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急救医学论文范文,急救医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ABCDE-D急救护理模式在非离子型碘对比剂致急性不良反应患者中的应用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1-07-26
  • 阅读量40次
  • 评分0

  摘    要:目的:探讨ABCDE-D急救护理模式在非离子型碘对比剂致急性不良反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8年1月1日~2020年12月1日,分析300例CT增强检查中使用碘对比剂后发生急性不良反应患者,总结人群流行病学特征、检查项目及不良反应的比例,最后总结现场救治中ABCDE-D急救护理模式的救治效果。结果:本组患者普通CT增强201例,CT血管造影成像(CTA)检查99例;轻度不良反应246例,中度不良反应25例,重度不良反应29例;本组均按照ABCDE-D急救护理模式给予全面评估和现场救治,中、重度不良反应患者在救治过程中无其他突发不良事件,轻度不良反应患者观察30~60 min后离院或返回病房,恢复良好。结论:ABCDE-D的急救护理模式是非离子型碘对比剂致急性不良反应救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挽救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一旦发生急性不良反应,影像科工作人员应按照ABCDE-D的急救护理模式立即抢救,畅通急救绿色通道,从而保证患者安全。

  

  关键词:碘对比剂 急性不良反应 ABCDE-D急救护理模式

  

  随着多层螺旋CT大型设备的广泛应用,CT增强扫描已成为影像检查的重要手段之一,检查中使用碘对比剂引起的不良反应越来越受到重视[1-2]。对比剂给药后1 h内发生不良反应称为急性不良反应[3]。何平根等[4]报道,94.4%的不良反应均为急性不良反应,临床表现轻重不同,严重者因过敏性休克而死亡。因此,一旦发生急性不良反应,早期识别和早期规范救治非常关键。ABCDE-D急救护理模式是运用中国初级创伤救治(PTC)初级评估模式,即A(气道)、B(呼吸)、C(循环)、D(神经功能障碍)、E(暴露),每项评估发生异常立即处理,优先保证气道、呼吸和循环的稳定;最后神经功能障碍是指评估患者病情后,根据医嘱应用肾上腺素[5]。2018年1月1日~2020年12月1日,我们对非离子型碘对比剂急性不良反应患者中应用ABCDE-D急救护理模式,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同期收治的非离子型碘对比剂急性不良反应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男142例、女158例,年龄8~86(51.39±14.56)岁。本研究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接受CT增强扫描的每例患者在检查前均由患者或法定监护人签署CT增强扫描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检查事项

  

  使用CT血管造影(CTA)检查仪器、普通CT增强检查仪器及欧利奇高压注射器,选择右侧头静脉、贵要静脉和肘正中静脉,使用18~22 G套管针静脉穿刺,通过程序法注射碘对比剂,CTA注射剂量0.5~0.9 ml/kg、注射速度4.0~5.2 ml/s; 普通CT强化注射剂量0.9~1.3 ml/kg、注射速度2.5~3.5 ml/s。本组对比剂为碘普罗胺注射液300(碘浓度300 mg/ml)和碘普罗胺注射液370(碘浓度370 mg/ml)。检查前向患者和家属讲解使用对比剂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综合评估病情、询问既往史、现病史和过敏史,排除禁忌证、评估风险因素、心理疏导,根据病情给予不同程度的水化,将药物加温至37 ℃,检查后充分水化,观察30 min无异常方可离开。

  

  1.2.2 急性不良反应ABCDE-D急救护理模式

  

  注射碘对比剂后30 min内发生病情变化,排除患者基础疾病或者其他临床因素引起的相关症状后,优先考虑发生碘对比剂急性不良反应。按照ABCDE-D急救护理模式配合医生给予现场处理,启动应急反应系统,畅通急救绿色通道,病情稳定后立即转运至急诊科或病房。见图1。

  

  1.3 评价指标

  

  分析总结人群流行病学特征、检查项目、放射科抢救时间以及轻、中、重度不良反应的比例,放射科抢救时间定为从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到患者离开放射科。救治效果包括放射科救治过程中有无其他突发不良事件;患者最终随访结果包括治愈、好转、恶化和死亡。

  

  2 结果

  

  2.1 本组患者发生急性不良反应情况

  

  本组300例患者均在用药后30 min内发生急性不良反应,普通CT增强201例(67.00%),CTA 99例(33.00%);轻度不良反应246例(82.00%),主要表现为发热、散在荨麻疹、皮肤瘙痒、头晕、口唇/头皮/舌根麻木、恶心、呕吐、咽部不适、干咳、打喷嚏、鼻塞、眼睑水肿、腹部不适、胸闷、乏力、结膜充血、耳鸣/听力下降等;中度不良反应25例(8.33%),主要表现为剧烈呕吐、声音嘶哑、全身荨麻疹、颜面部浮肿、皮肤潮红、表情淡漠等;重度不良反应29例(9.67%),主要表现为意识丧失、大汗、血压下降、抽搐及呼吸困难等。

  

  2.2 本组患者救治情况

  

  本组均按照ABCDE-D急救护理模式配合医生,给予全面评估和现场救治,246例轻度不良反应患者在CT室观察30~60 min后,观察期间未发生其他不良事件,安全返回病房或到门诊继续就诊或离院,治愈率为100%;54例中度和重度不良反应患者在CT室进行现场救治病情稳定后,由医院急救小组接回急诊科或由主管医生接回病房,放射科抢救时间(22.72±15.08)min, 抢救期间未发生其他不良事件,患者治愈率为100%。

