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临床医学论文范文,临床医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超声波在肝外梗阻性黄疸临床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 投稿韬光
  • 更新时间2015-09-15
  • 阅读量777次
  • 评分4
  • 33
  • 0

张菊丽

朝阳县人民医院超声科,辽宁锦州 121000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波在肝外梗阻性黄疸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2010年6月—2013年7月期间诊断为肝外梗阻性黄疸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 肝外梗阻性黄疸的84例患者中确定诊断中,胆总管结石患者有48例,超声波检测诊断的符合率是89.6%;胆管肿瘤患者26例,超声波检测诊断的符合率是83.5%;炎症病变患者10例,超声波检测诊断符合率是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超声波诊断定位的上段、中段、下段的符合率都高于术中定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波在肝外梗阻性黄疸临床诊断方面具有微创、安全、简单等特点,对于肝外梗阻性黄疸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超声波;临床诊断;肝外梗阻性黄疸

[中图分类号] R44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11(b)-0178-02

肝外梗阻性黄疸主要是因为肝总管及肝总管的机械性梗阻而引起的病变,是一种常见的肝脏外科疾病,其治疗手段多以外科手术为主。该病的病因主要包括肝脏结石、肿瘤、炎症等。手术治疗前必须进行超声波、CT等影像学的临床检查。超声波检查具有安全、方便、重复性好等优势,对肝胆管的扩张敏感度相对较高,是当前临床诊断肝外梗阻性黄疸的主要检查方式[1]。该文对2010年6月—2013年7月期间诊断为肝外梗阻性黄疸84例患者的超声波诊断进行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材料

以定性诊断的84例肝外梗阻性黄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4例男患者,31例女患者,年龄在45~63岁间,平均年龄为 (48±8.6)岁;病程在3~18个月,平均为(10.3±1.5)周。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为进行性或者反复性发作的皮肤、巩膜黄染、右上腹疼痛不适、发热、恶心呕吐等情况。

1.2 方法

日本SONY公司生产的ECB-2510T和PLVS型超声波检测仪,探头频率为26~40 MHz,再配用穿刺导向仪器。患者需空腹检查,先采取仰卧体位,在右季助区及右上腹进行的纵切、横切和斜切的多切面的检查,观察肝脏内、外胆管及胆囊。如果发现肝内胆管出现扩张,再继续观察肝外胆管,并进行追踪性检查远端、壶腹部位以及胰腺等情况,查明定位、定性梗阻,并找出病因。对于显示不清的情况,则改变体位,换成右前斜位、半卧位,与此同时摄入500 mL左右的饮用水,可消除胃及肠内的气体,或者加压探讨等方式,提高图像显示的清晰度和效果[2]。

1.3 统计方法

通过spss11.5对临床材料进行统计分析,运用χ2对计数数据进行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P<0.05为差异的显著性,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对于超声波定位诊断和手术定位的诊断对比应用独立的χ2检验。

2 结果

肝外梗阻性黄疸84例患者进行超声波定性检查,对病变部位的显示率是100%,病因的诊断准确率是84.5%,见表1。

另外,应用超声波诊断和手术定位诊断进行独立的χ2检验,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肝外梗阻性黄疸的病变原因是导致胆管不同情况的阻塞、梗阻引起的,是临床常见的肝脏黄疸病变。及时、有效、准确的诊断治疗同时对发生梗阻的部位进行准确的定位和定性,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手术治疗及预后情况。随着医学技术和影像诊断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这些技术在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超声波的诊断方式,其具有微创、操作方便、安全、费用低等优势,同时在梗阻性黄疸的性质、病变部位、症状鉴别等方面的诊断判定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3.1 肝外梗阻性黄疸病变的原因

肝外梗阻性黄疸是肝脏器官发生的病变,目前,根据临床诊断和研究该疾病病因主要是:①结石,结石是导致肝外梗阻性黄疸最为常见的病因,肝外胆管结石多发生与胆总管的下端部位,表现在肝总管和胆总管部位的结石。结石最易发生在阻塞胆管的生理性或者病理性的狭窄位置;②肿瘤,肿瘤病变导致肝胆发生梗阻性黄疸病变的概率具有其次,主要分为缩窄性和外压性梗阻。缩窄性梗阻的病变部位是肝外胆管,肿瘤的发展使得管腔填充,使得管腔缩窄而引发的;外压性的梗阻主要出现在肝外胆管之外,胆管四周随着肿瘤的发展,因压迫而使得管腔变窄或者闭塞,引起梗阻性黄疸的发生。肿瘤又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不同类型的肿瘤其危害程度、性质等存在较大的区别;③炎症,胆管及其周围的器官发生急性或者慢性的炎症病变也会产生梗阻性黄疸,其原因在于炎症使得肝胆管壁出现水肿而增厚,或者周围器官因炎症出现肿胀导致外压性狭窄;④其他原因,比如寄生虫、先天性的肝胆异常等情况也会引起肝胆的梗阻性黄疸,当前随着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以及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这些原因引起梗阻性黄疸病变的情况较少[3]。

