个知识点,把枯燥的理论知识融入到任务中,让学员直接体验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知识变得不再枯燥,而成为了要完成一个个任务所必须掌握的。例如,在上述案例中,各个任务对应的知识点分别为“SUM函数的使用”。 “AVERAGE函数的使用”, “RANK函数的使用”以及“COUNTIF函数的使用”。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员讲授知识,学员只是被动地接受,而当知识和任务相连接后,知识的获得并成了学员热切的渴望,希望通过知识的获得能够解决一个个任务,知识也就不再枯燥,而是生动地流动在任务实现的过程中, 四四个任务所对应的知识点“SUN AVERAGE,RANK和COUNTIF函数的使用方法”可以通过任务的实现过程轻松掌握。

传统的教学法只是告知学员怎么去做,并没有将其置身于真实的案例实践中,忽略了知识到实践的连接,而且传授的过程非常乏味无趣,教学的目的性也不强,学员不是十分清楚这些知识在什么地方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学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案例教学法,学员能够通过对案例实施过程中知识的运用进行学习,在必要的时候会引出并应用这些知识与技能,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学习实践掌握知识和技能.从而达到对其他相似案例触类旁通的目的。 《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课程具有实践性非常强的特点,一切知识最终都要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应用能力。案例教学法引导学员变重知识为注重能力,因而非常适用于本课程的教学。实践证明,该教学方法的确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实践教学的教学组织与实施过程

教员课堂讲解后,紧接着就是学员上机实践。如何把教员在课堂上讲解的内容真正落实到操作实践上,通过上机实践的教学环节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并内化为自身的操作实践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践教学的组织方法及相应的实施过程。教员在实践教学组织起着主导作用,教员需要明确本次实习的具体内容,以什么样的方式呈现,如何确保学员进行有效的实施。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教学经验,逐步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组织方法。

1.以实验素材为依托,以实验任务为驱动组织实验内容。教员对每次课的上机实践操作内容都精心挑选和设计,以案例的形式提供给学员。实验素材的挑选遵循能涵盖较多知识点的原则,遵循贴近学员本身生活和学习环境的原则,遵循便于学员上机操作实践的原则,遵循便于教员考核验收的原则。实验素材精心选取后,遵循以任务为驱动的原则,遵循分解的任务具体而明确、有相对的独立性和一定的知识点相对应的原则对其进行分解,设计出若干个任务。以《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课程的Excel 一章的“数据筛选”的内容为例,看实验素材的选取和实验任务的分解和设计。图3给出了“考试成绩表”的电子表格素材,该素材遵循了以上原则,共分解为了三个任务,三个任务在EXCEL表格的空白处以文本框的形式显示,明确阐述了三个任务的具体操作要求,三个任务相对独立又相互统一于“数据筛选”的案例之中,三个任务分别对应着“自动筛选”、 “自定义筛选”及“高级筛选”的知识点。

2.分组实习,充分发挥“小组长”作用。实践过程采用了分组实习的方法,根据学员在机房的位置进行分组,分为不同的组,每组通过学员和课代表推荐的方式选出组长,组长从中担当小辅导员的角色,学员不懂的操作可以向本组组长或教员请教。根据实习内容的不同,必要时可以采用多个小组分工协作的方式完成案例,分工协作锻炼学员的合作协同能力。

3.现场抽查、邮件发送相结合的考查评价方式。利用课堂结束前的一定时间,教员先考查和评价小组长的实习任务完成情况,同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让小组长完全达到实验任务的目的。其后,小组长负责本组组员实验任务完成情况的抽查,一般选择1/3的学员进行抽查,并根据任务完成的多少、质量如何来评价,做好记录并给出相应的评价等级。最后,所有学员把本次实验课完成的案例发送到教员邮箱,供教员在课外查看和评阅。

4.教员重点讲解典型问题和点评实验完成情况。对于实验过程中的典型问题,教员应重点讲解,这将有助于学员进一步掌握重难点操作,进一步加强实践操作能力。教员对实验完成的整体情况做最终点评,提出批评或表扬,为本次课做最后小结。

针对大专士官学员《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课程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的教学手段——“录屏技术”制作演示视频并插入到PPT中,使用该教学手段提高了效率,实现了动态教学,完成了PPT讲解和操作演示之间的无缝连接。采用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更进一步切合了该课程的实践特征,实现了从知识到实践的连接。实践教学采取了以实验素材为依托,以实验任务为驱动组织实验内容、分组实习充分发挥“小组长”作用等措施进一步夯实了实践教学,完成了从教员课程讲授到学员操作实践的一步步递进和提升的过程。

(编辑:易继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