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特殊教育学论文范文,特殊教育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优秀的特殊教育学论文欣赏(共2篇)

  • 投稿
  • 更新时间2019-12-16
  • 阅读量241次
  • 评分0
  • 0
  • 0

  特殊教育学它是当下比较热门的学科之一了,它是教育学当中的一门分支学科,同时它也是应用性学科。但是很多人在撰写特殊教育学论文的时候总是不知道应该如何下笔,下面小编就整理了关于特殊教育学的相关论文,供大家借鉴参考


  第1篇:特殊教育学的学科建设


  杨靖;710062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陕西西安


  【摘要】特殊教育学以各类特殊儿童的特殊教育活动、现象为研究对象,目的是探寻现象背后的本质联系和规律,并力图寻求更有效的教育方法。特殊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学科建设非常重要,主要从重点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科研队伍,开拓研究方向,加强科学研究,注重人才培养,建立更多的实验基地,明确特教的责任制,积极进行学术交流等发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特殊教育学;学科建设


  从科学发展史看,任何一门学科的建立都需要两个条件:一是思想和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二是具有较强烈的社会需要,特殊教育学在我国起步较晚,基础较薄弱,改革开放以后才逐步开始对它的学科与概念体系进行探索。


  一、关于特殊教育


  特殊教育是根据特殊儿童的身心特点和教育需要,采用一般或特殊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受教育者的潜能,使他们增长知识,获得技能,拥有良好品德,提高适应能力的一种教育,特殊教育的教育对象是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1]。


  二、学科建设的内涵


  提到学科就会想到专业,但两者是有区别的,学科是指按门类划分的系统知识,或称知识门类,是现代高校所设专业的基础依据;专业是高校培养专门人才的方案和计划总称,是对应专门训练、培养专门人才工作的一个系统概念[2],学科建设是对学科的学术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试验基地的建设,它包括学科内容建设和学科管理建设,而学科建设又包括研究方向、学术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实验基地、管理工作、学术交流等[3]。


  三、特殊教育学的学科建设


  (一)立足需要,探索不同研究方向


  学科方向是学科建设的基础,学科方向既要考虑到对社会发展的意义,又要兼顾学科发展的意义。我国以前的特殊教育主要针对盲聋弱智三类残疾儿童,而今的教育及研究对象已经扩展到自闭症、多动症、学习困难和超常等所有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这是特殊教育学科应对时代发展的结果,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一些新兴的研究方向必然会不断的出现,例如,老年痴呆可否纳入特殊教育研究范畴,或者随着人类医学和基因学的发展,也许不再有盲聋弱智等现在传统意义上的残疾儿。特殊教育学的学科要想不断发展,必然要立足于教育实际和时代要求,探索新的研究方向。


  (二)立足学科,打造精盾学科队伍


  学术队伍的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关键,学术队伍的相对稳定和学术梯队结构的不断优化是学科优势积累的基础,只有形成优秀人才的团队效应,才能推动学科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4]。学术队伍建设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在高等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上,欢迎其他学科背景人员的加入,鼓励拥有非教育学科背景的人员报考特殊教育学研究生,扩大研究视野;二是推动建设一支以广大教师和干部为主体的研究队伍,要鼓励教师的进修、学习,专业教师进行学术交流,进行不同学科的横向合作和学术成果交流,参加国内国际的专业研讨交流会。


  (三)立足实践,建立实验研究基地


  教育学学科下任何一门学科的研究者都应包括广大基层老师,如果将教育的研究交由专业学者,将广大的一线教师作为非专业者排除在外,那么这种专业学者与一线教师的分离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分离。我国特殊教育起步较晚,研究队伍方面不够强大,基层教师也不能及时得到理论的指导,就造成了特殊教育研究者论文脱离实际,基层教师论文以经验性为主,理论性不强的双重问题。因此,特殊教育学科研究需要克服个体经验式和纯哲学思辨式的弊端,加强实证研究的规范与传统,使特殊教育学科理论建立在科学经验研究的基础上[5]。


