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学前教育论文范文,学前教育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高校助推学前融合教育发展的实践模式——以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幼儿园为例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2-11-17
  • 阅读量47次
  • 评分0

摘    要:随着融合教育的兴起,国内掀起了介绍与研究融合教育的热潮。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融合教育的入学率已经取得很大的成功,但是融合教育的质量问题却逐渐浮出水面。如何提升融合教育的质量,促进特殊儿童的有效发展,成为当今融合教育面临的一个热点话题。该研究以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托幼融合儿童园为例,介绍一种依托高校资源的多元融合协同办学模式。


关键词:学前融合教育; 高校;实践模式;


The Practice Mode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Preschool Integrated Education:Taking the Kindergarten Affiliated to Guiyang Preschool

Education College as an Example

WANG Xin


Abstract:With the rise of integrated education, there has been an upsurge in introducing and researching integrated education in China. After years of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the enrollment rate of integrated education has achieved great success, but the quality of integrated education has gradually been exposed. How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integrated education and promote the effectiv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with special needs has become a hot topic in today's integrated education. Taking the kindergarten affiliated to Guiyang Preschool Education Colleg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multi-integrated collaborative school-running model relying on the resource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preschool integrated educa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ractice mode;


1 高校特教专业助推融合教育发展的必要性

1.1 现实审视:融合教育发展的诉求

随着融合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深入,越来越多的特殊儿童进入普通教育环境接受教育。截至2020年底,随班就读在校生43.58万人,占特殊教育在校生的比例为49.47%[2],这意味着我国有将近一半的特殊儿童是在融合教育的环境中接受教育。我国融合教育的入学率已经取得很大的成功,融合教育发展的焦点开始从“量的追求”转向“质的提升”,各学者开始探索融合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模式和策略[3]。除了简单地将特殊儿童安置在普通教育环境中与普通儿童一起接受教育外,融合教育还要进一步思考和探索如何实现社会融合、心理融合,促使特殊儿童获得良好发展,改变目前随班就读出现的“随班混读”“随班就座”局面。


1.2 高校担当:为融合教育的发展提供助力

伴随着融合教育的不断演进,对于融合教育师资的培养提出了必然要求,这就需要整个教师教育体系的变革。高校特殊教育专业作为培养特殊教育行业人才的摇篮,不仅是特殊教育相关知识与技能的传递者,还是中国特殊教育的思想、观点、理论、范式和潮流的重要研究基地,对于特殊教育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遵循教育发展规律,主动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主动聚焦社会对融合教育的需求,大力培养社会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因此,随着融合教育思潮的发展,高校特殊教育专业必须为此做出改变,实现自身服务内容与服务对象等方面的转型,为融合教育的发展助力。


1.3 发展所需:学校双高建设的要求

《贵州省支持职业教育发展若干措施》要求职业院校要围绕贵州新型城镇化产业布局发展和需要调整专业结构,开设相关专业群[4]。为顺应职业教育发展需求,根据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我校)“双高建设”目标要求,我校组建了由学前教育、早期教育、特殊教育三个专业组成的学前教育专业群。其中,以学前教育(省级骨干专业)为核心、以早期教育专业和特殊教育专业为支撑,共同对接和服务教育产业中的新兴力量和重要支柱性产业——0~6岁儿童教育、康复服务产业职业岗位群,形成有机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支撑,良性互动、共同发展,培养高质量的儿童教育、康复事业发展的人才。在“双高建设”过程中,需建设一所面向0~6岁年龄全程、类型全面的融合幼儿园,为学前教育专业群的发展提供高质量的实践基地,是新时代下学校发展的新需求。


2 高校助推学前融合教育发展的思路

2.1 依托高校,共筑产教融合新模式

托幼融合儿童园是在我校“双高建设”过程中,围绕学前教育专业群培养专保教、精托育、善融合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学校附属幼儿园为试点,努力探索建立融合幼儿园的方法和路径。引入企业管理文化、运行体制、岗位标准、工作流程,整合资源,将附属幼儿园打造成学前融合教育协同创新服务平台,发挥幼儿教师培养、高校教师科研与专业发展、服务贵州学前教育事业,儿童发展研究于一体的创新服务平台。最终希望将托幼融合儿童园打造为一所针对0~3婴幼儿、3~6幼儿和1~6岁特殊儿童提供精准服务的融合园。依托我校各专业的发展需求,托幼融合儿童园很好地聚集了学前专业、早教专业、特殊教育专业资源,形成协同的、合作的、共赢的学龄前教育体系。


2.2 打造团队,共促融合教育新发展

融合教育由于教育对象的差异性、工作内容的复杂性,对幼教工作者提出了非常严峻的挑战。目前实施学前融合教育的最大困境是师资问题[5]。为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托幼融合儿童园教师队伍,学校在高校和幼儿园之间形成融合教育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首先,在高校成立了以校级领导负责、实训中心主管、各专业教师落实的三级领导体系,构建了校外专家、校内专业教师、幼儿园教师、师范生志愿者四方协作体系,营造出领导重视、组织完备、人人参与的融合教育的良好氛围。师资团队囊括了学前教育师资团队、早期教育师资团队、特殊教育师资团队三个部分,三类教师合作探索自闭症儿童幼儿园融合教育的有效形式、内容、方法,共同开发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课程及标准。共同协作对儿童进行评估,根据对儿童评估的结果以及幼儿园能提供的支持环境及支持程度,决定是否融合以及融合的形式及时长。在个案从个训到融合的过程中,三类人员要分工协作,从各自的角度做好融合教育的支持工作,对于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反馈,共同协商解决办法,并做好个案融合过程的有效追踪及记录。


