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高等教育学论文范文,高等教育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高校专利技术产业化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 投稿LeeJ
  • 更新时间2015-09-24
  • 阅读量907次
  • 评分4
  • 51
  • 0

陈向阳

(郑州大学 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摘 要:目前我国高校的专利技术产业化水平还较低,本文在归纳专利技术产业化模式的基础上,深度剖析了不同产业化模式的优缺点,提出了影响高校专利技术产业化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并给出了不同影响因素对高校采取不同产业化模式的选择方法,对提高我国高校专利技术产业化水平有一定的推进作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高校;专利技术;产业化模式;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1-0045-03

1 专利技术产业化的概念

在我国公共社会和高校学术研究领域经常会听到“产业化”一词,而很多学者经常会把其与“商业化”这个名词混淆.所以笔者认为把“产业化”和“商业化”两个名词加以区分是非常有必要的.商业化就是把专利技术这项科技成果转化为能够直接为人类服务的商品的过程,商业化成功的标志是形成了可以进入市场的商品,它的实现比较单一,仅由一个企业就可以完成,目标是达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而产业化则需要在专利技术商业化形成商品的基础上,再把其经营成一个巨大产业的过程,它是由企业群和政府以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来完成的.他们最大的区别就是产业化对社会的发展能够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

2 我国高校专利技术产业化的模式

高校专利技术产业化模式是指高校的专利技术成果以何种方式或路径进行产业化,我国高校的专利技术产业化模式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2.1 自主产业化模式

高等院校在自身科学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技术开发、生产试制、市场营销,将技术创新的三个阶段紧密地结合起来,通过自行创办企业,把产学融为一体,顺利实现专利技术转化,最终实现产业化,这种模式也是我国高校进行专利技术产业化有效路径之一.在我国,自行产业化的事例枚不胜举.郑州大学综合设计研究院就把自己的专利技术成功实现产业化,例如“投石压浆无砂砼小桩地基加固法”、“深层喷射搅拌成桩法”、“复合灌注聚氨酯硬泡外墙外保温”等发明专利和“复合保温砖”等多项实用新型专利,通过自己创办的郑州大学综合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顺利的实现了产业化.

2.2 产学研合作模式

产学研合作模式是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三方或双方参与合作,并且他们之间的合作涉及到政府、金融机构、中介机构等组织.例如创建于1999年的河南郑工橡塑模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是郑州大学依托国家橡塑模具工程研究中心的人才和技术优势,在模具开发、设计和加工过程中充分应用CAD/CAE/CAM技术,创造性地将学校与国家研究机构有机结合起来,使得专利技术顺利高效的推向了市场,最终实现产业化.

2.3 技术有偿转让模式

高校为了弥补在产业化过程中资金的缺失,直接将专利技术有偿的转让给企业,这也是我国高校进行专利技术产业化最为典型和普遍的一种模式.技术有偿转让分为专利权转让和专利实施许可.专利权转让即申请权、所有权或使用权的完全转让,这要求企业能够一次性付清转让费用;专利实施许可是在特定时间和地域授予企业独享的专利使用权,企业可以采用一次或分批付清转让费用.例如2012年郑州大学经过长期的努力研制出来的“FNC抗病毒化合物技术”专利,以400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了北京兴宇中科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创造了河南高校专利技术转让收益之最.

3 三种不同模式的特点分析

3.1 自主产业化模式特点分析

自主产业化模式包括高校控股企业和高校师生自己创办的企业.高校是知识的发源地,更是人才的积聚地,他们凭借知识、技术及人才方面的优势,在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再到产业化的整个过程中,能够及时地对整个过程中产生的技术问题进行控制,特别是在二次开发过程中,高校的优势尤为显著.因而高校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把专利技术顺利的产业化,减少了转化及产业化的时间,降低了成本.然而资金短缺成了高校的先天缺陷,在产业化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资金短缺的问题,产业化就受到阻碍,就不能顺利进行下去.高校的资金一般只能够完成专利技术的实验室阶段,在中试和产业化阶段的大量资金需求,高校一般都难以满足,因此产业化的效率也会大大降低.产业化过程中的管理问题和角色定位不清问题是高校在产业化过程中遇到另一大挑战.

3.2 产学研合作模式特点分析

产学研合作模式中,企业、高等院校及研究机构是活动的三大基本主体,他们关系平等,且各具先天优势.他们都可以凭借自身优势获得利益的需求,高校和研究机构可以为企业提供技术创新支持,企业可以帮助高校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互利共赢,顺利实现专利技术的产业化.高校和研究院人员编制有限,经费相对来说比较紧张,如果没有企业在资金方面的配合,仅有高校和研究院单独完成产业化力度大的项目是不大可能的.但是企业拥有雄厚的资金,且有较充足的人力资源,充分弥补了高校和研究院在专利技术产业化过程的薄弱问题.尽管高校、企业及研究院是本着“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合作,但合作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中产业化后的利润分配问题是关键,在目前依旧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之间的深度合作,对产业化效率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3.3 技术有偿转让模式特点分析

技术有偿转让可以把转让而获取的资金继续应用到科研中,这样可以形成“科研——生产——科研”的一种良性循环系统模式,也缩短了科研成果为生产服务的周期,能够快速实现专利技术的产业化,极力促进经济的发展.专利技术的直接转让主要就是高校已有专利技术的推广应用.在这个过程中主要靠高校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与企业联系,寻找合作的机会,大部分是靠个人的关系和企业转介绍获得合作的机会,由于高校的社会网络关系有限,因此在转让过程中存在着寻找合适企业的难度,并且高校和企业的合作规模和技术交易金额普遍比较小,涉及到的技术大多是较为简单的应用技术.

