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金融银行论文范文,金融银行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渭南市农村金融服务网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投稿铁柱
  • 更新时间2015-09-16
  • 阅读量970次
  • 评分4
  • 69
  • 0

罗向华LUO Xiang-hua

(西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西安710122)

摘要院回顾了关于农村金融服务问题的文献和国内农村金融服务的现状,提出了渭南农村金融服务中主要的问题是网点的问题。通过对渭南农村金融服务网点数量、布局、人员、资金等现状的调研,获取了大量的信息,借用其他文献中的理论,对渭南农村金融服务网点进行了现状分析和总结原因,得出了要加快改进渭南金融服务网点的结论,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措施。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院农村金融服务;网点数量;资金外流;贷款;风险

中图分类号院F832 文献标识码院A 文章编号院1006-4311(2015)27-0203-04

0 引言

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改革发展离不开一个良好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村金融体制日益完善,农村融资渠道不断扩展,国家认为必须健全农村金融体系,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然而,在国家采取相应的政策、大力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我国农村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农村金融服务市场的需求仍然得不到充分的满足,农村金融服务供需失衡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其中较为突出就是服务体系中最基本的问题之一———金融服务网点的问题。本文就陕西渭南农村金融服务网点中的问题来展开论述。

1 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展现状

近些年来,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处于不断完善与改进的过程中。农信社、邮储、农业发展银行是主要的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农村信用社方面进展主要表现为存贷款业务发展较快、盈利能力大幅度提示、农村信用社长期积累的沉重历史包袱逐步得到有效化解等。邮政储蓄银行的进展主要表现为开始利用网点优势来提供服务、采用多种形式将资金投放到农村、不断丰富涉农贷款产品。而农业发展银行的支农力度不断,在2010 年末贷款余额达到了16709.9 亿元,比2007 年末增长了6485.9 亿元[1]。而我国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仍是不完善的,目前在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较多,其中较为显著的有农村金融机构数量、人员的匮乏,农村资金大量流出,农业银行提供的服务面过窄、主导地位下降等问题。

2 渭南农村金融服务网点中存在的问题

2.1 布局问题

从渭南市农村金融网点的布局来看,其分布是不均匀的。渭南农村主要的金融服务网点是农村信用社,共368个。具体分布如表1。从分布图表来看,农村服务网点最多的区域是临渭区,而面积与临渭区差不多甚至比其还大的华县、韩城等农村金融服务网点数量却只达到了临渭区的一半多。第二,在每一个区域里,农信社的分布都会集中在县域里,而很多村镇都没有服务网点。如富平县,虽然有41 个服务网点,但是只有不到10 个网点是建立在县域以下的。虽然这一现象近年来已经得到很大的改善,可有些村镇至今仍没有金融服务网点。

2.2 数量问题

渭南农村金融机构数量少,导致了农村金融服务网点的减少。在四家大型商业银行收缩县域营业网点的同时,渭南其他县域金融机构的网点也在减少。除了少量的农村商业银行和一些非正规的金融机构,渭南市农村的金融服务网点共有451 个。其中农村信用社服务网点共有368个,邮政储蓄服务网点仅有83 个。

2.3 人员问题

最后一方面便是农村金融服务网点人员的问题。在从业人员这里主要存在留守和空缺的问题。近年来,渭南市金融业从业人员,也因为机构的问题而选择留在县域级以上的地区,去往真正需要提高金融服务村镇的从业人员越来越少。有些地区虽然网点数量充足,可是人员数量不够。相反,有些地区网点数量很少,金融机构工作岗位也很少,而从业人员数量却很多。如表2 中的富平和韩城,这两个县级市人口很多所以从事金融业的人员数量也在增加,但是真正去村镇金融网点工作的从业人员并不多,这就造成了人员在城市的大量滞留。就理想人员分布情况来说,留守的人员应该去人手不够的地方工作。但是大部分人员都会选择去其他县域以上的机构,不会选择贫困偏远地区,这样没有金融从业人员的农村金融服务质量会越来越差。