  

  3 讨论

  

  3.1 提高碘对比剂急性不良反应的认识

  

  碘对比剂主要分为离子型和非离子型两大类,其中每类又包含单体和二聚体,其中非离子型低渗对比剂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6]。尽管非离子型碘对比剂已取代以往的离子型碘对比剂,使相关的不良反应明显减少,但若处理不及时会引起严重后果,甚至危及患者生命[7]。不良反应按照注射后的发生时间分为急性反应、迟发性反应和极迟发性反应,最常见是急性不良反应,88.9%的急性不良反应发生在注射后15 min内[8-10]。因此,注射碘对比剂后应严密观察30 min, 一旦出现急性不良反应,应立即处理,强调早期识别和影像科现场救治的重要性。

  

  3.2 培养护理人员急救意识和降阶梯思维

  

  碘对比剂急性不良反应尤其是重度不良反应,早期救治应强调时效性,培养护理人员急救意识,一旦患者出现不适症状,立即应用降阶梯思维模式,评估是否严重过敏反应所致,做好现场抢救的一切准备,并立即启动应急反应系统。

  

  3.3 应用PTC培训模式规范培训

  

  PTC主要培训对象是急诊和院前急救人员,以规范化、标准化、实用化程序和措施,处置各类创伤患者为主要培训内容,提高临床医生应对创伤患者的紧急处置能力[11]。PTC模式强调以第一时间解除生命威胁和提供生命支持为目标,强调时效理念,要求参与抢救的医护人员应在最短时间内,对患者全身状况进行迅速而准确的判断,及时发现并处理危及生命的异常情况,为转运和后续治疗赢得宝贵的时间[12]。PTC以A(气道)、B(呼吸)、C(循环)、D(神经功能障碍)、E(显露)为主线,进行评估和紧急处置,要求2 min内完成初步检查,在现场以最短时间挽救患者生命。我们应用此模式培训影像科护理人员,提高其急救意识和现场处置的能力。

  

  3.4 备好急救物品和药品

  

  在影像科使用碘对比剂的护理单元均配备急救车和监测设备,急救车内物品和药品均与临床科室相同,满足患者出现严重过敏反应和呼吸、心搏骤停时抢救的需要,按照护理部的要求规范管理,护士长定期检查,保证急救物品完好率为100%。

  

  3.5 定期应急演练

  

  相对于临床科室而言,影像科意外事件发生率低,护理人员参与抢救机会少,容易遗忘培训的急救知识和急救技术。为了保证护理人员遇到意外事件时能够正确处理、及时抢救,定期进行模拟情景演练,每季度进行ABCDE综合评估、肾上腺素、紧急处置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对碘对比剂急性不良反应的应急处理能力,为患者的后续治疗赢得宝贵时间。

  

  3.6 畅通急救绿色通道

  

  急性不良反应的救治需要影像科的现场抢救、急诊或病房的后续治疗,当患者发生严重过敏反应时,在积极现场救治的同时,早期启动应急反应系统,如拨打院内急救电话或住院科室的电话,边抢救患者边迅速转运,缩短患者获得更专业救治的时间,稳定生命体征,促进早期康复。

  

  综上所述,影像科工作人员应高度重视碘对比剂的急性不良反应,严格管理对比剂的使用,熟悉急性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培训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培养急救意识和降阶梯思维,做好碘对比剂使用前综合评估,重视高危因素,做好心理疏导,合理掌控对比剂用量和注射速度,严密观察、早期识别,一旦发生急性不良反应,按照ABCDE-D的急救护理模式立即参与抢救,畅通急救绿色通道,保证患者安全。

  

  参考文献

  

  [1] Qureshi N,Shah A,Eaton R,et al.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CT in nodule characterization:How we review and report[J].Cancer imaging,2016,16(1):16.

  

  [2] Egbert R,De Cecco C,Schoepf U,et al.Delayed adverse reactions to the parenteral administration of iodinated contrast media[J].American Journal of Roentgenology,2014,203(6):1163-1170.

  

  [3] Ronco C,Stacul F,McCullough P.Subclinical acute kidney injury(AKI)due to iodine-based contrast media[J].European Radiology,2013,23(2):319-323.

  

  [4] 何平根,王广平,崔纪民,等.18例非离子型碘对比剂不良反应分析及防治体会[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8(2):204-206.

  

  [5] 苌海华,李超乾,王威,等.初级创伤救治体系在急诊科院前急救的临床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5,31(8):1378-1379.

  

  [6] 周代全.非离子型与离子型碘对比剂的临床安全性对比研究[J].国外医学,2000,23(3):142-145.

  

  [7] 慕朝伟,吴永建,袁晋青,等.非离子型碘造影剂的过敏样反应[J].中国循环杂志,2007,22(3):172-175.

  

  [8] 张振红,解丙坤,洒盼盼,等.碘对比剂不良反应的病例特点和护理干预措施[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1):77-79.

  

  [9] 刘贺萍.如何防治碘对比剂过敏样反应[J].临床误诊误治,2017,10(30):123.

  

  [10] 曹建勋,姚国立,张康燕,等.20418例CT检查非离子型碘对比剂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7,25(11):82-86.

  

  [11] 张震,张敏,刘兆娥,等.PTC“瀑布式”培训对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综合能力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16):7-8.

  

  [12] Amiri H,Gholipour C,Mokhtarpour M,et al.Two-day primary trauma care workshop:early and late evaluation of knowledge and practice[J].European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2013,20(2):13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