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儿科医学论文范文,儿科医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行为护理干预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 投稿艺名
  • 更新时间2015-09-15
  • 阅读量849次
  • 评分4
  • 62
  • 0

刘春雨

长春市儿童医院呼吸科,吉林长春 130061

[摘要] 目的 探讨行为护理干预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效果和应用。 方法 选取该院2010年3月—2014年3月收治脑瘫患儿20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03例,采用行为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102例,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儿症状改善情况。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评分方面,两组患儿护理前无差异性(P>0.05);护理后观察组在心理、认知、知觉、语言、运动功能和关节活动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行为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儿治疗效果,改善预后,降低残疾发生率,在改善患儿生存和生活质量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行为干预;小儿脑瘫;康复

[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1(a)-0149-03

[作者简介] 刘春雨(1973.4-),女,吉林榆树人,大专,主管护师,研究方向:小儿呼吸及神经内科方面的临床护理。

小儿脑瘫(CP)是临床常见疾病,是由于婴儿出生前或出生后一定时期内脑组织发育受到损伤从而导致运动功能障碍和姿势异常的临床综合征,也是影响小儿智力发育、语言障碍、运动异常的主要疾病。病例分析表明[1],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是脑瘫的主要原因。国外资料报道[2],美国每年出生5万体重不足1 500 g的早产儿,在85%的存活者中,5%~15%患大脑性瘫痪,25%~30%出现学龄期精神障碍。据我国资料报道[3],我国脑瘫患儿的发生率占新生儿的2.8%~4.0%,其中早产儿脑瘫发生率为29.13%。目前,小儿脑瘫已成为社会和医院普遍关注的问题。因此,早期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改善小儿智力、身体运动和协调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对该院2010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103例脑瘫患儿进行行为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脑瘫患儿205例为研究对象,经临床诊断,符合2006年第2届全国儿童康复暨第9届全国小儿脑瘫康复学术会上通过的《小儿脑瘫的诊断标准》[4],其中,早产儿97例,低体重产儿77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31例。经患儿家属同意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03例,男58例,女45例,年龄6个月~5岁,平均34.5±3.4个月;脑瘫分型:不随意运动型27例,痉挛型21例,共济失调型16例,肌张力低下型10例,强直型9例,混合型20例。对照组102例,男55例,女47例,年龄6个月~5岁,平均35.8±4.1个月;脑瘫分型:不随意运动型19例,痉挛型23例,共济失调型14例,肌张力低下型16例,强直型8例,混合型22例。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心理、药物、饮食、功能锻炼等常规护理方法。

1.2.2 观察组 给予行为护理干预措施。针对患儿脑瘫的程度如智力、视力、营养、肌张力、神经发育程度、运动能力发育程度等,对患儿进行有效评估,制定有针对性、科学、完善的行为护理干预计划。

(1)心理护理 脑瘫患儿由于脑功能受损,没有正常儿童生长发育的体验,会出现情感、行为等障碍,常表现爱哭、情绪不稳、 孤僻、自卑等,患儿家长也会出现悲观、烦躁、苦闷等心理[5]。护士应充分观察患儿的情绪变化,多于患儿进行沟通,指导其表达自己的意愿和需求;向患儿家属讲解脑瘫发生的原因、发展、治疗、护理干预措施及预后,告知家属患儿的恢复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家长的情绪直接影响孩子的治疗和心理,使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感染、支持孩子,并在患儿周围播放愉快、轻松的音乐、儿歌、故事,树立孩子的自信心,从而最大程度的配合治疗。

(2)饮食护理 根据患儿的年龄、病情进行饮食干预。脑瘫患儿多为早产儿、低体重产儿,在加上其喂养困难,容易导致贫血、营养不良的发生。因此,营养的摄入和均衡最为重要。婴儿期应给予母乳喂养,配合高配方奶粉,适时添加辅食;1岁以上患儿要根据所需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的饮食,以及时补充营养成分,增强抵抗力,同时促进脑组织修复;对吞咽困难患儿应进行流食或半流饮食,喂饭时用将大拇指放在患儿耳前下颌关节,食指放在下唇与下颏后以稳定嘴部,用浅平勺喂入口中。注意要少量多餐,避免难以消化和皮蛋等含铅类的食物,以免损伤脑部发育。

(3)功能锻炼 功能锻炼时应根据患儿年龄、身体情况进行训练,6个月下患儿运动30 min/d,每项运动3~5 min;6个月以上患儿可运动2次/d,30 min/次,每项运动3~5 min。功能训练连续进行6个月。功能训练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是认知功能训练:引导患儿认识周围环境、事物,带领孩子去了解和区别不同事物的特点或颜色,如用带有颜色的圆球和正方形让孩子认识、说、拿、玩等。

二是知觉功能训练:用不同形状、颜色的物体对患儿进行定时刺激,如用冰块、热水被等刺激患儿皮肤,逐渐让患儿分辨不同物体的形状、位置、温度等。

三是语言功能锻炼:指导患儿通过口型和声带进行发音训练,让患儿通过观察自己的口型进行张嘴呼气、吸气、卷舌、模仿简单的发音等缓慢的熟练发声,及时纠正错误,利用手势、表情与患儿进行日常交流,让患儿多练习,在训练中适当给予轻柔舒缓的音乐,改善患儿不良心情,并利用听觉、感觉刺激促使其正确的发音。语言锻炼应从单音开始缓慢过度到复杂,单字过度到词语再到语句。

