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护理论文范文,护理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基于应激系统理论的护理干预联合共情护理对艾滋病患者的影响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3-03-01
  • 阅读量41次
  • 评分0

摘    要:目的:分析基于应激系统理论护理干预联合共情护理对艾滋病患者应激反应、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5月盐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艾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共情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基于应激系统理论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心理应激情况、负性情绪评分及治疗依从性。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情绪反应、行为反应、躯体反应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艾滋病患者行基于应激系统理论的护理干预联合共情护理的效果明显,可改善患者应激反应,减轻其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建议推广。

关键词:基于应激系统理论;共情护理;艾滋病;应激反应;


艾滋病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慢性传染病,HIV会侵犯、破坏CD4+T淋巴细胞,导致机体免疫细胞和功能受损甚至缺陷,该病传播速度快、病死率高[1]。现阶段,临床多通过高效抗反转病毒对艾滋病患者进行干预,可有效延长患者生命,但患者病耻感较重,心理负担大,严重者还会出现焦虑等情绪,影响心理健康[2]。共情护理由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斯提出,强调护理中可深入他人的主观世界,了解他人感受,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不良情绪,但对心理应激改善效果不明显[3]。基于应激系统理论的护理干预可减轻患者心理应激,促进疾病恢复。但目前,临床关于基于应激系统理论的护理干预联合共情护理对艾滋病患者应激反应、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报告鲜见,因此本研究选取120例艾滋病患者展开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5月盐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艾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35~55岁,平均(45.00±7.40)岁;抗病毒治疗2~10个月,平均(6.00±3.23)个月。观察组男31例,女29例;年龄36~55岁,平均(45.50±7.35)岁;抗病毒治疗1~11个月,平均(6.00±3.25)个月。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符合《艾滋病诊疗指南(2011版)》中艾滋病的诊诊标准[4];(2)具有发热、盗汗、腹泻等症状;(3)规范化抗病毒治疗≥1个月;(4)对研究内容知情且自愿签署协议书。

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躯体疾病;(2)肝肾功能障碍;(3)合并血液系统、免疫系统疾病;(4)具有精神类疾病或病史;(5)严重认知障碍;(6)临床资料不完整;(7)配合度差。

方法:两组均接受常规护理,如简单健康宣教、心理疏导等。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共情护理:(1)加强培训:加强对护理人员共情护理专业知识的培训并进行考核,考核通过后方可加入护理小组。(2)共情式倾听:与患者交谈前搜集好患者相关信息,基于具体情况,护理人员将自己设定为患者角色,以患者角度思考问题,与患者进行访谈,耐心倾听其疑虑及诉求,交谈期间注意做好表情管理,不可露出惊讶、诧异等表情,若患者交谈期间情绪波动大,及时转移话题。(3)共情护理: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与患者面对面沟通,拉近护患距离,表达共情感。护理中应增强同理心、共情力,站在患者角度思考问题并给予护理措施。由于病耻感、他人对艾滋病的歧视等多种因素,多数患者会对疾病产生恐惧、焦虑感,治疗依从性较差,护理人员应考虑到此情况,以座谈会宣讲、视频宣教、病例讲解等方式对患者进行正向引导,减轻其不良情绪。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基于应激系统理论的护理:主要包括应激源强度感知和社会支持两方面。(1)成立基于应激系统理论的护理小组:选择经验丰富、资历较深的艾滋病主治医师、心理医师、护士长、护理人员成立小组。查阅文献、参考临床经验,结合患者情况制定基于应激系统理论的护理计划。(2)应激源强度感知:(1)认知干预:小组中责任护士将艾滋病相关知识、干预方法制作成图文的形式,向患者及其家属发放,通过开展座谈会、讲解PPT、播放视频等,详细介绍疾病知识。组织病友交流会,通过患者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互相分享自己的经验与心得,增强患者认知度,引导其对疾病的正向认知。(2)放松疗法:a.腹式呼吸法:指导患者站立或坐位,吸气时腹部慢慢鼓起,呼气时最大限度向内收缩腹部,胸部不动,呼出气体。b.肌肉放松法:吸气时肌肉紧张、呼气时肌肉放松,以此循环,每组肌群持续10 s左右,之后放松20~30 s,重复2~3次,1次/d,15 min/次。c.音乐疗法:依据患者喜好、性格特点,播放轻松舒缓、优美的音乐,并讲解音乐的情感,引导患者保持身心放松。(3)社会支持:进行情感干预时邀请患者家属一同参加,告知其家庭成员支持的重要性,增强患者精神寄托与情感支持。叮嘱患者家属多鼓励及安慰患者,向患者及其家属播放正能量视频,2次/周,30 min/次。告知患者保持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应注意改善自身的形象。