  实验研究基地是学科研究应用于实践前的试验之地,在学科建设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特殊教育应建立一批跨系科、跨专业的研究所和研究中心,如康复科学研究所、残疾人高等教育研究所、残疾人职业教育研究中心、残疾人辅具技术研究中心等,研究中心通过承接科研项目和课题,组织多学科协同攻关,促进学科的交叉和融合[6]。另外,这种实验基地还包括与特殊教育学校的合作,研究者在不同的特教学校进行研究,才能提高实验研究的效度和特教理论与实践的联系,理论来源于实践也要应用于实践,与特教学校的合作,把特教学校作为实验研究基地,正是从实践中产生理论。


  (四)立足高效,明确管理责任分工


  我国特殊教育现有管理系统格局松散,教育系统有除普通学校的随班就读、特教班、高等特殊教育学校等各级各类特殊教育机构,民政系统有社区康复和儿童福利院等机构,在残联系统有职业培训中心、聋儿康复中心等机构,在卫生系统有中心、医院等,此外还有民办的特殊学校、与国外基金会或友好团体合办的函授学校等;这种办学模式使得资源分散,不利优化配置与整体规划实施;多头负责,不利规范运作与同步发展,影响特殊教育各环节的标准化运作、衔接、评估与监督,好的信息得不到及时共享,责任纠纷得不到及时解决[7]。因此,特殊教育的管理要突出教育部门的主管功能,集中整合、统一管理社会资源集中优化整合,以真正提高特教水平与办学层次,在战略规划高度上,强化政府行为,增强政府对特殊教育的宏观调控能力。


  (五)立足未来,培养特教人才


  据教育部2007年对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特殊教育培训的统计数据显示,在34990位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中,只有18976位教师接受过特殊教育专业的培训,仅占54%,换句话说,目前在特殊学校工作的教师中的人有46%从来没有接受过任何特殊教育知识和技能的培训[8],很多特教老师都是普通学校外调过去,由于特教学校的教育对象特殊,加上老师的心态问题,就导致特教学校毫无生气的景象。目前我国有为数不多的师范大学设立了特殊教育学院,能够为三大类特殊教育学校培养教师,但很难满足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需求,要想解决此问题,国家多建几所特殊教育高等学院是很难在短时间内解决特殊教育学校的师资问题,按照国家“十一五”计划,中西部未来要建设特教学校至少需要上万名特教教师,仅建几所特殊教育师范学院难以解决,因此可以采取双资格的认证制度,鼓励有意愿从事特殊教育的有志者提供从业资格。


  四、结论与展望


  特殊教育学的学科建设是一件长久的事务,我国特殊教育发展时间比较短,学科建设还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总之,立足社会现实和学科需要,探索研究方向、打造精盾的学术队伍、积极招揽人才,欢迎不同学科背景的人才从事特殊教育工作和研究,建立实验和研究基地,明确特教的责任分工,积极进行纵向和横向的学术交流,从这几个方面出发,相信特殊教育的学科建设会越来越完善。


  第2篇:论特殊教育学校对随班就读的支持


  李秀(乐山师范学院特殊教育学院四川乐山614000)


  摘要:随着我国随班就读工作的发展,特殊教育学校支持显得愈发重要。文章针对我国随班就读工作面临的问题,特殊教育学校可以对随班就读学校、随班就读教师和普通学生提供支持,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优势和资源,成为随班就读的区域指导中心,充分履行作为随班就读工作骨干支持作用的职责,满足随班就读学生的特殊教育需要,促进我国随班就读事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特殊教育学校;随班就读;支持


  一、特殊教育学校在随班就读中的定位


  从1989年我国开展三类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试验,到2006年修订的《义务教育法》规定,“普通学校应当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并为其学习、康复提供帮助”,随班就读已成为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一种主体形式[1]。要实现随班就读学生教育结果的公平,需要完善的支持保障体系。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可以分为特殊儿童的教育支持和教育支持的保障系统两个子系统。随班就读学生的教育支持系统从支持发生的场所和提供支持的人员来讲,主要包括学校教育支持、家庭教育支持、社区教育支持[2]。随班就读学生大部分时间在普通学校学习,学校是随班就读工作开展的主要场所。由于随班就读学生自身的缺陷,他们在普通班级的学习会遇到很大困难。因此,在整个教育支持系统中,学校所提供的学习支持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特殊教育学校对普通学校的支持及其与普通学校的合作与互动已逐渐成为随班就读有效实施的基本保障。1998年12月2日教育部令第1号发布《特殊教育学校暂行规程》第八章第六十一条规定,特殊教育学校要在当地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指导普通学校特殊教育班和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培训普通学校特殊教育师资,组织教育教学研究活动[3]。2014年教育部等七部委联合颁发的《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明确提出,支持承担随班就读残疾学生较多的普通学校设立特殊教育资源教室(中心),配备基本的教育教学和康复设备,为残疾学生提供个别化教育和康复训练[4]。随着随班就读学校数量的增加和类型的多样化,特殊教育学校开始增加一个新的职能——为本区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教学、辅导、咨询和研究等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与保障[5]。因此,特殊教育学校可以定位为所属区域内随班就读的指导中心,在随班就读工作中承担“促进者”与“支持者”的角色。