四是肢体功能锻炼:肢体锻炼可有效防治患儿肌肉挛缩,缓解肢体发生痉挛、强直。应根据患儿的年龄、配合能力、病情改善情况进行锻炼。锻炼时应遵循从上到下,幅度从小到大、强度从弱到强,保证肢体在无痛的范围内进行;从上肢肩关节-肘关节-指关节-下肢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依次进行活动。对肌张力偏高患儿给予牵拉训练降低肌张力;肌张力低患儿给予叩击、挤压关节肌肉训练增加肌肉紧张感[6]。运动时对患儿进行按摩,15~30 min/次,增强患儿肌肉的舒长性,逐渐增强其缓慢主动运动的能力,维持肢体正常肌张力和关节活动力,预防关节发生变形和挛缩。其后指导患儿进行站立、平衡、步行、蹲起、卧位等训练。

1.3 观察项目

观察两组患儿护理后情绪、智力、肌张力和生活自理情况等。

1.4 效果评价

根据患儿治疗情况进行评价[7]:显效:患儿肢体运动、智力发育、语言表达明显改善,肌张力恢复正常,无姿势异常,基本与同龄儿童相同达正常水平或稍低;有效:患儿肢体运动、智力发育、语言表达较入院有改善,肌张力有所恢复但为达正常水平,异常姿势减轻;无效:患儿肢体运动、智力发育、语言表达等无改善。总有效率=100%×(显效+有效)/总例数。患儿康复评分标准采用该院制定的《功能锻炼评分表》,设定6个项目30个内容,满分为100分。

1.5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录入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均用均数±标准差(x±s)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和%表示,采用χ2验。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后效果比较

经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2.2 两组护理后康复评分比较

两组患儿护理前康复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在心理、认知、知觉、语言、运动功能和关节活动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脑瘫是引起儿童智力发育和残疾的主要疾病,其治疗和护理需要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据报道[8],随着我国优生优育工作的开展,早产儿、低体重儿的发生机率逐渐减少,但脑瘫的发生率并未有减少趋势。经临床证实,孕妇孕期感染、中毒、难产、脐带绕颈及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颅内疾病等是发生脑瘫的高危因素。脑瘫的发生不仅给患儿生活质量带来影响,还对其心理造成巨大影响,导致患儿产生抑郁、自卑,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该院通过对脑瘫患儿采取行为护理干预,从心理、饮食、功能锻炼等方面入手改善其预后,减轻患儿残疾程度,增强患儿生活自理能力和生存能力。经本组资料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在患儿康复评分方面,观察组心理功能(80.6±3.3)分、认知功能(86.1±2.5)分、知觉功能(83.4±1.9)分、语言功能(82.6±2.2)分、运动功能(78.8±3.6)分、关节活动(79.6±1.9)分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罗春花[9]研究表明,对患儿实施综合康复护理可明显提高患儿的康复效果,降低致残率;秦雪梅[10]研究也表明,在儿童发展的早期,动作发展与个体认知、心理、社交等能力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性。对患儿进行早期运动康复训练及与其家庭接触、交流,能有效增强患儿心理承受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通过对本组病例的研究,本人认为,对患儿进行行为护理干预,在心理方面改善了患儿及其家属不良心理负担,使其最大程度的配合治疗;在饮食方面保障了患儿各种营养摄入和均衡,减少了营养不良和贫血的发生;在功能锻炼方面提高了患儿的语言、感觉、运动能力,为其智力发展和身体、语言的调节能力提供了有利条件,也为其在日后自己生活自理和生存能力提供重要保障。总之,行为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儿预后,降低残疾发生率,也使患儿心理、精神、情绪、功能活动得到强有力的支持,在改善患儿生存和生活质量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刘爱斌.康复护理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保健,2012(5):16-17.

[2] Ermellina Fedrizzi,Emanuela Pagliano,Elena Andreuccr,et al.Hand function in children with hemiplegic cerebral palsy:prospective followup and functional outcome in adolescne[J].Developmental Medicine&Child Neurdogy,2007(2):85-91.

[3] 越敏.护理干预在脑瘫儿康复中的应用[J].贵州医药,2012(5):474-475.

[4] 宋道岚,刘苓.综合支持干预在脑瘫患儿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77-78.

[5] 陈维华.心理干预在脑瘫儿童康复治疗中的作用[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8X):344.

[6] 禹德辉,李秀丽.立位促通训练在脑瘫儿康复中的疗效观察[J].健康必读, 2013(3):141-142.

[7] 李丽.护理干预在控制脑瘫康复患儿院内感染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11):1245-1246.

[8] Hacker Juergen,Ladinig Ursula,Wagner Johanna,et al.Inflorescences of alpine cushion plants freeze autonomously and may survive subzero temperatures by supercooling[J].Plant science,2011,180(1):149-156.

[9] 罗春花.综合康复护理干预治疗小儿脑瘫的护理体会[J].医药前沿,2014(20):311-312.

[10] 秦雪梅.教育和康复整合干预对脑瘫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影响的个案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2.

(收稿日期:2014-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