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企业管理论文范文,企业管理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人生结果方程式与黄金十二法则

  • 投稿heal
  • 更新时间2015-09-17
  • 阅读量500次
  • 评分4
  • 71
  • 0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总经济师

人生结果=心智模式×勤勉×能力

人生结果=心智模式(-l~1)×勤勉(0~10)×能力(0~10)

人生结果=心智模式×勤勉×能力

作为社会的一分子,人从出生到死亡,时间或长或短,当他到了“盖棺定论”之时,他给社会、给周围的人留下什么样的“结果”,是值得认真探究的问题,也是每个人苦苦追寻的人生课题。

人生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人生目标,而这些阶段目标的实现程度就决定了他的人生结果。影响人生“结果”大小、好坏、优劣、成色等的因素多种多样,但就每个个体的人来讲,概括起来,影响人生结果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心智模式,二是勤勉,三是能力。并且这三个因素之间存在着相互决定、相互影响的关系,可以用如下“方程式”来表达:人生结果=心智模式×勤勉×能力。

所谓“心智模式”,是指一个人在对待成绩、失败、挫折、困难、顺境逆境时的心理状态,有正向、负向、积极、消极、乐观、悲观之分,决定着“方向”问题。而“勤勉”则是个人的努力程度,决定着“行进速度”问题。“能力”是指个人通过先天的禀赋和后天的锻炼所拥有的综合素质,决定着“步伐大小”问题。

在进一步厘清三者的关系前,我们不妨先来分享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笔者曾工作过的中建五局。

中建五局有位工作多年的同志,学土木工程专业的,大学本科毕业,参加工作20年了,却一直没有当上项目经理,一直很苦恼。有一天他找到我问,能不能给他—次机会做项目经理?

我就问他:你参加工作这些年来,从开工到收尾结算,全程干完的项目都有哪几个?

他很认真地数了数,说出了一个项目。

我说:你说的这个项目是个联营合作的小项目,除此之外,还有别的项目吗?

他说:没有了。

我说:你一个学工民建的本科生,参加工作20年了,还没有从头到尾干完一个项目,是什么原因呢?

他低声不语,过了一阵子才说,干项目过程中,一遇到困难,就想换个好干的项目。

我就问:那些你认为困难重重的项目,你不干后,是不是别人都把它干完了?

他说:都干完了,并且最后结果都不错。

我就与他一起分析原因,他的专业知识是没问题的,主要是每个项目一碰到困难就不愿干了,结果没有好好从头到尾干完一个项目。怕困难,是心智模式出了问题。结果,他只知道干项目的困难与辛苦,而从来没有过干成项目的成长感和愉悦感,所以他工作了20年,却缺乏一个成熟项目经理的完整经历。

当时正好他所在的公司有个项目业主投诉到我这里,需要人去处理,我就说,你可以先去处理这个问题。我特别强调了“不论遇到何种困难,你都不能当逃兵”。他答应后,就下决心到现场处理去了。结果,没几天,就把问题解决好了,甲方很满意,他本人也很开心。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发现三点。

第一,世界上的事没有那么难。一件事之所以看起来很难,只是因为我们暂时还没有找到解决的办法而已。只要真下决心去想、去做,办法总是能找到的。

第二,经历就是财富。你经历得越多,你的知识面就越宽阔。即使是失败的经历也是一种财富,也是值得珍惜的。不要怕失败,因为有了失败的教.训,你才会更好地把握成功的因素。

第三,心智模式决定人生结果。其实,很多问题能否解决,取决于心态问题,取决于积极的心态、积极的思维、积极的行动。心智模式非常重要。

因此,我们也可以进一步对这个方程式进行赋值运算,“心智模式”的赋值范围是-1到+1,“勤勉”是0~10,“能力”也是0~10。人生结果=心智模式(-1~1)×勤勉(O~10)×能力(O~10)

从上述方程式及其赋值中可以看出:如果你的“能力”是“7分”,你的“勤勉”是“9分”,“心智模式”是“+1”,那么你的人生结果就得“63分”;如果你的“能力”是“9分”,“勤勉”只有“3分”,“心智模式”还是“+1”,那么你的人生结果就是“27分”;如果你的“心智模式”是“负向”的,那么你的人生结果就是“负值”。可以说:“心智模式”决定人生结果的性质是“负向”的还是“正向”的,而“能力”和“勤勉”则是决定人生结果的“大小”“多少”。“能力”除自己努力外,还受客观环境的影响,“勤勉”则完全取决于“自己”。