观察指标:(1)心理应激反应:采用心理应激反应问卷(SRQ),主要有情绪反应、行为反应、躯体反应3个项目,每项28个条目,采用5级计分法,总分28~140分,分值与心理应激水平呈正相关。(2)负性情绪评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负性情绪,SAS共20项,每项4级评分标准,简单相加得出粗分,粗分×1.25取整数为标准分,<50分表示无焦虑症状,≥50分表示有焦虑症状;SDS标准分得分方法同SAS,<53分为无抑郁症状,≥53分表示有抑郁症状。分值与焦虑、抑郁程度呈正相关。(3)治疗依从性:小组自制治疗依从性调查表,分值范围0~100分,a.不依从:0~60分;b.一般依从:61~89分;c.依从性良好:≥90分。依从性=(依从性良好+一般依从)例数/总例数×100%。

统计学方法:数据应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心理应激反应情况比较:护理前,两组情绪反应、行为反应、躯体反应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情绪反应、行为反应、躯体反应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心理应激反应情况比较(±s,分)

两组负性情绪情况比较:护理前,两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负性情绪情况比较(±s,分)

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观察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n(%)]

讨论

艾滋病可对人体正常免疫系统造成严重破坏,导致免疫功能进行性丧失,易造成各类疾病发病率大幅上升,威胁患者身体健康[5]。经长期临床研究发现,多数患者伴有自卑、焦虑等负性情绪,极不利于患者生命的延续[6]。共情护理可使患者有同理心、共情感,对于情绪疏导具有一定意义,但对患者应激反应作用不明显,有待改善。

王方圆等[7]认为,应激系统理论涉及应激刺激、认识评价、应对方式等多种因素,通过对该类因素进行干预可促进机体创伤后恢复。心理应激反应可直接反映患者承受压力、遭遇逆境时的心理状态,心理应激反应越明显,提示患者心理压力越大,越容易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情绪反应、行为反应、躯体反应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结果说明,基于应激系统理论的护理干预联合共情护理可减轻艾滋病患者心理应激反应。主要是因为研究中对护理人员加强共情护理培训,可确保护理工作的专业性。通过共情式倾听使患者得到良好的倾诉,对于减轻心理压力有一定作用。共情护理可使患者有共情感,对护理人员建立信任,提高依从性。在此基础上,应用基于应激系统理论的护理干预,通过应激源强度感知、社会支持两方面护理,引导患者正确面对疾病,树立正向观点,减轻自卑感。放松疗法使患者身心得到放松,减轻心理压力,社会支持可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减轻心理应激反应。

本研究结果表明,护理后,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共情护理可使护理人员进入患者的精神世界,更好地理解、帮助患者;对于患者而言,共情护理可使其有共情感,更利于内心世界的宣泄,有助于减轻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联合基于应激系统理论的护理,通过健康教育可增强患者健康意识,转变错误认知,提高依从性;有效的社会支持可维持患者良好的情绪状态,增强信心,减轻负性情绪。

综上所述,对艾滋病患者采用基于应激系统理论的护理干预联合共情护理,可减轻其心理应激反应,改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建议推广。


参考文献

[1]谢美莲,王爱平张志云.艾滋病患者症状评估I具的开发与研究现况[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2,28(4):551-555.

[2]王小棠共情护理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负性情绪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18,35(3).480-482.

[3]邵英,王晶.王亚丽等门诊优化护理管理模式对艾滋病患者心理弹性自我管理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艾滋病性病,2021,27(6):594-597.

[4]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学组艾滋病诊疗指南(2011版)J].中华传染病杂志,2011,39(10):629-640.

[5]王辉,任珍,伊文薏,等中心静脉导管输液联合共情护理对艾滋病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0,36(9):693-697.

[6]王勤俭,能君,余军,等中老年HIVIAIDS患者心理弹性与抗病毒治疗服药依从性的关系[J]中国艾滋病性病,2021 ,27(7):703-706.

[7]王方圆,傅丽伟,孙志萍基于应激系统理论的护理模式联台感觉运动训练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22,19(4):19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