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教育技术学论文范文,教育技术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以实验为载体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 投稿愚一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458次
  • 评分4
  • 27
  • 0

湖北省襄州区双沟镇余营小学(441100) 常晓波

实验教学是科学教学的生命线,能不断地、深层次地吸引学生关注科学,学习科学。因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实验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的功能和作用,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形成科学素养。笔者在以实验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学中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1 以实验材料为基础点 诱发探究思维

材料的选择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要因地制宜、要贴近生活,最好是随手可得、随处可见的材料,并且和学生的现实生活有着紧密联系。实验材料选择科学、搭配精当,学生操作起来得心应手,实验效果好。如教学《电磁铁》一课时,如果学生随便拿一个铁钉做成电磁铁,进行其性质的实验,通电后电磁铁能吸引大头针,然而断开电,有的却不能吸引大头针,有的还能继续吸引大头针。实验效果不理想,甚至实验失败,使学生得出了错误的结论,发现了不正确的规律。所以,教师在实验前,应进行铁钉的去磁处理,才能让学生在实验时得以顺利进行,从而让学生自己发现自然规律,掌握科学知识。这样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能力,而且能使学生有成就感和满足感,激发学生继续深入探究的欲望和内在动力。

2 以实验操作为中心点 注重探究过程

2.1 充分利用演示实验 培养学生探究潜能

教学中有些内容不便于直观讲解,特别是一些抽象的知识,就需要教师一边演示一边讲解。演示实验,是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运用直观教具,演示给全体学生看的实验,以提高科学教学的实效性,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例如,在教学4年级上册第2单元《寻访校园里的动植物》中《观察蚂蚁》一课时,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充分发挥电教手段的作用,图文并貌、形象直观地演示蚂蚁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让学生从中受到了启迪和教育,挖掘了潜能。

2.2 创造条件开展分组实验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学生课堂分组实验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重要环节。通过学生实验,学生能更细致地观察和研究一些自然现象,验证一些规律,熟悉一些简单仪器的使用和性能。为此,在指导学生分组实验时,笔者都提出明确的要求,讲清楚实验的目的和研究的问题,交代仪器的名称以及使用方法,并提供材料让学生自由选择,为学生分组实验创造良好的条件。例如,在教学《形形色色的植物》-课时,组织一部分学生捞取各种水藻、水草;到学校附近的河里打捞水葫芦;在茅草、树丛之间寻找蘑菇、地衣;遇到不常见的植物,一起查资料学习研究。学刁科学,必须有一定的实验能力,包括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观察记录、整理资料等方面的能力。经过动手实验后,各小组推选代表汇报实验结果,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完成实验报告。

3 以科学交流为关键点 体验探究成果

如果说科学实验是探究科学事实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对科学实验现象的交流分析是学生展示探究成果、实现成果共享,取长补短,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获取科学知识的关键。

由于小学生活泼好动,学生对实验表现出极大的热情,而到了交流研讨阶段,经常会陷入“无序”化状态。有的学生摆弄实验器材不肯放手,出现插嘴、不认真倾听、对同学意见不屑一顾等不良现象,使交流研讨效率大打折扣。“动得起来,静不下来”是科学实验教学中的常见的问题。只有建立一定的规则,学生才能在课堂中按照规则开展有序的交流研讨,从而学会准确地与他人交流,学会向别人解释自己的想法,倾听别人的想法,从而获得正确的认识。针对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上第一节课起,笔者就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科学探究各环节的条例,并在教学中逐项渗透,有意识地逐项攻破。如果从3年级就抓起,从每一堂课抓起,那么实验交流的有效性也就有了保证。无论是教师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分组实验,都要注意培养和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知道怎样观察,观察什么。对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进行正确的分析,知道为什么这样,并通过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规律和结论。例如,在验证淀粉遇碘酒变为蓝色时,在实验中会出现两种现象:一是用米汤在白纸上写字,过一会儿看不见字迹;二是用碘酒浸过上述写字的白纸,出现蓝色的字。此时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分析得出结论:淀粉遇碘酒会变为蓝色。在研究物体沉浮条件时,有的物体沉入水中,有的物体浮在水上,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同样体积的物体,比水轻的上浮,比水重的下沉。此时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实验,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根据现象去总结归纳,得到正确的结论和规律,灵活解决问题。

实践证明,实验的探究点来自于教师对实验的不断探索和对学生的积极诱导,来自于学生主体作用的被强化。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使学生学会在实验中探究,在探究中实验,不断地产生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就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拓展思维空间,活跃思维过程,营造探究氛围,主动探究实践,获得知识,体验科学研究过程,感悟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收稿日期:2014-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