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职业技术教育论文范文,职业技术教育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的表达机制与合理引导

  • 投稿小庄
  • 更新时间2015-09-07
  • 阅读量543次
  • 评分4
  • 36
  • 0

潘月游

[摘要]文章通过问卷对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表达机制进行调研,根据所得数据对表达主体、表达渠道和表达内容做出分析。文章认为应该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基础上,采取承认并尊重、对话与服务的原则,运用分类法和数据库等科学化管理手段,发挥校园媒体作用等措施进行合理引导。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意见领袖表达机制 引导

[作者简介]潘月游(1968-),女,湖南浏阳人,吉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吉林长春1 30118)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度长春市统一战线理论研究和工作调研课题“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的统战工作调查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5)20-0112-03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社会公知针对突发事件或社会热点问题发表言论而引发网民关注,掀起网络公共舆情热潮,一个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角色“网络意见领袖”跃入公众视线。因为网络意见领袖的影响是双重的,所以对于“网络意见领袖”这一新媒体角色有必要持审慎态度。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其中学生是最大的群体,占25.1%,在校大学生中95%以上都是网民。那么,在校大学生网民中是否存在网络意见领袖?怎么认识与评价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如何正确引导并发挥他们的网络舆情正向作用?这些问题也理应成为高校在新媒体时代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的内涵界定

1.意见领袖的由来。意见领袖( opinion leader)又叫舆论领袖,是指在人际交往和信息传递过程中少数具有活动力、影响力,既非选举产生又无名号的人。这一概念源自于美国传播学者拉扎斯菲尔德等人对两级传播模式的发现:“观念往往是自大众媒介(报刊、广播、电视、电影等)开始,经过意见领袖传递而流向人群中不太活跃的部分。”即信息输出过程中不是完全直达普通受众,而是一部分人先收到,而后再由这一部分人把讯息直接传递,或经过加工之后再传递给他们周围的普通受众。这一部分人被称为意见领袖。有的信息即便直达普通受众,但要使他们在思想和行为上产生符合预期的效果,还须由意见领袖对信息做出合理解释和评价导向。

2.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内涵的界定。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是指活跃在大学生网民中,自发形成,在学习、社会经验以及社会情感等多方面具有丰富而独特的见地,同时能够将自己的思想有效传递并影响身边同学和朋辈的大学生网络用户。网络的普及化和即时通信工具的兴起,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加庞大而又便捷的网络活动空间。大学生们在其中畅所欲言,根据共同话题来发表自己的意见,表达对外界的看法,发泄各种情感情绪,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舆论力量。在这支大学生网民队伍中也不乏经常关注新闻时事热点,主动表达意见,提供知识经验,并将自己的观点有效地传达和影响身边同学的人,尽管他们理性思考的素养还不尽成熟,话语优势地位还不稳定,但他们谴责不公、弘扬正义、倡导道德、高调爱国,以强烈的社会关怀和独立的人格被广大学生认可和追随,成为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

二、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表达机制调研分析

本研究在参考大量相关理论文献基础之上,利用大学生课堂讨论和组织大学生座谈的方式,了解大学生网民的舆情关注焦点和途径,勾勒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的类别与特征,并在有关学者指导之下,认真讨论调研的目的、主题和理论假设,再将问题具体化、条理化,形成一系列可以测量的指标,编制出《大学生参与网络意见领袖表达机制调查问卷》。在不同的3所大学抽取样本共300份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84份,有效回收率为61.3%。最后采取spss技术对问卷调查收集的资料,进行单变量和多变量的统计分析。问卷问题借鉴了自我认定方法,直接调查被访问大学生个人在网络舆情传播过程中的角色,来识别意见领袖的类型倾向;也借鉴了社会经济方法,调查被访问大学生在网络舆情传播过程中影响他人或接受影响的多种可能性,通过数据集中率测量出意见领袖表达机制的共性。

1.表达主体。本次问卷调查C部分中关于“大学生意见领袖影响力因素”的测量一共有6项指标,测量结果显示,被大学生高度认同的因素分别是:C3发帖人的思想深度和意见的指导意义、C2发帖人的正义感和责任心、C4信息的准确与及时。均值显著大于3(最大值5,最小值1)。说明大学生意见领袖作为表达主体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有独特见解、善于表达意见。浏览网络意见是大学生社会信息来源的重要途径,所以大学生对网络意见的质量尤为重视,不但要求信息来源的准确和及时,还要求意见表达主体具有较强的思想功底和表达能力。其中对于网络知识的熟悉是必备的,以便经常自如地发帖。另外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独到的话题分析能力、深刻的思想启迪可以让他们得到广大学生的肯定和认同,并成为追随的对象。

