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教育技术学论文范文,教育技术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案例评析

  • 投稿柏舟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329次
  • 评分4
  • 46
  • 0

湖北省丹江口市红旗中学(442700)吴庸丹

1前言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作为老师,要勤于学习,大胆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探索出适合新课标要求、学生特点及教学内容的最好教法。学校组织的“课内比教学”活动,让笔者在听课、讲课和评课的过程中,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从同事那里学到了好的经验和方法。下面就人教版9年级物理《浮力》这节课中的“阿基米德原理”的教学片段谈谈笔者的感受和体会。

2教学片断

学生完成教材“想想做做”活动。通过手压饮料瓶的方法,体验饮料瓶所受浮力的大小的变化,猜测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是什么。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发现:用手把饮料瓶往水里按的过程中感到水对饮料瓶的浮力越来越大。因此多数学生认为浮力的大小应该随物体浸入水中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教师对此猜想的正确与否不予置评,鼓励学生设计实验来证明。学生合作学习,设计实验方法。

教师按照学生设计的方法进行演示实验。将弹簧测力计所挂的金属块逐渐浸入水中,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逐渐减少,仿佛可以证明F浮与h有关,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可是当金属块完全没入水中后,教师有意继续增大浸入的深度,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却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再变化了。

师:实验证明F浮与h有时有关,有时无关。这两个结论似乎是矛盾的,这说明物体在部分浸没过程中不单单是浸入深度变化,还有更本质的因素有待发现,请同学们进一步观察与比较一下,金属块在浸入水的过程中除了入水深度增加外,还有什么物理量在变化?

教师向学生介绍溢水杯,将烧杯换成溢水杯,装满水后重做上述实验,引导学生观察F浮与排出液体的多少有关系吗?

学生在认真观察思考后统一思想认识,在金属块完全浸没前,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越来越小,说明浮力在不断增大,同时金属块排出的水越来越多;当金属块完全浸没后,它不再排开水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也不改变了。

通过分析归纳上述实验现象,学生重新猜测:F浮的大小与排开的液体的多少有关系。这样,探究活动又重新进入正轨。

师:F浮与G排液之间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呢?

学生分组实验,分3次测出浮力与排开的水重:

①铝块全部浸没,

②铜块(体积与铝块相同)全部浸没,

③铜块部分浸没。

比较①、②得出:F浮与物体的密度无关。

比较①、②、③得出:F浮=G排水

学生经过集体讨论,归纳得出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3评析

“想想做做”中安排的探究活动,一定要完全放手让学生去议去做,让他们经历和体验,在发现问题和学到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脑动手能力和习惯,在议和做的过程中培养交流能力、合作精神。此外,通过这个实验,也为下一步的探究活动做铺垫。

虽然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得出“浮力的大小应该与水的深度有关”的猜想是错误的,但为鼓励学生敢于猜想,不管他们的猜测是否准确合理,教师都要持肯定的态度,注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在这里教师并没有急于用自己的思想去“同化”学生的错误认识,而是站在学生的立场去“顺应”他们的认识,对“症”下药,设计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错误。这不但使学生印象深刻,还激起了他们积极分析错误原因并探究正确答案的学习热情。然后教

师改进实验装置,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审视

条件、问题、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去伪存真,发现真相,这也是培养学生反思学习能力的一个好机会。

4总结

在“阿基米德原理”的探究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出发点,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学生通过经历与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相似的过程,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感受到从错误逐步走向正确,从失败到成功的喜悦。逐渐养成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品格。

结合以上案例分析,笔者认为这节课突出了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实现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整合,是符合课改精神的,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收稿日期:2014-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