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成人教育学论文范文,成人教育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讨论法在管理类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 投稿凭江
  • 更新时间2015-09-22
  • 阅读量460次
  • 评分4
  • 96
  • 0

王殿安

摘要:讨论法是一种新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方法,在当今职业教育教学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经济管理类课程,如何贯彻能力本位,着力培养包括学生专业实践技能在内的职业综合能力,是摆在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因此,有必要探索讨论法在管理类课程中运用的一些基本问题。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高职;管理类课程;讨论法

作者简介:王殿安,男,无锡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教授,督导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理论与政策法规。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12-0067-03

讨论法即讨论式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精心巧妙地设置问题,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计划地将书本上的一些疑难问题、理论界的一些热点问题、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焦点问题,安排和布置给学生,采用适当的形式进行讨论,以达到释疑解惑、消化吸收所学理论知识、明辨是非曲直、提升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的一种全新教学方法。

目前,教育理论界对高职教育的定位,已经形成了共识。那就是“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为了提高就业率,打造就业力,必须千方百计地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而在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培养中,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与训练至关重要。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与训练必须落实到各门课程之中,做到技能训练课程化,能力养成经常化。

长期以来,人们一般认为,管理类课程就是讲授理论知识,不涉及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问题。实践证明,这一观点是不正确的。但是怎样在讲授管理类课程的同时,加强技能训练,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的技能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往往又会引起很多同行的困惑。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笔者深深地体会到,在管理类课程教学中,增加实践教学的内容,从而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其他能力,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完全可行的。其途径不外乎5种:(1)安排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如开展社会经济调查,撰写调查报告等;(2)安排学生的教学实习,开展工学交替活动;(3)增加校内实践教学活动,如进行综合模拟实习等;(4)探索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有计划地安排课堂讨论;(5)安排学生的毕业顶岗实习。[1]其中,科学运用讨论法上好讨论课,可事半功倍、一举多得,是提高管理类课程教学有效性和全面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现实选择。

一、讨论课在提高管理类课程教学有效性方面的作用

(一)讨论课能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高职院校的课堂容量一般都比较大,教师在课堂上所作的理论讲授,学生往往难以全部理解、消化和吸收。但是如果教师把一些疑难问题抽出来,组织学生讨论,可起到“反刍”的作用,大家畅所欲言、集思广益,依靠集体的智慧,什么难题都能得到破解,可显著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消化吸收能力。

(二)讨论课能提高学生的文字综合能力

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用人单位对实用型、复合型人才倍加青睐。一般用人单位都喜欢既懂得专业知识,又“手笔相应”的人才。而讨论课一般要求同学课前写出讨论稿,而要写出一篇高质量的讨论稿决非易事,必须下一番功夫。适当增加讨论课,持之以恒、日积月累,可显著提高学生的文字综合能力。

(三)讨论课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当前,我国正处于由工业经济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的转化过程中。知识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信息化。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谓的“信息高速公路”已经形成,而且其发展趋势是构建全球信息高速公路体系。信息社会中人们的交流非常重要,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求职就业、成就事业的必备条件。讨论课要求学生在“大庭广众”面前发言,可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演讲能力,锻炼学生的口才,提高学生的信息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与同事和谐共处的能力。这种作用是单纯的理论讲授所不能比拟的。

(四)讨论课能增强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

组织协调能力是根据工作任务,对资源进行分配,同时,控制、激励和协调群体活动过程,使之相互融合,从而实现组织目标的能力。讨论特别是采用分组讨论,轮流让每位同学担任小组讨论主持人,使每位同学都能获得锻炼的机会,持之以恒,就能显著提高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而当今社会,组织协调能力正是一个职业人所应具备的核心能力。

(五)讨论课能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能够创造出具有社会价值的新理论和新事物的各种心理特点的综合。简言之,是能独创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不竭动力源泉。创新能力同样是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最为关键的能力。在讨论过程中,为了说服别人同意自己的观点,往往会“标新立异”、“独出心裁”,迸发出一些别人意想不到的新观点、新思路,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六)讨论课能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

思辨能力就是思考和辨析能力。思考指的是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而辨析指的是对事物的情况、类别、事理等的辨别分析。敏捷的思维和准确的辨析,是人们在经济社会活动中必须具备的能力,更是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必备的关键能力。讨论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坚持经常性的讨论,能开发人的智力,启迪人的思维,增强人的辨析能力。