第二,具备较强的正义感和责任心。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应该具备网络意见领袖的基本条件,即活跃、热衷于公共事件并愿意频繁地在网络上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并希望影响他人。同时,作为影响在校大学生的网络意见领袖,他们不但要具备舍我其谁的心理素质,还要具备较强的正义感和责任心。当代大学生虽然也存在很多社会责任缺失的问题,但总体来说他们对于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具有一定的辨识能力。大部分同学有着维护正义的强烈愿望,他们对维护合法权益、弘扬社会正义、揭露社会丑恶、传播爱心的意见领袖具有高度的认同感。

第三,现实中拥有受大学生尊重的正式或非正式身份。发帖人的现实身份在描述统计量中排名第四位,均值小于3,表明存在不确定性,但在其具体描述值中“令人尊敬”和“使用真实身份”两项条目认同度大于3。此外,针对学生干部和非学生干部比较,经T检验结果显示,学生干部普遍存在身份角色感,具有指导非学生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备成为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的基本条件。

2.表达渠道。第一,QQ空间、微博和人人网是大学生舆情传播的主要媒介。互联网诞生后,人们的部分社交活动从线下转移到了线上,针对人们的社交需求而推出的互联网应用也较多。“社交类应用”泛指具有社交功能的互联网应用,包括社交网站、微博、即时通信工具、博客、论坛等。这些网络社交应用工具也成为网络舆情传播的主要媒介。问卷A15指标“您经常浏览的网络社交平台”测量结果显示,QQ空间、微博和人人网的选择百分比分别以44%、28%、13%位列前三名。

第二,以强人际关系网来维系。美国社会学家格兰诺维特提出的人际关系理论认为,人际关系网络可以分为强关系网络和弱关系网络两种。强关系是指个人的社会网络同质性较强,人与人的关系紧密,有很强的情感因素维系。弱关系的特点正好相反。关系的强弱决定了个人获得信息的性质以及个人达到其行动目的的可能性。社交关系较强,信息传播可信度会提升,而且引起的共鸣也会更大。问卷A8指标“您在经常性活动的网络社交平台使用的身份是否真实”,测量结果显示认为是的占比为23.6%,大多数是的占比为39.8%,不是的占比只有6%。A9指标“您经常联系的网络社交人群与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圈子关系密切”,测量结果显示认为是的占比为32.4%,大多数是的占比为39.1%,不是的只占5.3%。A16指标“您上网最经常和谁聊天互动”测量结果显示,大学生在网上互动最多的人是同学,占比为49%。这些数据表明,大学生网络人际圈子主要以现实人际圈子为基础建立起来,属于强人际关系网。所以在大学生现实人际交往圈子中具有话语主导权的人,进入网络社群也容易成为网络意见领袖。或者在大学生网络人际圈子中形成一定影响的意见中心人物,会在线下依然被追捧,面对面互动,对大学生的行为和思想直接发挥影响力。

3.表达内容。大学生意见领袖隐迹于大学生网民之中,他们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成为其他大学生网民的意见领袖,也是因为他们更准确充分地将大学生的心情与愿望表达出来。问卷E部分调查结果显示,被大学生高度认同的网络表达内容分别是:E4传递爱心、E5交朋会友、E1建言献策。

第一,传递爱心,寻求帮助。大学生们认为,大多数大学生网民会参与爱心接力,也希望自己通过网络爱心传递去帮助更多的人,或者得到更多人的帮助。某些大学生因为在网络上宣传倡导和积极组织爱心活动,得到其他大学生网友的支持而成为网络意见领袖。

第二,交朋会友,沟通情感。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交友、沟通情感成为大学生重要的人际沟通方式。很多大学生有主动建立网络人际交往圈的意愿。某些大学生以创建论坛或群的方式网罗各路朋友,在维护论坛或群的过程中设置议题,引导发言,树立起意见领袖的地位。

第三,建言献策,争夺话语权。大学生是青年中掌握思想武器的活跃群体,表达欲望非常强烈。他们急切希望能够有一个渠道可以让他们尽情表达自己的思想信仰,他们之中的激进者通过大学生网友间的相互认同、相互支持,形成自己的文化圈,构建自己的话语权,并借助网络世界的巨大影响力,发挥出不可忽视的舆论影响力。