如何去“解”这个方程式呢?我总结了一个“黄金十二法则”,也可以说这“十二条法则”是比“黄金”还要宝贵的求解人生结果方程式的途径(见图1)。

“黄金十二法则”是开启“心智模式”“勤勉”“能力”三要素的钥匙。升级“心智模式”,把自己变成一个“智慧”的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沟通有三个境界:一般来讲,人往往会在第一个境界,即“我是对的,你是错的”;当我们建立了一种健康的心智模式时,就会认为“我是对的,你也没错”;更加好一点的话,就是“你是对的,我没有错”。这时的沟通就比较容易达成共识。再一个,要学会换位思考。你自己不想干的事,你一定不要让别人去干。你自己想干、自己认为好的事,先让给别人。这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实还有一种说法,“己所盛欲,勿施于人”。也就是说,不要想当然地强人所难,不要把自己的喜好强加于人。比如喝酒,我就不赞成强劝酒,因为一个人的酒量有大有小,你的酒量大,可以多喝两杯,我的酒量少,就少喝两杯,总之酒不能过量。这就是一种健康的心智模式。

一分为二地思考问题,一分为三地处理问题。世界不是简单的“非此即彼”的对立体,而是呈现出“亦此亦彼”“非此非彼”的多面性。学一点哲学,懂一点处事的艺术很必要。不能简单地认为什么事不是黑就是白,要知道黑白中间还有很多颜色,所以处理问题的时候,要一分为三地去处理,辩证、历史地去处理。

学会归零,懂得感恩。人要学会归零。你把你的成绩放在一边,这是一种归零;你把你的挫折和不愉快放在一边,这也是一种归零。你不能带着你的不高兴,整天破坏自己的情绪,也破坏别人的情绪。要学会放下。每天太阳都是新的,每天都是新鲜的一天。感恩同样重要。玉龙雪山下有一副对联,叫“雪峰下学会敬畏,商海里懂得感恩”。到雪峰下你才知道自己的渺小,自然界的力量是伟大的,要学会敬畏。孔子讲:“要畏大人言,畏圣人言”。没有敬畏,人就不成其为人了。成功是靠别人的。被人感谢总是—件快乐的事,你给别人的陕乐越多,别人反过来给你的快乐就越多。你感谢别人,别人就会乐意帮助你,你成功的机会就多了。你不懂得感恩,下一次,别人就不愿意帮助你了,你成功的机会就会少了。

牺牲享受,享受牺牲。“牺牲享受”是相对容易做到的。“享受”人人都会,“牺牲”很多人就不乐意了,因为它是一件痛苦的事。如果你能够“牺牲”到享受这种牺牲的程度了,那你就到了一个新的境界。本来“牺牲”不是好的,但是你将“牺牲”也变成享受了,那么你的一生都在享受,你的快乐就多了。幸福在心里、在自我。因为人生在世,常常会遇到要你“牺牲”的事。人和人的区别之一,就是对待“牺牲”的态度。你如果把“牺牲”看成一件痛苦的事,你就经常会痛苦,因为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如果你把“牺牲”也当做一件快乐的事,那你就会“快乐”翻番。当然,这个好像有点“阿0”精神,但是人生有时候需要点这样的辩证思想,这是健康的心态。你一旦有这种健康的心态了,旁边的人就会帮助你,你的机会就多了。你自己就会感觉快乐。

以上这四句话是建立积极健康的心智模式的钥匙和关键。如果我们做到了,就会把自己变成一个智慧的人,不论外边的世界如何变化,我们总能微笑着面对一切。

升级“勤勉”,把自己变成一个“行动”的人

十分耕耘,一分收获。人不能奢望一分耕耘就必有一分收获。“耕耘”这个词起源于农业生产。黄河流域的农民种麦子,有一句俗语,“麦收八十三场雨”,就是八月、十月、三月各下一场雨,这三场雨下透了,麦子就可以收成了。如果八月、十月都下雨了,就剩三月份那场雨没下,那麦子收成也不会好。如果八月、十月、三月老天爷不下雨,农民就必须引水浇地。否则,就会影响麦子的收成。另外,麦子从播种到收割,到归仓,需要施肥、除草,要付出很多的辛苦劳动。你如果只做一半,后面不努力了,最后也就得不到好收成。所以,想要一分收获,就必须十分付出、十分“耕耘”。

