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护理论文范文,护理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中国专科护理门诊特色探析

  • 投稿带月
  • 更新时间2015-09-08
  • 阅读量717次
  • 评分4
  • 23
  • 0

林陶玉 李曼

作者单位:832008石河子市新疆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护理部(林陶玉),新疆石河子大学医学院护理系(李曼)

林陶玉:女,硕士,副主任护师,科护士长

摘要护理门诊的产生和发展基于成本控制,是减少住院时间和提供更好的出院后康复医疗保健服务等的迫切需求,本研究通过对国内护理门诊的发展现状进行整理分析,剖析了开设护理门诊的必要性、意义和存在的不足,旨在为护理管理者们提供理论依据。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专科;护士;护理门诊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6.080

随着全民健康意识的加强,现有的初级卫生保健服务已经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健 康需求,护理门诊(NLC)应运而生。由于我国卫生政策、护理 教育发展的相对迟滞及具备专科护士资质的临床护理专家相 对缺乏,国内护理门诊尚处于萌芽阶段,服务范畴也较国外局限。目前仅在一些大城市率先建立了依附于医院的护理专家咨询门诊,为就诊病人进行全面的健康评估,提供专业护理技能,多层次、多形式、连续、系统的个体化健康指导以及完整的治疗护理服务等,深受患者的欢迎,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

1国内护理门诊现状

为满足广大患者对疾病的自我护理保健、操作技能及康复指导等需求,保证护理的延续性,护理门诊已成为患者首选的服务方式,已成功地应用于PICC静脉置管患者护理、糖尿病、伤口造口、孕妇围产期保健等,且初见成效。出院患者PICC导管维护和指导已成为突出的护理问题,PICC专科护理门诊的设立,为带管患者建立了强大的支持系统,解决了门诊患者置管及导管维护问题,延长导管使用时间,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1],促进了PICC技术的发展。糖尿病是一种不可根治的慢性疾病,患者本人的自我管理是治疗的基础和关键。有学者[2-3]发现,开设糖尿病专科护理门诊对患者进行个体化教育,配合糖尿病患者个人档案的使用,患者更容易掌握相关健康知识,更利于血糖的控制和并发症的预防,与糖尿病相关的致残率、致死率及医疗费用明显下降,是所有教育法中最有针对性、最受患者欢迎的教育方法。结肠造口患者出院后造口护理技术的培训和健康指导一直是护理工作的难点,造口护理门诊为患者提供与造口相关的治疗、护理、营养及预防保健知识,处理非住院期的造口并发症和慢性伤口,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3-4]。设立助产士专科门诊,为孕产妇提供定期的围产期保健服务及产后康复指导,提高了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降低其妊娠期合并症的发生率和社会因素剖宫产率,提高了自然分娩率[5-6]。因此,大量研究证实,专科护理门诊顺应了患者的多元化需求,给专科护士更多的平台提高专业技能,并通过大量的科研来开拓专科的新领域,推动护理学科的发展。

2我国开设护理门诊的必要性

2.1减轻国家及个人的医疗负担鉴于目前我国的基本国情,社区卫生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成熟,而家庭成员缺乏专业的照护技能,部分患者更愿意采用住院治疗或延长住院时间的方法来弥补不足,浪费了大量的医疗资源。设立护理门诊,开展咨询和指导工作,加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家庭成员对患者的护理能力,降低患者的入院率和再住院率,从 而节省医疗资源,减轻家庭负担。

2.2减轻医师门诊的压力为患者提供健康服务的护理门 诊护士与医师或其他学科的医务工作者在工作中互为补充,但又互不可替代。由于医护侧重面不一,专科医师注重为患 者提供治疗方案,且门诊医师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对患者进行 更多的评估及讲解以及对患者并发症进行规范、系统的筛查,而护理门诊的专科护士则能给患者提供个性化评估、个体化健康指导以及完整的治疗护理服务,有效地提高患者的就诊 满意度和依从性。随着医学科学的快速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这种多学科的合作是一种趋势和需要。

2.3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低教育状态是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慢性病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 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门诊患者的就医需求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医院良好的环境设施和医护人员的精湛技术,更多的是希望获取所需的健康知识,建立健康的行为方式。在护理门诊工作的专科护士扮演着重要的教育者角色,她们通过多样化健康宣教既能满足人们的健康需求,又有利于开展慢性病的二级预防工作,从而降低疾病的致残率及死亡率,提高患者的健康素质。

3我国开设护理门诊的意义

3.1有利于专科护士的成长随着诊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护理专业化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并在专科护理领域发挥带头人作用已经成为新时期面临的课题。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建立和发展专科护 士培训制度是提高护理专业技术水平和促进护理专业发展的重要策略,也是与国际护理接轨的基础。护理门诊的设立有利于引导护士把专科护理研究作为自己职业规划的一部分,使护士将个人的努力方向定位在某个方面做到精益求精,成为专科护理的顶尖人才。

