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临床医学论文范文,临床医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脑脊液引流在早期颅内破裂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

  • 投稿远方
  • 更新时间2015-09-15
  • 阅读量603次
  • 评分4
  • 58
  • 0

何 涛

山西省汾阳医院神经外科,山西汾阳 032200

[摘要]目的 探究脑脊液引流在早期颅内破裂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择取该院2012年6月—2014年9月间收治的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进行抽样,随机选取64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术后7?d推行脑脊液引流,实验组术后推行早期脑脊液引流,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96.88% vs 75.00%)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18.75% vs 46.87%)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脊液引流在早期颅内破裂动脉瘤治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脑脊液引流;颅内破裂动脉瘤;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15)04(b)-0050-02

[作者简介]何涛(1983.9-),山西汾阳人,本科,住院医师,研究方向:动脉瘤。

目前,研究证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诱导的脑组织损伤机制异常复杂,其中包括颅内压增高后脑血管痉挛、脑灌注压下降、脑积水、迟发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等。在临床上,早期行介入或手术治疗,仍伴有较高的致残率及致死率,故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者术后往往接受脑脊液引流,对改善其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意义[1]。为了深入探究脑脊液引流在早期颅内破裂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该研究主要对该院2012年6月—2014年9月间收治的64例颅内破裂动脉瘤进行平行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组选择该院收治的颅内破裂动脉瘤64例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将其随机分成两组,例数比值为1:1,其中对照组男性17例,女性15例,年龄在(31.16±2.47)岁之间。实验组男性19例,女性13例,年龄(32.46±2.56)岁。两组患者基数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1999年WHO制定的有关诊断标准[2];②均经头颅CT及DSA确诊为颅内破裂动脉瘤,多表现为脑膜刺激症状、颅高压症状及局灶症状;③临床资料齐全,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①严重肝、心、肾、呼吸、循环、神经、代谢功能不全者;②严重感染者;③不配合研究者。

1.4 方法

所有患者手术均于出血后72h内完成。手术在显微镜下操作,术后行常规抗感染及高血液稀释度、高血压、高血容量治疗,予以尼莫地平维持24h微泵静注,20mg,持续2周,解除水、电解质及酸碱紊乱,强化营养支持,积极防治并发症。实验组术后接受早期脑脊液引流,术后第2天,行腰椎穿刺处理,并引流血性脑脊液,大约100mL;术后第3天,予以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引流,并放置引流管,于7d后将其拔除;于穿刺操作前均滴注250mL、20%甘露醇;对照组术后第7天行腰大池脑脊液引流,并放置引流管,于7d后拔除。两组患者自术后第3天起行头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详细分析脑血流情况,并判断脑血管痉挛发生情况。

1.5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临床效果,并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6 疗效评估标准

以《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3]为依据,行临床疗效评估:①治愈:临床主要症状及体征均完全消失,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恢复;②好转:临床主要症状及体征部分消失,病情得到有效控制;③无效:上述临床主要指标均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治愈+好转)/总病例数×100%。

1.7 统计方法

对以上数据采用spss(数据统计软件)V19.0开展分析,对计数资料行c2检验,并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予以t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实验组接受上述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96.88% vs 75.00%)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18.75% vs 46.87%)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3 讨论

目前,据有关调查发现,动脉瘤患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尤其是动脉瘤破裂,发病较为迅速,多以急诊为主,可见超早期治疗显得尤为必要。有学者主张对各级患者行“超早期”手术,于动脉瘤破裂后48?h内进行手术[4]。究其根源,出血后48?h内,红血球呈未溶解状态,血红蛋白、氧少,基本不会出现血管痉挛等情况,可规避蛛膜下腔出血诱发一系列的颅外组织器官病变[5]。一旦处理不及时,血块易与动脉瘤粘连,引起血块溶解,释放大量的血红蛋白,诱导动脉痉挛,不仅会增加手术难度,同时难以规避动脉痉挛。一般而言,因小的血肿引起脑脊液循环通道阻塞,尤其是中脑导水管及室间孔引起的急性脑积水,需及时予以脑室外引流,可抢救患者生命。有研究证实,颅内破裂动脉瘤者行早期脑脊液引流,可有效改善脑积水,缓解血性脑脊液对大脑的直接刺激,并能有效监测颅内压,指导脱水药物治疗,进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6]。

该文研究结果提示,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充分证实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于术后早期引流脑脊液可改善其预后,这与有关研究结论一致。此外,该研究发现,于动脉瘤术后1个月内实验组脑积水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自术后第2天起便引流血性脑脊液,对降低脑积水发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意义;而术后1周再予以脑脊液引流,不利于脑积水防治。

有报道显示,于动脉瘤破裂形成SAH后,若不及时行引流术,易出现脑血管痉挛,约达55%左右[7]。早期手术中清除血肿及蛛网膜下腔积血,能减少脑血管痉挛的发生;但自出血后第3天起,由于血块出现分解,释放大量血管活性物质(譬如儿茶酚胺、血管紧张素等),故可经某些途径诱导血管持续收缩,引起脑缺血;而术后推行早期脑脊液引流,可降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8-10]。

该研究结果提示,实验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于蛛网下腔所积血块溶解前引流脑脊液,可防治脑血管痉挛。此外,该文研究还发现,实验组切口脑脊液漏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早期脑脊液引流可诱导切口张力下降,减少骨瓣下硬膜下积液,一定程度下可降低切口脑脊液发生率。而两组颅内感染率无明显差异,提示预防颅内感染多依赖于抗生素应用及术中无菌操作,与引流脑脊液无明显关联。

综上所述,在早期颅内破裂动脉瘤治疗中,早期脑脊液引流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黄武,刘芳,王明海,等.术后早期脑脊液引流对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早期并发症的疗效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5):57-59.

[2] 周志中,赵丛海,陈武,等.动脉瘤破裂夹闭术后腰大池引流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4,13(4):305-308.

[3] 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134-139.

[4] 高嵘,徐平,赵旦,等.早期脑脊液引流对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动脉瘤夹闭术患者预后的影响[J].浙江临床医学,2014,23(10):1581-1582.

[5] 韩金涛,傅军,李选,等.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栓塞术后早期连续腰椎穿刺治疗的疗效[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45(4):639-642.

[6] 胡亮,华续明,仲骏,等.破裂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后早期持续腰大池引流的临床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14):1934-1936.

[7] 乐革芬,章凌华.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后早期持续腰大池引流对脑血管痉挛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8):15-16.

[8] 陈焕雄,夏鹰,颜山,等.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急性期的外科综合治疗[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2,22(7):80-82.

[9] 于耀宇,曲友直,王祝峰,等.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9,6(5):228-232.

[10] 王鹏,薛德友,张赛,等.颅内动脉瘤破裂伴脑室出血铸型的治疗[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2,29(11):853-855.

(收稿日期:2015-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