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人力资源毕业论文范文,人力资源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工程训练中心:在校内实现工程文化教育的重要平台

  • 投稿林晗
  • 更新时间2015-09-22
  • 阅读量501次
  • 评分4
  • 76
  • 0

李齐全 王勇 安徽建筑大学

摘要:提升大学生的工程文化素养是高等工程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直接参与社会工程实践无疑是最理想的方式。但当今校外实习困难且低效已成为不争的现实。本文提出,在校内建设工程训练中心并使之成为工程文化素质教学的重要平台,是一个值得探索的合理路径。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工程训练中心 工程文化教育 平台

一、工程文化体现了当代先进的价值取向

工程以其鲜明的综合性特色,更贴近文化的现代形态。工程文化应该说是文化在近代的重要发展和组成,是人类在现代作为一个整体对世界把握的重要组成。现代工程文化体现了当代先进的价值取向,与主流价值观遥相呼应。现代工程文化至少涵盖了人本主义、契约意识、责任情怀、求精求变等内容。具体地说,第一,人本主义体现在工程的意义应以满足人类的需要(包括对安全、舒适、便捷及审美等)为出发点和归宿,努力实现人类合理利益的最大化;表现在工程实践只有依靠团队的合作才能完成,管理者要树立员工的主人翁地位,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潜力与创造精神;落实在工程、自然、社会三者间的和谐共处,工程的建造与运行要在顺应自然的前提下合理改造自然,自觉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并注重不损害周边居民的合法权益。在工程实践群体内部,所有人要真诚沟通团结协作,并积极为实现彼此的共同发展创造条件提携互助。第二,契约意识是工程得以安全、高效、高质量完成的保障,工程中的一切活动应在国家及地方法律法规及工程内部的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等框架下进行。所有人要有按章办事令行禁止的意识,尤其是企业负责人要加强自律率先垂范,重视内控规章制订的科学性及可操作性,加强对员工的有效教育与检查督促,使规章得以落实,行为得以规范。第三,责任情怀表现在尽职尽责,工作人员都具备胜任岗位的职业能力,自觉遵守把公众的安全健康和福利放在首位的职业准则,诚信做人,忠于团队,将公众利益、企业发展置于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之上。有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把尽职尽责作为维护自己声誉的底线,将严谨务实作为自己最基本的工作态度。第四,求精求变的标志是牢固树立精品意识,以一丝不苟的态度将自己负责的每项工作打造成精品。养成勇于创新的品格与终身学习的习惯,不断将掌握的最新技术创造性地应用于工程实践,并努力提升自己的工程实践经验,让自己时刻走在行业的前列。

二、当下大学生校外实习的窘境制约了工程文化的传播

工程文化教育是指在实施工程教育过程中在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工程文化的渗透,继而通过理论与实践以及两者的有机结合培养既具备工程技术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扎实又具有深厚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的创新型人才,最终实现工程文化教育的内化于心、固化于行的目的。工程文化教育不能以“空中楼阁”来实现,必须借助实践的方式将工程文化呈现、传递给学生。对工程文化的挖掘和强调,是为了实现教育观念实质性的转变。教育本原目的是塑造人, 提升人的生存质量和生命价值。而文化是人类作为一个统一整体对世界的把握, 是人类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是人的实践活动积累化育而成的内在于主体的精神成果。因此,相比于知识育人,文化育人是更本质的。

然而在现实情况下,大学生的工程实践的效果让人不敢恭维。具体表现在寻找实习困难、实习效果差。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来自于三方面——学校、企业和个人。学校没有建立为学生提供实习信息的平台或建立的平台不够有效,使学生不能及时获得实习信息;没有能够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习基地,使得寻找实习困难且实习效果一般;没有为学生安排合适的实习时间,大部分学校安排的实习时间都是大四,而大四可以说是学生求职的高峰期。从企业方面来看,大多数企业不愿意接受实习生。一方面,企业以效益为重,招收实习生会增加成本。为了尽可能减少这种负担,降低相关成本,大多数企业自然不愿意为大学实习生提供必要的培训。另一方面,限于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我国绝大多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还没有上升到战略水平,企业尚未建立完善的实习生制度。从个人方面来看,主要是较窄的人际关系网络限制了学生对实习单位的寻找。

三、工程训练中心可以成为校内工程文化教育的重要平台

在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体系中,工程训练是提高大学生工程综合素质的重要实践环节,是将大学生从科学理论的殿堂引入工程实际的桥梁。工程训练和工程文化之间的关系如同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要让工程训练中心成为校内工程文化教育的重要平台,要注意以下五个方面。

1.指导思想明确。工程训练中心要按照知识、能力、素质的建构逻辑开展,具体遵循28字方针即提出问题、查找答案、得出结论、亲身体验、升华知识、获取能力、内化素质的流程,合理安排案例分析图片或实物展览、专题讲座、研讨课和项目实践等多种课程环节,培养大学生的系统、责任、创新、环保、安全等意识及相关能力,让其在实践中领悟到现代工程文化价值观的真谛。这种深刻持久的领悟,会促使学生终身自觉发扬工程文化。

2.教学理念先进。首先要有完整可行的建设规划、教学文件,要有完备的教学大纲、实习指导书和实习报告以及实验指示书和实验报告、考试大纲、实习用图纸、工艺卡等,同时相关的教学质量监控等教学管理文件,也要完备且认真贯彻执行。工程文化的内涵体系决定了其教学内容的有机整体性,应努力帮助学生建构一个系统化的工程文化知识体系,避免因简单堆砌而造成的杂乱无章。要引导学生在大工程系统环境中扩大视野、开拓思路,培养学生用系统工程观点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3.师资队伍“交叉”。对教师实验技术人员和教学指导人员的培训要有规划及具体措施,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努力建设跨学科教学团队。跨学科教学团队是进行工程文化教育的需要。工程文化属于人文范畴,但又以众多技术门类的工程为载体,具有很强的交叉性。因此,作为校内工程教育平台,工程训练中心需要并力求发挥横跨优势,发挥工程文化素质教育的主导作用,联合不同学科(专业)教师和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工程师共同组成跨学科教学团队,定期研讨与交流,保持与工程实际的密切联系,尤其是要不断探求工程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并全面且及时地将其转化为教学内容;另外,由于跨学科成员的学科背景不同且有可能教学风格迥异,有必要在教学内容的连贯一致性和规范上做好协调工作,集体备课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工程训练在重视教学工作的同时,要进一步重视教研和科研工作,要合理规划,逐步落实,不断探索,使得工程训练中心真正实现与时代同步,与企业共振。

4.教学方法灵活。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是确保在工程训练中实现工程文化内容能对大学生入脑、入心的关键。可以采用的研究性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参观教学法、讨论法等灵活多样的方式,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接受工程训练,受到工程文化的熏陶。

5.各类比赛“增辉”。组织参加比赛,可以帮助学生铸就团队精神及分工协作的思想。如今许多比赛的题目都是出自甚至直接来源于工程实践。学生通过比赛,提升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可以极大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向先进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弥补不足,相互交流,互相学习,友好公平的竞争形成特色的工程文化。

综上所述,不少现行学校建设工程训练中心的实践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将工程训练中心作为工程文化建设的重要平台,可以显著提高大学生的工程意识,明显增强他们的工程实践能力,快速提升他们的创新素质。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创新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作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和增强工程实践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