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医患关系论文范文,医患关系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预防医疗纠纷教育的探讨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0-09-10
  • 阅读量112次
  • 评分0

  摘    要: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培训的教育模式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培训的目标是为各级医疗机构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医学理论、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且能独立承担本学科常见疾病诊治工作的临床医师。现今社会优质医疗资源不足、分布不均,医疗纠纷时有发生。既往对于医学生的教育,往往只注重专业知识及临床技能的培养,忽略了人文教育、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本文针对新形势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要求,探讨在教育中如何加强参加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在人文教育、政策法规、医患沟通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关键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医患沟通 人文教育 法规教育


  住院医师规范培训是医学生毕业后通过教育磨练,培养成合格临床医生的重要学习历程,培训的目标是培养出均质化,具备良好职业品质、扎实专业知识和过硬临床技能的临床医生,培训结束后的医学生能够独立承担本学科常见疾病基本诊疗任务,为各级医疗机构服务[1]。当前我国人民群众对于健康生活的渴望及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现有的医疗服务能力的供给跟不上需求,医疗需求与供给服务能力的矛盾突出。现有医疗水平因受医疗技术水平发展的限制,存在客观的局限性。由于存在医疗水平地域差异、地区医疗资源不合理配置、广大人民群众对医疗科普知识的认知不够充分等多因素作用下造成了当前的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时有发生。部分医疗纠纷矛盾激化引发冲突,扰乱了正常医疗秩序,影响社会和谐稳定[2]201771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63号)(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对全面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加强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工作作出重要部署。本文针对新形势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要求,探讨在教育中如何加强参加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在人文教育、政策法规、医患沟通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1 提高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医疗纠纷防范能力的必要性

  目前中国特色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已基本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建已完善,为培养同质化临床医师奠定了制度基础。新形势下的医学教育改革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强化医学生质量短板的医德素养和临床能力培养做出了任务要求[3]。经住院医师规范培训的住院医师首先必须掌握好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应具备良好的品德、仁爱救助患者的职业精神,坚守职业操守[4]。既往我国医学教育重点强调专业知识学习,培养出的临床医生缺乏临床交流技能,人文关怀不足,往往只重视患者生理上的疾病,而忽视患者心理和社会因素,不能采取恰当的方式与患方沟通。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医疗救治能力不断提高,原本在人类历史上肆虐多年的感染性疾病得到遏制。得益于检查手段的日益更新,医学研究由宏观深入到微观,许多之前未明病因的疾病得到剖析,疾病的发生机制逐渐明了,加之革新的治疗手段层出不穷,让一些被人们认为是不治之症的疾病得到治愈,种种现状使得许多人认为似乎一切疾病都可以被人类征服。美好的医学前景使得人们对现代医学的期望越来越高,但现实医学技术能力的局限难以满足人们的所有美好愿望。西方医生特鲁多有一句被视为医学人文主义最具代表性的铭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句铭言揭露了现实医生工作时常常遇到的状况,医生的工作不仅仅是治疗、治愈,在医疗救治能力有限的现状下,医生往往可能提供的更多是帮助和安慰。医学技术只是疾病治疗的手段之一,而医学人文的关怀鼓励,可能对于患者疾病的愈后更为重要。201798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员会副主任曾益新在中国医学人文大会发言指出:“失去人文的医学是没有灵魂的。要充分认识加强医学人文建设的重要性,这既是医学自身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合格医学人才的必然要求,更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要求的必然要求。”在当前现状下,社会对医疗服务行业的要求越来越高,医疗机构在提供医疗技术服务满足解除患者躯体疾病之外,还要求诊疗过程中充分体现人文关怀,体现在舒适的就医感受、良好的就医环境、便捷的就医程序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机构培养出的毕业生必须能满足社会需求,这对医学生教育培养提出更高的培养目标,因此在今后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除了对医学生进行专业理论知识、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外,还应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人文素质的培养体现在人际沟通能力、政策法规、职业道德规范等多方面,以适应新医疗环境下的挑战[5]

