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外科学论文范文,外科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手术通过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效果

  • 投稿蔡的
  • 更新时间2015-10-29
  • 阅读量612次
  • 评分4
  • 63
  • 0

王 杰

泗洪县峰山医院 江苏省泗洪县 223912

【摘 要】目的: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患者采用改良和传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来自我院在2014 年1 月至2014 年12 月的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80 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 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观察组采用改良小切口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而后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的相关指标情况。结果: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上,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同时在并发症上,观察组为2.5%,对照组为7.5%。结论:改良后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可以有效的解除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的情况,减少手术出血量与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效果在传统方式上有一定改进,值得认可。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剥脱术;临床效果

下肢静脉曲张属于临床多发性血管疾病,一般原发性的病因主要是由于下肢的浅静脉出现不同程度病变,从而导致其出现伸长迂曲,展现为曲张的表现,其中属大隐静脉发生曲张的可能性最大。在静脉曲张情况后,下肢的血液回流受到逆行,流速降低,从而导致下肢有淤血现象,严重情况时会导致溃疡、色沉等情况,均表现为其皮肤营养状况异常[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来自我院在2014 年1 月至2014年12 月的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80 例患者,其中男性为45 例,女性为35 例;年龄范围从28 岁至78 岁,平均年龄为(51.4±3.5)岁; 病程范围为1-31 岁, 平均病程为(14.5±3.4)年;其中双侧患者31 例,单侧患者为49 例。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 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和病情等基本情况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观察组采用改良小切口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对照组患者对大隐静脉的主干做常规性的高位结扎,将金属材料的剥脱器置入到其主干的远端,将大隐静脉做剥脱。在小腿的静脉曲张处做多切口,将曲张的静脉做剥脱,随后做切口缝合与加压包扎。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小切口处理方式,采用仰卧位,对将患侧的腹股沟的股动脉做3cm 的斜切口,做分离、切断以及大隐静脉主干的结扎,将其远近端做游离、分离、切断及做相关组织静脉的结扎,将股静脉做充分游离暴露,将大隐静脉做高位结扎后将多余组织做去除。在内踝的前方处做1cm 的横切,而后分离、切断及做大隐静脉的主干做远端切断、结扎,将博托起向其近端做置入、穿出,近端做剥脱器中段的结扎,将大隐静脉的主管与内部的血栓做完全性的内翻式剥脱处理。在患侧的静脉团做多个1cm 的小切口,将其剥脱、结扎,而后做压迫式止血、缝合、加压包扎。

1.3 评估观察

观察评估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将采集到是治疗数据经由spss17.0 统计学软件做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 来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做检验,同时以p<0.05作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评判标准

2 结果

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上,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同时在并发症上,观察组为2.5%,对照组为7.5%。具体情况如表1 和表2 所示。

3 讨论

大隐静脉曲张一般治疗多采用传统大隐静脉的高位结扎剥脱手术,虽然疗效确切,但是由于手术时间较长,出血量大,创伤大,术后疤痕较多,恢复较慢等原因,其手术还需要更进一步的提升。传统手术方式使用了传统老旧的剥脱器,因此会导致切口较大,术后恢复时间较长,需要一段时间的卧床休息,同时容易发生下肢的深静脉血栓等多种并发症。一般手术如果能有效减少组织损伤,其并发症都会得到进一步的有效控制。在操作中要注意对组织游离等操作时轻柔细腻,减少血栓达到股静脉中,从而导致肺栓塞等问题。术后可以较早的进行下床活动,从而有效的避免下肢的深静脉血栓。总而言之,需要早期进行手术干预,即便炎症没有得到全部消退也可以采用手术干预来及早的消除症状。治疗的过程较短,损伤尽可能缩小,因此患者耐受力较好,同时相对而言手术费用并不高昂,普通人群可以接受。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陶君.小切I=1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联合经皮浅静脉连续环形缝扎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58 例[J]. 中国临床研究,2013,26(11):1186-1187.

[2] 吴开柱. 保留大隐静脉三大分支次高位结扎术[J].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杂志,2012,8(35):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