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社会科学论文范文,社会科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信息时代政府公信力存在的问题及提升路径

  • 投稿宁哲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485次
  • 评分4
  • 26
  • 0

邢旭

摘要:政府公信力是政府的信用能力,体现为社会公众对政府的信任程度,关系到政府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政府行政行为不当、行政效率低下、行政腐败等问题,通过现代信息媒体的放大效应,使政府公信力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应提高政府部门服务能力,借助现代媒体技术优化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用制度规范政府行为,提高政府回应网络舆论的能力,转变单一的行政改革思维,健全民主制度,切实提高信息时代我国政府公信力。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信息时代;政府公信力;存在问题;提升路径

一、现阶段我国政府公信力现状

在传统时代,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往往作为政府的宣传部门而存在,政府实际上垄断着新闻媒介,政府负面信息很少被报道出来,因而政府有较高的公信力。然而,近十年来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智能手机、个人电脑等电子工具的普及,使得信息得以迅速传播,21世纪也被称为“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民众可以通过手机、计算机等网络终端自由表达对社会问题的观点与建议,参与社会管理的热情高涨,政府难以实现对信息的监控。

2014年1月16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较2012年底提升了3.7 个百分点。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占总网民数的81.0%,继续保持稳定增长。2005 年我国网络普及率仅为8.5%,2013年达到了45.8%,网民的数量在迅速增长。在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政府的负面报道一旦出现,通过发达的网络得以迅速传播,在网络上得到广泛关注,对政府公信力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

2012年7月至8月,《小康》杂志社联合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中国信用小康指数”调查。调查结果显示,2011-2012年度中国政府公信力指数为67.8分,比上年度提高2.8个百分点,公众对于政府信用的总体评价居于中等偏上。在问及影响公众对政府信用评价的因素时,53.5%的受访者认为“政府行为透明度不高”对政府信用影响最大,接下来才是“官员和公务员的腐败行为”44.6%、“弄虚作假”34.2%、“政策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31.0%、“官员和公务员责任意识淡漠”25.4%。在建设政府信用最紧迫要做的事情中,35%的受访者选择了“政府工作人员树立政府为民的思想意识”。可以看出,我国政府公信力状况虽然总体上积极,但是相当数量的民众认为当前我国政府行为透明度不高,官员腐败,弄虚作假,公共政策缺乏稳定性,为民服务的意识薄弱,存在对政府的信任危机。

二、信息时代我国政府公信力存在的问题分析

1.政府政务信息公开透明度差

2008年5月1日,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开始实施,这部法规被认为是打造“阳光政府”的重要一步。该法规要求,涉及群众利益的政务信息,政府是不能够对公众隐瞒的。但在现实生活中,政府信息公开效果欠佳,信息公开程度低、公开时效性差、选择性公开或信息失真现象时有发生。政府信息公开程度低、信息真空会引发群众对政府的不信任,公众怀疑政府公布的信息的真实性,不相信政府网站公开的数据,更不相信某些公示的官员财产。

2.行政行为方式不当

一些学者认为我国政府将职能定位在“全能政府”上,社会事务无论大小具细,无论经济方面还是社会方面,政府都要介入,有利可图的事项各个部门一拥而上,出现问题时互相推诿。这种职能混乱的现象必然会导致行政效率的低下,而且干预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不该管的去管了,该管的又没有管住管好。政府对市场的监管不力,市场经济秩序不能有效建立,食品安全、生产安全问题渐渐凸显出来,必然导致民众对政府的不满。行政行为方式不当,时有发生与民众冲突的现象,甚至出现行政行为扰民问题,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权益。在市场经济中,政府部门担当的应该是守夜人的角色,而不是指挥者,所以要对政府行为有所规范。

3.政府应急管理能力薄弱

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有关政府不作为或不规范的行政行为的负面报道,通过网络媒体迅速传播,必然会影响到政府的公信力。事后面对民众的疑点和追问,政府部门不能做出及时的回应,以各种理由不接受媒体的采访,或者给出的解释过于牵强,使得政府部门形象在现代媒体的推波助澜下首当其冲。以2009年的“躲猫猫”为例,当地公安机关给出的解释明显是在糊弄民众,难以让人信服,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政府形象,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在面对重大突发社会事件时,政府部门习惯于“捂”“压”“瞒”“盖”的应对策略,封堵真实信息。在现代媒体高速发展的今天,这种传统的危机处置方式会直接导致公众的愤怒,对政府产生质疑和不满。

4.公务人员的腐败行为

英国著名学者阿克顿曾经指出:“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腐败实质上就是以权谋私,为了谋取个人不正当的私利而滥用了权力。腐败问题是我国所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政治和社会问题。如果腐败成风,行政效率必定会降低,政府的公信力就会流失,那么政府的合法性将被质疑。就目前来看,中央多次派出了巡视组到地方巡视,查处了很大一批贪污腐败官员,总体上反腐力度在不断加大,一些省部级的高官纷纷落马;但腐败案件减少的却不明显,干部队伍中的一些贪污腐化分子以权谋私,严重影响政府部门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如果不能有效处理腐败问题,人民的信任只会越来越少,政府公信力的建设就无从谈起了。