3.2成为中国护理向专业化发展的实践形式护理教育和护理实践是护理专业发展的基础。我国专科护士的培训与使 用尚在起步阶段,大部分医院对专科护士的培训较为重视,但在临床实践中并未给护士提供较多的平台。专科护士多由丰 富经验和高超技能的高年资护士及受过高等护理教育的护理 硕士和博士组成,但其经过培训后并无太多机会能专职从事专科工作,极大地浪费了宝贵的人力资源。而护理门诊的设立为这些专科护士的实践提供了重要平台,让她们既有机会 发挥亟待解决问题的潜能,又能用护理科研来指导护理实践,促进了护理专业化的发展。因此护理门诊的出现是中国护理专业发展重要的实践形式。

3.3强化患者的遵医行为遵医行为是当今医学界面临的 严重问题,其影响因素复杂,涉及患者自身、治疗和干预等多个方面,直接关系到患者病情的发展和治疗的效果。护理门诊的护士在专科护理评估、发现患者在自我管理中的护理问题、综合治疗以及康复等方面上具有更深广的知识和更高的综合能力,她们为患者进行健康评估,对患者的不良行为习惯进行专业干预,通过全方位健康教育传授疾病相关知识,强化患者及家属的遵医行为,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3.4提升医院的综合实力门诊是医院面向社会的重要窗口,服务的优劣直接影响医院的声誉,影响医院在日益激烈的医疗竞争中抢占更多市场份额的实力。通过开设护士专家门诊,建立新型的医疗消费模式,专科护士以其专业化知识和技能,吸引广大就诊患者,满足患者的多元化需求,加强了护患沟通,缓解了健康需求和医疗资源的矛盾,提高了医院的护理质量,进而提升医院的综合实力。

4开设护理门诊存在的不足

4.1社会及医护同行对护理门诊的认知度低护理门诊作为新生事物,社会对其了解和认知较少,并且由于长期重医轻护的观念,护理门诊的潜在服务对象更倾向于遵从医师,而对护士的门诊服务持怀疑态度;门诊医师作为一个既得利益的团体,他们可能会担心护理门诊设立会损害医师的权益,并对他们的权威性带来挑战;护理门诊的护士很多仍在病房工作,因其病房的工作会由其他共事护士来完成,势必增加其他护士的工作量,从而引发不满。

4.2护理门诊缺乏保障机制目前提供门诊护理服务的护士多由护士长和相关科室的行政管理人员担任,他们的主要工作内容并非护理门诊的工作,从时间上不能保证护理门诊的正常运行。其次,门诊护士的工作范畴不明确,收费项目及收入分配机制等缺乏相关政策保障,不利于护理门诊护士个人和专业的发展。再者,医院管理者在协调与护理门诊相关部门的关系和帮助解决运行、发展中的问题等方面重视不足、支持不够。因此,护理门诊缺乏良好的发展环境,很难发挥出它的经济及社会价值,也会严重挫伤门诊专科护士的积极性。

4.3护理门诊的专科护士人力资源匮乏护理门诊护士作为高级护理实践者,接触大量某一专病专科的服务对象,有更多的机会发现新的护理难点问题,并将其作为科研的选题,通过科研解决这些难点问题,使临床护理实践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促进护理学的发展,因此护理门诊的护士需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护理研究生是护理门诊最合适的人选,但我国护理高等教育起步较晚,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又有高学历的护理人员较少,并且护理研究生毕业多就职于学院,担当护理教育者及研究者角色,只有极少数在临床工作。目前专科护士多由低学历、临床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承担,科研水平较低,严重制约护理门诊的发展。

总之,随着人们健康需求的多元化和护理学科的发展,护理在维护健康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开展护士门诊,拓宽了护理人员与社会接触的广度和深度,通过门诊护理专家对人们健康的影响,有利于转变其对护理工作的陈旧观念,获得社会对护理工作的认可和重新定位,从根本上提高护士的社会地位。护士门诊不仅满足了出院患者对延续护理服务的需求,同时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及护士专科护理水平,推动了护理学科专业化发展,为医院创造了经济、社会效益。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王红,卢慧芳,戴海燕,等.PICC护理门诊的实施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4):297-298.

[2]曹政英.糖尿病护理门诊在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作用[J].吉林医学,2014,35(9):1965.

[3]杨明莹,张丽霞,王俊,等.延续护理服务对造口患者出院后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2):154-156.

[4]陈玲玲,陆海英,施雁.上海地区肠造口患者对造口护理门诊需求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31(7):11-14.

[5]关文文,尹姣,肖锐.开设妇产科护理专科门诊的实践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7):4142-4143.

[6]陈群,王剑鹰,周保利.助产士心理护理门诊分娩524例对比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11,40(1):124-125.

(收稿日期:2014-07-18)

(本文编辑 崔兰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