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社会科学论文范文,社会科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高额彩礼在农村婚嫁中的影响

  • 投稿Kenn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1024次
  • 评分4
  • 66
  • 0

陈星宇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婚嫁彩礼也在不断上升,高额彩礼现象比比皆是。一方面高额彩礼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村重男轻女,调节了生男生女得益,使女性权力得到提升,并通过物质补偿女方家庭精神和物质损失,为女方父母养老提供一定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高额彩礼也导致男性家庭因婚致贫,父母养老问题突出,甚至有的适龄男青年因贫而无法娶妻,不利于农村的和谐发展。因此,高额彩礼是一把双刃剑,在农村婚嫁中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的一面,而解决消极影响的关键在于建立健全农村养老保障制度。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彩礼;农村;婚嫁;影响

彩礼作为从周代就延续下来的婚嫁礼仪之一,经历了几千年的社会发展,经久不衰,彩礼现象非常普遍,婚嫁中彩礼率达90%以上。①而且随着农村发展,农民经济条件的改善,彩礼的数额也在不短增加。以云南省农村为例,婚嫁彩礼大致为:楚雄1-2万元,玉溪2.6 -3.6万元,德宏从千元到数十万,临沧3-4万元,文山1.6-3.6 万元。②这仅为男方给付女方的彩礼,并不包括婚嫁建房,购买家具、家电以及摆酒宴的费用。云南属于西部落后地区,彩礼相对其它省份处于低水平状态。如山东青岛彩礼为10-15万元,德州6.18万元,东营4.8万元,菏泽为三斤三两百元人民币,折合26万元左右。③从这些调查中不难看出,农村婚嫁中高额彩礼现象较为普遍,影响着农村的婚嫁及其发展。

一、高额彩礼在农村婚嫁中的积极影响

1.改变重男轻女现象,平衡人口性别比例

我国农村一直以来都存在重男轻女思想,再加上医学技术的发达,中国目前人口性别比例失调,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男女性别比例达到105.20:100,农村的比例则更高。而且随着打工经济发展,大批农村女青年进城务工,到了婚嫁年龄也不返乡,在城市落脚,这更加使得农村婚嫁男女青年的性别比例失调,婚嫁过程中博弈双方权力天平开始向女方倾斜。高额彩礼则成为体现女性价值的一种表现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村家庭重男轻女思想,从而平衡农村人口比例。

2.补偿女方家庭物质和精神损失中国传统婚姻实行“从夫居”制度,即女方嫁给男方成为男方家庭成员,生产生活均在男方家庭,所生后代姓氏也随男方。在此传统下,女方家庭父母在花费巨大养育成本使女儿成为劳动力后不得不让其出嫁,使女方家庭在嫁女时会面临劳动力的损失和遭受与家人分离的精神痛苦,基于这对女方家庭不公平的传统,社会必须生成另一传统对其补偿,才能维持社会的平衡。而彩礼正是通过婚前男方向女方转移物质财富的方法补偿女方家庭物质和精神上的损失,即补偿女方家庭劳动力损失和与儿女分离造成的精神痛苦。

3.为女方父母养老提供一定经济基础目前,我国农村养老仍以依靠子女的家庭养老为主。而且传统上女儿出嫁后就不在赡养女方老人,这对没有养老金的农村女方父母而言,女儿出嫁后,养老就失去了依靠。而高额彩礼是对女子出嫁导致家庭收入下降,父母养老经济受损的直接补偿,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农村女方父母的养老基础。

4.提升农村女性地位

在我国传统的农村,妇女地位较低,但随着农村婚嫁市场男性过剩,女性在婚姻市场上成为一种稀缺资源,农村男性青年择偶面临严峻危机的情况。通过高额彩礼,可以抬高女性在婚姻嫁娶中的话语权,让男性从经济上服从女性,推动农村社会变迁。

二、高额彩礼在农村婚嫁中的消极影响

1.男性家庭因婚致贫,不利于和谐家庭的建立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打工经济的发展,一方面青年外出打工受外界影响越来越多,对婚嫁的消费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乡土社会“趋同”、攀比心理影响,历来占较大消费支出的婚嫁彩礼也急剧上升。彩礼加上其它各项开支,少说十多万,多则三四十万,结婚成了名副其实的“劫婚”。这使得很多男性家庭为了结婚而到处借钱,婚后负债累累。家庭负债太多将导致一些家庭矛盾的产生,这不利于农村家庭的和谐发展。