2.4 服务内容问题

从国家开始放开农业的发展后,农村对于资金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不仅农民对自己融资生产需求增多了,对农村建设的需求也增多了。农村经济正处于有无限潜力而厚积薄发的时代。

然而,渭南的信贷支农完全没有发展起来,渭南市农村贷款尤其是大数额贷款一直是比较难的。2005 年,渭南市国民生产总值实现312.42 亿元,全市农总产值达96.32元,较2000 年增长了39.78%。然而,截止2005 年末,各项贷款余额为236.6 亿元,而农业贷款余额为46.91 亿元,其中不良贷款余额41.52 亿元[2]。在农业生产总值对渭南市GDP 影响如此之大的情况下,农民的贷款却只占了总贷款的19.9%,大部分都是不良贷款。

在渭南市农村金融服务内容中还存在一个问题,即农村金融服务品种、功能单一。虽然农村现在和城镇一样,可以享受最基本的如支票、本票、汇票、信用卡等金融工具,但是大部分业务都没有普及到县级以下的农村。农村信用社、储蓄银行一般只提供小额信贷、储蓄等业务。在信用卡已经普遍使用的今天,渭南的农民甚至很少接触到信用卡,办理支票等业务手续也要耗时很多天,极其不方便。而且农村银行服务范围不大,在《农村金融服务问题及对策浅析》中,作者提出现在国内农村银行服务功能单一:“现在大、小额系统不普及,延伸不到位,借记业务仍未开展[3]。”

2.5 资金问题

对于农村资金,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农村资金来源很不稳定。纵观我国农业发展历史,往往出现这样一个现象:农业生产大滑坡了,农村经济出现大问题了,立即就会引起高度重视,各种优惠政策和资金投入就会到来。而农业形势稍有好转,往往就会忽视农业经济的发展,各种资金来源渠道就会越来越少[4]。渭南农村也是如此,近年来,渭南农村银行筹集资金主要来自于国家的无偿拨款,但是这种拨款通常不能真正的到达各个村落,农村银行经常都只能向中央银行高利率申请贷款。

其次是资金流向的问题。自从1993 年金融体制改革确立了国有银行要以利润最大化为标准,四大国有银行相继撤出农村,带走了农村大量的资金。商业银行撤出农村后,农村资金主要通过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等金融机构流出。邮政储蓄的特点是只存不贷,所以大量的农村资金从储蓄银行这里流失。根据资料显示,农村客户在邮政储蓄银行的储蓄额超过了50%,所以邮政储蓄吸走了大量的农村存款,而且大部分都流出。另外一方面是农村信用社,农村信用社虽存款也贷款,但是它以吸收大量贷款而发放小额存款为经营方法。就这样,农村资金大量反复流出,“抽水机”榆效应增大,农村客户贷款越来越难,有些农村客户需要大量资金时甚至去借高利贷。众所周知,农村银行本就应该是用来支农、为农民提供信贷的,农民将自己的资金存放在银行就是为了在需要资金的时候可以及时从银行贷款。而近年来,渭南市的农村银行将资金大量外流,投资于非农业领域来获取收益,农村客户即便是贷款也只能进行小额贷款。当村民需要大量资金时,银行通常没有充足的资金贷款给农民。

2.6 规模问题

渭南农村虽然有大量金融服务网点,但是这其中提供不了大量贷款的农村信用社和邮储占了很大一部分,这两者规模都很小,信贷力度远远不足,而规模较大的商业银行寥寥无几。比如:农行白水支行对农户的贷款除了政策性的扶贫贷款外,近5 年来几乎没有向农户投放贷款,从而使农村信用社成为农业贷款的主要金融机构[5]。从白水县的实际情况看,尽管农村信用社是直接覆盖广大农村、网点众多的金融机构,但由于其资金实力和其主要定位于农户小额贷款的制约,仅靠信用社一家筹资支农,发放支农贷款,远远不能满足农村农业生产资金要求。但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家仍限制着非正规金融机构的发展,非正规金融机构扩大规模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正规机构缓解支农压力,可是近些年来非正规金融机构的规模却在不断的缩小。