  二、特殊教育学校支持在随班就读中的重要作用


  在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随班就读”为主体的特殊教育格局中,特殊教育学校的地位发生了重要的变化[6]。特殊教育学校成为了随班就读的指导中心。近些年,随班就读呈现以市、县(区)为单位的区域发展模式,特殊教育资源中心依托特殊教育学校满足各类随班就读学生的特殊教育需要,弥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课堂教学的不足,最大限度地挖掘随班就读学生的潜能,满足特殊学生的资源需求。在随班就读工作中,特殊教育学校的支持越来越重要。


  (一)有助于丰富随班就读学校的特教资源。殊教育学校有专业的特殊教育师资队伍,丰富的特殊教育教学经验,完善的康复训练设备。特殊教育学校拥有一般或经过特别设计的教材、课程、教法和较先进的教学设备。特殊教育学校作为资源中心,可以为随班就读学校提供丰富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


  (二)有助于提高随班就读教师的专业素养。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可以依托特殊教育学校为随班就读教师提供支持性服务。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掌握专业的特殊教育知识与技能,对残疾学生的生理心理、教育教学和康复训练等等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特殊教育学校能帮助随班就读教师对残疾学生的个体需要、心理发展和学习特点等进行科学的认识和评估,提高其特殊教育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优化随班就读的教育教学过程,从而提升其特殊教育专业素养。


  (三)有助于满足随班就读学生的特殊需要。随班就读学生由于个体差异性大,爱好、特长、智力等方面与普通学生存在不同,因而也会产生各种不同的特殊教育需求。特殊教育资源中心依托特殊教育学校可以为随班就读学生提供学科的补救性教学和专业的教育、心理、康复等服务,从而满足各类随班就读学生的特殊教育需要,促进随班就读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四)有助于提高随班就读学生家长的参与度。家长参与、配合随班就读工作能促进随班就读学生在学习认知方面、个体人格方面、生理发育方面的健康发展,有效推进随班就读工作顺利开展。特殊教育资源中心依附于特殊教育学校为家长提供对特殊儿童进行教育训练的资料、方法及指导咨询服务,为家长提供咨询,与随班就读学生家长形成良好的互动,从而提高随班就读学生家长的参与度,促进随班就读工作的发展。


  三、特殊教育学校支持在随班就读中的现状


  (一)特殊教育学校对随班就读的支持已取得的成绩。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我国随班就读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特殊教育学校做了一系列工作为随班就读提供支持性服务。


  为满足特殊教育学校教学发展需要和某个区域特殊学生的就学需求,浙江省创办“卫星班模式”,这是介于“特教学校与辅读班”之间的一种残障学生分类安置形式。特殊教育学校是卫星班的主体,卫星班由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学校共同管理,提升有特殊教育需求学生的各项能力,从而促进随班就读工作更好的发展。四川省形成了“1+5+N”融合教育模式,以1个特殊教育学校的县级资源中心为核心,辐射5个镇级(街道)普通学校二级资源教室,再带动N个乡村普通学校资源教室,以满足不同障碍类型,不同障碍程度残疾儿童的教育需求,提升随班就读质量。重庆市江北区在洪塘实验学校设立特殊教育资源中心,为所属区域内多所随班就读学校或者随班就读学校内的资源教室提供特教教学方案指导、特教师资业务培训等服务,指导区域内残疾儿童的随班就读工作,让残疾儿童在随班就读的同时,享受到个性化的特殊教育。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特殊教育学校,对全区6个镇的学龄残疾儿童少年进行了普查摸底,根据学生的学习、生活等状况,对随班就读学生统一建立起完整的残疾儿童少年档案,并实施了跟踪监测[7]。为了促进中山地区随班就读教师由单一发展模式逐步迈向多元综合发展模式,广东省中山市特殊教育学校实施了区域联动工作计划,先后邀请肖非、邓猛、刘全礼、盛永进、王辉、许家成和李晓庆等专家教授进行全市随班就读培训,开设“中山特教讲坛”定期举行特殊教育知识、技能的培训;组织编写《认识与帮助特殊儿童》系列丛书、随班就读文集,作为随班就读的学习材料[8]。在随班就读中,特殊教育学校已不再是单一的教育教学机构,特殊教育学校承担着随班就读工作“促进者”与“支持者”的角色。


