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基础医学论文范文,基础医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LASEK+MMC与SBK治疗高度近视的疗效分析

  • 投稿空一
  • 更新时间2015-09-18
  • 阅读量491次
  • 评分4
  • 16
  • 0

周蕾宁

辽宁省鞍山市铁东区医院眼科,辽宁鞍山 114000

[摘要] 目的 通过比较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中预防使用丝裂霉素C(MMC)与准分子激光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SBK)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评价两种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我院2010年1月—2011年6月行LASEK+MMC及SBK的高度近视病例90例(180只眼),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残余屈光度、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情况,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早期LASEK组有轻度或中度不适感。术后1周时SBK组视力≥0.8眼数比例明显大于LASEK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LASEK组视力≥0.8比例与SBK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SEK组术后3个月4只眼出现haze1级,2只眼出现haze0.5级,术后6个月消失。SBK组术后未见haze产生。结论 LASEK+MMC和SBK矫正高度近视安全,有效。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高度近视;LASEK;SBK;MMC

[中图分类号] R779.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0(b)-0148-02

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开展已经有二十年,手术技术和方式不断地发展与完善,但对于高度近视的治疗一直是关注的焦点。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特别是联合MMC的使用,在治疗高度近视中显示出良好的效果。准分子激光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SBK)是在传统LASIK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前弹力层下制作角膜瓣的新型LASIK手术,其瓣的切割面紧靠前弹力层下,角膜瓣更薄。这两种术式无疑使以前由于角膜厚度的限制而对于高度近视患者不能实施手术的难题得以解决,使手术的安全性得到提高。本文通过临床疗效观察,评价SBK和LASEK+MMC治疗高度近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自2010年1月 —2011年6月在我院进行准分子激光治疗高度近视患者90例(180只眼),其中行LASEK+MMC52例104只眼,SBK组38例76只眼,年龄18~36周岁平均(25.60±5.96)岁,男女比例为9:11。术前等效球镜-6.00~10.75D, 平均(-8.08±1.78)D,角膜厚度498~572 um,平均(532.48±28.06) um,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经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手术方法

所有手术均由同一术者完成,均采用博士伦217Z激光机。①LASEK+MMC组使用直径8.5 mm的酒精罩杯置于角膜中央,注入20%酒精,浸泡角膜上皮15~25 s后用吸水海绵吸干酒精,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和角膜,角膜上皮铲分离上皮,蒂部留在上方,常规激光切削完毕后,将浸透0.02%MMC溶液的6 mm直径滤纸片覆盖在角膜切削区10~15 s,然后用BSS彻底冲洗角膜表面及结膜囊,浸润上皮瓣并复位,并使其对位贴附良好,放置角膜接触镜。②SBK组:采用法国Moria One Use-plusSBK微型角膜刀制作角膜瓣,翻转角膜瓣至鼻侧,常规激光切削,冲洗瓣复位。

1.3术后用药及随访

LASEK+MMC组术后戴角膜接触镜5~7 d,视上皮愈合情况而定,术后1~3 d使用托百士滴眼液及迪非滴眼液,4次/d,从第4天后加用0.01%氟米龙滴眼液,术后第1个月4次/d,第2个月3次/d,第3个月2次/d,第4个月1次/d。根据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情况及屈光度、眼压情况做出调整。SBK组术后第1 d开始使用0.01%氟米龙滴眼液,4次/d,每周递减1次,持续1个月。两组术后抗生素眼液及人工泪液按常规使用。门诊随访6个月,定期复查视力、屈光度、上皮愈合情况及haze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χ2进行计数资料检验,采用独立样本t进行计量资料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术后一般情况

LASEK组术后2~3 d大多数患者有轻度或中度畏光,异物感,流泪等症状,但可忍受,在术后5~7 d取出角膜接触镜,上皮瓣愈合良好。SBK组术后患者基本无不适症状,角膜瓣愈合良好,无并发症。

2.2 术后视力

术后1周时SBK组视力≥0.8眼数明显多于LASEK组(P<0.05),说明术后早期SBK组较LASEK组视力恢复快;术后1、3、6个月两组视力≥0.8眼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见表2),说明1个月以后LASEK组的视力不比SBK组差。

