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医学教育论文范文,医学教育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新型基础医学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践思考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1-08-20
  • 阅读量22次
  • 评分0

[摘要]随着高等医学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滨州医学院基础医学院遵循高等医学教育规律,注重质量监控,加强教学管理,为适应新时代本科教育教学要求,围绕构建新型基础医学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开展了大量研究与升级实践。目前运行的基础医学质量监控体系主要通过教学评价和教学调控两个系统来发挥作用,进一步规范了教学环节,提升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基础医学;教学质量;新型;监控体系


一、基础医学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回顾


2006-2012年,滨州医学院基础医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构建了“一谈、二调、三查、四听、五强化”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1]。“一谈”:通过召开师生座谈会,及时了解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情况;“二调”:通过对学生开展基础医学课程总体和各门课程教学质量问卷调查,掌握整个基础医学课程各教学环节、教学质量等情况;“三查”:通过期初、期中、期末三次教学检查,掌握整个教学运转和教学计划执行情况;“四听”:通过领导听课、督导和同行专家听课、科室主任听课、教师间相互听课,起到教学督导之作用;“五强化”:强化领导的责任意识、教师的质量意识和监督意识、学生的学习意识、学生信息员的反馈意识。在此期间,学校以优异成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2013-2016年,学院在吸收原质量监控体系优点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升级为“三维(督教、督学、督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从教、学、管三方面,多层次、全方位地进行监控,实现全员参与的全过程质量管理[2]。在此期间,学校以优异成绩通过了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6年有效期)和本科教学审核评估。从学院前十年的教学质量监控的总体情况来看,虽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一是重实践研究而缺乏理论基础和理论分析模式,无法对质量评价进行深入分析;二是监控范围局限于教学过程,对教育结果和反馈重视不够;三是教学质量监控量化指标虚而不实等[3]。以上不足严重影响了基础医学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运行的实际效果。


二、新型基础医学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


新型基础医学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主要包括教学评价和教学调控两个系统,教学评价系统包含教学设计、教学建设、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等四个环节,教学调控系统包含针对教师、学生和教学管理人员的信息反馈和决策层面、执行层面、个体层面的教学调控。1.教学评价系统。教学评价系统以信息采集为基础、以信息甄别为重点,实行教师、学生、管理人员全员参与,对教学设计、教学建设、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综合评价。(1)教学设计评价。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既是指导教学的基本教学文件,也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总体教学质量标准。一是要根据学校制定的各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制订好教学大纲。二是要根据学校新版人才培养方案,针对各教学环节制订全面的教学过程质量标准,包括课堂教学质量标准、实践教学质量标准、课程考核质量标准、教学建设质量标准和教学评估质量标准等。(2)教学建设评价。根据教学建设质量标准,针对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分别进行评估。其中,学科专业建设评估分为合格专业和重点专业评估,课程建设评估分为合格课程、优秀课程、精品课程评估,实验室建设评估分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校级共建实验室、学科实验室三个层次进行评估。(3)教学过程评价。一是严格各类听课制度,规定科室主任、教师每学期必须完成的听课任务;学院督导、同行专家采取组团的形式进行随机听课或重点听课,实现督教、督学、督管全方位联动,及时掌握教学一线的真实情况;结合学校督导专家听课的建议,横向比较学院之间的的教学情况,以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二是举办各类教学辅助活动,如申报精品课程、教学团队、教学名师或开展教学观摩、集体备课公开观摩、教师说课比赛、教师授课比赛、教师实验技能比赛、说课比赛、教案展评、多媒体课件展评等活动,提升教师授课能力与教学水平,推动全面质量提高[4]。三是落实教学检查制度,采用日常检查、定期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日常教学检查以听课、抽查教学进度、教学秩序、教师上课、学生出勤为主,不定期召开教生座谈会,了解与教学相关情况;定期教学检查主要包括“三期”检查:期初检查是以开学准备为重点的教学秩序检查,期中检查是以教学进度、教学内容和效果为重点的教学检查,期末检查是以考试环节、考风考纪为重点的教学检查;教学专项检查主要包括授课计划、教案书写、试卷命题与阅卷、质量工程项目建设、学科专业建设等内容。(4)教学效果评价。一是教师教学评价,包括承担教学课时和教学建设任务。承担教学课时要结合服从科室工作量安排和年终工作量考核;教学建设任务包括参与线上线下混合课程建设,申报质量工程项目、教改项目和成果,指导双创、竞赛、毕业设计等专项工作。二是考试成绩分析,统计分析课程考试情况、学生成绩分布、命题质量等情况,查找教学中的不足,为今后教学提出改进意见。2.教学调控系统。针对教师、学生和教学管理人员的信息交流和反馈方式是:(1)对教师,通过电话沟通、督导交流、领导面谈、教研活动、教师座谈、学生评教等;对学生,通过课堂交流、教师评学、学生教学信息反馈表,学生座谈等;对管理层,通过领导接待日,领导评教、教学检查、教学会议等途径[5]。(2)根据教学评价信息,进行三个层面的教学调控,决策层面:学院根据学校相关文件制定目标、政策,修订和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执行层面:按照相应的目标、政策,改进管理方法,制定具体措施;个体层面: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水平;学生进行自我调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同时个体层面的意见和建议又可反馈至教学评价系统,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三、实践成效


1.“全面质量管理”教学质量保障理念进一步树立,基础医学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完善。采取常态监测与动态评估相结合、全面督导与重点督导相结合的工作方式,完善了闭环化信息反馈改进机制,推进了教学质量信息化建设,营造了重视教学质量文化氛围,强化了教学质量保障主体意识。2.教学管理规范,改革成效斐然。近三年,学院教学工作年度目标任务考核连年优秀,教学管理人员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主持厅局级以上教研项目10项,发表教研论文22篇;6名教师荣获泰山学者、师德标兵、教学名师、教学能手等荣誉称号;28名教师获得全国(省)教学技能大赛及厅局级以上奖励;教师指导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32项,指导本科生发表SCI论文8篇,2018年考研率、临床医学和中医学国家医师资格分阶段考试通过率同比分别提高4.4%、17%和10%;本科生获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论坛暨实验设计大赛一、二等奖3项,获全国大学生医学虚拟仿真实验作品大赛一、二等奖3项,山东省大学生生物化学实验技能大赛一、二等奖10项、高等院校大学生临床检验技能大赛奖4项、大学生物理竞赛奖6项;连续两年基础医学进入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前50%。


四、结语


新体系的构建和运行,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前中后,搜集教学全过程的监控信息,并进行深入分析,分类处理。实现了“三期检查”的专项反馈,“评教评管”的定期反馈,“日常督导”的适时反馈,“专项评估”的集中反馈的目的;既重视了教学质量的评价,又注重了对评价信息的反馈和调控。进一步保证了教师授课质量、教学管理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对提升基础医学教学质量和创新医学人才培养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凤.教学型高校二级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2):63-65.


[2]倪艳波.地方医学院校二级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J].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4,4(3):45-48.


[3]麦婕.基础医学教学质量监控:现状、实践与思考[J].教育观察,2018,7(19):116-118.


[4]张立霞.基于创新能力提升的医学研究生课程教学团队建设[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8,32(3):267-269.


[5]谭静.基础医学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9(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