  (二)特殊教育学校对随班就读支持工作存在的问题。特殊教育学校在随班就读工作中,可以充分发挥示范、辐射和辅导的功能,能为本地区参与随班就读工作的教师、家长、学生提供必要且恰当的支持与服务,能进一步满足残疾儿童的特殊教育需求,促进他们健康发展,正常参加社会活动。但是,特殊教育学校的支持仍存在一些不足。


  1.缺少特殊教育教师资源的投入。在同一课堂中要面对有不同需要和个别差异性较大的学生,普通班教师在教材、教法、教学和学生学业要求方面都遇到了很大困难。没有足够的专特殊教育业知识,教学能力,教师很难找到较好的教学平衡点[9]。已有的调查研究发现,虽然每年都有新增教师,但仍有75.6%的学校的教职工总量无法满足日常教育教学需要[10]。因此,师生比偏高的特殊教育学校无法投入足够的特殊教育教师资源到随班就读的相应工作中去。


  2.对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缺乏。特殊教育学校是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中心,承担随班就读“促进者”与“支持者”的角色。然而已有的调查显示,不到一半的人认为特殊教育学校发挥了良好的作用(甲:36.12%,乙:46.66%),20%左右的人认为其作用一般或很小。特殊教育学校作为所属区域内随班就读的专业研修中心、业务指导中心、质量评估中心的功能还未能得到应有的提升和强化[10]。尤其是我国部分经济欠发达的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对所属片区内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几乎处于缺失状态。


  3.缺少对随班就读学生家长的指导。家长对随班就读学生过多的保护、迁就和溺爱,对随班就读教师的配合流于形式,影响了随班就读学生潜在能力的发展。部分随班就读学生家长文化水平低,不了解家庭教育对特殊儿童的作用,或者不知道要如何帮助特殊儿童[11]。在具体的随班就读工作中,特殊教育学校缺少对随班就读学生家长进行指导,也很少为随班就读学生家长提供咨询服务。


  四、特殊教育学校为随班就读提供支持的建议


  针对随班就读工作面临的问题,特殊教育学校可以从随班就读学校、随班就读教师、随班就读学生与普通学生这三个层面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优势和资源,充分履行作为随班就读工作指导中心的职责。特殊教育学校可以对随班就读学生进行教育康复训练,对随班就读教师进行特殊教育知识培训,为随班就读学校提供及时的指导和咨询,从而推进我国随班就读工作更好更快的开展。


  (一)加强指导,促进随班就读学校进一步发展。


  1.为随班就读学校提供资源支持。随班就读学校设施资源的改进,能够有效提高随班就读工作的质量与成效。由于随班就读学生在感官、认知等方面存在严重障碍,随班就读学校需要特殊教育图书影像资料、教学用具、康复训练设备等等资源,推动随班就读工作顺利开展。特殊教育学校是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中心,可以为随班就读学校提供资源支持,满足随班就读学生的资源需求。特殊教育学校可以帮助普通学校结合自己的实际条件,与特殊教育学校形成合力,根据随班就读学生的特点来改善学校环境,改进教学方法,使残疾学生进入普通学校以后可以顺利地进行学习[1],从而促进随班就读学校进一步发展。