3.2 超声波诊断肝外梗阻性黄疸

应用超声波进行肝外梗阻性黄疸的检查诊断,目前已有广泛的应用,主要进行定性、定位诊断,可准确的检查出病变部位和病因,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极为重要的信息数据。

①定位诊断:应用超声波对肝外梗阻性诊断的具体标准是:当左右肝内胆管的内径大于0.35 cm,胆总管内径大于0.8 cm时,则反映出扩张,而梗阻部位以下的胆管内径则是正常的。超声波的定位诊断主要是应用分段的手段进行:上段部位梗阻就是肝门部位的肝总管梗阻,肝内胆管扩张,左右胆管也扩张,而胆囊出现缩小的情况;中段则是肝内胆管的上段胆总管扩张,而胆囊的大小会出现不定变化;下段则是肝内外胆管扩张,胆囊变大。该文通过参照此诊断标准,应用超声波进行定位诊断,具体部位诊断如表2中数据显示,总的定位诊断符合率达到91.35%。

②定性诊断:肝外梗阻性黄疸在进行手术治疗前需要进行病因、性质等方面的确定,由于定性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手术开展、方式、预后等方面。相对CT、MRI等影像学诊断方式,超声波的定性准确率偏低,但是仍具有较高的正确性,对于不同的病因具有一定的参考和鉴别效用。该表1中,对于肝外梗阻性黄疸的定性诊断,超声波定性诊断的符合总概率高达84.77%。

3.3 肝胆外梗阻性黄疸超声波声像图特点

超声波检查肝胆梗阻性黄疸的声像因不同病变有不同的特点。其中,胆总管结石表现为胆管内形态较为规整的强回声光团,大部分伴有声影,与胆管壁之间的分界较为清晰,部分的体位变动可以明显的观察到结石的移动;胆管肿瘤癌变表现为胆管内低-中等的回声肿块,与胆管壁间的分界较为模糊,形态规则不一,不存在移动性;胰头肿瘤癌变表现为胰头的低回声肿块,其形态不够规则,边界模糊不清,后方的回声多出现逐步衰减的情况;壶腹肿瘤癌变,则表现为胆管的末端,胰头的右侧有一块较大的回声肿块;炎症等其他病因则会表现出胆管内出现突起或者多条的光泽带[4]。

该文的84例研究对象,超声波检查肝外诊断性梗阻黄疸的病因符合率为84.77%。超声波检查对于胆管上段的病因出现误诊的原因在于小或者松软的结石因为回声强度不高且后面没有声影,需要借助彩色多普勒技术进行辅助性诊断;胆管下段病出现超声波诊断误诊的原因在于下段胆管解剖的位置较深,且细又弯曲,容易受到胃脏和十二指肠内的气体和物质的影响。胆总管下段出现癌变,如胰头癌、壶腹癌等,其中胰头癌的发病率高于壶腹癌,胆总管下段癌变最低。包维(2011)认为,把超声波检测肿瘤的最大径面大于3 cm和小于3 cm最为胰头癌和壶腹癌的超声波定性鉴别诊断的一种标准[5]。另外,根据胆总管下段肿瘤癌变、胰头癌及壶腹癌的产生的位置及方式的不同,超声波检查所表现出来的声像图形也可以作为超声波定性鉴别诊断的标准。其中,胆总管下段出现肿瘤癌变的超声波声像图形显示出扩张的胆总管下段呈现出乳头状、狭窄的形状,而胰头癌的超声波声像图形显示的是截断型变化,肿瘤其自身发生扩张到胆总管内管腔的情况较为少见;但是壶腹癌则很容易突进到胆总管的下端部位,呈现肿块型变化[6-8]。

为了实现准确、有效的超声波诊断鉴别肝外梗阻性黄疸病变,在检查时需要注意充分的做好检查前的准备工作,把超声波检查仪器调节到最佳的状态,可适的进行灵活调节,选择合适的深度进行聚焦,检查时应该从横、纵、斜三个切面进行多角度的检查和观察,对于胆总管下段的显示可通过调节轴长和运转方向,并加压等方式提高超声波声像的显示效果。总而言之,超声波诊断法是当前临床诊断肝外梗阻性黄疸的主要手段,也是首选手段,可以对病变部位及发病原因进行准确的判断。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包维.超声波诊断肝外梗阻性黄疸的价值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1,23(6):144-146.

[2] 李莘,等.超声波在肝外梗阻性黄疸诊断中的应用[J].陕西医学杂志,2012,11(22):211-213.

[3] 刘锐洪.超声波检查用于梗阻性黄疸诊断价值分析[J].河北医学,2011,25(21):122-123.

[4] 孙英,等.梗阻性黄疸的超声诊断[J].肝胆胰外科杂志,2011,36(6):233-234.

[5] 肖佳连.150例梗阻性黄疸超声诊断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0(1):64.

[6] 申建华.超声在梗阻性黄疸中的价值探讨[J].中国医疗医学杂志,2013,21(21):256-257.

[7] 马丽.ERCP对梗阻性黄疸诊治探讨[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2012.

[8] 孙颖.B超检查在梗阻性黄疸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保健营养,2012(12):214-215.

(收稿日期:2014-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