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金融银行论文范文,金融银行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中国参与国际金融治理的战略分析

  • 投稿FLax
  • 更新时间2015-09-16
  • 阅读量762次
  • 评分4
  • 98
  • 0

鄢莉 YAN Li

(悉尼大学商学院,悉尼 2008)

(School of Business,University of Sydney,Sydney 2008,Australia)

摘要: 国际金融危机的频繁爆发对世界各国与相关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国际金融治理的实施与推进不断获得各国高度的关注与重视,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不仅是中国完善自身金融监管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作为正在发展中的地区性大国应有的责任与义务。在国际金融治理全面开展的大背景下,中国应该充分发挥自身所具有的比较优势,为自身金融领域的可持续发展与全球金融架构的良性构筑提供有力的支持,进而为全球金融秩序的稳健发展发挥促进作用。

Abstract: The frequent outbreak of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has caused tremendous negative impact on politics, economy and culture in all related countries and areas in the world. Therefore the implementation and promotion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nagement has been paid growing international concern and attention. To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nagement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means for China to perfect its own financial supervision, but also is the responsibility and duty of China as a developing regional power.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nagement, China should give full play to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order to provide powerful support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ts finance and the benign construction of global financial architecture, and thus promoting the steady development of the global financial order.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中国;国际金融治理;战略分析

Key words: China;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nagement;strategic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F8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2-0125-03

0 引言

国际金融危机在全球范围内的蔓延与扩散,扰乱了全球的金融秩序,并给国际金融的平稳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作为国际社会的重要成员,中国需要在国际金融危机的治理中充分发挥自身作用,从而提高自身在国际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中的地位与竞争力,同时推动国际金融秩序与全球经济的良性发展。基于此,中国首先需要明确自身在参与国际金融治理中的角色定位,进而依据角色定位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金融危机治理进行针对性的考察与应对,并形成具有灵活性与前瞻性的战略手段。

1 中国在国际金融治理中的角色定位

就制度的角度而言,“合作者”就是指由于体系中存在合作的需要和可能使得行为者为了回应或预期其他行为体的偏好以调整自己行为的身份定位。而从文化的角度来看,中国的传统文化历来强调“和合”与“合作”,并且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也印证了中国是一个“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的国家。因此,中国给予其传统文化的主张与内质,需要积极参与到国际金融治理中来。

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多年的时期内,中国自发地与国际体系接轨,并积极参与各种国际金融机制、组织或机构,目的在于主动融入国际金融格局的进程,其参与不仅使世界各国认识到中国追求和谐、提倡共荣的文化内质,同时也为国际金融秩序的稳定与全球经济的良性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支持。中国通过主动和适时地参与相关国际金融机制和组织机构中,就金融运行的原则、程序、话语权分配、策略实施等与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进行协调与磋商,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将这些机制中不平等与不完善的弊端进行了改善,并针对预防及应对这些弊端引发的金融危机提出了自己的间接以及对策措施。从严格意义上来讲,中国在国际金融治理中,是一个合格的合作者,也就是说,中国参与国际金融危机治理是以磋商达成共识、协调促进共享、合作促进治理、治理实现均衡为目标,以发挥建设性作用的“合作者”身份来制定决策、采取措施、实施行为的。基于此,中国积极参与到国际金融治理中,理应受到世界各国的接受与欢迎,同时中国也应该保持追求和谐与主张共荣的文化内涵,积极投身于国际金融治理中,并将自身的力量充分发挥出来。

2 中国参与国际金融治理的重要手段

2.1 促进跨国信息共享体系与联合监管机制的构建

现阶段,全球经济、金融发展依然处于秩序紊乱状态,究其原因是全球治理与金融监管的不完善与不健全,而这种不完善与不健全也是金融风险与金融危机的诱发因子与助长因素,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世界经济的稳健增长受到不良影响。因此,对国际金融秩序进行一定的改革,有利于在新的环境与基础上构建可行、合理、科学的国际金融监管机制,进而提高过金融秩序的规范性。