承责愈多,进步愈快。经历就是财富,你经历得越多,你的知识面就越丰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还要做“万件事”,每天都要做一件事,这样你的经历就会很丰富,以后你遇到同类问题时,就会胸有成竹,沉着应对。同时你也会更多地收获,进步得更快。

锲而不舍,滴水石穿。不要来回摇摆,没有定性,要有韧性,一件事干到底。例如中建五局,每年一个工作主题,持续不断地去做;企业转型升级,必须持续不断、坚持不懈,这样效果才好。如果你只做一次,你做得再努力,也不够优秀,效果也不够好。做企业是这样,每个人做事也是这样,你一次做不好,不要紧,下次接着做,做几次,慢慢就会了。你不断地去做,你就会做得很精彩。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如果有这种品格和修养了,你离成功就不远了。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苟子有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人们经常讲的“两小时定律”,讲的就是:如果一个人每天用两个小时专门做一件事,十二年后他就会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做事情必须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细节决定成败,“魔鬼总在细节中”,要舍得在“小事”“细节”上花气力、下功夫,不偷懒、不懈怠。

以上这四句话是关于“勤勉”的,或者说做到了这四条,你是否“勤勉”的问题就解决了,你就不是一个懒惰的人了,你就变成一个勤勉、勤奋的人了。

升级“能力”,把自己变成一个“有用”的入

学到老,活到老。人们说“活到老,学到老”,我是说“学到老,活到老”。因为,人和动物的区别在于人有“思想”,而动物没有。不断学习是充实大脑、激发思维的唯一途径,如果不学习,你的思想就会落后,大脑就会僵化,也就与“植物人”没什么两样,也就与“死人”差不多了。所以我说,只有学到老,才能活到老。在这方面,古今中外有许多值得称道和学习的榜样。伟人毛泽东就是在书斋里、在书海里度过他生命的最后时光的。解放军总后勤部原政委张文台上将曾到中建五局信和学堂授课,他在从北京到长沙授课的途中,不顾70多岁的高龄,在飞机上一刻不停地查阅资料,发现有意思的内容就马上记到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他告诉我,他最宝贵的财富是他一生所作的56箱笔记本。我听后很受震撼,肃然起敬!他从一个普通工人的孩子,成长为一个共和国的上将,绝不是偶然的,他一刻不放弃学习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曾提出过“七学”:学而习、学而思、学而用、学而传、学而行、学而修、学而果。除此之外,还应该“学而乐”。知识不只是安身立命的谋生手段,也不只是探究规律的职业行为,更是一种精神旅行的自由方式。“好书不厌百回读”。要从“学海无涯苦作舟”的焦虑,过渡到“学海无涯乐作舟”的逍遥,人生才可以漂向“桃花源”。

潜心建立自己的核心优势。我们凭什么自立于社会.凭什么赢得尊重?这个“凭什么”就是自己的核心优势。从国家到个人,概莫如是。说得通俗一些,你所在的单位不要你了,到别的地方我仍然有核心优势,我仍然能做出成绩,这就是核心优势的一种体现。再比如美国的GE公司,为什么受人尊敬?因为它培养了一批世界级的CEO,这就是它无可比拟的核心优势。

一切本领来自于实践。人应当立足于实践,不要总想着一蹴而就、一飞冲天。想着不劳而获,甚至是投机取巧,这是不可能的。一切管理工作,不在于知,而在于行。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必须亲口尝一尝。实践出真知、实践出智慧、实践出本领。因此,要想成功,必须“行动”,必须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三省吾身,完美人生。我们应当每天想一想,哪些做对了,哪些做错了,哪些有不足,然后把它改进。小平同志说得好,“好的要坚持,错的要改进,不足的加把劲”。这样我们就能够实现完美的人生,就能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有益于家人的人。

以上这四句话做到了,就会使自己的素质能力不断得到提升,从而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以上就是我要讲的黄金十二法则,如果你的心智模式、勤勉、能力都得到了升级,当你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有行动”的人、“有用”的人的时候,那么你也就距离人生结果的“100分”越来越近了。回

本栏目主持人:李香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