2.加剧男性青年父母贫困化,农村养老问题突出

随着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改善,高额彩礼成为许多家庭的重负。现在农村结婚除了高额彩礼外,还要在乡下建瓦房甚至到城市购买商品房,并配有完整的家用电器,再加之给女方购买金项链、金手镯、金耳环、衣物等,需要较高的花费,这使得男方父母在儿子结完婚后变得一贫如洗,甚至背上沉重的债务度余生。从而使农村男方父母养老失去经济支撑,养老问题突出。

3.投资性支出减少,不利于生产发展当前农村的彩礼增长幅度远远大于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幅度,许多家庭省吃俭用,将所有积蓄花在儿子婚事上还欠下债务。不少农民为了娶亲,甚至将买种子、化肥、农药的钱都花光,从而导致正常生产和发展农业的投资性支出无着落,阻碍了农村经济发展。

4.男性青年娶妻难

由于彩礼不断攀升,一些贫困农村家庭因给付不了高额彩礼费,最终无法娶妻,一方面不利于人类社会的繁衍,另一方面则导致强奸等社会恶性刑事案件频发,不利于农村社会的稳定发展。

5.高额彩礼、攀比之风腐化农村社会风气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而高额彩礼、攀比之风腐化了农村社会风气,不利于乡风文明建设。当前高额的彩礼使本该纯洁的婚姻关系带上了“铜臭”的气息和买卖的性质,爱情因金钱而异化。子女的婚事成了农民一生中最奢华的消费,许多家庭不顾经济能力,也要高彩礼,互相攀比。甚至索要高额彩礼使部分年轻人养成“挤榨”父母,不劳而获、贪图享受的不良风气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毒瘤。

三、加快农村养老体制建设,适应农村婚嫁变迁

农村高额彩礼的根源之一是农村长期以来形成的“养儿防老”思想。女方家庭认为辛辛苦苦将女儿养大,女儿出嫁后,老了没人赡养,所以要通过收取彩礼弥补养育儿女耗费的成本,并将彩礼作为“养老”的保障。男方家庭为了延续香火,保证自己老有所养,不得不倾其所有为儿子娶妻。但结果是父母因婚致贫,养老缺乏经济支撑,养老问题突出。因此,要适应当前农村婚嫁变迁,需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解决好农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问题,将农村养老纳入社会保障体系范围,为婚嫁子女双方父母解决养老问题,最终解决高彩礼问题。

1.建立城乡一体化养老保障体系

限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农民养老主要在“自我支持”型保障模式下,家庭保障是农村居民的主要生存保障形式。男女青年父母双方都希望通过自己子女的婚嫁来保障自己的养老,即使出现畸形婚嫁也不得不接受。因此,为了改变现状,国家应该建立城乡一体化养老保障体系,使农村居民的养老主要依靠政府解决,解除养老担忧,还原婚嫁的本来面目。

2.加快发展农村养老保险,减少农民自我筹资部分

当前我国在农村推行以保障农村居民年老时的基本生活为目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筹资模式,养老待遇由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与家庭养老、土地保障、社会救助等其他社会保障政策措施相配套的一项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但这一养老保险制度个人缴费金额较高,国家和集体补助较低,因此,需要降低个人缴费金额,增加政府和集体统筹,实现养老主要靠政府。

3.建立村级互助养老机制

建立“村级主办、集中居住、政府保障、互助服务”新型养老机制。具体说就是由村委会利用集体资金、闲置房产免费为60岁以上或未满60岁但失去劳动能力的老人提供集体居住的场所,子女申请、老人自愿入住,衣、食、医由本人、政府、子女按比例共同承担。院内老人年轻的照顾年老的,身体好的照顾身体弱的,互相帮助、互相服务,共同生活的一种养老模式。这种养老模式在养老资金上得到政府和集体支持,生活上得到互助,能弥补农村老人无人照顾的现状,从而为农村老人解决养老问题,而不在把养老寄托在子女身上,可以真正做到18岁后让子女不再依赖父母,自己解决婚嫁问题。

引文注释

①孙善侠,史清华.我国农村婚姻市场中彩礼现象的经济学分析,江西农业学报[J].2009(6):184-188.

②云南聘礼大扫描,春城晚报[N].2013-6-16.

③新娘身价涨,千金换“ 千金”,济南日报[N].2014-2-19.

(作者单位:云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