3 渭南农村金融服务网点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1 经济原因

制约渭南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最首要原因便是经济。渭南农村面积很大,农村户口也占了总人口的大部分,但是经济发展却很慢,农村与城镇的贫富差距很大。

农村经济发展落后造成了资金外流,金融体制改革确立了商业银行要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能提供大量贷款的商业银行撤出了农村。农民从事的农业收益小,银行对农业投资往往收益都不高,所以不只是农村商业银行,还是农信社等本该支农的农村金融网点都将大量存款资金投资到收益高的非农业领域,不愿意贷款给农民。农村经济发展较慢,农村金融工具的种类和服务的范围受到限制,失去了很多可以贷款的途径和机会。这些原因逐年降低和压制着农村客户的贷款额,金融机构对农村的信贷额和追加的贷款早已远远小于存款数额。

3.2 银行自身原因

不管是农村商业银行,还是农村信用社,都会因为银行自身的逐利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弱势性而减少在农村开设网点。渭南大部分农村金融网点都集中在县域内,偏远的农村通信、交通都不发达,大部分银行不愿意在那里设立网点,一部分原有的网点也已经撤出,所以很多村落到现在都没有服务网点。网点的减少也会影响从业人员的数量,从业人员即使没有岗位也留在了城镇中待岗,只有很小一部分人员愿意前往农村就业。由于农村金融机构网点和从业人员的减少,农村经济获得的金融服务力度不足。农村企业金融覆盖水平近年来虽有提高,但总体水平仍然较低。

3.3 风险原因

实际上,农村资金外流、金融服务网点逐渐从农村撤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农业风险大。众所周知,农业生产不仅需要辛勤的劳作,还需要天气情况的配合,才能种植出好的食物。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如果恰逢劳作时天气恶化,农业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纵观近几年,渭南天气一直都很不稳定,发生了很多起的自然灾害。农业一直是风险很大的产业,所以银行对农村客户只进行小额的信贷。在这种情况下,农村信用社提高了贷款的利率,在农村贷款很容易就形成高利贷的现象。所以农村客户办存款等业务都会到城镇银行去办,在这个过程中资金也会流出。

3.4 农民自身原因

一是农民没有保险意识。即使农业风险很大,大部分农民仍没有保险意识,认为保险是多余的、不必要的,风险才会进一步加大。就算有保险意识,也会因为自身收入比较低,无法支付过高的保费而不去买农业保险,这是非常不明智的行为。二是农民对于金融工具的认识远不及城镇居民,在信用卡已经普及的今天,农民仍没有使用信用卡的意识。三是农民在信贷过程不能提供有力的抵押物,农民的财产大部分都是房产和农作物,而这些起不到抵押的作用。没有了信誉保证,风险又大,银行就很难为农民提供大量的贷款。

3.5 政策原因

国家政策是农村金融网点能够顺利开展并发展的保证。然而,我国对于农村金融发展的政策并不全面,有一些弊端会限制着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例如,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持续退出农村,农信社等农村银行无力支农的今天,国家仍限制着非正规金融机构的发展。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和正规金融机构相比较,明显可以看出农村的非正规金融机构在规模方面相对较小,但其在农村金融市场中有着很强的竞争力。经营较为灵活且融资成本较低,对于资源配置有着合理的引导作用,对于中小户资金的需求能更好的满足[6]。但是,国家将注意力都集中在了正规金融机构方面,而目前渭南主要的农村金融机构只有农信社,政府没有考虑到只靠着农信社根本无法满足农民的融资需求,也一直在没有重视非正规金融机构的作用,反而一直压制着非正规金融机构的发展,这种现状代表着国家政策的不均衡。

