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护理论文范文,护理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应用型本科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投稿大地
  • 更新时间2015-09-08
  • 阅读量219次
  • 评分4
  • 39
  • 0

谢晓云 彭忠英 崔小妹 沈蕾

摘要为促进应用型护理人才的培养,提出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及讨论以岗位胜任力为基础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涵盖基于岗位胜任力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课程体系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评价体系的创新等。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岗位胜任力;应用型;护理学专业;培养模式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8.069

作者单位:314001嘉兴市嘉兴学院护理系(谢晓云),嘉兴学院附属妇幼保健院(彭忠英,崔小妹),嘉兴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沈蕾)

谢晓云:女 ,硕士研究生,讲师

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014SCG399)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迈入大众化时代新建本科院校应运而生,在经历了由中专向大专、大专向本科以及单科向多科的转型发展后,逐渐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但同时也出现了人才培养目标同质化、缺乏特色,定位模糊,办学模式趋同等现象[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 2020年)》提出“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对于身处学术型大学和职业技术高校之间的“中间类型高校”[2],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型本科教育转型成为必然的选择。应用型人才重在培养掌握应用型知识和具体实践能力的人才,因此,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主要以应用为主线来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本研究以我校护理学专业为例,就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展开研究,构建新型的、适应社会需求的培养体系。

1岗位胜任力理论

胜任力的概念最初确定为:与工作或工作绩效或生活中其他重要成果直接相似或相联系的知识、技能、能力、特质或动机[3]。是与在一项工作或一定条件下参照标准有效的或优秀的绩效具有因果关系的个体潜在特征,包括5个层面,即知识、技能、自我概念、特质和动机。虽然各学者对胜任力概念的界定缺乏一致见解,但关于胜任力的概念达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共识:一是以工作绩效为导向;二是与任务、岗位需求相匹配;三是强调综合性、情境性;四是个体的胜任力水平可以通过行为反映出来;五是具有动态性。综合来讲,胜任力是成功解决问题的因素和特质。即某一岗位上取得最优绩效员工所必须具备的外在的和内在的、稳定特征或特点。

岗位胜任力是指在特定工作岗位、组织环境和文化氛围中有优异成绩者所具备的任何可以客观衡量的个人特质,并能将岗位中表现优异者和表现平平者区分开来的个人潜在的深层次特征,包含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以及某领域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即成功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胜任力要素总和[4]。

2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应用型本科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2.1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应用型本科护理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原则。

2.1.1需实现教育理念的转变实现教育理念的转变就是要树立符合自身发展的办学理念、教育思想。首先明确应用型本科教育不是低层次的高等教育, 而是本科教育中的一种类别[5]。应用型本科高校不同于传统的学术型大学,其职能内涵更关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现实意义和实际价值[6]。应用型高校主要培养面对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的岗位,直接从事将科学原理或新发现的知识直接用于与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实践领域[5,7]。这就需要应用型人才既要掌握某一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同时需具有在技术应用中不可或缺的非技术知识,即较强的技术思维能力;良好的技术应用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维持工作正常运转,是技术的实际应用者、实施者与实现者。因此,应用型本科护理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应具有一定的学术性,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实践性,而且需以社会需求、护理岗位胜任力为导向,培养应用护理知识的“实用型”人才。

2.1.2以岗位胜任力为基础,适应临床护理发展应用型护理人才的培养要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突出专业内涵,注重实践能力,提高人文素养,适应临床护理发展的需要[8]。根据应用型护理本科人才培养特征,培养方案的制订应着力于应用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结合社会需求动态培养、人文素质的培养。通过扩充新的知识点,以提高护生临床工作岗位的适应力;同时通过调整教学目标、合理课程设计、强化师资培养,从而完善应用型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突出专业的区域性,培养目标定位需符合地方特色,充分考虑区域经济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要。

2.2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应用型本科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基于岗位胜任力,构建应用型本科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即要求应用型本科护理人才的培养模式、教学体系、课程设置和课堂环节等,除必须突出“应用型”外,还必须以培养具备相应岗位胜任力的人才为宗旨。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应用型本科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具体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计、教学手段和考核方法四个方面进行考虑。

2.2.1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应用型本科护理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岗位胜任力为基础确定应用型本科护理人才培养目标即是培养符合临床护理相应岗位胜任力的人才。应用型本科护理学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主要是各级医院、社区和康复医疗机构,主要为服务对象实施整体护理和社区健康服务。因此,应用型本科护理学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从事护理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2.2.2基于岗位胜任力的课程设计基于岗位胜任力进行课程设计,要求对相应岗位胜任力涉及的知识要素和技能要素进行界定,即对典型工作岗位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质进行分析、提炼和归纳,并通过对课程进行调整,分解为具体任务落实到教学中[9]。护理学专业课程设计需要将应用型护理人才所需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纳入护理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中,有的放矢的对课程进行改革,构建符合护理岗位需求和体现应用型特色的新型课程体系。

2.2.2.1护理学专业人才所必需的岗位胜任力护理教育必须以培养护理岗位胜任力为核心,根据护理学科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护理岗位胜任力主要包括各项护理操作技能、专业价值观、专业成长、管理协作、评判性思维、沟通、信息运用和终身学习能力等[10-11]。

