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金融银行论文范文,金融银行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幸福的两个“基本点”

  • 投稿郝完
  • 更新时间2015-09-16
  • 阅读量723次
  • 评分4
  • 34
  • 0

杨黎明

不久前,曾以一部《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为大众所熟知的周国平先生,就“如何衡量幸福?”的问题,在上海图书馆作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专题演讲。他认为自己是个幸福的人。从他的《人与永恒》、《周国平文集》、《守望的距离》等一系列富有哲理性的散文集中,我们可以探知他至少是一个懂得幸福的人。因为他的散文,几乎都是围绕“幸福”这个命题而展开的思辨。他思辨幸福、研究幸福,并将思辨、研究的过程和结果诉诸笔端,与读者分享。他说:“老天给了每个人一条命、一颗心,把命照看好,把心安顿好,人生即是圆满。”简而言之,便是“照看好命,安顿好心”的八字箴言。周先生一语道破天机,用简简单单的“八字箴言”简明扼要地总结了获取幸福的方法。

谈到幸福,想必千人会有千种说法。世俗一点的人会说:“有车有房即是幸福。”;文艺一点的人会说:“能享清风明月,即是幸福。”;小资一点的人会说:“有钱有闲,即是幸福。”;老人会说:“健健康康地活着,即是幸福。”;孩子会说:“有吃有喝有玩,有人疼有人爱,即是幸福。”

构成幸福的要素,虽有千万种,但归根结底不过是两点。即周先生所提出的“照看好命”和“安顿好心”。这是人们实现幸福的两个前提,也是人们获取幸福的两个“基本点”。

那么,何谓“照看好命”呢?周先生认为,照看好命,就是要保护生命的单纯,珍惜平凡生活。他说得很抽象、很文艺。这或许跟他是一个哲学工作者有关。我作为一个医学工作者认为,“照看好命”应当从三个层次来理解:一是我们得尽可能地保障“命”的存在,说白了就是活着。我们要尽职尽责地当好自己的“护花使者”。要做好这一点,其实很不容易。这需要我们几十年如一日地细心呵护,否则一不留神,这条小命就离我们而去。如果命都没了,还谈何幸福。俗话说得好: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我们除了要保障自己尽可能地活着外,还要让自己的“命”活得有质量。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是:质量。说白了,我们得尽可能地让自己无病无痛、精神愉悦、心情快乐地活着。我记得一位老师曾说过:“一个健康的乞丐,要比一个生病的国王更幸福。”国王拥有荣华富贵,原本应该感到无比幸福。可是,如果他终日病痛缠身,那么他还会有心思或者说他还有能力享受其所拥有的这一切吗?答案可想而知。而一位一无所有的乞丐,即使靠乞讨维生,颠沛流离,但如果他身体健康,只要讨得一顿饱饭,趟在公园的长椅上晒着暖洋洋的太阳,幸福照样可以从心而生,最起码他还有感受幸福的能力。因此,保证自己健康而有质量地活着,是每个人获得幸福的重要前提。

使自己的“命”有尊严地活着,便是“照看好命”的第三层理解。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是:尊严。无论是死了的还是活着的人,都不能没有尊严。特别是对于活着的人来说,有时它比命还重要。纵观古今,有多少人为“尊严”牺牲,可谓不尽其数。那么“尊严”到底是什么呢?往大里说,“尊严”是受人尊敬,被人敬仰;往小里说,“尊严”是不受人奴役,不被人压迫,不遭受侵害。

诗人臧克家有句著名的诗句:“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首诗之所以成名,就在于它用简单的词句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它从尊严的角度论述了“生”与“死”的差别。如果一个人不受人尊重,即使他的肉体还活着也等于死了;有的人即使肉体已经消亡,可由于人们被他生前的精神所感召,以至于对他仍念念不忘,那么他等于仍然活着。至少他还以精神的形式存活于人们的心中。这或许就是所谓的“永生”,确切地说是有尊严地“永生”。

照看好了命,我们还得安顿好心。何谓“安顿好心”?周国平先生认为,安顿好心,就是要积累灵魂的财富,注重内在生活。而笔者认为所谓“安顿好心”便是让自己在情感上、家庭中、职业上心有所归,心有所属。

先谈情感上的归属,要做到这点的前提是我们得在人生道路上找到彼此相爱的人。要实现这一点,其实很难。这不仅需要个人的努力,还得碰运气。有人努力了一生,却未见得能碰上。例如很多顶尖人才、科学家、音乐家、文学家,终其一生都是孤家寡人,情感无处寄托。而大部分人都是由于现实条件所迫,不得不和自己爱,但却不爱自己的人在一起,或者和爱自己的人,自己却不爱对方的人在一起度日。甚有更为悲惨者,不得不和彼此不相爱的人在一起,只为传宗接代。当然,也有部分幸运儿能在人生道路上,幸运地找到彼此相爱的人,和和美美地欢度一生。

众所周知,并不是找到了彼此相爱的人,就一定能幸福。幸福,还需建立一个有归属感的家庭。而获得家庭归属感的重要前提,便是家庭成员关系和谐。而处理好家庭关系是需要每个人花一生去学习的一门大学问。

找到了彼此相爱的人,建立了温暖的家庭,我们仍不一定能幸福。套用哲学界的专业术语来说,美满的婚姻和幸福的家庭,都属于“上层建筑”。这种“上层建筑”必须依赖于坚实的经济基础。由此看来,要想获得幸福,我们还得别无选择地夯实经济基础。而这经济基础的根源,便是我们工作或者说“事业”。当然工作不等于事业。但“工作”和“事业”的共同点在于两者都能让从业者获得经济上的收入。有人因干一行而爱一行,久而久之也可以把“工作”干成“事业”。也有些幸运儿是因爱一行而干一行。无论何种选择,只要我们内心觉得“这是我想要的”就行了。心里知足了,来自职业上的归属感便会从我们内心油然而生。

说到底,追求幸福虽是一门大学问,但绝不是一个没有答案的悬念。仔细想想,追求幸福的过程,其实更像是解方程。其中“照看好命”和“安顿好心”这两个“基本点”就像方程式中的两个已知条件,而最终的得数是“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