二、讨论课在提高管理类课程教学有效性方面的局限

诚然,讨论课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加以克服。(1)容易跑题,使得课堂教学目标难以实现。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教学组织能力,及时进行引导和纠偏。(2)容易出现一些“突发事件”,特别是当辩论比较激烈时,容易产生情绪对立。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驾驭课堂能力,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3)容易产生两极分化,活跃的学生异常活跃,内向的学生一言不发。需要教师具有全局观念,贯彻素质教育的全面性、全体性原则,启发内向性格学生积极发言。(4)容易触及到一些敏感话题。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政治敏锐性,在贯彻教学民主、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积极性的同时,不能无原则地迁就个别学生的一些偏激观点。(5)容易“刹不住车”,造成教学时间的浪费。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掌控好讨论时间,做到生动活泼、紧张有序、管而不死、活而不乱,使讨论始终在教师预设的轨道上运行。

三、上好讨论课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

讨论课是教学模式的新探索,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保障讨论课的顺利实施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总结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要上好讨论课必须把握好以下六个环节。

(一)精心设计、布置一个好的讨论题,是讨论课取得成功的前提

好的讨论题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一个好的讨论题并没有现成的标准,但教师在设计讨论题时,还是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如讨论题应是学生难以理解和消化、吸收的理论问题,应是现实经济生活中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应是理论界的前沿性问题,应是民众所关心的焦点问题。教师在设置讨论问题时,必须把握学生的思维特点、知识结构和认知规律,设置的讨论问题应尽可能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既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过于高深。简单了,学生难以体验讨论的乐趣,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太高深了,超过了学生的现实水平,他们就会感到望尘莫及。因此,教师应认真思考、反复推敲、精心设计、优中选优,布置一个恰到好处的讨论题。

(二)有效的课堂组织工作,是讨论课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讨论课是一项很复杂的教学活动,其组织教学的难度比单纯的理论教学还要大。而且课堂上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容易突发一些“小事件”,能否组织好课堂讨论对教师是一个严峻的考验。要组织好课堂讨论,必须选择恰当的讨论方式。经常使用的讨论方式有:集中讨论、分组讨论、集中讨论与分组讨论相结合等。学生的发言方式也不同,有自主发言、点名发言、自主发言与点名发言相结合等。理论讲授与讨论的结合方式也不同,可以上单一的讨论课,也可以先讲课后讨论,或先讨论后讲课等。一般来说,分组讨论、自主发言、讲课与讨论相结合,可能效果更好些。至于选择何种讨论方式,要由教师因地因时因人制宜地加以确定,切忌搞一个模式和“一刀切”。

(三)科学安排讨论课的节奏,是讨论课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所谓讨论课的节奏,是指讨论课的安排次数及每次讨论课的时间间隔。讨论课的节奏要根据教学计划的安排,结合实际情况加以确定。[2]安排过少,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安排过多,也容易引起一些负面效应。一般来说,应以每教学单元或2—3章教学内容安排一次讨论课为宜。讨论课的时间间隔也应适宜,间隔时间太短,学生不能作充分的准备,会影响讨论课的质量;间隔时间过长,又会使学生对讨论课的热情减退。一般来说,两次讨论课的时间间隔以2—3周为宜。

(四)指导学生撰写高质量的讨论稿,是讨论课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上讨论课时,学生既可以拟定发言提纲,也可以撰写详细的讨论稿。为了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使讨论课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还是尽量要求学生撰写讨论稿。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撰写讨论稿给予指导。讨论稿虽然没有固定的体例,但也有一个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问题。学生在撰写讨论稿前或撰写讨论稿的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及时和必要的指导,保证多数同学都能依靠自己的努力写出高质量的讨论稿。

(五)做好总结工作,是上好讨论课的关键环节

既然是讨论课,就应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不能给学生框框子、定调子,约束学生的思维。但是限于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经验、阅历等各方面因素,他们的观点不一定十分全面、正确,这就要求教师在总结时加以矫正。对于错误的观点,决不能迁就,必须加以纠正;对于不全面的观点,要加以补充;对于偏激的观点,要加以正确引导;对于一时讨论不清的问题,也可留作下次再讨论。教师的总结要公正、客观、全面,做到以理服人,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同时,要做到言之有物、晓之以理,简明扼要、画龙点睛,把握分寸、恰到好处。

(六)做好考核评价工作,是上好讨论课的核心要件

对同学们在讨论过程中的表现,要进行认真考核并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每次讨论结束,都要依据同学们的实际表现,给予成绩评定,作为该门课程总成绩的一部分记录在册;对于特别优秀的讨论稿,要在同学间进行交流和展示,以起到互相促进的作用;对于表现特别突出的同学,要及时地进行表扬,以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对于比较沉闷的学生,要多进行正面引导,以鼓励他们树立信心。[3]从而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讨论课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张明涛,韩斐.讨论式教学法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2010(9):151-152.

[2]刘岚.论分组讨论法在大学管理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1(3):107-109.

[3]王殿安.在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中适当安排“讨论课”的做法及体会[J].交通职业教育,2007(4):20-21.

[责任编辑 陈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