  2 提高规范化培训医生医疗纠纷防范能力的探讨

  2.1 加强医学生的人文教育

  人文道德的教育是道德解释、道德同化的过程。施教者通过施教过程中的言传身教,受教育者通过生活中的道德情感体验与所学所感相结合,将学习到的社会道德规范转化为自身的内在道德信念,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建立正确的道德价值体系,树立正确价值观。现代医患关系模式的转变,要求医生除掌握医学医疗技术能力外,还要具备同理心,医生在关注患者身体上疾病的同时,也要关注患者因疾病所带来的心理方面的变化,医生诊疗时能了解患者在就医时的复杂心理,为患者提供优质的诊疗服务[6]。医学人文教育要给医学生树立人文关怀的医学理念,让医学生全面认识医学与社会的关系,陶冶医学生的医德情操和人文素养。部分高校通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学生进行政治引导和思想建设,培养学生树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的医德取向。以往我国医学人文教育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医学生在讲授过程中的参与度不够,教学效果往往不如人意[7]。当前国内部分高等院校主要采用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形式,进行以“贴近临床”为重点的教学改革,引入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教学、临床见习等模式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临床工作,并以此激发对医学探索的热情,此外还注重专业教师的选拔和培养,选拔德技双馨的优秀教师来承担教学任务,通过带教老师言传身教,诊疗过程中体现出的精湛医术及为人正直的品德,对规范化培训医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高校还积极鼓励医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组织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三下乡”的义诊活动等,使学生对我国医疗事业的现状有直观的认识,在继承先辈悬壶济世人文关怀精神的同时,增进对患者和生命的尊重、敬畏和关爱。

  2.2 加强规范化培训医生法律法规的教育

  现阶段,医疗领域中的各项活动均在各项法律法规的监管和指导下进行着。学习医学相关的法律法规是医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生应熟知《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侵权责任法》等与自己所从事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规范,明确自己在诊疗工作中享有的权利和应承担的义务[8]。在诊治过程中。医生应充分履行对患者的告知义务、保障患者隐私权,并严格遵照《病历书写规范》书写医疗文书。在遇到医疗争议及冲突时,有哪些医疗纠纷解决途径和渠道;医疗损害事件发生时,应如何应对和妥善处理。医学生还应学会合理运用法律法规维护医疗工作者和患者双方的权益,及时、恰当地处理部分医患矛盾。早年,我国在医学相关法律法规的教育相对欠缺,学生对法律法规的具体内容较为生疏,导致法律意识淡薄,缺乏遵循规范的操作在临床诊疗中时有发生。往往当问题发生、矛盾出现时,当事人才意识到自己可能存在违法违规的行为。作为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医学生兴趣的手段之一,培训机构可采取情景化教学模式,采用以案例或问题为导向的模式,以启发式的表达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们在课堂上能够身临其境地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此外,培训机构可通过模拟法庭的形式对案例进行模拟审判、答辩,由专家顾问对学生们的表现进行点评和指导。实践中,许多医院组织培训对象旁听医疗损害纠纷案件的现场审理,让学生对此类事件有更直观的认识,对相关法律知识的运用有更清晰的理解[9]。除上述提到的教学方式,举办法律知识竞赛也是提高培训对象法律意识的途径之一。各种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最终的着眼点均应在于切实增强规范化培训医生的法律意识,充分了解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在日后的临床工作明确知道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并尽力避免冲突的发生。