三、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的合理引导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思想基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坚定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培养认同和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用之才,是我国高校正确履行职能、服务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主动回应学生关注的热点,把大道理理直气壮、深入浅出地讲活、讲透,让同学们真懂、真信,并能够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思考探索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避免在多元复杂的现实世界以及网络世界里迷失方向,从而维护高校意识形态的安全。

2.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一是承认和尊重。从本次调研统计数据来看,大学生参与网络舆情传播的动机与方式理性成分大于非理性成分。他们的网络集会以传递爱心和社会交往为主,大多数学生对网络舆情中过激的内容持谨慎态度。具有主动谋求意见领袖地位意识的大学生占比也很少,即使存在,他们在大学校园里的影响力在可以控制的范围之内。所以,对于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的存在及其作用的认识,要客观冷静审视,既不能忽略不管,也不可小题大做。既要承认他们存在的合理性,也要尊重他们的权利诉求。

二是对话和服务。维纳在《控制论》中说:“一个体系抵抗组织程度衰变的重要方法就是保持开放。”通过多种方式包括网上网下相结合的方式与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加强对话,去倾听大学生意见领袖的心声并做出引导和帮助。对话的目的不是窥视与压制,而是为了了解和帮助大学生实现权利诉求。服务内容涉及大学生求知、就业、表达情感、提高素质和锻炼能力等方面。真正帮助他们解决在生活中面临的矛盾和困惑,才能使他们调整好心态,转变消极观念。

3.运用科学化管理手段。一是分类培养。对于有明确身份的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包括版主、学生干部、社团领袖等,因为他们的身份确认需要官方或媒体组织的认可,所以学校对这类意见领袖要把好“入口关”,加强过程化管理,培养自由而负责任的校园代言人。对于那些没有明确身份,但在网络上却非常活跃并具有一定影响的大学生网络领袖,更合适的办法是树立在同一话语体系中拥有主流观点的意见领袖,推动多元化的观点平等交流,在舆论结构上形成平衡,既不能实施道德绑架,也避免网络暴力现象。

二是数据库管理。建立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数据资料库,对这一群体进行长期的跟踪和观察。在危机情境下,及时调动作为正面的意见提供者的作用,发挥消解是非、平息矛盾的作用。此外,还可以依据社会网络分析理论绘制出“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的社会网络结构图,分析其在群体中的位置、与其他成员间的互动关系,以及在舆论引导中所能发挥作用的程度,从而更好地作出管理决策。

4.发挥校园媒体的作用。校园媒体指校报、校园广播、有线电视、校园网以及电子显示屏、宣传栏等。校报、校园广播、校园电视节目是传统校园媒体的代表,以报道校园事件为主,内容吸引力差,大学生关注度很低。校园网络包括贴吧、论坛等,是校内知名度、师生认可度相对较高的校园媒体。新闻的时效性在网络媒体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其内容也是图文并茂、信息充足,对校园舆情的影响力也日益凸显。但是因为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以学生为主的采编人员专业素质不高,校园媒体的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高校要掌控校园舆情导向,必须加强校园媒体建设,这不仅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窗口,也是巩固拓展宣传思想工作的渠道,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引领大学生网络舆论走向的重要阵地。

作为校园媒体,首先应该对学校重要决策、校园热点与典型、校园变化与活动进行报道与分析,倡导进步思想。其次,要准确把握当前热点才能赢得大学生,提高引导力、吸引力和影响力。一方面需要发现学生关注的事并表达学生的心声;另一方面要多挖掘主旋律案例,用事实说话,让大学生了解真相,认清对错。最后,以校园突发性事件为切人点,利用校内各种媒介开辟专题和讨论专栏,并充分利用大学生意见领袖进行舆论引导。校园媒体与在校大学生的接触程度较高,对学生分析判断各种社会事件和问题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一旦校园媒体成为大学生社会舆情的主要导向力量,便也可成为化解校园矛盾,塑造大学生意见领袖形象,引导大学生舆情走向的积极因素。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邵培仁,传播学导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

[2](美)马克·格兰诺维特.找工作:关系人与职业生涯的研究[M].张文宏,译.上海:格致出版社,2008.

[3]熊澄宇,传播学十大经典解读[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