5.现代媒体对政府的冲击

现代手机、网络媒体具有迅速快捷的特点,几乎在事件发生后数小时内即可看到有关的报道,但是现代大众媒体在报道时过于简练或者带有主观偏见,发布的信息并不确切,会误导公众,造成先入为主的效应。而且公众对政府部门存在认知偏差,当看到普通民众与政府部门发生冲突的报道时,人们往往站在处于弱势的民众一方,并将指责的矛头指向政府。此外,现代媒体对公共事件的放大效应,也会影响到民众对政府部门的客观评价。然而,政府部门在面对公共事件时往往显得被动,不能及时做出回应,必然会成为众矢之的。

三、信息时代我国政府公信力的提升路径

1.推进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提高政府部门服务能力

完善机构设置与职能划分,避免多头领导,提高行政效率;要改革地方政府的机构设置,精简机构,裁撤一些处于闲置状态的部门,节约行政成本;对职能交叉的部门进行调整,明确各部门的职权范围,避免出现“九龙治水”的现象,在发生问题时,能够第一时间找到负责部门,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防止出现各部门相互推诿的现象。严格政府公务员队伍选拔制度,提升政府人员的素质,改善政府部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状,提升政府部门的服务意识,改善政府部门在群众中的形象。在提高政府部门服务能力的同时,实现权力下放。规范和引导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使非营利组织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发挥其在解决社会问题和提供公共服务中的作用,推动现代社会管理朝着“小政府大社会”方向发展。

2.借助现代媒体技术,优化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政府信息公开不仅有利于民主与法制建设,而且有利于预防官员腐败。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电子政务建设,政府部门的信息管理系统已比较完善,但是,浏览政府部门网站时不难发现,多数政府网站上的信息大多是几年前的,很难看到最近发布的信息,这无疑造成政府信息系统的闲置与浪费。所以要借助现代网络的普及优势,统一政府信息发布平台,及时发布政务信息,提高信息发布的质量,保障公开信息的真实性。严格对地方政府公布信息的审查制度,对公布虚假信息的部门和人员进行处罚;充分利用高速发展的现代媒体和已建成的信息系统,借助现代技术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继续推进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让人民了解和相信政府。

3.用制度规范政府行为

“要将权力锁进制度的笼子里”,更多的发挥制度对政府部门的约束与监督,而不是单纯地依靠巡视、学习等运动形式。运用法律制度制约政府行为,真正发挥行政体系内部监督机构和审计机构的作用,而不是依靠网络曝光的方式“倒逼”政府反腐。从长远计,要求政府机关必须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得以行政权力干预正常的社会、经济活动,不得滥用职权,更不允许以“人治”代替“法治”无视国家法律的行为。在政府行政过程中,严格要求行政人员做到公正执法、文明执法,不得采取粗暴的行政方式损害政府形象,要保证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行政权力侵犯。对于侵害公民合法利益的行政行为,必须依法追究责任,给公众一个合理的交代。真正实现制度对政府行为的制约,让政府部门的权力真正做到为民所用,为民谋福利。

4.加强应急管理,提高政府回应网络舆论的能力

要加强政府回应制度建设,从制度层面要求政府及时对民众的诉求做出回应,促进政府回应工作的规范化、程序化。提高各级政府部门应对媒体舆论的能力,及时发布重大突发事故的调查进展,通过新闻发布会、官方网站、微博等方式将真相第一时间告知民众,实现信息的良性互动;对于事件中涉及的行政部门应承担的责任应予以明晰,决不护短。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如果一味隐瞒真相,只会使民众更加相信不正当途径流传出来的信息,使政府处于被动地位。尤其是在信息社会背景下,政府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保持与民众的良性互动,及时回应热点公共问题,用事实纠正人们的认知偏差,以获得公众的理解和认可。

5.转变单一的行政改革思维,健全民主制度

我国政府改革长期以来持单一的行政改革思维,认为通过行政体制改革能够解决政府管理层面的所有问题;实际上行政体制改革只能解决政府管理层面的一小部分问题,更深层次的问题靠行政改革似乎很难解决;因此要推进政治层面的改革,健全民主制度。优越的民主制度要发挥其作用,关键在于实施过程,要观察其在实际运行中能否高效运转,能否维护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实现人民的诉求。一方面,在政治体制改革中要理清司法、行政、立法的关系,实现司法与行政相对独立,真正发挥人大对行政与司法部门的监督,如果人大能够实现对政府部门、司法部门强有力的监督,对于预防腐败和司法公正等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切实使法律赋予人民的权利得到具体的实现,使人民群众有效地参与到政府管理中去,真正发挥对政府行政人员的监督作用,让行政官员真正回归到人民公仆的位置。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杨畅,王前.政府绩效评估:中国政府公信力建设的价值与逻辑[J].伦理学研究,2011 (2).

[2]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北京: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4-01-16.

[3]鄂璠.2011~2012中国信用小康指数:社会信用趋于好转透明度对政府信用影响最大[J].小康,2012(9).

[4]邢鹏飞.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探赜[J].商业时代,2013(18).

[基金项目:内蒙古大学校级创新基金“城市绿化管理的优化研究”(项目编号:201310132)]

(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学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