4 渭南农村金融网点服务问题的解决措施

4.1 金融机构数量减少、分布不均问题的解决措施

国家必须先拨款解决渭南农村地区没有金融网点的问题,将建设目标定在县域以下的村镇。要找出网点为空白的村落,根据人口面积比例计算出需要建立金融网点的数量,然后在相应地点建设金融机构。保证每相隔一定距离都会有金融网点的存在。比如潼关,因为人口少且分散,可适当增大建设网点的距离。对不同的情况应该采用不同的政策,才能确保服务质量提高。增加网点为农村客户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也会增加他们存款贷款数量的增加。金融产业要想真正的做到为广大农民服务,就要让他们享受银行提供的便利和帮助。渭南目前农村主要的金融服务机构是农村信用社,所以先要增加农村信用社的数量,让他们成为农村金融服务的主力军,并且每月按期给与补贴。国家虽然鼓励四大国有银行要以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理念,但同时要促进商业银行进入农村,为农村客户贷款提供服务,为了实现商业银行进入农村,可以对商业银行减少所得税,增加他们的利益。

山东诸城市的经验证明了这一措施的可行性。据有关资料载,截至2010 年10 月底,诸城市农村合作银行、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潍坊银行已进入全市208 处农村社区,共进驻金融服务人员453 人,实现了农村社区的全覆盖,为农村居民打造了社区两公里金融服务圈。2009 年4月至2010 年10 月,诸城市通过设在农村社区的208 个“金融服务站”共计发放贷款2援3 万笔,金额8援5 亿元;农村地区贷款余额52援1 亿元,同比增长16援3豫,高出该市金融机构全部贷款增幅1援5 个百分点。[7]

4.2 资金的来源与去向问题的解决措施

目前农村资金向“非农”领域转化问题日趋严重[8]。国家相关部门应定期检查人民银行对农村银行特别是小规模银行的拨款,保证大部分农村金融机构都能得到国家的补助。首先,降低邮政储蓄银行向中国人民银行转存的利率,避免高利率转存后资金从中国人民银行流出。再次,政府应明确农村金融机构的服务对象,应对服务对象的范围加以限定,同样也得规定向非农业投资的比例,设立“三农贷款”专营中心来确保资金全部用于农业贷款。最后,金融机构应增加针对农村客户的金融工具种类,农民贷款存款的方式多了,业务多了,农民信贷方便多了同时也能让金融机构获得更多的资金来确保盈利。今年8月,在广州举行的“广东普惠金融论坛”上,广东农信展示了自2005 年以来改革发展、践行普惠金融取得的成果。

10 年来,3000 多个助农取款服务点、400 多家村级金融服务站、100 多家“三农贷款”专营中心和“小企业贷款”专营中心、推出了近200 个“金摇篮”信贷和理财产品等方式,让“三农”和小微企业享受到了“低价”和“便利”的金融服务。10 年间,广东农信在践行普惠金融中实现了“惠人达己”,不断做大做强,将一个资不抵债870 亿元的烂银行发展成为所有者权益达1600 多亿元的好银行,将一个总资产6300 亿元的小银行发展成为总资产超过2 万亿的大银行。[9]广东农信改革发展的例子为解决资金的来源与去向问题提供了借鉴。

4.3 农业保险问题的解决措施

农业保险成为了解决农村金融其他问题的基础和保证。第一,应加强和提高农村户口的保险意识,农民一旦知道保险可以降低可能发生损失的概率,才会愿意花钱在买保险上。第二,必须规定农村金融机构要以低利率贷款给农业保险。第三,对农村户口应降低保费。对于农民来说,经济问题是核心,按一定比例降低保费后,才会有更多的农民可以买得起保险。

4.4 限制非正规金融机构问题的解决措施

资金不足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正规的农村金融机构不能满足农户对于资金的需求,因此大力扶持和引导农村非正规金融机构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应一视同仁,减少对非正规金融机构的限制,并且允许非正规金融机构按一定比例向中央银行贷款,应扩大非正规金融机构的规模来帮助正规金融机构一起支农。

5 结语

农村金融网点是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中最薄弱的部分,应先从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这里下手,从最基本的网点问题开始改进。农村金融机构本就应为农民服务,只有服务质量好了,服务效率提高了,农民才会更加拥护和支持金融业,金融事业才能蒸蒸日上,农村经济才能得到发展。虽然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这里的问题还是很多也很复杂,但是我们应该有信心在未来农村金融体系会得到的改进,各方面也会得到全面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