2.3 术后残余屈光度

术后1、3、6个月,两组残余屈光度等效球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均为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的屈光回退。说明这两种术式疗效无明显差异。

2.4术后haze情况

LASEK+MMC组术后3个月4只眼出现haze1级,2只眼出现haze0.5级,术后6个月haze消失。SBK组术后未见haze产生。

3 讨论

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中,高度近视患者需切削的角膜组织多。目前普遍认为角膜基质床厚度应至少保留280 um,来保证术后角膜生物力学稳定性[1]。LASEK手术和SBK手术两种手术都增加了激光切削后角膜基质床厚度,扩大了可矫治近视的范围,为高度近视患者提供了新的方法。

LASEK手术是由意大利医生Camellin于1999年首创,上皮瓣厚度通常为50~70um,明显节约了角膜基质床。LASEK+MMC组术后短期有眼部不适和视力恢复慢等缺点,但是可以避免角膜瓣的并发症,对于小睑裂,深眼窝和特殊职业(如运动员、军人、警察等)的患者更安全。SBK手术是Durrie等率先介绍的基质层切削手术,所制作的角膜瓣厚度为90~110um,SBK组保留了前弹力层及角膜上皮的完整性,更符合角膜生理,所以术后早期患者基本没有不适症状,真正实现了前弹力层下的角膜基质层切削。本研究术前预算术后瓣下基质层厚度≥280um,且≥1/2原角膜厚度,这更有助于保证手术的安全性[2]。术后1周SBK组视力≥0.8眼数明显多于LASEK+MMC组(P<0.05),SBK组术后视力恢复快。术后1、3、6个月两组视力≥0.8眼数及屈光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说明两种术式矫正高度近视的疗效无明显差异[3]。

高度近视是haze产生的高危因素。Haze的形成主要由于术后角膜基底膜不规则,角膜上皮细胞增生活跃,成肌纤维细胞及其分泌的过多紊乱排列的胶原纤维出现所致。屈光度越大,切削越深,术后角膜的愈合反应越明显。LASEK的上皮瓣包含有较完整的基底膜,起到了生物性治疗性角膜接触镜的作用。上皮瓣基底膜完整可能是LASEK术后haze不明显的主要原因。另外,本研究组术后短时间(10~15s不等)应用了0.02%的丝裂霉素C,可以抑制角膜前基质细胞的生长,减少细胞生成,从而抑制haze的形成[4]。所以本研究中LASEK+MMC组术后6个月时未见明显haze形成。SBK组基本无haze形成,关键在于其保留了完整的上皮层和前弹力层,前弹力层是避免上皮细胞和角膜基质细胞接触的必要结构,在防止角膜基质细胞过度增生,维持角膜透明性上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两种手术在术后6个月均无明显haze的发生。说明两种手术在治疗高度近视上是安全的。通过本组研究可以看出LASEK+MMC和SBK手术为高度近视角膜相对较薄的患者赢得了手术机会,拓宽了屈光手术范围,通过临床观察可见,有效性及安全性基本一致。并且LASEK+MMC还有设备简单,便于开展的优点;不需要使用角膜刀,避免了角膜瓣的并发症[5];无需使用飞秒激光,价格昂贵。但其更长期的稳定性,有效性和可预测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赵海霞,关文英.SBK治疗高度近视眼的疗效分析研究[J].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2,30(10):1173-1175.

[2]陈静,韩苏宁.SBK与Epi-LASIK治疗高度近视疗效比较[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2,30(6):690-693.

[3]李丽,王建仓.SBK与LASEK治疗高度近视的比较研究[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2,33(8):32-34.

[4]郝更生,秦利平.两种浓度丝裂霉素C在LASEK术中预防haze效果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11,33(12):926-929.

[5]吴小军,张明昌.LASEK+MMC与SBK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观察[J].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13,34(3):54-56.

[6]张玙,杜之渝.前弹力层下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早期视觉质量的评估[J].中华眼科杂志,2013,49(5).

(收稿日期:2014-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