在此过程中,中国需要提升国际金融市场的监管水平。首先,中国需要将自身的信息公开披露体系进行完善,将信息获取与运用的不对称问题进行彻底的解决与消除。并保证新的国际货币体系的相关机构与组织必须定期公布国际金融市场的监测信息,同时需要建立健全有效的危机、风险预警机制与监控调节机制,对本国的经济、金融及货币的调整,需要严格依据市场的动态变化进行,并在此过程中对世界各国进行合理与适时的引导。其次,中国需要对国际流动资本的管理与流动进行加强与巩固。现阶段,国际金融自由化的趋势逐渐凸显出来,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允许国际投机资本没有规则地流动,中国需要发挥自身力量加强对国际市场资本自由流动的监管与控制,避免其引发金融风险与金融动荡,并以规范的方式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对国际短期投机资本的不良发展进行防范与合理的打击。除此之外,中国要推进跨国性金融机构的统一系统监管模式的形成。只有形成全球范围内针对国际游资大规模流动的统一监管、协调组织机制,并制定出针对风险投资、对冲基金等金融创新产品与工具的管控与治理架构,才能避免大型国际游资引发的金融危机,因此中国还需要通过磋商,对国际金融衍生品市场的跨国监控协作进行强化,进而对金融危机进行有效的规避与科学的治理。

2.2 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制度转型与决策改变

现阶段,国际货币、金融领域的话语权与规则制定权主要受少数西方发达国家的掌控,并且发展中国家与新兴国家的代表性与发言权的不到充分的尊重,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权益保障根本无从谈起。基于此,中国需要发挥自身在国际金融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制度的转型与决策改变,并积极提供支持力量维护全球金融秩序的稳定,从而对世界各国起到示范作用。

对于国际货币金融组织的更新及转型,中国需要积极发挥自身作用,对其进行科学而有效地促进与推动。首先,中国需要促进国际货币金融组织的普遍性与透明性,尤其需要推动加快在国际范围内影响力较强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决策机制的改造,进而将其中不公平、不透明的行为进行改善。其次,中国需要推动提款权制度的更新与改革,提出将特别提款权的使用范围进行扩大,并将其作为国际支付与储备的主要补充手段的实施对策,如此可以对国际储备货币汇率发生大幅波动带来的金融风险与金融动荡进行有效的规避,进而可以从整体上对货币金融体系的稳定运行提供维持作用。再次,中国必须推动IMF在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中发挥稳定作用的功能发挥,引导成员国将货币金融政策的透明度与普遍性提高,并以实现金融稳健度提高为目的,积极推动双边与多边监督,而对金融资本来源与组织结构的合理调整,可以与全球货币体系的可持续发展相适应。除此之外,中国需要提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决策运行改革的建议,对IMF的股份比例及组织人事安排的调整提出合理化意见,进而可以提高其适应性与科学性,并要求提高发展中国家与新兴国家的发言权与代表性,以此抵制一些少数发达国家对于投票与决策的垄断局面。

2.3 调整人民币汇率机制安排

要想将国际套利资本引起的汇率风险从根本上降低,就必须采取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汇率政策。自从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以后,浮动汇率制和钉住汇率制的实施成为世界各国争先实施的应对措施,其中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与新兴国家以美元、欧元或自选货币篮子为钉住目标。然而,随着国际金融自由化与一体化的不断深化与金融危机频繁爆发,汇率政策与制度成为世界各国逐渐关注与重视的重要问题。

对于在国际金融治理中发挥“合作者”角色的中国来说,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下,需要对人民币的汇率形成机制的可行性与科学性提起足够的关注与重视,因此需要对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的选择与制定作出有效的更新与改革。就目前来看,人民币汇率制度中最大的弊端在于其弹性较低,长此以往,其波动必然会变得越来越僵化,如此不仅会导致中国自身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损害,对于中国未来金融的安全及稳定也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隐患。对此,中国需要制定并实施有效的措施,对人民币汇率机制的安排进行合理而科学的调整。首先,中国需要将单纯依靠外汇市场供求变化的被动确定人民币基准汇率的方法进行彻底地改变,取而代之的是依照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与调控目标进行确定,并在这个基础之上,依据内外部市场的需求变化对整体性汇率政策进行制定。而将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进行适当的放松可以提高市场交易主体的自由性,从而使其可以依据相关信号及时作出应对措施的制定与实施,进而使其能够较为真实地对市场供需关系的消长变化进行准确的描述。其次,中国需要将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主体最高特汇规模的限制进行适当的放宽,目的在于提高其头寸限额的弹性,如此可以提高其运作活动与行为的主动性与灵活性。除此之外,对于中央银行对人民币汇率的调控与管理需要进行加强与巩固,提高其管控的力度与效果,进而使其可以充分运用汇率政策、外汇管理政策及利率政策的功能。