4 影响因素对高校专利技术产业化模式选择分析

上面分析了我国高校专利产业化的模式及不同模式的特点,下面从专利技术特征、高校的资源、高校社会网络方面分析不同产业化模式的选择方法.

4.1 技术特征对高校专利技术产业化模式选择的影响

Markin指出组织间的技术产业化有时候可以相对简单,而有时候会非常复杂,它取决于所产业化的技术形态[1].当技术形态完善、市场化程度较高时,这时所需要做的仅仅是生产、制造和销售,专利技术产业化就会变得比较简单;但是对于需要较大的再次开发或中试等环节、投入大且技术市场前景也不很明朗的技术,其产业化的过程就会变得很复杂.专利技术特征主要从技术资源本身衡量专利技术产业化的可行性,包括技术成熟度、技术适用性、技术复杂度等.这里我们只从技术成熟度、技术适用性和技术复杂度三个方面分析其对高校专利技术产业化模式选择的影响.

4.1.1 技术成熟度.技术成熟度是指专利技术开发的程度,成熟的专利技术需要经过小试(实验室样机、新材料实验室制备路线等)和中试(工业化样机、材料的工业化生产路线等).

因此成熟度高的专利技术可以在高校内部就产业化,也容易与企业的相关技术相匹配,通过技术有偿转让的方式,可以提高产业化的效率.对于成熟低的专利技术可以选择产学研合作的模式,三方联合对技术攻关、二次开发提高技术成熟度,最终顺利产业化.

4.1.2 技术复杂度.技术复杂度是指某项技术所包含的知识和技能的难易程度,以及该技术所融合的学科数目.专利技术的复杂度越高,从技术到产品再到产业化过程越容易出现问题.高校进入和退出的障碍就越大.因此复杂度低的专利技术适合自行产业化或者进行有偿转让,当专利技术的复杂度增加时,就需要和企业、科研机构合作进行产业化,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适合产学研合作的模式.

4.1.3 技术适用性.技术适用性是指专利技术应用的广泛性,主要考察其适用于多少行业.每个省市的情况不一样,专利技术的适用性也相差很大.在一般情况下,专利技术的适用性越大,则其应用范围就越广,产业化的效率就越高.适用性较大的专利技术一般采取有偿转让模式和产学研合作模式,对适用性较小的专利技术应采取专利权转让或普通许可.

4.2 高校产业化资源对高校专利技术产业化模式选择的影响

4.2.1 高校技术创新人才.OECD的研究结果表明,核心技术人员的转移与知识共享是成功进行技术转移的必要条件[2],因此具有后续研发能力的高素质的技术创新人才对专利技术产业化显得非常重要.当高校技术参与度高,能够对专利技术产业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全程跟踪,此时自行产业化是比较好的选择;如果高校技术研究与开发和工程化人才比较充裕,产学研合作模式可以充分发挥高校在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方面的人才优势,这样有利于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间研发人员的优势互补和对技术的联合攻关;如果高校的技术创新人才只能够完善技术性能或者开发外围技术,技术有偿转让模式是较优选择.

4.2.2 高校的科研资金.专利技术应用于社会生产活动涉及的基础研究的实验室成果、中间应用的放大试验、产业化三个阶段的资金投放比例约为1:10:100,而在我国的比例为1:0.7:100[3],因此我国高校在中试和产业化阶段投入资金甚少.高校承担的科研项目一般分为基础研究、实验室研究和产业化三类.如果高校拥有较高的科研经费,能够满足中试阶段及产业化阶段的资金需求,高校可以选择自行产业化模式进行专利技术转让.产学研横向科研项目多侧重于技术创新链中的后端,高校大多可以选择产学研合作模式;但很多高校还仅仅是承担科研项目中的基础研究和实验室研究部分,对专利技术的产业化不能够提供有效的支持,高校可以选择技术有偿转让的模式.

4.3 高校的社会网络对专利技术产业化模式选择的影响

高校的社会网络结构就是处于社会共同体之中的高校组织受非正式制度的影响和制约, 通过长期发展及内外部交往合作,形成以信任和特有交往规则为核心的社会关系网络资源[4].

4.3.1 网络认同度.在分工协作、资源共享的进程中,各方在组织文化、发展理念和运行模式中存在差异,若要有效的合作,网络认同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各方拥有较高的认同度,这样就可以较好的实现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因此可以选择产学研合作的模式;当各方的认同度一般或者较低时,高校可以选择有偿转让或自行产业化模式.

4.3.2 网络关系.网络关系在合作中主要表现为相互信任,这样各方才能相互尊重,考虑彼此的利益,满足彼此的需求,提高合作的稳定性.较好的网络关系,有利于高校与企业、社会的互动,更有利于他们之间的沟通,减少相互了解的时间,并且较好的信任关系可以激发组织成员共同努力, 以达成目标,此时高校可以选择产学研合作模式进行技术产业化.当网络关系一般或者较低时,高校可以选择技术有偿转让模式或者自行产业化模式.

——————————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Matkin G W. Technology transfer and the university[M]. New York: American Council onEducation,1990.

〔2〕梅姝娥,仲伟俊.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障碍因素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3):22~27.

〔3〕武贵龙.积极探索新型产学研合作机制[J].中国高等教育,2008(20):28~30.

〔4〕刘艳.高校社会资本影响组织创新、办学绩效的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2010(31):13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