  2.3 加强规范化培训医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

  现行的法律法规规范下,医学家长主义已不再适用,患者依法享有的隐私权、知情权、选择权和权利。医生们在征求患者的知情同意时,需提供充足的信息来确保患者对风险、不良反应和其他替代方案有充分的认识。患方在明白和理解下,有选择是否接受治疗的权利。临床医生如何在繁忙的诊疗工作中,对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受教育背景的患者进行高质量、高效率、充分有效的沟通同样是规范化培训医生必修功课。以往我国医学教育常常着重临床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对医患沟通交流能力方面的教育相对欠缺[10],医学生投身临床工作后,沟通交流技能的短板方表现出来[11]。临床交流技能除了医生对患者进行医学知识的沟通之外,还要包括情感、行为等各方面的交流。步入规范化培训的医学生正好处于从医学生向临床医生角色转变的阶段,往往容易因缺乏人生阅历,沟通能力、共情能力等能力弱,难以与患方建立有效的信任合作关系。如规范化培训医生专业知识薄弱,缺乏临床经验,在与患方沟通交流时表现出不够专业、自信时,有可能失去患方的信任,造成临床工作难以顺利开展[12]。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福冈宣言》指出:“所有医生都必须学会交流和人际关系的技能。缺少共鸣(同情)应该看作与技术不够一样,是无能的表现。”临床交流技能是医学生从事临床工作时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医生规范化培训阶段是临床医生提升专业技能的一个重要途径。在临床教学中为提高规范化医生临床沟通能力,教学单位可通过开展医患沟通技巧的相关培训提高医学生的理论水平,带教老师通过讲解分析诊疗过程中医患双方的心理特点,教导医学生如何寻找切入点,使用恰当的语言较快与患者建立信任的合作关系,对待不同患者时可以采取不同的接待方法及表述方式,沟通期间如何对患者做好关于疾病的发展、并发症、转归、预后等风险的先期心理建设[13]。除讲授理论知识外,还可通过适当的沟通训练,让规范化培训医生熟悉、掌握沟通技巧[14]。目前教学单位采取“一对一”模式对规范化培训医生进行培养,规范化培训医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参加日常临床诊疗工作,参与诊疗的同时在旁学习老师如何与患者沟通。此外可通过建立“标准化病人”角色扮演的培训模式练习锻炼规范化培训医生的沟通能力[15],通过自行扮演医患角色,体会患者在就诊时的复杂心理。全体参加培训的医生进行观看并做好记录,谈话结束后对谈话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最后由老师对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讲解,针对问题进行改进,达到促进提高的目的[16]。在新型教育模式下,尽可能采用多样的教育模式,力求提高规范化培训医生的沟通能力,成为一个善于沟通的临床医生。

  3 小结

  社会的发展需求及当今医患关系的现状都要求医生必须掌握扎实过硬的临床技能和较好的医患沟通能力,这就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提出了更严格、更高标准的要求。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规范化培训医生是临床教学的培养目标。临床带教的老师应在临床中“言传身教,立德树人”为学生做表率,以感传身教的方式培养学生,让学生时刻谨记“医学生誓言”,不忘初心,恪守行业道德规范。为社会培养出具有合格医疗技能、良好职业道德和较好医患沟通能力的规范化培训医生,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参考文献

  [1]朱雯佳,苏懿,郭晓奎,等.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政策效果评估———以仁济医院为例[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9,(2):19-21.

  [2]李香莲,陈莉.医疗纠纷现状调查及医患沟通的改进[J].中外医学研究,2010,8(19):55.

  [3]黎莉,邢方敏.政策解读《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J].南方医学教育,2017,(3):7-9.

  [4]姚文华,李畅,项耀钧.以胜任力为导向住院医师人文教育[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7,24(8):769-771.

  [5]罗银丽,何国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加强医学人文教育的探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9,39(1):27-29.

  [6]郝勇,韩慧,刘永富,等.如何在皮肤科临床带教中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32):25-27.

  [7]周婷,张迪,吕嘉春.中美医学人文教育现状比较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7,30(12):1544-1547.

  [8]雷宁.医患关系合同化的探索[J].中国集体经济,2018,(15):93-94.

  [9]王文茹,高睿,吕爱莉.护理本科生法律法规知识现状调查[J].护理研究,2004,18(15):1348-1349.

  [10]马柏强,吴益芬,陈红燕,等.大学生医学竞赛对医学生临床技能培养的促进作用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1):45-47.

  [11]殷红.培养医患沟通技能在医学教学中的重要性[J].华章,2013,(25):160.

  [12]杨中华,杨屹,贾慧敏,等.小儿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临床交流技能培养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3):140-142.

  [13]王聪慧.Mini-CEX在呼吸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16(20):49-50.

  [14]杨荆,李利华,洪仕君.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路径探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68-69.

  [15]冯妍,曾汝园,王以新,等.模拟教学在全科医师培训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2):5-6.

  [16]涂长玲,王羽丰,江波,等.标准化病人在肿瘤专业医学生医患沟通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27):16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