2.3 构建支持系统,共同营造全员参与的融合氛围

高质量融合教育的有效性是基于有效的支持系统[6]。为了让每一个学龄儿童都能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学前教育,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对融合教育支持体系进行构建,力求建立一个开放、包容、整合各方优势资源的学龄前特殊儿童的融合教育支持体系。在充分吸收融合教育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资源条件和发展定位,构成了一个由校外指导专家、支持性教育康复小组、各实训中心与平台教师、其他支持主体四个部分组成的支持系统。聘请学前专业、早教专业、特殊教育行业专家到我校建立“专家工作室”,建立特殊儿童融合教育专家库。校外专家负责整个融合教育运用体制以及实际运作的指导。支持性教育康复小组是由各专业教师带领本专业学生组成,师范生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掌握专业技能的过程中,结合自己的专业发展兴趣,在自愿参与和小组选拔相结合的基础上,组成不同的支持性学生小组,并在各专业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课余时间、见习实习等途径将所学运用到融合教育活动中。在幼儿园内建有感觉统合教室、特殊儿童康复中心、早期教育实训室等,各平台教师负责培训与指导幼儿园教师完成特殊儿童的个别化教育计划并实施。此外,其他支持主体包括合作的幼儿园、特殊教育机构、政府相关部门、社区等。


2.4 改革课程,聚焦融合教育师资培养

根据融合教育的需求,我校对教师职前培养课程进行了双向的变革和调整。一方面,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中增设特殊教育选修课或必选课模块。每学期为学生开设一门关于融合教育的相关课程,学生可自由选择,加强对普通师范生融合教育观念的培养。同时,丰富课程开设形式,比如专家讲座、研讨会或项目式实习等。另一方面,对我校特殊教育专业的课程进行调整,加入了“学前教育学”“幼儿园班级管理”“幼儿园活动设计与实施”等必修课程。同时,每学期开设与学前教育专业相关的选修课程,以此增加特殊教育专业学生的学前教育知识,提升其技能。


3 高校特教专业助推融合教育实践的成果

3.1 形成“2+3+N”多元融合协同办学模式

经历两年的探索,托幼融合幼儿园形成了“2+3+N”多元融合协同办学模式。“2”即基于儿童年龄与能力,将幼儿园分为两个阶段:一个阶段为托育,为0~3岁的儿童提供早期教育;另一个阶段为幼儿教育,主要为3~6岁的儿童提供学前教育。“+3”即基于融合教育理念和因材施教理念,打造集“个训+集体+融合”的综合性新幼儿园。特殊儿童可在全天或者部分时间进入个训课或者集体课程进行个别化教育及补救式教学。当儿童具备一定能力时,可全天或者部分时间进入早教班或者幼儿班进行学习。“+N”即基于协同育人理念,推进多方力量融合联动,打造集“中心、园区、校区、社区”的学前融合教育体系,构建集“学前教育专业、早期教育专业、特殊教育专业”的协同育人共同体。


3.2 形成“个训+集体+融合”渐进式融合教学模式

融合教育的核心在于为不同的孩子提供适合其身心特征的、个性化的课程支持。学校依托特殊教育专业教研组、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开展融合教育建设工作,经过不断的努力,初步构建起“个训+集体+融合”的融合教育课程体系,包括个训课程、集体课程和融合课程,为儿童逐步进入幼儿园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一对一”个训课程中,康复师会根据儿童的能力水平帮助孩子建立安坐、注意力、语言能力、模仿能力等基础能力。集体课程则以幼儿园教学模式为基础,为儿童下一步进入融合班级做准备。在集体班级中,主要是针对幼儿进入融合教育所必备的能力进行训练。针对刚进入融合班级的儿童,配备一名康复中心的特殊教育教师,特教教师根据儿童发展和能力,为儿童进入幼儿园融合教育进行阶段性的规划和设计,与普教老师做好融合沟通交流与合作。


4 实践反思

“2+3+N”多元融合协同办学模式是我校凝聚各方智慧的实践总结,是融合思潮下高职院校助推融合教育发展的一个范例。虽然经过各方努力,已经初步形成较完善的模式,但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在“如何更好地协调学前教育专业、早期教育专业与特殊教育专业三方力量进行协同办学”“如何加快融合教育课程的研究与成果转化”“如何深化高校课程教学与实践基地的合作”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参考文献

[1] 办公厅关于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的通知[EB/OL].(2021-12-31).[2022-01-20]. 

[2] 教育部.202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21-08-27).[2021-10-20]. 

[3] 魏燕荣,陈全银,黄宇亮.我国融合教育质量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现代特殊教育,2017(18):9-14.

[4] 贵州省教育厅.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州省支持职业教育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EB/OL].(2020-09-18).[2021-06-20].

[5] 刘敏.近年来我国学前融合教育研究综述[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153-157.

[6] 苏雪云,顾泳芬,杨广学.发展生态学视角下的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支持系统:基于个案分析和现场研究[J].基础教育,2017(2):84-8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