2.4 提高人民币的区域化及国际化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受金融危机的损害与打击,中国采取了各项措施与策略对其进行应对,以保证国内经济的平稳、可持续发展,其中包括产业振兴计划、亚洲货币互换基金等,这些措施的实施受到了良好的效果,并在一定程度上对金融危机起到了抵制作用,使得自身与相邻国家与地区遭受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大大减少。区域货币统一体系构建与重塑中最具可行性与科学性的行为就是提高人民币的区域化及国际化,其中需要注意的是,提高人民币区域化与国际化的最终目的在于接收国际社会的广泛接收与认可,并且可以将计价单位、交换媒介与价值储藏这三大国际货币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并非是重复性地搞一国垄断货币体系规则制定与运作来寻求货币领域的霸权地位。现如今,金融动荡与金融危机频繁爆发,并且对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造成了严重的损害与不利影响,在这种大背景之下,中国需要加快区域货币合作与协调的步伐。

基于此,中国首先需要在国内范围内开展人民币跨境结算试点,并将人民币的发债规模与种类进行实质性的扩大,从而形成集聚效应,并将这种效应的最大化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在区域之内,为了对金融危机的蔓延与扩散进行防范与抵制,中国需要推行人民币与其他国家货币互换,如顺利推动清迈协议的实施与监理亚洲共同货币基金的设想等,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而对于人民币区域化与国际化提高的战略步骤,中国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中国需要将其金融环境进行实质性的改变与优化,目的在于为人民币的区域化与国际化打下坚实的基础。就目前来看,中国自身的国内金融环境依然存在不够完善的地方。目前中国自身的银行体系建设存在不完备的地方,重要国有商业银行的运营水平依然有待提高,并且不良货款比率以及资本充足率等状况依然不能与国际的通行标准相适应,同时与之相对应的金融监管与管理也存在诸多问题与弊端,并且这些问题与弊端的分析、判断与监控得不到有效的改善与管理。其次,中国需要推动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并对这种措施的实施提供制度保障,以保证其得到循序渐进的实施效果。就目前来看,中国自身金融体系依然存在不完善的问题,导致其对外部风险及危机的应对能力较低,这就致使人民币的自由兑换在短时间内无法完成。因此,中国需要对境外的直接投资领域提起足够的重视与关注,并在这个领域对中国境内的大中小型企业、机构等对外直接投资的限制进行进一步的放宽,允许其将自身的海外业务进行扩宽,从而将各方面的竞争力进行提升。另一方面,中国需要高度重视证券、期货等投资类领域,在这一领域需要对境外的投资者对我国股权类投资的限制进行合理的放宽,并且需要对国内企业及其他组织结构对境外证券市场的针对性投资进行适当的鼓励,同时还需要将信誉良好的境外机构取得合格资质的限制进行放松,进而实现中国内证券市场的开放进程的平稳加快。

3 结论

随着国际金融自由化与一体化的不断深化与金融危机频发爆发,国际金融治理的开展与实施已成为势不可挡的趋势。为了使国内经济获得平稳、可持续的发展,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推进全球金融秩序的规范与稳定,中国需要本着追求和谐、提倡共荣的文化本质,积极参与到国际金融治理中来,并积极发挥自身力量,结合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及自身经济的实际发展情况,制定并实施一系列的有效对策,为规避金融危机带来的风险及推动全球经济的稳健发展提供有力的基础支持。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崔志楠,邢悦.从“G7时代”到“G20时代”——国际金融治理机制的变迁[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1,01:134-154,159.

[2]王信.金砖四国国际金融实力提升对国际金融及其治理的影响[J].国际经济评论,2011,01:5,94-108.

[3]李巍.金砖机制与国际金融治理改革[J].国际观察,2013,01:33-40.

[4]宋国友.全球量化宽松、新兴经济体与国际金融治理[J].国际观察,2013,02:73-79.

[5]付卫东,崔民初.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政策分析[J]. 现代教育管理,2011,02:6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