  2.加大对随班就读学校的指导力度。在我国,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对特殊教育学校指导随班就读的作用的评价不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对特殊教育学校指导随班就读的作用的评价较低。因此,经济欠发达的地区的特殊教育学校需要加大对所属片区内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力度,提升随班就读学校的教学质量与成效。特殊教育学校需在本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积极扩展服务范围,从单纯服务于本校学生向广泛服务于普通学校有特殊需要的学生转轨,同时面向社区、康复机构等社会组织开展多方面的工作[6],推进普通学校顺利开展随班就读工作。特殊教育学校可以充分发挥城区教育的辐射作用,扩大作为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的服务功能,加强对随班就读学校的指导力度,促进随班就读事业又好又快发展[7]。


  3.为随班就读资源教室运作与建设提供服务。在随班就读工作中,特殊教育学校是指导中心,需为随班就读资源教室建设和运作提供支持服务。在资源教室的运作过程中,资源教师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资源教师的专业素养直接影响着随班就读工作的发展。特殊教育学校需充分利用自身的师资力量优势,加强对资源教师职前职后培养(培训)和资格认定[12],为资源教师进行分层教学和个别教学提供支持,充分履行作为随班就读指导中心的职责,从而提高随班就读工作的质量与成效[13]。


  (二)提升随班就读教师能力与素质,树立现代教育观。


  1.为随班就读师资培训提供支持。从北京、上海等地区的随班就读教师培训经验来看,积极发挥以特殊教育学校为依托的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的培训职能,是提高随班就读教师素质的最有利的支持资源[14]。特殊教育学校提供的师资培训不仅可以提升随班就读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同时对随班就读教师形成积极的特殊教育专业态度、专业理念都有着积极的影响。特殊教育学校可以加大对特殊教育教师资源的投入,派遣专家或巡回教师进行定期指导,为随班就读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提供及时的帮助,系统的培训能解决随班就读教师在面对随班就读困难时的知识能力和未来在随班就读工作方面的独立研究[15]。随班就读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并掌握先进的特殊教育训练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提高专业知识技能与理论水平,使随班就读学生在普通学校得到最大化、最优化的发展。特殊教育学校可以对随班就读教师进行康复专业知识与特殊教育技能培训,指导随班就读教师适应特教教学工作[16]。


  2.为随班就读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提供支持。在随班就读工作中,随班就读教师需要根据随班就读学生的残疾类别和程度安排座位,兼顾残疾学生的特点开展课堂教学,进行教材的处理、备课和上课。由于随班就读学生个别差异大,随班就读教师需要制定特殊学生的教育目标,制定特殊学生的个别化教育计划。特殊教育学校是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中心。特殊教育学校可以充分利用资源,组织特殊教育专家队伍,重点对随班就读教师在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随班就读学生教育评估、观察课堂行为、制作教具学具等方面[17]的具体实践提供支持。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可以在课前与随班就读教师采用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的方式,采用最适合随班就读学生的教学内容,集思广益,提高随班就读教师的业务理论水平。特殊教育学校可以对随班就读教师进行指导,实施合作学习、伙伴助学等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16],帮助随班就读教师通过具体实践满足残疾学生的不同教育需求,促进随班就读工作顺利地开展。


  (三)加强宣传,为随班就读学生提供多元化支持。


  1.建设包容性的“融合”校园。特殊教育走向人本化,生态化就特别需要营造以人为本、以关爱为核心的校园环境[18]。随班就读学生需要一个包容性的“融合”校园,需要学校普通学生的接纳[19]。特殊教育学校可以为建设包容性的“融合”校园提供支持,在普通班级进行积极正确的舆论导向,指导学生利用校园宣传栏、课间广播及黑板报等宣传工具,营造融合的物理环境,另一方面,特殊教育学校可以定期派遣专家及骨干教师到普通学校,从普通小学生能够理解和认同的层面进行宣传教育,营造融合的心理环境,同时加大对普通教师的宣传力度。


  2.对随班就读学生提供直接支持。随班就读学生由于自身的缺陷与不足,较之于普通学生,在学业上经常会出现“跟不上”的现象。特殊教育学校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资源,通过巡回指导方式,不仅为普通学校提供理念宣传、理论指导和咨询服务,更重要的是对特殊学生提供直接支持和帮助,包括对随班就读学生课堂教学辅助、补救教学、教具学具配备、康复训练、心理辅导等[20]方面的支持。特殊教育学校也可以派出特殊教育专业教师,根据随班就读学生自身的特点,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进行主要学科的补救教学,为随班就读学生提供专业的强化训练,帮助随班就读学生在学业成绩方面有所进步,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