也有研究[12-13]报道,在我国注册护士核心胜任力涵盖护士评判性思维与科研、临床护理、领导力、人际关系、法律与伦理实践、专业发展及教育与咨询能力等7个维度。通过整理、分类和归纳总结,确定护理学专业岗位胜任力可以涵盖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两个方面,专业技能包括规范的护理操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敏锐的洞察能力和评断性思维能力,综合素质包括良好的职业道德、沟通协调能力、组织领导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2.2.2.2课程设计内容以“必需”“够用”和“实用”为原则整合理论内容,精简理论学时。同时围绕护理岗位胜任力选择课程内容、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实践教学比重,特别是体现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的设计型、综合型和创新性实践教学的比重。另外,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从知识的相关性和交叉性;问题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任务的复杂性和综合性等角度出发设计综合性课程,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基于岗位胜任力的课程体系还应以培养和强化护生的岗位胜任力为核心,按照护理职业能力分别设置相应的课程,通过相关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护生具有相应的岗位胜任力。岗位胜任力与课程设计见表1。

2.2.3基于岗位胜任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课程设计为培养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应用型人才提供了基础,但相应的课程内容需要正确的方式和方式传授给学生。因此,应根据不同的胜任力因素采取不同教学方法和方式。

2.2.3.1案例分析法护理教学中常用的案例分析法是运用临床病例,训练护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全方位、多角度思维,引导其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假设、质疑、推理、反思讨论,探究客观事实,挖掘护士潜在的智慧和能力,进而提高护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4]。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指导者、学习促进者以及主持人的角色,起到鼓励、引导及调控的作用,引导护生围绕案例思考,激发护生对案例进行评判性思维。课前教师发放护理案例资料,要求护生阅读资料,复习相关教学内容,并查阅文献,初步找出案例中的护理问题,并分析原因,提出护理干预方案;最后,教师进行点评,明确正确观点,分析错误原因,总结护理案例分析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程序过程。案例分析的应用有助于培养护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形成评判性思维的逻辑模式,提升评判性思维能力。同时,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推理模式相联系,将头脑中孤立并分离的知识转化为解决类似问题的思考策略与程序,将有效缩短书本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的距离。

2.2.3.2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是一个以问题为出发点的教学方法。以问题触发护生的学习过程,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护生整合所学的各科知识和技能,通过互通、互补来尝试解决所面对的临床问题,将所学护理知识和操作技能转变为能力。当自身能力不足以解决临床问题时,将促使护生进一步探索,从而形成新的假设,寻求更多的资源去解决问题,激发护生的学习动力。PBL不仅能够复习、巩固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还能够进一步开发新知识和新技能,进而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

2.2.3.3开放式实验教学护理学是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培养护生的实践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是护理教学的根本要求。采用开放式实验教学,是在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模拟临床医疗真实情景的情况下进行基本操作技能培训[15]。通过身临其境的护理工作环境,设置多变的“情境教学”,让护生得到全面的技能训练和心理素质锻炼,增强护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及应变能力,强化护生人文关怀的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开放式实验教学有利于促进护生参与实践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培养护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

2.2.4基于岗位胜任力的评价体系教学评价是一个继续学习研究的过程,传统教学模式常常只注重期末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比重可达70%~80%,甚至有的达到90%,而平时的提问、讨论、分析等成绩所占比重不多,甚至没有记录,导致学生重理论考试轻实践教学的不良后果,同时期末考试内容中,如名词解释、填空题、简答题等死记硬背型的题目所占分值较多,导致护生重背诵而轻理解,对于提高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尤为不利。基于岗位胜任力的评价体系就要求,对于能够客观衡量的胜任力因素,如知识、技能等可通过理论考核和实际操作进行评价;对于无法进行客观衡量的胜任力因素,如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可以通过小组形式、面试、角色扮演等进行评价,实行教学评价方式多样化。也可实行小组汇报、专题讨论、口头答辩等形式,评价内容应以知识掌握评价为主转向以能力评价为主,重视临床实际问题的分析。

3小结

护理学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应以满足医院、社区对护理人才的需求为基础,通过进一步明确护理岗位胜任力因素,促进培养目标、教学方案的调整。护理岗位胜任力是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临床思维能力和职业态度的综合体现,护理学专业的课程设计应围绕核心能力,开设相应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训练课程,并适当开展临床实践,提高护生的临床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际沟通能力。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孙泽平,漆新贵.新建本科院校如何实现应用转型[J].教育发展研究,2011(24):14-17.

[2]吴瑾,王宜怀.“卓越计划”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J].高校教育管理,2013,(04):41-44

[3]O.Vynogradova,K.Gavrysh.Application of the hungarian method to prersonnel competence assessmen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cademic Research,2013,5(6):74-78.

[4]王元红.分层次培训在护士岗位胜任力培训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5):118-119.

[5]谢辉,陈立万,陈强.以“工程素质”与“创新能力”为导向的电子信息应用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2(7):111-112.

[6]孙泽平,漆新贵.新建本科院校如何实现应用转型[J].教育发展研究,2011(21):14-17.

[7]李素芹.应用型人才相关问题辨析[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4,18(1): 13-18.

[8]温贤秀,敬洁.基于岗位胜任力的机动库护士培训大纲的构建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4 ):327-330.

[9]姚翠红,黄瑶娜.基于岗位胜任力的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_以会计学专业为例[J].南方论刊,2013(10):80-82.

[10]洪海兰,王薇.基于岗位胜任力的新护士岗前培训大纲的构建[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 (3):253-255.

[11]张巧玲,王淑珍,林峰.新护士胜任力特征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3,28(22):61-64.

[12]张菊.产科母婴同室病房责任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模型的研究[D].上海:第二军医大学,2013.

[13]李小芒.衡阳市三级甲等医院注册护士核心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衡阳:南华大学,2011.

[14]金丽萍,宁永金,何雅娟.案例分析法在低年资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培养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 (9):852-854.

[15]杨光.开放式实验教学与护理教学改革的探索-以江汉大学护理学专业为例[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0(1):109-112.

(收稿日期:2014-08-11)

(本文编辑 崔兰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